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A和A B.A和a C.A和B D.A和b
【答案】B
【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常用同种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和d。
【详解】A、A和A属于相同基因,A错误;
B、A和a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属于等位基因,B正确;
C、A和B控制两种性状,属于非等位基因,C错误;
D、A和b控制两种性状,属于非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B。
2.下图为某种酶作用的模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反应物 B.b代表酶
C.c和d代表产物 D.该反应模型能说明酶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C
【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A、a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代表酶(生物催化剂),A错误;
B、b最后变成c和d,因此b代表反应物,B错误;
C、c和d代表产物,是b被分解产生的,C正确;
D、该反应模型说明酶与底物结合有特异性,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C。
3.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过程”
B.b表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
C.a表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
D.根尖分生区中绝大部分细胞处于b时期
【答案】D
【分析】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示意图,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则b、d段表示分裂间期;a、c表示分裂期。
【详解】A、如图,a+b和c+d分别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则图中表示“两个完整细胞周期过程”,A错误;
B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于分裂期,图中b的时间长,应表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a的时间短,应表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BC错误;
D、由于分解间期的时间长,则根尖分生区中绝大部分细胞处于b时期,D正确。
故选D。
4.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逐渐丢失
B.造血干细胞异常分化可能会导致癌变
C.一般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是可逆的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未改变,也未丢失,A错误;
B、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因此,造血干细胞异常分化可能会导致癌变,B正确;
C、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故一般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是不可逆的,C错误;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化形成多种细胞和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用造血干细胞不能分化成多种细胞或完整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5.人的性别决定于哪个时期( )
A.胎儿形成时 B.胎儿从母体生出时
C.受精卵形成时 D.卵细胞形成时
【答案】C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受精作用会使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详解】A、胎儿形成时,即胚胎发育过程中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改变生物的性别,A错误;
B、个体的性别在胎儿从母体生出前,受精卵形成时便以定型,B错误;
C、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卵细胞与不同的精子(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不同性别的个体,C正确;
D、人的卵细胞形成时只含一条X染色体,只是生殖细胞还未形成个体,D错误。
故选C。
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已知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E)对易感稻瘟病(e)为显性,育种工作者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新品种,该新品种的基因型是( )
A.DdEE B.ddEe C.ddEE D.DdEe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已知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E)对易感稻瘟病(e)为显性,育种工作者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新品种,矮杆水稻基因型为dd,抗病水稻只有纯合子EE才能稳定遗传,故该新品种的基因型是ddEE,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 )
A.全部来自父方 B.全部来自母方
C.来自父方多于母方 D.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D
【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详解】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父方,有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基础
B.基因自由组合导致性状自由组合
C.自由组合定律用于分析一对基因的遗传
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随机受精的过程中
【答案】B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导致的,B正确;
C、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于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C错误;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我国科学家筛选鉴定出能促进人类细胞衰老的基因——kat7基因,该基因能控制合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研究表明,kat7基因失活会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长动物的寿命。
9.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衰老后细胞结构不会改变
B.衰老个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C.很多内外因素都会影响细胞衰老
D.衰老细胞内的基因都处于不活动状态
10.下列关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kat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嫩的细胞中不存在kat7基因
B.衰老细胞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衰老时kat7基因活动增强
D.诱导kat7基因大量表达,有助于延缓衰老
【答案】9.C 10.C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9.A、动物细胞衰老后,细胞结构会发生改变,如: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A错误;
B、衰老生物体的体内细胞普遍处于衰老状态,也存在幼嫩的细胞,B错误;
C、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因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D、衰老的细胞内的基因并非都处于不活动状态,例如:与细胞衰老相关的基因会进行活跃表达,D错误。
故选C。
10.A、幼嫩的细胞中存在全套的遗传物质,因此也存在kat7基因,A错误;
BC、由题意“kat7基因能控制合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kat7基因失活会延缓细胞衰老”可推测,当衰老细胞中,kat7基因活动增强,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升高,B错误,C正确;
