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高二生物学
1. 下列发酵产品与主要参与的微生物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泡菜 乳酸菌 B. 果酒 酵母菌
C. 腐乳 黄曲霉 D. 果醋 醋酸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4.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毛霉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15℃~18℃,保持一定湿度。
【详解】A、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利用了乳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原理进行的,A正确;
B、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设计的,B正确;
C、腐乳制作过程中涉及的菌种很多,但其中主要起作用的菌种是毛霉,C错误;
D、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可利用酒精或利用糖类直接产生醋酸,D正确。
故选C。
2. 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 NaNO3 | K2HPO4 | KCl | MgSO4·7H2O | FeSO4 | (CH2O) | H2O | 青霉素 |
含量 | 3g | 1g | 05g | 0.5g | 0.01g | 30g | 1L | 0.1万单位 |
注: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
A. 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
D. 若将该培养基配方中的(CH2O)替换为纤维素,可用于分解纤维素细菌的筛选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些微生物还需要特殊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生长因子等;培养基中含有琼脂的一般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而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详解】A、该培养基配方中没有凝固剂琼脂,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
B、该培养基配方中含有青霉素,能够杀灭细菌,筛选出真菌,故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正确;
C、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叫碳源,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叫氮源,该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C正确;
D、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细菌,因此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再添加纤维素,D错误。
故选D
3. 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次划线的始端需与上次划线的末端相交
B. 平板划线法不仅可以纯化菌种,还可以用于微生物计数
C. 每次划线前都需要灼烧接种针,划线后则不需要
D. 只有在5区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A正确;
B、平板划线法可用于纯化菌种,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错误;
C、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防止杂菌和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种污染,C错误;
D、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单一菌落,但其他区域也能形成菌落,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需要灭菌,所用的器械要消毒
B. 愈伤组织是通过再分化形成的一种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C. 诱导生芽或生根时,需要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合适
D.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和器械都要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A错误;
B、愈伤组织是通过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B错误;
C、诱导生芽或生根时,需要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合适,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时有利于根的形成,比值小时,则促进芽的形成,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5. 马铃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生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最佳办法是( )
A. 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取抗病毒马铃薯
B. 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丙
C.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D. 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培育无病毒植株苗,是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之一,应选择不含病毒部分培养,因为植物体新生部位不含病毒,如根尖和茎尖。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取抗病毒马铃薯,但未必无病毒,不符合题意,A错误;
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不能获得无病毒幼苗,不符合题意,B错误;
C、茎尖几乎不带病毒,因此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不带毒的幼苗,符合题意,C正确;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获得无病毒的幼苗,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6. 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或细胞( )
A. 容易产生各种变异 B. 分化程度较高
C. 取材十分方便 D. 分裂增殖的能力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主要因为这些部位的器官或组织分裂能力旺盛,容易获得足够多的细胞进行相关的实验,即D正确。
故选D。
7. 下图为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示意图,a、b代表两个发育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B. ②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
C. a时期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
D. 胚胎分割一般选取b时期的胚胎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为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过程,图中①为受精作用,②③④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a为囊胚,b为原肠胚。
【详解】A、①过程表示受精作用,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A错误;
B、细胞分化开始的时期是囊胚期,对应图中的③,B错误;
C、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a是囊胚,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C正确;
D、胚胎分割的对象是桑椹胚或囊胚,图中b对应的时期是原肠胚,D错误。
故选C。
8. 如图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已知肾脏上皮细胞属于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C. 丙过程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
D. 上述细胞培养过程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图示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图中甲表示剪碎肾脏组织块,乙表示制成细胞悬液,丙表示原代培养,丁表示传代培养。
【详解】A、甲剪碎肾脏组织块→乙制成细胞悬液过程,丙→丁是传代培养,需要将接触抑制细胞分开,两个过程都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用于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
C、丙表示原代培养,丙过程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C正确;
D、上述细胞培养过程的得到多个细胞,原理是细胞增殖,但结果并未得到完整的个体或分化为各种细胞,故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9. 用PCR扩增下面的DNA片段:
5'GACCTGTGGAAGC…… CATACGGGATTG3'
3'CTGGACACCTTCG…… GTATGCCCTAAC5'
供选择的引物有:
①5'GACCTGTGGAAGC3'、②5'CATACGGGATTG3'、
③5'GTATGCCCTAAC3'和④5'CAATCCCGTATG3'
