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01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02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位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在遗址中心的莫角山,考古人员发现了30公顷的人工地基,经过部分试发掘,证明其上曾建有宫殿。近年来,又在良渚遗址的西北发现了绵延四五公里的土垒,据推测可能是城墙或堤坊。据此可以推知良渚文化时我国

    A. 初步确立了君主政治 B. 已有了初始的文明
    C. 部落之间的纷争不断 D. 阶级分化十分明晰

    2.  如表是史籍中关于商初大臣伊尹的记载,如表所示。据此能被认定的史实是(  )

    史料

    记录内容

    《竹书纪年》(战国晚期)

    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桐宫,杀伊尹。

    《史记•殷本纪》(西汉)

    帝太甲既立三年,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桐宫。伊尹摄行政当国。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A. 伊尹对商初政局影响很大 B. 太甲应是武力夺回王位
    C. 伊尹是不得已摄政的贤臣 D. 太甲因失德丧失过王位

    3.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

    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4.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历代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下面是根据其研究绘制的部分王朝的核心区示意图。其中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相对应的是(  )

    A. 南北直隶与畿(国都附近)辅
    B. 从草原到燕地
    C. 关中到河南、河内、河东
    D. 宁(南京)镇(镇江)与江淮

    5.  “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 ,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 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皇权官僚体制确立 B. 民众言论空间狭窄 C. 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D.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6.  钱穆先生认为:“(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隋唐复兴,大体即建基于均田、府兵的两个柱石上”。钱穆意在说明(  )

    A. 隋唐繁荣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 B. 制度创新和继承促进隋唐繁荣
    C. 北朝的制度创新明显优于南朝 D. 南朝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7.  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此举旨在

    A. 完善科举制度 B. 提升皇族地位 C. 打破门第制度 D. 推动阶层流动

    8.  “任土作贡”(依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唐后期这一现象(  )

    A. 主导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B. 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C. 表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 D. 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9.  阅读下列史料,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  )

     

    史料

    结论

    A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商鞅变法限制贵族特权、实现富国强兵

    B

    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诸侯王势力膨胀,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C

    隋氏……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赠赉勋庸,并出丰厚

    隋朝粮食和物资的积储以官方为主

    D

    (唐)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A. A B. B C. C D. D

    10.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  )

    A. 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B. 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
    C. 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 D. 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

    11.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 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 B. 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 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 D. 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12.  宋初,宋太宗下诏指出,江南江北种植不同,“风土各有所宜”,但为了防备水旱,作物种植要“杂植”。他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广种杭稻”。这说明当时(  )

    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 精耕细作技术水平提高
    C.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13.  井田制被看作上古的理想王道,复井田的呼声在宋代很高。北宋思想家张载认为,“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李覯也提出限制私人占有土地,“各有顷数,不得过制”。这些呼声(  )

    A. 反映出宋儒思想复古守旧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C. 体现了士人的济世安民情怀 D. 推动政府实行抑制兼并政策

    14.  下表是学者对唐宋时期家训内容的统计,据此可知,唐至南宋(

    唐、北宋、南宋家训内容(单位:篇数)

     

    内容

    北宋

    南宋

    总计

    1

    处己(修身、励志)

    5

    19

    18

    42

    2

    勉学、治学

    3

    14

    15

    32

    3

    睦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6

    8

    17

    4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14

    10

    30

    5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

    5

    16

    10

    31

    6

    从政

    11

    11

    6

    28

    7

    治国

    2

    4

    0

    6

    8

    女诫

    5

    2

    0

    7

    9

    教子原则

    2

    4

    2

    8

     

    A. 文化心态趋于开拓外向 B. 理学主导地位确立
    C. 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 D. 社会矛盾渐趋缓和

    15.  “今士大夫微有西晋风,岂知周礼与易言理财,周公、孔子未尝不以理财为务。且不独此,士大夫讳言恢复。不知其家有田百亩,内五十亩为人所据,亦投牒理索否?士大夫于家事则知之,至于国事则讳之,何哉?”南宋思想家陈亮在这段话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A. 经世致用 B. 重义轻利 C. 恢复中原 D. 家国一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材料二对历史上行政区进行政治地理视角的研究,主要总结了三条规律:一是政区层级在三层到两层之间反复;二是政区边界划分有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两大原则;三是政区幅员经过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波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三条规律”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穿越到宋代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反映宋代发达的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全图中共有官吏、农夫、商贩等各色人物600多人,人物各异,造型生动。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假如某天你穿越到上图所反映的时空,就你所看或所听的历史信息,任选一例,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信息选取需符合时代特征与场景设定,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18.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19.  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下列一组图片分别是唐代、宋代、元代、清代各地书院分布图(注:图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各地书院的数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整理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

