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第1页
    2023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第2页
    2023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
    生 物
    2023年1月
    一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意要求的。
    1. 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B. 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 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D. 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2. 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H经体液运输至肝脏和软骨细胞 B. 垂体和软骨细胞上有IGF-1受体
    C. IGF-1含量降低时促进垂体分泌GH D. GH与IGF-1具有协同作用
    3. 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易引发女性宫颈癌。我国自主研制的HPV疫苗获得世卫组织PQ认证,成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国际认可的HPV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PV侵入人体可能引起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 人体主要通过体液免疫清除侵染的HPV
    C. HPV疫苗能诱导入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D. 给适龄女性注射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
    4. SLN1蛋白是赤霉素信号转导的一个抑制因子。SLN1基因的两个突变体具有相反的表型(如图)。下列推测不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

    A. 两个突变体中的SLN1基因分别在不同位点发生突变
    B. 突变体1中的SLN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突变体2
    C. 突变体1中的SLN1蛋白由于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原有功能
    D. 突变体2中的SLN1蛋白由于空间结构改变而难以被降解
    5. 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选取长势相同的绿豆芽,用不同浓度 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 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计算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清水处理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B. 由实验结果可知NAA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C. 10-6g/mL NAA处理组胚轴依然生长 D. 10-10g/mL NAA抑制了不定根生根数量
    6. 科学家用红光和远红光依次照射一批莴苣种子,置于暗处一段时间后统计发芽情况(见下表),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1组
    红光
    发芽
    2组
    红光→远红光
    不发芽
    3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
    发芽
    4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
    不发芽
    注:自然光包含红光和远红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为敏感
    A. 光作为信号调控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
    B. 植物体内可能存在感受光信号的分子
    C. 上述结果说明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则起抑制作用
    D. 经2组和4组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不发芽
    7. 下图为某地区苍鹭种群数量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乙地区苍鹭种群K值约为340只 B. 两个地区苍鹭数量变化趋势相近
    C. 应在每年同一时段测定种群数量 D. 苍鹭种群数量下降与寒冬有关
    8. 下图为湖岸沙丘演替示意图(图中所标植物为各阶段的优势植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从未被植物覆盖过的沙丘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木棉阶段”的植物可能出现在“松树阶段”群落中
    C. 在该演替过程中,“栎树阶段”群落的结构最复杂
    D. 优势种变化是种间竞争的结果,与土壤变化无关
    9.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这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 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B. 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三营养级
    C. 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D.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10.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 · m2 · 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 · m² · a1
    C. 该食物网中第一 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D. 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
    11.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 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 ⑦过程中谈的传递形式是CO2
    C. ①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自存在竞争关系
    12. 有些植物在遭受疾病或干旱时会提前开花。研究人员发现,饥饿的熊蜂频繁在叶片上打洞但并不多做停留,也没有把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被熊蜂打洞的植物会提前15~16天开花。人为模仿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后发现,植物虽然提前开花,但提前速度远比不上熊蜂打洞的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
    B. 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是为了取食植物叶片
    C. 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D. 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C.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
    14. 2014年,重庆市推广“稻+N”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将单一的农田变成了复合式的绿色生态田。“稻+N”就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通过降低种植密度,营造生存环境。让鸭、鱼、泥鳅、小龙虾、蛙等物种在稻田中生长,形成一个生态互补、高效、高质的种养殖模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仅在稻、 鸭、鱼等生物构成的群落内完成
    B. 物种组成是该群落与其他普通稻田群落的重要区别
    C. “稻+N”生态模式可以提高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D. 此生态模式应该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协调等原理
