


-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2 试卷 1 次下载
-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3 试卷 1 次下载
-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4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5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6 试卷 0 次下载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7
展开中考考前一周练——倒计时7
姓名:——————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一模)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通过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加压一段时间后未有晶体析出,则右侧剩余的海水与加压前相比不变的是( )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2.(2023·浙江·一模)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分离和 | 通过灼热的木炭 |
B | 除去混在氨气中的二氧化碳 | 把混合气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浓硫酸中 |
C |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 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
D |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 取样,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
A.A B.B C.C D.D
3.(2023·浙江·一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审中心批准申请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将瑞德西韦注射液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三期临床试验。投入试验一段时间后,新冠病毒会产生抗药性,使药效减弱。下列有关病毒产生抗药性原因分析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抗药性病毒是为了适应药物环境而定向产生的变异
B.抗药性病毒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是受病毒所处药物环境的影响
C.抗药性病毒是为了要在药物环境下生存而变得具有抗药性的
D.药物环境对流感病毒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4.(2022秋·浙江宁波·九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50Ω 1A”,小灯泡规格“2.5V 0.625W”,若不考虑小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小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闭合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路的最大电功率是1.8W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允许调节的范围是14~50Ω
D.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1~0.3A
二、填空题
5.(2022·浙江·二模)下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分别代表反射弧的五个部分。请据图回答:
(1)的名称是______。
(2)代表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已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下段。某人脊髓上段受损,手被针扎后没有痛感,该人缩手反射能否发生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4)人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立即缩手然后感觉烫,这种反射方式对人体的意义是______。
6.(2022·浙江·一模)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过滤、蒸发,即待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7.(2022秋·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小明洗碗时,将一空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然后从水槽中舀一些水加入到空碗中,碗仍然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
(1)若碗的质量为100克,则其处于图甲状态时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____牛。
(2)从图甲状态到图乙状态,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三、探究题
8.(2023秋·浙江·九年级期末)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扎嘴”,即会造成口腔黏膜破损。黏膜破损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小科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猪小肠黏膜开展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甲、乙培养皿中。
②向甲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0ml的生理盐水,向乙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______。
③把甲、乙培养皿放在37℃恒温箱中,10分钟后取出用放大镜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1)请将步骤②补充完整。
(2)若甲培养皿中黏膜完好,乙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______。
(3)新鲜菠萝汁中含有一种蛋白酶,会使脆弱的口腔黏膜破损。但将菠萝烧成菜后,就会变得酸甜可口,不再“扎嘴”,请你推测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9.(2023·浙江·一模)小滨同学利用天竺葵做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正确顺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该实验能够证明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小滨同学将五组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置于温度不同的密闭装置中,控制水分、光照等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通过传感器测装置中的浓度,并计算容器中减少与增加的速率,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 A | B | C | D | E |
温度(℃)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容器中减少速率(mg/h) | 2.50 | 3.25 | 3.75 | 3.50 | 2.50 |
黑暗下容器中增加速率(mg/h) | 1.00 | 1.50 | 2.25 | 3.00 | 3.25 |
小滨同学通过______比较天竺葵的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同光照条件下,温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四、简答题
10.(2023秋·浙江·九年级期末)图甲为某大桥吊装最后一个钢梁实现合龙的情形,图乙是起吊装置的简化示意图。钢梁质量为200t,吊机将它以0.1m/s的速度提升20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4×106N。求:
(1)图乙中C为______滑轮;
(2)提升钢梁时,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
(3)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加压后水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盐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盐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溶液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通过灼热的木炭,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得到的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能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错误;
