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日前,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主创人员与津门学子共同重温了中国乒乓球队1995年在天津世乒赛夺回斯韦斯林杯的历史瞬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片中的时代,乒乓球的材质大多为硝酸纤维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5G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电影产业的自我革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实现广泛应用,镓为门捷列夫所预测的“类铝”元素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可以为运动员的集训及大型赛事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其所用芯片的主要成分为硅
D.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庆祝天津世乒赛的举行,特意发行了“第43届世界乒乓球标赛纪念币”一枚,所使用材料属于合金
2.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其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验证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验溶液的Fe3+
实验操作
A.A B.B C.C D.D
3.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顺-2-丁烯的球棍模型:
B.的空间填充模型:
C.的电子式:
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4.下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X、Y、Z、W四种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负性:W>X B.单质熔点:Z>W
C.原子半径:Z>Y D.第一电离能:Z>Y
5.下列方程式能准确解释事实的是
A.白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自然界的高能固氮:
C.苯酚钠溶液通入后变浑浊:
D.呼吸而具中用吸收并供氧:
6.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根据下图转化判断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应用棕色试剂瓶盛放且用胶塞密封
B.戊与丁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实验室中可以采取加热甲物质的方法制取氨气
D.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和,然后过滤可制得乙
7.屠呦呦教授对于青蒿素的研究打开了抗疟新局面,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前,人类更多依赖奎宁抑制疟疾类病变。奎宁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奎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
B.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C.能使溴水褪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该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8.催化除去HCHO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中碳氧双键未断裂
C.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上述机理总反应为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
有机层呈橙红色
氧化性:
B
将25℃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
用蒸馏水溶解固体,并继续加水稀释
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色
正向移动
D
向某补血口服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
酸性溶液紫色褪去
该补血口服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0.3NA
B.1molD2O比1molH2O多NA个质子
C.2.8gN2与CO混合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0.1NA
D.16.25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11.镍—镉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封闭式体积小的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a极为负极
B.放电时a极的反应
C.充电时b极接外接电源正极
D.用该电池电解足量的饱和食盐水,电路中通过,阴极生成
12.常温下,用氨水滴定10mL浓度均为的HCl和的混合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氨水滴定前,HCl和的混合液中
B.当滴入氨水10mL时,
C.当滴入氨水20mL时,
D.当溶液呈中性时,氨水滴入量大于20mL,
二、结构与性质
13.坐落在河北区的华为天津区域总部项目计划于2023年12月底竣工。石墨烯液冷散热技术系华为公司首创,所使用材料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
I.、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石墨仅表示出其中的一层结构):
(1)金刚石、石墨和三者互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同分异构体 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位素
(2)晶体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
(3)晶体硅的结构跟金刚石相似,1mol晶体硅中所含有硅硅单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
(4)石墨层状结构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是___________。
II.石墨烯(图甲)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图乙)。
(5)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键的个数为___________。
(6)图乙中,1号C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
(7)若将图乙中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中,则氧化石墨烯中可与形成氢键的原子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8)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某金属M与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丙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14.物质F是用于制造有机离子导体的重要原料,F的一种合成路线可以表示如下:
已知:①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的名称为______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C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含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结合上述合成路线,设计由3-溴-1-丁醇为起始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5.科学家在1925年发现了铼(Re)元素,由于铼可应用在高效能喷射引擎及火箭引擎,所以在军事战略上十分重要。是制备高纯度Re的重要中间体。