    15. 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  )
    A.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 B. 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
    C. 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D. 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70分。
    16. 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构成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网络,完成一些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识别和应对机体内外的危险,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 ________ 和 ________ 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免疫系统则通过产生 ________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从而构成了复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
    (2)下丘脑受到刺激时,可通过分泌 ________引起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通过血液循环,ACTH可促进_________释放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受到突然的刺激,包括精神和躯体的刺激(急性应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对________ 等免疫细胞 的功能产生明显的 ________ 作用,甚至引起某些疾病。这是应激调节免疫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成为免疫调节中 一条重要的________调节通路。
    (3)一些免疫应答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的 ________ 结合,激活周围儿茶酚胺能感觉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接受感觉神经元传递的侵染信号,再通过传出神经元传递调节信号至被感染组织的交感神经元。该类神经元的末梢通过以类似 ________的结构连接各类免疫细胞,并释放出 ________来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17.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以虫治虫
    美国白蛾是一种原产自北美洲的恶性入侵昆虫,其食性广泛且繁殖迅速,在我国能取食包括各类农作物、园林植物和花卉蔬菜在内的100多种植物,对农林生产和居民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农林科技工作者一直在与其斗争。但是,今年秋季我国多地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出现反弹。
    面对再次爆发的美国白蛾,各地加紧防范,手段之一便是喷洒大量甲维盐等传统化学农药。虽然化学防治见效快、成本相对低,但这种做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手段或许是一个更有力的武器。我国昆虫学家共发现能寄生或捕食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37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周氏啮小蜂,它的发现人杨忠岐教授为纪念导师周尧而以周氏命名。有报道记载:从野外采集的400余只美国白蛾中,有超过340只被这种小蜂寄生,寄生率高于80%;经室内饲养,被寄生的蛹平均能孵化出200多只小蜂;所孵出的小蜂中,雌雄比为68:1。周氏啮小蜂还有一个绝招,能帮助它成功寄生在宿主身上。如果雌性小蜂发现自己找到的美国白蛾幼虫“太嫩”,仍未达到老熟或者预蛹状态,它便会用产卵器蛰一下幼虫,分泌出能加快美国白蛾幼虫生长的毒液,促进其化蛹。被蜇后的美国白蛾幼虫受到影响,会提前4至6天进入蛹期。这样一来,在雌性小蜂结束短暂寿命之前,它还能把后代产进美国白蛾的蛹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工厂大批量生产完周氏啮小蜂后,下一步工序便是人工释放。这一步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释放日期。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当地美国白蛾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如下表),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了最佳释放日期是6月中旬和8月中旬,保证了更好的寄生效果。
    成功防治恶性入侵昆虫,不能只靠化学农药或者生物防治某一种方法。目前我国已使用各种综合手段来应对泛滥的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生活史(山东日照)
    月旬
    11—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越冬代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注:成虫;卵;幼虫;蛹;越冬蛹
    (1)在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时,需根据美国白蛾的种群密度及发生量来确定放蜂量。为了保证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接近真实值,调查时应注意取样的__________性。人们可根据种群密度及其__________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来确定放蜂量。
    (2)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周氏啮小蜂从37种天敌昆虫中脱颖而出,被选为防治美国白蛾的原因__________。
    (3)文中提出最佳释放日期为6月中旬和8月中旬,请分析选择6月中旬为其中一个最佳释放日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4)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除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外,还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请至少答出两点)。
    (5)应对泛滥的美国白蛾应使用各种综合手段,不能只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其原因是__________
    A. 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发挥作用
    B. 释放周氏啮小蜂会出现折损情况,如被蚂蚁和鸟类取食等
    C. 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相较于农药有更高操作技术门槛
    D. 周氏啮小蜂雌雄比例低,获得的后代的数量有限
    18. 最近,武汉市部署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治理工作,鼓励市民一旦发现这种花,就积极上报并除掉它。原产于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近年来在我国东部地区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地点通常为荒地,它一般在土地抛荒的初始阶段就进入,此时的_____和资源状况正虚位以待,对其定居和生长都十分有利,能顺利地占据一个空生态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种群呈_____形增长。
    (2)除了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以外,下表中显示了造成此植物大肆扩散的另三个主要原因,请判断其中提到的生物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关系。
    原因
    具体描述
    种间关系类型

    向体外分泌代谢的化学物质,对其生存环境中其他植物产生有害影响。
    _____

    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菌根,菌根可以促进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并提高植物的耐受性。
    _____