D、kat7基因失活会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长动物的寿命,因此减少kat7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延缓衰老,D错误。
故选C。
三、单选题
1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若用同位素标记中的氧,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下面哪种产物中的( )
A. B. C.丙酮酸 D.葡萄糖
【答案】B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在有氧呼吸中,氧气参与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有氧呼吸中氧气的氧原子转移途径为氧气→水,因此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8O 标记18O2中的氧,同位素18O最先出现在H218O,B正确。
故选B。
12.如图为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 B.配对的碱基以氢键连接
C.脱氧核糖和碱基交替排列 D.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
【答案】C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A正确;
B、两条链上的碱基对间以氢键连接,B正确;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错误;
D、在DNA的双链结构中,A=T、G=C,碱基数量总是A+G=T+C,D正确。
故选C。
13.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部分细胞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B.甲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C.甲细胞是研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甲细胞中存在丝状的染色质
【答案】D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求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详解】A、甲细胞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A正确;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存在染色单体,B正确;
C、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是研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
D、甲细胞中存在棒状的的染色体状态,D错误。
故选D。
14.下图表示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1/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1/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后,得到其原生质体(质膜及其以内部分)体积变化情况。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发生EC过程中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B.图中发生AB段时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由图可知,处于乙二醇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
D.图中发生AE段时紫色液泡颜色逐渐加深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图中发生EC过程中原生质体吸水,逐渐恢复,则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A错误;
B、图中发生AB段时细胞失水,则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
C、洋葱外表皮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着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正确;
D、原生质体体积A→E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植物细胞失水,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
故选A。
15.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几幅显微照片如下,按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 D.甲→丁→丙→乙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分析题图,甲图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一次分裂末期;丁图在两个细胞中,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四个图的顺序为甲→乙→丙→丁,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6.对肺炎链球菌进行了如下体外转化实验,培养基中既有S型菌落又有R型菌落的是( )
A.甲组和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甲组和丙组 D.甲组、乙组和丙组
【答案】A
【分析】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高温和蛋白酶处理适宜时间,不会破坏DNA分子,则甲组和乙组的S型菌的DNA均可发挥转化作用,因此两组培养基上都会出现R型菌落和S型菌落,DNA酶破坏了DNA分子,不能发挥作用,则只能出现R型菌落,A符合题意。
故选A。
17.一个四分体有( )
A.4条染色体 B.4对染色体 C.4条染色单体 D.4个着丝粒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2)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且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和两个DNA分子,可见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染色体,1对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2个着丝粒,C正确。
故选C。
18.图示某植物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时释放速率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浓度为10%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不彻底
B.氧浓度为5%时,该种子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速率一样多
C.D点以后随着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速率不断增强
D.储存种子应选C点所对应的氧气浓度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氧气浓度为0时,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大于等于10%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氧气浓度在0~10%之间时,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氧气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
【详解】A、浓度为10%时,无氧呼吸停止,只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得以彻底的氧化分解,A错误;
B、氧浓度为5%时,两曲线相交,说明该种子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速率相等,B正确;
C、D点以后,CO2的释放完全来自有氧呼吸,随着O2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先增强后不变,C错误;
D、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较多,储存种子应选B点所对应的氧气浓度5%,此时细胞呼吸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D错误。
故选B。
19.腺苷酸激酶(AK)是存在于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的一类酶,能将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MP(腺苷一磷酸)上而形成ADP,该过程需要有的参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含有高能磷酸键