    ​​​​​​​请提取材料中所给朝代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书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城防遗址,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初始文明,B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当时良渚文化已经确立君主制,排除A项;设立城防并不能证明当时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排除C项;材料信息能反映出阶级分化,但是不能夸大到“十分明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考生需要结合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史实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大臣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成为商朝的实际主政者,后来太甲返回之后重新执政,这说明伊尹对商朝初年的政局影响很大,A项正确;
    两个史料对太甲复辟的方式表述不同,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B项;
    材料无法得出伊尹忠奸贤愚的结论,排除C项;
    材料无法得出太甲丧失王位的原因是曾否失德,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提取材料中对伊尹放逐太甲描述的不同及所学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儒家与法家的主张不同,排除A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排除B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
    孟子,荀子,韩非子,他们都主张实现国家统一,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开始初步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察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解答本题时,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的叙述来总结出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来回答历史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与信息的提炼能力。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历代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下面是根据其研究绘制的部分王朝的核心区示意图。其中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相对应的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是在秦汉,因此根据C项关键信息“长安”“关中地区”可知是汉朝,C项正确;
    明朝最终形成了南北直隶并立的二京制,排除A项;
    根据关键信息“大都、乌兰巴托”可知B项与元朝有关,排除;
    D项与东晋南朝有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至秦汉.......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可知,“诽谤”由先秦时期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秦汉时期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原因与秦汉时期皇权官僚体制确立具有较大的关系,A项正确;
    民众言论空间狭窄,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之后,排除C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需要结合儒家思想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北朝制度对隋唐的影响,隋唐政府对北朝创设的新制度的效法与承袭,促进了隋唐时期的繁荣,故选B项;
    材料不涉及民族交融,排除A项;
    材料没有对比南北朝的制度差异,排除C项;
    南朝内部基本统一,只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是分裂割据的,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考生可根据材料“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不须论数世之前.......高下作等级”可知,唐太宗编纂《氏族志》,按照当今的官位作等级,这是为了打击门阀士族的影响力,进而提升皇族地位,B项正确;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
    唐太宗编纂《氏族志》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皇族地位,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推动了阶层流动,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需要结合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土贡原指从地方流向中央,但唐后期土贡经由地方官员之手以礼物馈赠的形式在地方间频繁流动,说明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故C正确。
    没有比较,得不出“主导”的结论,故排除A
    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藩镇割据奠定经济基础,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
    题干强调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无关,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需学生根据各朝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表现作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D