    原产地有一种昆虫,其雌性成虫专门将卵产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干或芽里,幼虫孵化后就在茎干皮层下取食,且唾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使植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而在我国尚未发现这种昆虫。
    _____

    (3)某区域10年前很多农田被弃耕,受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较为严重。研究者在此地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不同阶段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常见优势种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
    ①下图为不同入侵梯度样地中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②下表为不同入侵梯度样地中常见本土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入侵梯度(株数/m2)

    0
    5-7
    11-13
    >18
    ①野老鹳草
    0.6753
    0.4864
    0.3955
    0.1991
    ②禺毛茛
    0.2000
    0.3827
    0.3997
    0.4894
    ③天胡荽
    0.2982
    0.3476
    0.3816
    0.4503
    ④蛇含委陵菜
    0.3875
    0.4727
    0.4869
    0.5878
    ⑤细柄草
    0.6979
    0.6864
    0.7885
    0.8715
    ⑥白茅
    0.7695
    0.5438
    0.4660
    0.3839
    ⑦雀稗
    0.8876
    0.4648
    0.2810
    0.1993
    注:生态位宽度表示生态位的大小,值越大则生态位越大
    表中数据表明,常见本土植物种群随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呈现不同的变化动态。在未入侵阶段,群落的四个优势种群是_____(填植物名称前的序号)。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从开始入侵到密度逐渐增加,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发生了变化,其中_____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填序号)。
    ③测量上述几种植物体内氮元素的含量,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生态位宽度明显增加的几种植物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说明_____成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过程中决定本土植物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4)请结合题中信息及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提出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建议。_____
    19. 技术人员依据泥鳅可以利用残饵、鱼粪为食和循环经济原理,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鳅两个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稻护蟹,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残饵、蟹粪,泥 鳅粪肥田“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
    (1)稻—蟹—泥鳅生态系统由所有的生物与 ________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水稻属于 ________者 。
    (2)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 ________ 。泥鳅吃蟹粪,泥鳅粪肥田,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大提高了能量的 ________。
    (3)科研人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试验设I(单作稻)、Ⅱ(稻—蟹)和Ⅲ(稻—蟹—泥鳅)3种生态系统。扣蟹、鳅种放入后, Ⅱ、Ⅲ生态系统每天投喂1次饵料。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土壤理化分析
    生态系统
    有机质(mg/g)
    碱解氮(ug/g)
    有效磷P(μg/g)
    有效钾K2O(μg/g)
    I
    2.12
    85
    20
    310

    2.29
    102
    24
    349

    2.15
    96
    22
    334
    表2水稻、河蟹及泥鳅产量分析
    生态系统
    水稻产量 (kg/45m2)
    产量(g/45m2)
    成蟹(g/只)
    产量(g/45 m2)
    泥鳅(g/条)
    I
    39.0





    41.4
    2203.3
    76.0



    41.0
    2131.3
    74.3
    656
    31.4
    ①据表1所示,三种生态系统的土壤理化分析结果为___,表明稻田养蟹或稻田、蟹、鳅混养都具有 ________ 的作用。
    ②据表2分析,Ⅱ、Ⅲ生态系统水稻产量均高于I(单作稻),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
    (4)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 。
    2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调节剂GR24对 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________ 的分子。
    (2)据图1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 ________ 侧枝产生,突变型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________(选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3)为了进 一 步探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利用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野 生型拟南芥植株切段,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固 体培养基A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 用效果不显著,进一步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
    (4)据图3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 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与图2相同的切段进行实验。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________。若检测结果为 ________ ,则支持科研 人员提出的假设。
    组别
    处理
    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端施加 NAA
    在侧芽处施加
    在固体培养基中
    主茎下端的放射性标记含量
    对照组

    同上
    在固体培养基中

    21. 成花素(FT)是叶片细胞产生的一种促进开花的物质,在低温下,FT无法发挥其正常 功能,使得植物开花晚。研究者以拟南芥为材料,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1)研究发现,植物开花早晚可能与FT和脂质结合特性有关。将不同脂质分子PA、PC、 PE、PG固定在检测材料上,之后浸入FT溶液, 一段时间后洗去多余的FT并检测,检测材料上结合FT的位置显示黑色,结果如图1所示。由结果可知,FT与 _______________ (以下用脂质分子P指代)的结合力最强。