B.可能是腺苷酸激酶(AK)的激活剂
C.AK能催化线粒体中ATP的合成
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受到温度的影响
【答案】C
【分析】ATP中文名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为A-P~P~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
【详解】A、ATP中文名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为A-P~P~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正确;
B、AK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MP(腺苷一磷酸)上而形成ADP,该过程需要有Mg2+的参与,所以Mg2+可能是腺苷酸激酶(AK)的激活剂,B正确;
C、腺苷酸激酶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MP上而形成ADP,AK能催化线粒体中ADP的合成,C错误;
D、腺苷酸激酶是一种酶,酶发挥作用时受到温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20.人类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B和b分别表示正常色觉基因和色盲基因,则男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BY,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该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7号(XbY)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第Ⅰ代的(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答案】B
【解析】人类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并且传给其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
【详解】7号基因型为XbY,其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5号,即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但1号基因型为XBY,所以5号的色盲基因来自2号,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自交得,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GgHh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G_H_:G_hh:ggH_:gghh=9:3:3:1。
【详解】GGHH与gghh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GgHh,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因此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甘蔗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蔗糖,蔗糖分子进入伴胞细胞有如图所示的①和②途径。伴胞细胞直接利用H+的浓度差提供的能量,通过膜的载体蛋白B吸收蒸糖分子。
(注:图中的▲表示蔗糖分子)
22.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蔗糖进入伴胞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与载体蛋白B结合后才能将蔗糖分子运进细胞内
B.伴胞细胞吸收蔗糖属于主动运输
C.通过载体蛋白B运输蔗糖分子直接消耗ATP
D.图中细胞间通过途径①的通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甘蔗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蔗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蔗糖在甘蔗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
B.光反应产物A是指ATP、NADPH
C.若蔗糖运出叶肉细胞受阻,则葡萄糖的合成速率将受到影响
D.分子进入叶肉细胞后被五碳糖固定
【答案】22.C 23.A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2.ABC、蔗糖通过载体蛋白B运输并不是直接消耗ATP,而是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其产生的化学势能驱动蔗糖-H+同向运输器转运蔗糖,蔗糖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且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为主动运输,蔗糖与载体蛋白B结合后才能将蔗糖分子运进细胞内,AB正确,C错误;
D、蔗糖分子也能通过①途径进入伴胞细胞,细胞间通过途径①的通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23.A、由图可知,葡萄糖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后,被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A错误;
B、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B正确;
C、若蔗糖运出叶肉细胞受阻,则会造成葡萄糖在叶绿体基质中累积,葡萄糖的合成速率将受到影响,C正确;
D、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分子进入叶肉细胞后被五碳糖固定形成C3,D正确。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题。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科学家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让其侵染无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探究噬菌体DNA的转移,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24.组成T2噬菌体的化学物质是( )
A.蛋白质和脂质 B.蛋白质和糖类
C.蛋白质和DNA D.蛋白质和RNA
25.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混合保温时长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
B.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碎后释放噬菌体
C.离心后细菌会出现在沉淀物而噬菌体残留部分在上清液
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24.C 25.C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24.T2噬菌体是病毒,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A、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 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外壳分开,B错误;
C、因为细菌比噬菌体密度大,所以离心后细菌出现在沉淀物中,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残留部分)出现在上清液中,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五、单选题
26.某研究小组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得到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图中1x为光照强度单位),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处于a点的浓度时,产生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C.处于b点的浓度时,8001x高光强下黄瓜幼苗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
D.c点后可以通提高光照强度来增大光合速率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本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a点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呼吸速率为20 mg•h-1,b点为CO2补偿点,此时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点为光照强度为70lx的CO2饱和点。