    【解析】“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能够体现出唐朝统治者既重视儒家思想,又重视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D正确;
    ABC选项都不准确,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古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发展,需要结合唐朝时期思想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我古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崇文抑武的风气使得士人排斥武官的任命,由此可知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
    B.材料未涉及西夏的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故B项错误;
    C.材料并未体现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宋朝廷依然坚持维护边疆,故C项错误;
    D.材料未涉及到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进行了政策调整,实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使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初为解决“倭患”问题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结果不但没有解决“倭患”问题,反而引起沿海人民的不满;但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些现象说明政府的政策须适时调整,才能真正解决问题,D项正确;
    传统民本思想指的是统治者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排除A项;
    因地制宜指的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而材料强调的是应适时调整政策,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政策调整问题,不是民心向背问题,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明清对外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明清对外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不同地区种植农作物也有区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是精耕细作水平提高的表现,B正确;
    A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材料“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的大致意思为恢复井田,将天下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危机。“复井田”等主张反映出士大夫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体现了士人的济世安民情怀,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并非复古守旧,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这些呼声并非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总体上推行的是不抑兼并政策,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唐至南宋的家训内容中,以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且日趋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理观”指的是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所以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至南宋,在文化心态上由开拓外向转为内敛精致,反映在家训中,唐代的家训就更加注重处世、从政等内容,宋代的家训则注重处己、治学,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后期,理学主导地位才逐渐确立,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至南宋,社会矛盾不是渐趋缓和,而是有的时期缓和,有的时期尖锐,比如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发生就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需要结合儒家思想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依据材料“周公、孔子未尝不以理财为务”、“士大夫于家事则知之,至于国事则讳之,何哉?”可知,陈亮强调家事、国事都要关心了解,这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士大夫要关心国事,而不是重义轻利,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对中原问题的内容,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家国一体,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周公、孔子未尝不以理财为务”、“士大夫于家事则知之,至于国事则讳之,何哉?”的主旨,结合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世致用思想,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答案】认识:根据材料一可知,秦朝行政区划实行郡县两级制;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根据材料一“唐代十道示意图”、“元代十行省示意图”并结合多学知识可知,唐代的“道”级行政单位基本依据山川形便而设置,元代的行省的设置则显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显然打破了山川形便,依据“犬牙交错”原则设置;比较材料一四幅地图我们不难发现,秦朝郡统辖范围广,隋朝郡数量不断增加、统辖面积不断缩小;唐朝的道和元朝的行省幅员广阔。因此,综合考虑,我们不难得出这种认识:行政区的变动中政治因素占主导,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川形便便于地方管理,犬牙交错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
    从政区层级角度作答,秦朝实行郡、县两级;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隋朝实行州、县两级。从政区边界角度作答,唐朝根据山川形势在全国划分为十道,元朝行省的划分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从政区幅员角度作答,秦朝郡统辖范围广,隋朝郡数量不断增加、统辖面积不断缩小;唐朝的道和元朝的行省幅员广阔。
    综上所述,行政区的变动中政治因素占主导,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川形便便于地方管理,犬牙交错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7.【答案】“《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生动的市井生活画”结合所学得出,在北宋汴梁的大街上,会看见“瓦舍”。据材料“宋代发达的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得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随着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瓦舍出现的背景加以阐释。据材料“市井生活画”“市民文化”结合所学得出,在城市中出现了“瓦舍”,瓦舍是专门的娱乐表演场所,丰富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世俗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一方面阐述“瓦舍”产生的影响。
    故答案为:
    看见“瓦舍”,瓦舍是娱乐休闲场所。
    瓦舍的出现与宋代统治者采取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创造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有关,正是这一政策使得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进而促进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瓦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总的来说,瓦舍丰富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世俗文化的繁荣,词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与瓦舍分不开,同时瓦舍反过来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根据材料“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可知,宋韵文化内涵丰富多样,考生可选择任一自己熟悉的角度分析作答。示例一:哲学思想。史实与特质:理学诞生,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彰显思辨之美(或哲理之美)。(考生所提炼的文化特质,只要与所选角度和所列史实逻辑关系清晰、正确即可)理解与阐释:从分析形成原因角度作答:如魏晋以来儒学日益僵化,佛教、道教广泛传播;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从阐释历史影响角度作答:如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儒学走向成熟;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对强化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德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影响深远。(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从联系当代价值角度作答:如透过宋代理学的哲学思辨可见整个宋韵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文化品格和影响力已超越宋代赓续千年,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示例二:日常生活。史实与特质:坊市界限被打破(或街市、夜市出现,宋瓷)(史实),市井风情浓厚,注重生活品质(或器物之美)。