    (2)脂质分子P的合成需要酶P的催化。研究人员构建了酶P基因缺失的突变体植株P1。 在低温条件下,统计野生型植株WT和突变体Pl的叶片总数(拟南芥开花早的植物叶片总数较少),结果如图2。说明低温下脂质分子P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

    (3)突变体P1中FT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开花时间的差异是否由于 FT的分布不同引起,科研人员用相关技术检测低温条件下细胞中不同部位FT的含量如图3 所示,据此推测,低温下植物产生的FT与脂质分子P结合,从而被固定在细胞膜和叶绿体膜等 膜结构中,阻碍FT的运输,植物表现为开花晚。图3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________。
    (4)研究人员进行嫁接实验,通过观察受体嫩枝顶端开花时间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嫁接操作如图4所示,如果以上推测成立,在表格中填写预期开花时间:

    低温下:
    供体
    突变体P1
    野生型
    FT基因缺失突变体
    受体
    FT基因缺失突变体
    FT基因缺失突变体
    FT基因缺失突变体
    开花时间
    _______
    _______
    开花晚

    (5)研究者认为FT也属于植物激素,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意要求的。
    1.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
    C、由题“食欲肽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
    D、由题“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
    故选B。
    2.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垂体分泌GH作用于软骨细胞和肝脏细胞,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促进肝脏细胞产生IGF-1,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同时负反馈调节垂体对GH的分泌过程。
    【详解】A、GH是一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A正确;
    B、IGF-1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垂体和软骨细胞上有IGF-1受体,B正确;
    C、IGF-1抑制垂体分泌GH,因此IGF-1含量降低,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C错误;
    D、GH与IGF-1都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C。
    3. 【答案】B
    【解析】
    【分析】HPV是一种RNA病毒,注射疫苗相当于抗原,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详解】A、HPV属于病毒,侵入机体后可作为生物因子引发基因突变,A正确;
    B、HPV属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人体需要通过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清除侵染的HPV,B错误;
    CD、HPV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后能诱导入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HPV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起作用,故给适龄女性注射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C、D正确。
    故选B。
    4.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综合分析可知,突变体1植株最高,突变体2植株最矮,而SLN1蛋白是赤霉素信号转导的一个抑制因子,可以推测突变体1中的SLN1基因表达量最低,突变体2中的SLN1基因表达量最高。
    【详解】A、SLN1基因的两个突变体具有相反的表型,可能分别在不同位点发生突变,A正确;
    B、SLN1蛋白是赤霉素信号转导的一个抑制因子,突变体1高于突变体2,可能是突变体1中的SLN1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突变体2,B错误;
    C、SLN1蛋白是赤霉素信号转导的一个抑制因子,若其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原有的抑制功能,则突变体植株长得比野生型更高,符合题图中突变体1高于野生型和突变体2的情况,C正确;
    D、SLN1蛋白是赤霉素信号转导的一个抑制因子,若其由于空间结构改变而难以被降解,则原有的抑制功能增强,则突变体植株长得比野生型更矮,符合题图中突变体2比野生型和突变体1矮的情况,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考生要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结合每个选项进行科学思维,准确推理判断。
    5.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NAA浓度较低时,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为正值,NAA促进不定根和胚轴生长;当NAA浓度较高时,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为负值,NAA抑制不定根和胚轴生长。
    【详解】A、本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自变量为NAA浓度,需要设置清水处理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A正确;
    B、据图可知,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有正值也有负值,差值为正值说明NAA具有促进作用,差值为负值说明NAA有抑制作用,B正确;
    C、10-6g/mL NAA处理组的差值要大于10-4g/mL NAA处理组,说明10-6g/mL NAA处理组的胚轴生长要快于10-4g/mL NAA处理组,所以10-6g/mL NAA处理组胚轴依然生长,只是比对照组长得慢,C正确;
    D、据图可知,NAA浓度为10-10g/mL ,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为大于零,说明此浓度NAA促进了不定根的生根数量,D错误。
    故选D。
    6.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上述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后不发芽,远红光照射后再到红光下照射会发芽,故可得出结论: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不发芽。
    【详解】A、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进行调控,A正确;
    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光作为信号调控莴苣种子的发芽过程,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存在感受光信号的分子,B正确;
    C、由分析可知, 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照射抑制种子发芽,C正确;
    C、由于自然光包含红光和远红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因此经2组和4组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会发芽,D错误。
    故选D。
    7.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详解】A、K值是环境不变时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据图可知,340只约是乙地区苍鹭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但并不能维持该数值,因此340只不是K值,A错误;
    B、由图可知,甲和乙两个不同的地区的苍鹭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近,B正确;
    C、调查种群数量时,自变量为地区的差异,故应在每年同一时段测定种群数量,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C正确;
    D、由于寒冬季节食物较少等原因,导致苍鹭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故选A。
    8. 【答案】D
    【解析】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在沙丘、裸岩等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生物的种类从无到有,A正确;
    B、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与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竞争,处于竞争失败的并不一定消亡,故“木棉阶段”的植物可能出现在“松树阶段”群落中,B正确;