【详解】A、光反应过程吸收光能,合成ATP和NADPH,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正确;
B、处于a点的CO2 浓度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O2 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溶胶,B错误;
C、b点为CO2补偿点,处于b点的 CO2 浓度时,8001x高光强下黄瓜幼苗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C正确;
D、c点为光照强度为70lx的CO2饱和点,c点后可以通提高光照强度来增大光合速率,D正确。
故选B。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番茄是雌雄同株的,其花粉在花瓣开放前就已经成熟,花开前两天就有授粉能力,这种开花习性决定了番茄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
27.R基因和r基因的本质区别是( )
A.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B.基因内部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C.遗传时遵循的遗传规律不同 D.基因内部的碱基排序不同
28.杂合子(Rr)番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及其分布可能为(假设减数分裂过程中无交叉互换现象)( )
A.两个R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B.两个r基因,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C.一个R基因和一个r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D.一个R基因和一个r基因,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29.将黄果色番茄和红果色番茄混种于同一块田地,黄果色番茄所结种子种植后所得植株( )
A.全部果实为红色 B.全部果实为黄色
C.一半果实为红色、一半果实为黄色 D.3/4果实为红色、1/4果实为黄色
30.欲鉴定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其与红果纯合子杂交 B.让其与黄果纯合子杂交
C.让其与红果杂合子杂交 D.让其自交
【答案】27.D 28.A 29.B 30.A
【分析】R和r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遵循分离定律,基因内部碱基配对方式相同(A与T配对,G与C配对),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基因内部的碱基排序不同;分析题干“其花粉在花瓣开放前就已经成熟,花开前两天就有授粉能力,这种开花习性决定了番茄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可知番茄自然条件下进行自交。
27.R和r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遵循分离定律,基因内部碱基配对方式相同(A与T配对,G与C配对),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基因内部的碱基排序不同,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8.杂合子Rr,R和r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R和r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仍未分裂,一条条染色体上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不考虑互换,则杂合子(Rr)番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及其分布可能为两个R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或两个r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9.分析题干“其花粉在花瓣开放前就已经成熟,花开前两天就有授粉能力,这种开花习性决定了番茄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可知将黄果色番茄和红果色番茄混种于同一块田地,黄果色番茄(rr)所结种子种植后所得植株全部果实为黄色(rr纯合子自交,子代均为rr),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0.欲鉴定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植株是纯合子(RR)还是杂合子(Rr),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也可以让其与黄果纯合子或红果杂合子杂交,观察后代是出现一种性状还是两种性状,若出现一种性状则是纯合子,若出现两种性状则是杂合子,但是不可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杂交后代均为红果,无法区分基因型,BCD正确,A错误。
故选A。
七、综合题
31.下图甲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放出的变化情况有,下图乙表示酶与底物、竞争性抑制剂的结合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甲图中的③代表未加入催化剂的曲线图,则曲线______表示加入少量过氧化氢酶的曲线图,曲线______表示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曲线图。
(2)甲图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底物浓度一定时,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酶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3)影响酶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至少答出2点)。
(4)图乙可以说明酶催化具有______性。据图分析,竞争性抑制剂通过______导致酶活力降低。
(5)丙图中曲线a表示无抑制剂的情况,若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促反应速率会受到影响,请绘制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图并补充完整曲线图的纵坐标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2)①>②>③
(3)温度、pH
(4) 专一性 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
(5)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1)若甲图中的③代表未加入催化剂的曲线图,由于酶的催化效率较高,则曲线①代表加入少量过氧化氢酶的曲线图,由于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但是比过氧化氢酶的效率低,则曲线②表示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曲线图。
(2)甲图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底物浓度一定,由于酶的浓度越高,催化效率也越高,则则酶浓度大小关系为①>②>③。
(3)由于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影响酶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
(4)由图乙可知,酶的活性中心与特定的底物结合,说明酶催化具有专一性。据图可知,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导致酶活力降低。
(5)由于竞争性抑制剂降低了酶的活力降低,则在较低的底物浓度下,含有竞争性抑制剂时,酶的催化速率较低,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底物与抑制剂竞争结合酶的活力位点,其催化速率会上升,最终接近无竞争性抑制剂的速率,所以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如图:
32.下图表示某非XY型性别决定的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像(仅表示了部分染色体的行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其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成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丙细胞中共有A基因______个,此时细胞内彼此分离的染色体①和②的关系为______,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3)丁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______;若②为性染色体,则③为______染色体。
