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解析
展开哈32中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体液—免疫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考查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和识记。可在记忆的基础上直接判断各选项正误。
【详解】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需要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参与,即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这是因为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纤维 C. 传出神经纤维 D. 效应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剥掉腿上的皮肤,反射弧的感受器被破坏,因此把有硫酸的小纸片直接放在肌肉上,不发生缩腿反应,说明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
【详解】青蛙的皮肤内有感觉神经末梢分布是反射弧的感受器,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损伤了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
故选A。
【点睛】
3. 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A.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
B. 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
D.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会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从而增加产热量;此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
故选A。
4. 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含有大量的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铁离子 D. 镁离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细胞膜内外的Na+、K+等分布不均,膜外Na+浓度比膜内高,膜内K+浓度比膜外高。静息状态时,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比较高,K+外流,膜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聚集较多的负离子,形成了膜电位差: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形成局部膜电位:外负内正。
【详解】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这种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细胞膜上存的钠—钾泵,能不停地将进入细胞内的Na+主动转运到膜外,同时将细胞膜外的K+搬运膜内,从而使神经细胞内保持高K+低Na+状态,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
A. 下丘脑和上丘脑 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 上丘脑和下丘脑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吃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神经纤维传给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此渴觉感受器是下丘脑,渴觉中枢是大脑皮层,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 脾 B. 淋巴结 C. 扁桃体 D. 肝脏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脾属于免疫器官,A正确;
B、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B错误;
C、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C正确;
D、肝脏不属于免疫器官,D错误。
故选D。
【点睛】
7. 属于保卫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
A. 皮肤、黏膜 B. T细胞 C. 吞噬细胞 D. B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皮肤、黏膜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D、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BD错误;
C、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C正确。
故选C。
8.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 淋巴结中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进入胃中的大肠杆菌
D. 体内的抗体能消灭天花病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人体内血清中的H1N1抗体消灭天花病毒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9. 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 溶菌酶 B. 细胞因子 C. 抗原 D. 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除了抗体,其他一些物质,如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详解】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
故选C。
10.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A. 形成浆细胞
B. 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C. 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
D.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包括:1: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产生,并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不符合题意;
B、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发生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B不符合题意;
C、细胞T细毒性T细胞产生于细胞免疫反应,在体液免疫的整个过程中没有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C符合题意;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1. 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上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 间接价值 B. 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科学研究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详解】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根据三个价值的概念可知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上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价值等。
12.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
①营养结构复杂
②自我调节能力强
③恢复力稳定性高
④抵抗力稳定性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详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性稳定性较低,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性稳定性较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所以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性稳定性较低,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生态系统的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是不循环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A正确;
故选A
【点睛】
14. 池塘中,鲢鱼在上层,鳙鱼居中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青鱼在底层。这反映了( )
A. 种群密度 B. 种群特征
C. 群落结构 D. 生态系统的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详解】AB、种群密度和种群特征都是对于种群来说,题目中涉及不同的种群,AB不符合题意;
C、池塘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题目中只涉及某些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植物激素( )
A. 脱落酸 B. 吲哚乙酸 C. 丙酮酸 D. 赤霉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ABD、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包括吲哚乙酸、脱落酸、乙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五大类,ABD正确;
C、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是糖、蛋白质相互转化的中间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C错误。
故选C。
16. 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A. 脱落酸 B. 赤霉素 C. 乙烯 D. 细胞分裂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成熟的苹果可以产生乙烯促进香蕉成熟。