I.的纯度测定
称取wg样品,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取吸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达到终点时消耗溶液。
(1)仪器a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冰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根据下表,滴定操作时宜选用___________(填一种指示剂名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部分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如下表:
指示剂名称
变色的pH范围
酸色
中性色
碱色
甲基红
4.4—6.2
红
橙
黄
酚酞
8.2—10.0
无
浅红
红
(4)样品中[已知]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填表达式)。
II.高纯度铢的制取
从辉钼矿氧化焙烧后的烟道灰(主要成分有SiO2、Re2O7、MoO3、CuO、Fe3O4)中提取铼粉的流程如图:
已知:过铼酸铵()是白色片状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回答下列问题:
(5)“碱浸”时和与NaOH发生以下反应:;,则“滤渣I”的成分为___________。
(6)“沉铼”时,加入热溶液至产生白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得到纯净的晶体,“操作I”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7)“热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五、原理综合题
16.近年观测数据表明,京津冀地区硝酸盐区域性污染逐年减轻。氮氧化物是硝酸盐的前体物,科学家致力于氮氧化物的深度减排。回答下列问题:
(1)NO在空气中存在如下反应: ,该反应共有两步,第一步反应为 ;请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用含、的式子来表示):___________。
(2)温度为T1,在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容器I中5min达到平衡。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I
0.6
0
0
0.2
II
0.3
0.5
0.2
①容器II在反应的起始阶段向___________(“正反应”、“逆反应”、“达平衡”)方向进行。
②达到平衡时,容器I与容器II中的总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A.>1 B.=1 C.<1
(3)可用去除NO,其反应原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1,3∶1、1∶3时,得到NO脱除率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从A点到B点经过0.8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___________。
②曲线b对应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4)还可用间接电解法除NO。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②从A口中出来的气体的是___________。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柱中除去NO的原理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硝酸纤维塑料是人工合成的,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同族元素的性质有相似性,并且门捷列夫所预测的“类铝”元素位于Al元素下方,镓元素与铝元素均属于IIIA族,即“类铝”元素为镓,故B正确;
C.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芯片,即芯片的主要成分为硅,故C正确;
D.纪念币是多种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使用材料属于合金,故D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试管中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A错误;
B.浓硫酸密度大,应该将浓硫酸倒入乙醇中,B错误;
C.关闭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不变可证明气密性良好,C正确;
D.滴管不能深入试管内部,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由于碳碳双键两端的甲基分别位于双键平面的两侧,则是反-2-丁烯的球棍模型,A错误;
B.已知CO2是直线形分子,故CO2的空间填充模型为:,B错误;
C.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故C正确;
D.基态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由题干部分周期表所示信息可知,W、X、Y、Z四种元素分别为Br、F、P、S,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为F、W为Br,同一主族从上往下电负性依次减小,则电负性F>Br, A错误;
B.由分析可知,Z为S,W为Br,常温下S为固体,而Br2是液体,故单质熔点S>Br2, B正确;
C.由分析可知,Z为S、Y为P,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P>S,C错误;
D.由分析可知,Y为P、Z为S,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IIA与IIIA、VA与VIA之间反常,则第一电离能P大于S,即Y>Z,D错误;
故答案为B。
5.D
【详解】A.醋酸是弱酸,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故A错误;
B.合成氨反应属于是人工固氮,不是自然固氮,故B错误;
C.由于酸性:H2CO3>苯酚>HCO,故苯酚钠溶液通入CO2后变浑浊的反应原理为:+H2O+CO2+NaHCO3,故C错误;
D.根据反应,可知呼吸面具中用吸收并供氧,故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丙是NO、丁是H2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戊是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甲是NH4Cl;氨气、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乙是碳酸氢钠。
【详解】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应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胶塞密封,故A错误;
B.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氮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5、氮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正确;
C.甲是NH4Cl,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不能采取加热甲物质的方法制取氨气,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过量的NH3,再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有机物含有苯环,除了C、H元素外还含有O、N元素,所以不属于芳香烃,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故A错误;
B.有机物不含酸性官能团,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
C.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则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分子中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反应④为HCO+H+=CO2+H2O,该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②为·OH+HCHO→H2O+·CHO,该过程中碳氧双键没有断裂,B正确;