(4)戊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5)A与a基因的分离发生于______(填图中编号)细胞中,该动物个体可产生4种类型数量相等的精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1) 8 相同
(2) 2 同源染色体 初级精母细胞
(3) 1:2 常
(4)ab
(5) 丙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为正常体细胞;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戊图为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
【详解】(1)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由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2)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共有2个A基因。细胞内彼此分离的染色体①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为同源染色体,该动物是雄性,因此丙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3)丁图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丁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丁细胞中②和③不可能均为性染色体,若②为性染色体,则③为常染色体。
(4)根据乙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知, 小染色体为黑色的含a基因,大染色体为白色的含b基因,所以戊细胞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b。
(5)A与a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于丙中,该动物个体可产生4种类型数量相等的精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3.下图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柱状图。
(1)实验中可用______溶液提取叶绿素a,叶绿素a的含量直接影响光合作用______阶段的反应速率。叶绿素a吸收的可见光主要是______。
(2)本实验研究的环境因素有______。
(3)据图分析,处于低光强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
(4)由图可知,与高光强组相比,低光强组叶绿素a的含量较______,其意义是______。
【答案】(1) 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光反应 红光和蓝紫光
(2)温度、光照强度
(3)增加
(4) 高 以增强吸光的能力,适应低光强环境
【分析】图中同光强度下,叶绿素a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同温度下,低光强的叶绿素a含量更高。
【详解】(1)叶绿素a溶于有机溶剂,一般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所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温度,所以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据图分析,处于低光强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叶绿素a的含量由0.8mg·g-1上升(增加)到1.0mg·g-1。
(4)由甲图可知,与高光强组相比,低光强组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以增强吸光的能力,从而以适应低光强环境。
34.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受B、b基因控制)、红眼与白眼(受D、d基因控制)是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表型均为长翅红眼的雌果蝇、雄果蝇交配得到的各表型所占比例如下表:
表型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雌果蝇
3/8
0
1/8
0
雄果蝇
3/16
3/16
1/16
1/16
(1)长翅和残翅中显性性状是______,长翅雌、雄果蝇交配后代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基因D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3)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亲本雌果蝇可产生______种基因型的雌配子。
(4)长翅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让中某只长翅红眼雌果蝇与基因型为bbXdY的雄果蝇进行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反应长翅红眼雌果蝇配子的______及______,并进而可推知该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
(5)只考虑眼色遗传时,让红眼雄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的雌果蝇交配可通过眼色来判断后代的性别。
【答案】(1) 长翅 性状分离
(2) X 基因的自由组合
(3) BbXDY 4
(4) 1/6 种类 比例
(5)XdXd
【分析】分析表格:子代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子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3):(1+1)=3:1,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控制眼色的性状在F1代表现出性别差异,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子代雌果蝇中没有白眼,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表明红眼对白眼显性,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DY和XDXd。综合以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DY和BbXDXd。
【详解】(1) 子代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子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3):(1+1)=3:1,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长翅雌、雄果蝇交配后代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2)控制眼色的性状在F1代表现出性别差异,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子代雌果蝇中没有白眼,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表明红眼对白眼显性,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DY和XDXd,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由(1)(2)可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DY,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DXd,故雌果蝇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雌配子,分别为BXd、bXD、BXD、bXd。
(4)F1 长翅红眼雌果蝇(B_XDX_)的比例为3/4×1/2=3/8,F1长翅红眼纯合的雌果蝇(BBXDXD)的比例为1/4×1/4=1/16,因此F1 长翅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16÷3/8=1/6。让 F1 中某只长翅红眼雌果蝇(B_XDX_)与基因型为bbXdY的雄果蝇进行交配,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反应长翅红眼雌果蝇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并进而可推知该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
(5) 只考虑眼色遗传时,让红眼雄果蝇(XDY)与白眼雌果蝇(XdXd)进行交配,子代的雌性(XDXd)均为红眼,雄性(XdY)均为白眼。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台州路桥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台州路桥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高一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