D、取样,加造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几乎没有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D。
3.B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C.病毒在繁殖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变异,有抗药性强的,也有抗药性弱的,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药物环境只是对病毒起选择作用,AC错误。
B.病毒繁殖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药物时,把抗药性弱的病毒杀死,抗药性强的病毒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病毒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病毒。因此在使用同等剂量的药物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故抗药性病毒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是受病毒所处药物环境的影响,这是病毒与药物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B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药物环境对流感病毒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当滑片向右滑动,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增大,则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减小,故A错误;
B.小灯泡规格“2.5V 0.625W”,则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
电流表量程0~0.6A,所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25A,则
故B错误;
C.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灯泡两端电压为2.5V,电路中电流为0.25A,则滑动变阻器最小阻值
滑动变阻器阻值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小,电压表示数越小,越安全,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允许调节的范围是14~50Ω,故C正确;
D.不考虑小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小灯泡阻值
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即
为了灯泡安全,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25A,故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1~0.25A,故D错误。
故选C。
5. 神经中枢 能 缩手反射由脊髓控制,并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反应速度快,减轻了伤害程度,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十分重要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N传入神经、O神经中枢、P传出神经、Q效应器五部分,解答即可。
【详解】(1)O的名称是神经中枢,能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2)M代表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M感受器→N传入神经→O神经中枢→P传出神经→Q效应器。
(3)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缩手反射、排尿中枢等),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具有反射功能;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具有传导功能。某人脊髓上段受损,手被针扎后没有痛感,说明白质受到伤害,但灰质完好,所以该人缩手反射能发生。
(4)手遇到烫的物体就会缩回,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皮层,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动作可以使人有效地逃避不良刺激,避免人体受到伤害,从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6.(1)硫酸镁/MgSO4
(2) BaCl2+K2SO4=BaSO4↓+2KCl NaOH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1)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再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先加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进行蒸发即可。步骤①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K2SO4=BaSO4↓+2KCl。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其化学式为NaOH。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 1 不变
【详解】(1)[1]由图甲知碗处于漂浮状态,所以碗处于图甲状态时受到水的浮力为
F浮=G=mg=100×103kg×10N/kg=1N
(2)[2]因为瓷碗漂浮于水面上,所以
所以
当水槽中的水取一部分倒入瓷碗中,则
所以
所以
V排1=V排2-V水
即水槽中的水面高度不变,由知道,水对水槽底的压强不变。
8. 10ml菠萝汁 黏膜破损是由菠萝汁引起的/菠萝汁对黏膜有影响 菠萝汁中的蛋白酶在高温下会失活,所以煮熟后的菠萝不会损伤口腔黏膜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1)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探究菠萝汁是否会破坏黏膜,所以变量是菠萝汁,其他条件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为了对照,向乙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0mL的菠萝汁。
(2)菠萝汁是甲培养皿和乙培养皿的唯一变量,若甲培养皿中黏膜完好,乙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菠萝汁会引起黏膜损伤。
(3)将菠萝烧成菜后,就会变得酸甜可口,不再“扎嘴”,这是因为菠萝经过高温后,使口腔黏膜破损的蛋白酶失去了活性。
9. D→A→B→E→C 光照 对照实验 先促进后抑制
【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根据图示D暗处理,A光照,B褪色,E滴碘液,C显色,因此实验步骤正确排序:D→A→B→E→C。
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该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时,变量是温度。小滨同学通过对照试验比较天竺葵的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25℃时,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最大,为3.75mg/h;温度为35℃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2.50mg/h。可见,相同光照条件下,温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
10. 动 2.8×105W 71.4%
【详解】(1)[1]由图乙可知,提升钢梁的过程中,滑轮C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所以滑轮C是动滑轮。
(2)[2]由图乙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绳=nv钢梁=2×0.1m/s=0.2m/s
拉力F的功率
(3)[3]钢梁的重力
G=mg=200×103kg×10N/kg=2×106N
有用功
W有=Gh=2×106N×20m=4×107J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h=2×20m=40m
总功
W总=Fs=1.4×106N×40m=5.6×107J
此装置的机械效率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6: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6,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5: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5,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4: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科学——考前一周练倒计时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