故选C。
17. 在制作泡菜的时候,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 )
A. 种内互助 B. 种内斗争 C. 种间竞争 D. 包括A.B.C
【答案】D
【解析】
【分析】1、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
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详解】“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异种微生物和乳酸菌之间属于种间关系,所以属于种间竞争;“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属于乳酸菌之间的共同协作,产生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属于种间互助;根据“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到了后期由于营养物质等资源的缺乏,导致种内发生斗争,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一个离体的植物细胞给予适宜的条件后可以经过多次分裂、分化直至发育成一个性成熟的植株。这种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
A. 有选择地繁殖一种无病毒花卉
B. 繁殖农作物中的优秀个体
C. 拯救濒临绝灭的植物
D. 改变植物的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植物的根尖、茎尖几乎没有病毒,故利用植物的根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植株,即有选择地繁殖一种无病毒花卉,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组织培养属于微型繁殖,取材少,繁殖速度快,可用于繁殖农作物中的优秀个体,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组织培养属于微型繁殖,取材少,繁殖速度快,可用拯救濒临灭绝的植物,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一般不能改变植物的基因型,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 )
A.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B. 乳酸菌、毛霉、醋酸菌
C. 醋酸菌、 酵母菌、毛霉 D.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答案】A
【解析】
【详解】(1)使暴露在空气中的果酒变酸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了醋酸,使得果酒出现特殊酸味,因此果酒变酸与醋酸菌有关;
(2)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和菜有一种特殊的酸味,因此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有关;
(3)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真菌中的毛霉,毛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其表层致密的一层“皮”与毛霉有关。
故选A。
【点睛】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一直需氧。
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一定湿度。
酸奶的制作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20.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 位的杂菌 ( )
A. 接种环、手、培养基 B. 高压锅、手、接种环 C. 培养基、手、接种环 D. 接种环、手、高压锅
【答案】C
【解析】
【分析】消毒和灭菌
| 消毒 | 灭菌 |
概念 |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常用方法 |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
适用对象 |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
【详解】ABCD、高压蒸汽灭菌锅是灭菌的一个设备,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二、简答题
21. 下图示胰腺组织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B液为_______,C液为______,
(2)ABC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
(3)A液和B液相比,A液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
【答案】(1) 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③. 淋巴
(2)内环境 (3)蛋白质
【解析】
【分析】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其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
【小问1详解】
图中A在组织间隙为组织液,B在血管内为血浆,C在淋巴管内为淋巴,它们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小问2详解】
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它们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小问3详解】
A是组织液,B是血浆,A液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22.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 和 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人登岛后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3)一般情况,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增强、减弱、不变)
【答案】(1) ①. (种间)竞争 ②. 捕食 ③. 寄生
(2)增加 (3)减弱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和捕食等。
【小问1详解】
人登岛捕食狐,同时人和狐都以野兔和羊为食,因此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病毒营寄生生活,兔瘟热病毒与野兔之间是寄生关系。
【小问2详解】
人登岛后的第5年,由于狐濒临灭绝,野兔的天敌减少,数量大大增加,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小问3详解】
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减少的个体往往是因传染病导致体质较弱的个体,所以带有病原体的个体生存下来的机会减少,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减弱。
23. 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步骤①是去掉_______,
(2)步骤①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解法,常用的酶是________酶和果胶酶 。
(3)步骤②目的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 。
(4)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
(5)其中步骤④是脱分化 ,步骤⑤相当于________。
【答案】 ①. 细胞壁 ②. 纤维素酶 ③. PEG ④. 植物组织培养 ⑤. 再分化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题图分析,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1)步骤①是去壁过程,即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将细胞壁分解掉。
(2)步骤①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解法,因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将细胞壁分解掉。
(3)步骤②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动物细胞的融合还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
(4)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由分析可知,图中步骤④是脱分化过程 ,步骤⑤为再分化过程,该过程中需要调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之间的比值诱导生芽和生根过程。
【点睛】熟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与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24. 下图是制备分泌抗X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和________的特性。
(2)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3)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与植物细胞培养基有所不同的是,还含有____。
【答案】(1) ①. 无限增殖 ②. 产生单一抗体
(2) ①. 动物细胞培养 ②. 动物细胞融合
(3)血清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注射抗原,获取B淋巴细胞;②表示骨髓瘤细胞的培养;③表示动物细胞融合;④表示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⑤表示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⑥表示动物细胞培养。
【小问1详解】
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特性。
【小问2详解】
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手段。
【小问3详解】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为合成培养基,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还应该加入动物血清或者血浆。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Word版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