    C、在该演替过程中,“栎树阶段”群落丰富度最大,结构最复杂,C正确;
    D、优势种的变化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D错误;
    故选D。
    9.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去除部分豆荚后,蝉大眼蝽数量减少,而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数目增多,说明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详解】A、豌豆蚜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A正确;
    B、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因此属于第二、三营养级,B错误;
    C、施用疏果剂后,由于资源和环境有限,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C正确;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利马豆的豆荚减少,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种群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的种群密度减少,说明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D正确。
    故选B。
    10. 【答案】C
    【解析】
    【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储存起来)=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同化)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会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链交织而成的)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形成的。相邻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级同化的能量/上一级同化的能量×100%。
    【详解】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B、太阳鱼同化的能量是1483J · m² · a1,被鲈鱼同化的是126J · m² · a1,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357J · m² · a1,B错误;
    C、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31920 J · m² · a1,第二营养级包括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同化的能量共有7980J · m² · a1,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80/31920×100%=25%,C正确;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单向流动,D错误。
    故选C。
    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乙丙丁都指向甲,因此甲是无机环境,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B、⑦过程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CO2,B正确;
    C、①过程将CO2输入到生物群落中,属于光合作用,C正确;
    D、丙中多种生物之间自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
    【详解】A、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正确;
    B、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应该不是为了取食,因为其并未将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B错误;
    C、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从而促进提早开花,C正确;
    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13. 【答案】B
    【解析】
    【分析】1、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3、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而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B错误;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例如食虫鸟和害虫之间彼此制约对方数量,C正确;
    D、生态系统通过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处于生态平衡,此时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D正确。
    故选B。
    14.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详解】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
    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因此,物种组成是该群落与其他普通稻田群落的重要区别,B正确;
    C、“稻+N”生态模式可以提高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正确;
    D、此生态模式应该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协调等原理,D正确。
    故选A。
    【点睛】
    15. 【答案】B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十年禁渔计划有利于长江鱼类的繁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属于生态保护措施,A不符合题意;
    B、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更多是出于对个体健康的考虑,不直接属于生态保护措施,B符合题意;
    C、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属于生态保护措施,C不符合题意;
    D、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黄河源区的总称,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建立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属于生态保护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70分。
    16. 【答案】(1) ①. 神经递质 ②. 激素 ③. 细胞因子等免疫物质
    (2) ①.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②. 肾上腺 ③.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④. 抑制 ⑤. (负)反馈
    (3) ①. (细胞因子)受体 ②. 突触 ③. 神经递质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免疫系统则通过产生细胞因子等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下丘脑受到刺激时,可通过分泌CRH引起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通过血液循环,ACTH可促进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受到突然的刺激,包括精神和躯体的刺激(急性应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对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而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又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这属于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细胞因子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周围儿茶酚胺能感觉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接受感觉神经元传递的侵染信号,再通过传出神经元传递调节信号至被感染组织的交感神经元。该类神经元的末梢通过以类似突触的结构连接各类免疫细胞,并释放出神经递质来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17. 【答案】(1) ①. 随机 ②. 年龄结构
    (2)寄生率高、雌雄比例高、产卵率
    (3)该时期的蛹和幼虫数量多
    (4)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避免虫害复发 (5)ABC
