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824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824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824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
展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题,每题2分,共计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阶段中,“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天体的阶段是( )
A.位于发射架上时 B.点火发射升空时
C.进入环火轨道后 D.降落火星表面时
2.“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 )
A.仍然未脱离地月系 B.与火星组成天体系统
C.不再受太阳的吸引 D.遇到的云雨现象增多
3.火星上曾经可能有生命存在的依据是( )
A.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远
B.火星上有甲烷气体
C.火星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差不大
D.火星上有液态水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时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读图完成4~5题。
4.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5.太阳活动常对地球上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其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光热发电是通过镜面将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将熔盐加热并进行储存,再调度利用熔盐与水进行热交换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为积极助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中国电信投资新建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新型大数据中心。如图示意我国青海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从主要资源条件看,图中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与北京相比,该省发展大数据中心的优势区位有( )
①市场
②原料
③能源
④气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读图,有关描述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 cm-3以上
9.琥珀是由包有小昆虫的树脂石化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化石保存方式,在古生物学等学科中意义非凡。我国福建漳浦琥珀形成于距今约1470万年前,是近百年来发现的最大、最丰富的琥珀生物群,化石多样性全球第三,科学家在漳浦琥珀中发现大量典型的热带生物类群,如苔藓、蜗牛、蜘蛛、蚂蚁等。其所在的沉积层包裹着许多石英质沙砾,开采难度较大。
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5个地质年代(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漳浦琥珀形成于( )
A.③古生代 B.④中生代 C.①太古宙 D.⑤新生代
10.科学家研究发现,福建漳浦琥珀中含有大量典型的东南亚热带生物类群,试结合图分析原因( )
A.地壳运动频繁,地层多次发生错位
B.当时大气氧气含量显著高于现今水平,生物发展繁盛,热带生物多次迁徙
C.联合古陆解体后,大陆漂移,现福建所在地曾经为热带生物发展地区
D.当时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显著高于现今水平,全球年均温较高,热带生物群向北迁移。
2021年10月24日在中国台湾宜兰县发生一起6.3级地震,试读“一个震源的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图”,回答11~12题。
11.当O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 )
A.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 B.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
C.只有向下传播 D.只有沿地表传播
12.图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丙与丁 D.甲与丁
13.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如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面微型生态圈”模拟地球外部圈层特点,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圈
B.太阳风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会进入地球大气层,干扰地面与嫦娥四号通信
C.由于月球表面无大气,“月面微型生态圈”只涉及了生物圈、岩石圈
D.月球上和地球上,生态圈运行的能量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14.如图示意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
四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核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底部
2020年8月24日的北京,在经历一场暴雨的洗礼之后迎来了它的晴空。天空中出现了绝美的七彩祥云,这是太阳光线与云彩中的冰晶结构产生的自然现象,也就是典型的“日华”现象。华环大小与云里水滴、冰晶的大小成反比,根据华环直径的变化,可以预测天气。回答15~16题。
15.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北京此次“七彩祥云”形成的原因与( )相关。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关于“日华”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华环逐渐扩大,云里水滴、冰晶 在变小,不易形成降水
B.如果华环逐渐扩大,云里水滴、冰晶在逐渐增大,云层逐渐增厚,预示着将出现阴雨天气
C.如果华环直径缩小,表明云里水滴、冰晶因为蒸发而在变大,天气将转晴
D.“大华雨,小华晴”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黄河三角洲上某盐碱地栽种葡萄,盐碱地的温度升高特别缓慢。葡萄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15℃,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30℃,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大,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量较少,水多还易引起各种疾病,严格控制土壤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如图为裙膜覆盖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结合材料,分析搭建裙膜的作用( )
①提高地温,延长葡萄生长期
②抑制土壤返盐
③减少水分蒸发
④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一般3月农民将葡萄藤出土上架,搭建裙膜,5月中旬后清除裙膜,下列关于裙膜铺设和清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月左右灌水后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裙膜,有效抑制杂草,促进了葡萄生长
B.3月左右铺设裙膜,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率
C.5月中下旬气温和地温逐渐升高,清除地膜不影响葡萄生长
D.5月中下旬清除地膜,减少塑料薄膜滞留在土壤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如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完成19~20题。
19.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科研所对四川盆地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如图,图中两曲线表示距离地面1米和3米高度的温度)。在低温季节,当地常利用风扇以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据此完成21~22题。
21.由图可知,该日茶园( )
A.风力强劲 B.阴雨绵绵
C.可能出现霜冻 D.白天逆温明显
22.该茶园安装风扇提高温度,主要是通过( )
A.多云的白天开启,使上层暖空气下沉
B.晴朗的白天开启,使下层暖空气上升