共四种,应选择(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1、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中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2、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
过程 | 说明 |
变性 | 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
复性 | 温度下降到50℃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
延伸 | 72℃左右时,TaqDNA聚合酶有最大活性,可使DNA新链由5'端向3'端延伸 |
3、结果:上述三步反应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DNA分子,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DNA分子就以2n的形式增加。PCR的反应过程都是在PCR扩增仪中完成的。
【详解】用PCR扩增DNA片段的过程中,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故引物的碱基序列应与每条模板链5'端的一段核苷酸链的碱基序列相同,即应以模板链5'端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作为引物;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5'端的碱基序列是5'GACCTGTGGAAGC和5'CAATCCCGTATG,故对应的引物为①5′GACCTGTGGAAGC3′和④5′CAATCCCGTATG3′,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获得该杂种植株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可利用电激、离心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
D. 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
【答案】D
【解析】
【详解】获得该杂种植株的方法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A正确;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离心、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B正确;杂种原生质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两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可利用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C正确;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会形成3种细胞,即矮牵牛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枸杞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所以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D错误。
11. 欲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加快高产奶的萨能山羊的繁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使萨能母羊超数排卵,可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B. 卵裂期的胚胎细胞数量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和细胞内有机物的种类不变
C. 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等无性繁殖技术
D. 生产上通常选用内细胞团细胞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详解】A、促性腺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因此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促性腺激素不能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A错误;
B、卵裂期的细胞数量增加,但胚胎总体积不变或略有减小,细胞内有机物的种类增多,B错误;
C、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等无性繁殖技术,获得多个相同个体,C正确;
D、由于滋养层细胞以后发育为胎膜和胎盘,故生产上可选用囊胚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D错误。
故选C。
12.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建重组DNA时,可分别用限制酶Ⅰ和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
B. 用限制酶切割上图中含目的基因的DNA时,会有四个磷酸二酯键断裂
C. 限制酶Ⅰ和限制酶Ⅱ切割DNA后获得的黏性末端不同
D. 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出目的基因已经表达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因此限制酶Ⅱ也能切割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用限制酶Ⅰ切割只能破坏一种标记基因,而用限制酶Ⅱ切割会破坏两种标记基因。
【详解】A、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会破坏其中的两种标记基因,因此质粒只用限制酶Ⅰ切割;要获得目的基因,则目的基因两侧都要被切,因此目的基因应该用限制酶Ⅱ切割,A错误;
B、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获得目的基因时,会切开两个切口,断裂四个磷酸二酯键,B正确;
C、限制酶Ⅰ和限制酶Ⅱ切割后获得的黏性末端相同,都是-CTAG,C错误;
D、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但不能筛选出目的基因已经表达的细胞,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 为培育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常利用的酶是____________。②过程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包括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与__________(填细胞器)有关。
(2)③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阶段。在培养过程中,除必需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
(4)图中的三倍体柑橘__________(“是”或“不是”)为新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②.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③. 高尔基体
(2) ①. 脱分化 ②. 再分化 ③. 无菌(环境)
(3)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 ①. 不是 ②. 三倍体柑橘无可育后代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1详解】
①过程是去除细胞壁,由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该过程常利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方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的形成有关。
【小问2详解】
③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在培养过程中,除必需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无菌环境。
【小问3详解】
图示技术的名称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中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图中所示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小问4详解】
由于三倍体生物体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联会时联会紊乱,无可育后代,故它不是一个新物种。
14.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可由骨硬化蛋白引起。目前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该抗体通过与骨硬化蛋白特异性结合而间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有重大意义。下图为制备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部分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抗原X是指____________,通常从小鼠的____________中采集B淋巴细胞。
(2)在制备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细胞融合常用的生物诱导法是____________。融合后存在多种细胞,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特点为____________。将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转到96孔培养板中培养,吸取有克隆生长的细胞培养孔中的_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细胞”),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抗体阳性检验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