(特质)(考生所提炼的文化特质,只要与所选角度与所列史实逻辑关系清晰、正确即可)理解与阐释:从分析形成原因的角度作答:如,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经济相对繁荣;政府对社会控制的相对宽松;市民阶层的壮大。(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从阐释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宋代市井文化的发达,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提升了宋人的生活质量。(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联系当代价值角度作答:如,透过宋代日常生活的品质之美可见整个宋韵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文化品格和影响力已超越宋代赓续千年,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示例三:文学艺术。史实与特质:可用来配乐歌唱的词进入鼎盛时期(宋词成就突出)(史实),彰显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宋人的审美情趣日益多元,雅俗共赏。)(特质)(考生所提炼的文化特质,只要与所选角度与所列史实逻辑关系清晰、正确,即可)理解与阐释:从分析形成原因的角度作答:如,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市民阶层的壮大;国家分裂,文人忧思。(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从阐释历史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宋词的发达提升了宋人的生活情趣;并且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词作;极大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联系当代价值角度作答:如,透过宋词的繁荣和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可见整个宋韵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文化品格和影响力已超越宋代赓续千年,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哲学思想
    史实与特质:理学诞生,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彰显思辨之美(或哲理之美)。
    理解与阐释:魏晋以来儒学日益僵化,佛教、道教广泛传播;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等。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儒学走向成熟;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对强化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德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影响深远。透过宋代理学的哲学思辨可见整个宋韵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文化品格和影响力已超越宋代赓续千年,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示例二:日常生活
    史实与特质:坊市界限被打破(或街市、夜市出现,宋瓷)彰显市井风情浓厚,注重生活品质(或器物之美)。
    理解与阐释: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经济相对繁荣;政府对社会控制的相对宽松;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市井文化的发达,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提升了宋人的生活质量。透过宋代日常生活的品质之美可见整个宋韵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文化品格和影响力已超越宋代赓续千年,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示例三:文学艺术
    史实与特质:可用来配乐歌唱的词进入鼎盛时期(宋词成就突出),彰显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宋人的审美情趣日益多元,雅俗共赏。)
    理解与阐释: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市民阶层的壮大;国家分裂,文人忧思。宋词的发达提升了宋人的生活情趣;并且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词作;极大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透过宋词的繁荣和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可见整个宋韵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文化品格和影响力已超越宋代赓续千年,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综合,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综合,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示例1
    论题:论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的发展趋势。
    阐述:从唐代到清代,书院分布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从唐代至清代数量不断增加。二是范围明显扩大。宋代的广西和元代的云南出现书院,清代书院遍布除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区等。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宋代书院中北方所占比重极小,江南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元代和清代虽然分布有北移势态,但总体仍然是南多北少等。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书院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示例2
    论题:论影响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的主要因素。
    阐述:从唐代到清代,书院数量不断增加,范围明显扩大地区分布南多北少。影响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一是与政治格局、政府政策有关。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书院的数量明显增加,范围有所扩大。元代实现国家的大统一,书院向北推广,北方省区数量猛增。清代版图开拓和巩固,书院遍布除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区。二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宋代以后的书院分布不平衡性加强,南多北少。三是与思想文化发展有关。宋代儒学复兴,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书院作为高扬儒家文化大旗的文化教育组织,大学者居间讲学,四方从游者盛众,宋代以后书院的数量增加,范围扩大。综上所述,影响中国古代书院的分布,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因素,它们共同推动中国古代书院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解析】示例一:论题:据材料“唐代、宋代、元代、清代各地书院分布图(注:下图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各地书院的数量)”可拟论题为:论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的发展趋势。
    阐述:据四幅图片信息可知,从唐代到清代,书院分布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从唐代至清代数量不断增加。二是范围明显扩大。据唐代书院分布可知,主要分布在东部,南北基本持平;而宋元的范围明显扩大,宋代的广西和元代的云南出现书院;清代书院遍布除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区(或列举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据唐代书院分布可知,主要分布在东部,南北基本持平;而据宋元清书院分布图分析可知,宋代书院中,北方所占比重极小,江南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元代和清代虽然分布有北移势态,但总体仍然是南多北少(举例具体省份亦可)。据上分析可知,中国古代书院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示例2:论题:据材料“唐代、宋代、元代、清代各地书院分布图(注:下图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各地书院的数量)”可拟论题为:论影响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的主要因素。
    阐述:据四幅图片信息可知,从唐代到清代,书院数量不断增加,范围明显扩大,地区分布南多北少。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影响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的主要因素与政治格局、政府政策有关,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书院的数量明显增加,范围有所扩大;元代实现国家的大统一,书院向北推广,北方省区数量猛增;清代版图开拓和巩固,书院遍布除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区;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宋代以后的书院分布不平衡性加强,南多北少(举例具体省份亦可);与思想文化发展有关,宋代儒学复兴,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书院作为高扬儒家文化大旗的文化教育组织,大学者居间讲学,四方从游者盛众,宋代以后书院的数量增加,范围扩大(举例具体省份亦可)等角度阐述。
    本题考查中国“中国古代书院”演变的相关知识,先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相应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图片信息,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难度偏高。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重点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共18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