C.多云的夜晚开启,增强空气的保温作用
D.晴朗的夜晚开启,促进上下层空气交换
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市2020年2月13日13时至14日13时的气温点状和降水量柱状图。图示时段内该市经历了某天气系统过境。据此完成23~25题。
23.影响该市的天气系统是( )
24.天气系统过境该市的时间是( )
A.13日13-15时 B.13日23-次日1时
C.14日3-5时 D.14日6-8时
25.本次天气系统过境对该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花草树木迎暖吐绿
B.给小麦生长提供充足水源
C.暴雪导致交通受阻
D.给快递行业工作带来不便
读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a图)和理想大陆某季节的风向分布模式图(图b),据此完成26~27题。
26.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风向分布模式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⑥ D.⑤①②④
27.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中,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6分。
28.(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通常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接收的辐射量来衡量。如图1为我国110°E、90°E与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在下垫面随纬度分布。
材料二:如图2为到达我国地面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 。
A.银川
B.拉萨
C.成都
D.呼和浩特
(2)读材料一:分析全球太阳总辐射量平均状况随纬度和高度变化规律。
(3)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30°N附近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地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
(4)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从不同角度举例(如对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生产等)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9.(14分)图1为伊朗地形图,图2为沙漠古城亚滋德的气候资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简述亚滋德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亚滋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图3a)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3b)
(2)“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B.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便于采光
(3)推测白天“风塔”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方向,并绘图4说明。
(4)根据图2简要描述亚滋德的气候特征。
30.(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图1为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离中心点越远,数值越大)。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图2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1)描述祁连山现代冰川分布特征。
(2)推测祁连山地区南坡和北坡冰川风风势大小,并说明理由。
(3)从对山谷风风力大小和影响时间角度,分析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
(4)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1-10:CBCDA ADDDD
11-20:ADCCA AAABC
21-27:CDACD BC
28、(1)C
(2)变化规律:随着纬度增高而减小;随高度增高而增大
(3)差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大,四川盆地太阳辐射量小。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偏少,光照强,太阳辐射量大;四川盆地降水量大,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小。
(4)地理环境:太阳能促使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促使大气运动等;人类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生产活动: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温室大棚。
29、(1)读气候图可知,亚滋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白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沙漠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晚上云层薄,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少,补偿给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导致昼夜温差大。
(2)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故选:B。
(3)根据第二小题的分析,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流向大厅的四周。
(4)据图可知,该地夏季气温高于20度,夏季高温,冬季气温高于0度,冬季温暖,全年降水稀少,干旱少雨。
故答案为:
(1)降水稀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沙漠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2)B
(3)如下图:
(4)夏季高温,冬季凉爽,全年干旱少雨。
30、(1)根据所学知识祁连山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阴雨天,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而西南坡处于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所以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
(2)冰川风和山风风向一致,会延长山风的影响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加强其影响程度;和谷风风向相反,会缩短谷风的影响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根据上题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冰川融化增加,面积减小,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冰川风气温较低,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冷空气集聚,气温低,适合生长喜冷植物;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形成的谷风气温较高,到达山腰地带,该地温度较高。可生长喜暖阔叶树,从而形成了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
故答案为:(1)东北坡为阴坡,气温低,东北坡面对河西走廊,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在东北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有较多冰川分布;西南坡为阳坡,气温高;西南坡面对青藏高原,降水稀少,冰川面积较少。
(2)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冰川风势力变弱。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阿尔卑斯山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风影响大,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风下沉到谷底,使谷底适宜生长喜冷植物;密度小的暖性谷风被迫抬升到冰川风之上,受其影响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这种局部地段的“逆温”现象导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共8页。
江苏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