(3)将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追踪抗原X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正常细胞,这充分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特点。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骨硬化蛋白 ②. 脾脏
(2) ①. 灭活的病毒 ②.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③. 上清液 ④. 能产生所需抗体的(产生抗骨硬化蛋白抗体的) (3)特异性强
(4) ①. 动物细胞培养 ②. 动物细胞融合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制备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则图中抗原X是指骨硬化蛋白,由此激发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通常从小鼠的脾脏中采集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
【小问2详解】
细胞融合常用的生物诱导法是灭活的病毒诱导;杂交瘤细胞兼有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由于抗体蛋白质相对质量较轻,又因为抗体由细胞分泌出细胞,因此需要在吸取有克隆生长的细胞培养孔中的上清液;此后利用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最后选出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若该杂交瘤细胞分泌了抗骨硬化蛋白抗体,则该抗体会与骨硬化蛋白(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性为阳性,因此抗体阳性检验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产生抗骨硬化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3详解】
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抗原与抗体之间结合的高度特异性,这充分体现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的特点。
【小问4详解】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将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该技术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并且该过程要培养杂交瘤细胞,需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5. 蜘蛛丝(丝蛋白)被称为“生物钢”,有着超强的抗张强度,可制成防弹背心、人造韧带等。蜘蛛通过在腹部的腺体生成蜘蛛丝,并使用一种名为“喷丝头”的器官将蛛丝排出体外。由于蜘蛛会互相攻击,吃掉同类,因此无法像蚕丝一样通过养殖大量生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蜘蛛丝不断取得成功,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创造出了“蜘蛛羊”。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可利用PCR技术体外大量扩增蛛丝蛋白基因,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PCR过程包括变性、_____________和延伸三步。若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理论上共消耗引物____________个。
(2)甲过程需用到的工具有____________(填工具名称,缺一不可)。在分子水平上,通常通过_____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3)若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转基因羊并没有产生相应的蛛丝蛋白,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4)可将____________技术结合基因工程等技术得到具有新性状的克隆羊。
(5)研究人员发现若将蛛丝蛋白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为酪氨酸,蛛丝韧性可提高50%,利用蛋白质工程对蛛丝蛋白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____________→推测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答案】(1) ①. DNA半保留复制 ②. 复性 ③. 30
(2) ①. 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②. DNA分子杂交技术或PCR
(3)蛛丝蛋白基因没有转录或转录的mRNA没有翻译 (4)细胞核移植
(5)和改造蛋白质空间结构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PCR是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其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PCR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步骤;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每形成一个子链都需要一个引物,一经过4次循环,形成了24=16个DNA分子,除两条亲代模板链,其它链均为新合成的子链,因此需要消耗16×2-2=30个引物。
【小问2详解】
甲过程是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在分子水平上,通常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或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小问3详解】
基因的表达包括和转录和翻译过程,若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转基因但羊并没有产生相应的蛛丝蛋白,可能是由于蛛丝蛋白基因没有转录或转录的mRNA没有翻译。
【小问4详解】
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结合基因工程等技术得到具有新性状的克隆羊。
【小问5详解】
蛋白质工程可以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又称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和改造蛋白质空间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16. 聚乙烯是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成分之一,大量废弃的一次性口罩在自然状态下难以降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分解聚乙烯(塑料的成分)的微生物——聚乙烯分解菌,它能分泌聚乙烯降解酶降解一次性口罩。
(1)要想得到聚乙烯分解菌纯培养物,应选择含废旧塑料丰富的垃圾场土样进行稀释,再将菌液涂布到制备好的____________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在制作时,应将____________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
(2)涂布器在使用过程中,需放在火焰上灼烧,该灭菌方法称为____________。酒精燃尽后,随即进行接种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测定土壤样品中聚乙烯分解菌的数量,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上图中接种到A培养体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④管中样品的稀释倍数为____________,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为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用上述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__(“多”或“少”)。
【答案】(1) ①. 选择 ②. 聚乙烯
(2) ①. 灼烧灭菌 ②. 会 ③. 涂布器温度过高,杀死菌种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104 ③. 30-300 ④. 少
【解析】
【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2、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用来微生物计数。
【小问1详解】
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得到聚乙烯分解菌纯培养物,故制作培养基时,应将聚乙烯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这样可促进能利用聚乙烯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该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小问2详解】
给涂布器灭菌用灼烧灭菌法;涂布器使用前需要在酒精中浸泡,使用时将涂布器取出来,待酒精燃尽后随即进行涂布,由于温度过高,会烫死菌种,故会影响实验结果。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上述过程中是将微生物逐步稀释后接种到A培养体系,故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据图可知,从样本中取1ml加入9ml的无菌水中,是稀释了10倍,则④管中样品的稀释倍数为104倍;该方法进行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由于两个或者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用上述方法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样品中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部分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