    【解析】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生物防治既对病虫害起到控制作用,又能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还能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小问1详解】
    美国白蛾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预测种群数量时可根据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进行。
    【小问2详解】
    结合信息“从野外采集的400余只美国白蛾中,有超过340只被这种小蜂寄生,寄生率高于80%”、“经室内饲养,被寄生的蛹平均能孵化出200多只小蜂”、“所孵出的小蜂中,雌雄比为68:1”及“在雌性小蜂结束短暂寿命之前,它还能把后代产进美国白蛾的蛹中”可知,周氏啮小蜂从37种天敌昆虫中脱颖而出,被选为防治美国白蛾的原因有:寄生率高、雌雄比例高、产卵率高等。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可知,6月中旬为其中一个最佳释放日期的可能原因是该时期的蛹和幼虫数量较多,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小问4详解】
    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除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外,还可以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同时还可避免虫害复发,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小问5详解】
    AB、分析题意,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发挥作用,且释放周氏啮小蜂会出现折损情况,如被蚂蚁和鸟类取食等,AB符合题意;
    C、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相较于农药有更高操作技术门槛,如对于养殖、释放都有技术要求,C符合题意;
    D、据题意可知,周氏啮小蜂雌雄比例高,获得的后代的数量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8. 【答案】(1) ①. 空间 ②. J
    (2) ①. 种间竞争 ②. 互利共生 ③. 捕食
    (3) ①. 加拿大一枝黄花会造成本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且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多样性下降程度增加 ②. ①⑤⑥⑦ ③. ①⑥⑦ ④. 氮元素的积累能力
    (4)制定法规禁止随意出售加拿大一枝黄花或者散播其种子和繁殖体;废弃地及时种植上其他绿化植物,减少抛荒;种植积累氮能力强的植物;在其开花前彻底铲除(答案合理给分)
    【解析】
    【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形色泽亮丽,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是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小问1详解】
    生物生长受空间、资源及其天敌制约,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地点通常为荒地,此时空间、资源状况都适宜其大量增殖;由于没有天敌制约,空间、资源又相对充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种群呈J形增长。
    【小问2详解】
    一、一枝黄花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有害,是种间关系;二、根可以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促进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三、该昆虫取食一枝黄花的茎干皮层,属于捕食关系。
    【小问3详解】
    从曲线图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会造成本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且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多样性下降程度增加;在未入侵即入侵梯度为0时,生态位较大的是①⑤⑥⑦,因此四个优势种群是①⑤⑥⑦;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从开始入侵到密度逐渐增加,①(0.6753-0.1991=0.4726,占初始值70%)、⑥(0.7695-0.3839=0.3856,占初始值50%)、⑦(0.8876-0.1993=0.6883,占初始值78%)的生态位都明显减少;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生态位宽度明显增加的几种植物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说明氮元素的积累能力起主要作用。
    【小问4详解】
    制定法规禁止随意出售加拿大一枝黄花或者散播其种子和繁殖体;废弃地及时种植上其他绿化植物,减少抛荒;种植积累氮能力强的植物;在其开花前彻底铲除,都可以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数量变化及原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9. 【答案】(1) ①. 无机环境 ②. 生产
    (2) ①. 太阳和饵料 ②. 利用率
    (3) ①. 稻-蟹-泥鳅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均比单作稻田高,与稻一蟹田相近。 ②. 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 ③. 螃蟹吃杂草、昆虫,减少了水稻的竞争,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
    (4)生态效益:螃蟹吃杂草、昆虫,鳅粪肥田既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又提高能量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水稻产量,泥鳅以残饵和蟹粪为食既增加产值,又提高了饵料利用率
    【解析】
    【分析】“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也可以合理的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得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提高经济效益。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故稻—蟹—泥鳅生态系统是由所有的生物与 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属于生产者。
    【小问2详解】
    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不仅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饵料中的化学能,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泥鳅吃蟹粪,泥鳅粪肥田,这能分层多级利用物质和能量,有利于能量高效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小问3详解】
    ①据表1分析,三种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P、有效钾K2O均为生态系统I最少,稻-蟹-泥鳅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均比单作稻田高,与稻一蟹田相近,这表明稻田养蟹或稻田、蟹、鳅混养都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无机盐的能力。
    ②河蟹可以吃杂草、昆虫,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昆虫数量减少,减少对水稻的捕食,有更多的CO2和无机盐用于水稻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小问4详解】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分析,河蟹为水稻除虫、除草,有利于减轻农业污染,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动物的粪便可以转变为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利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因此都提高了生态效益;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和杂草,增加了水稻产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由多种经济产品收入。
    20. 【答案】(1)信息 (2) ①. 抑制 ②. 信息传递
    (3) ①.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 GR24可能通过 ②. 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4) ①.
    处理

    放射性标记的NAA
    加入定量的GR24
    在主茎上施加NAA

    不加入定量的GR24
    ②. 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
    【小问1详解】
    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是传递信息的分子。
    【小问2详解】
    突变体的侧枝数目明显增多,且随着GR24的浓度增大,野生型的侧枝数目越少,说明GR24抑制侧枝产生;随着GR24的浓度增大,突变体的侧枝数量不变,且与对照组相同,说明突变型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小问3详解】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因此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被切段吸收; GR24可能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因此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 用效果不显著。
    【小问4详解】
    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 NAA,在侧芽上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定量的GR24,若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则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的含量低于对照组。那么对照组的设计应为在主茎上施加NAA,在侧芽上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在固体培养基中不加入定量的GR24。
    21. 【答案】(1)PG (2)脂质分子P延迟拟南芥的开花时间
    (3)突变体Pl植株中,细胞膜和叶绿体膜中脂质分子P少结合的FT少,F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可以正常运输,开花时间提前
    (4) ①. 早 ②. 晚
    (5)植物叶片产生FT可以运输到嫩枝顶端促进开花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4种脂质分子PA、PC、 PE、PG浸入FT溶液中一段时间后,PG所在的位置黑色区域最大,说明PG与FT的结合力最强。
    【小问2详解】
    由题意“拟南芥开花早的植物叶片总数较少”可知,WT组叶片总数高于P1组,说明P1组拟南芥酶P基因缺失,导致不能合成酶P,植物脂质分子P含量偏低,植株延迟开花,故可知脂质分子P延迟拟南芥的开花时间。
    【小问3详解】
    在突变体P1中拟南芥酶P基因缺失,导致脂质分子P的合成减少,由图3可推测,细胞膜和叶绿体膜中脂质分子P少结合的FT减少,F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可以正常运输,开花时间提前。
    【小问4详解】
    突变体P1中拟南芥酶P基因缺失,导致脂质分子P的合成减少,不影响FT的合成,FT基因缺失突变体中不能正常合成FT,但是受体仍然可以合成,所以突变体P1提供的子叶可以合成FT,FT基因缺失突变体也可以提供受体,故嫁接合成体中FT可以正常发挥作用,促进植物开花,开花时间早。
    在低温下,野生型植株中的FT不能发挥作用,而受体是FT基因缺失突变体提供的,但是FT基因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FT,所以野生型和FT基因缺失突变体嫁接的植株开花时间晚。
    【小问5详解】
    成花素(FT)是叶片细胞产生的的物质,而植物的花一般开在枝顶端的(拟南芥),所以FT在叶片中合成后要运输到枝的顶端促进开花。

    相关试卷

    2023北京延庆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北京延庆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平谷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北京平谷高二(上)期末生物(教师版),共2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