C.由图可知,MnO2作催化剂,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恰变,C正确;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机理是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O2和HCHO反应生成CO2和H2O,则总反应为,D正确;
答案选A。
9.C
【详解】A.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生成溴单质,反应方程式为:2KBrO3+Cl2=2KClO3+Br2,氧化性:KBrO3>KClO3,A错误;
B.加热促进盐类的水解,亚硫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则加热到40℃,水的离子积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不能证明加热促进盐的水解,B错误;
C.加水稀释,[CuCl4]2-+4H2O[Cu(H2O)4]2++4Cl-正向移动,则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色,C正确;
D.亚铁离子、氯离子等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紫色褪去,不能证明该补血口服液中是否含有Fe2+,D错误;
故答案为:C。
10.C
【详解】A.1个环氧乙烷()分子中含有7个共价键,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7NA,A错误;
B.1molD2O和H2O中的质子数相同,B错误;
C.N2与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则2.8gN2与CO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含有分子数为0.1NA,C正确;
D.16.25g 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mol, Fe3+水解反应为一个可逆反应,且Fe(OH)3胶体粒子是若干个Fe(OH)3分子的集合体,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D错误;
故答案为:C。
11.B
【分析】根据化合价升降,左室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负极,右室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正极。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电子从左转移到右边,因此放电时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故A正确;
B.根据图中负极Cd变为Cd(OH)2,则放电时a极的反应,故B错误;
C.放电时b极为正极,充电时b极接外接电源正极,故C正确;
D.用该电池提供的电能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电路中通过0.2mole-,则阴极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0.2g,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C
【分析】常温下,用氨水滴定10 mL浓度均为的HCl和 CH,COOH的混合液。当滴入氨水10 mL 时,混合溶液中溶质为NH4Cl和CH3COOH,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l;当滴入氨水20 mL时,氨水与混酸完全反应生成NH4Cl和CH3COONH4。
【详解】A.当滴入氨水前,HCl和 的混合液中,HCl完全电离,部分电离,所以有c(Cl-)>c(CH3COO-),故A项错误;
B.当滴入氨水10 mL时,混合溶液中溶质可看作NH4Cl和,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NH存在形式为NH和NH3·H2O,CH3COOH存在形式为和CH3COO-,溶液体积相等所以有,故B项错误;
C.由分析知,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H4Cl和CH3COONH4,根据电荷守恒有c(H+)+c(NH)= c(Cl-)+c(CH3COO-)+c(OH-),由物料守恒知,c(NH)+c(NH3·H2O)=c(CH3COO-)+c()+c(Cl-),将两式进行相减即可得到,故C项正确;
D.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CH3COONH4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在20 mL 时,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H4Cl和CH3COONH4,溶液显酸性,因此当溶液显中性时,氨水滴入量大于20 mL,溶液呈中性时氨水过量,醋酸铵为中性可忽略其对酸碱性的影响,则,故D项错误;
故选C。
13.(1)B
(2)分子晶体
(3)(合理给分)
(4)2
(5)3
(6)
(7)O、H
(8)
【详解】(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三者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选B。
(2)C60属于分子晶体。
(3)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中1条C-C键由两个C共用,一个C形成4个碳碳键,1mol金刚石中有2mol碳碳键,则1mol晶体硅中含有硅硅单键的数目为2mol。
(4)石墨层状结构中,六边形上每个C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用,则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6×=2。
(5)从图甲中可知,1号碳与相邻的3个C都形成碳碳单键,形成σ键的个数为3。
(6)从图乙中可知,1号C形成4条单键,1号C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7)只有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才可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的O能与水分子中的H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的H也可与水分子中的O形成氢键,能与H2O形成氢键的原子有H、O。
(8)根据均摊法,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12+9=12,C60个数为8×+6×=4,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M3C60。
14.(1) 甲醛 碳碳三键、羟基
(2) 加成反应 +H2O2+H2O
(3)6
(4)CH3-CHBr-CH2-CH2OHCH3-CH=CH-CH2OH
【分析】A是乙炔,结构简式是CHCH,CHCH与HCHO发生信息①反应产生B是CH2=CH-CH2OH,B与溴苯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是,C与H2在Pd催化下加热发生加成反应产生D:,D与H2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E:,E与CO2、TBAB加热发生加成反应产生F。
【详解】(1)试剂X是HCHO,名称为甲醛,由分析可知B为CH2=C-CH2OH,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三键、羟基。
(2)由分析可知C为,分子式为,E为,与CO2、TBAB加热发生加成反应产生F为,D与H2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E,方程式为:+H2O2+H2O。
(3)D是,其同分异构体符合条件: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说明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③含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可能的结构有、、、、,共5种结构,因此有5种同分异构体。
(4)3-溴-1-丁醇(CH3-CHBr-CH2-CH2OH)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CH3-CH=CH-CH2OH,然后与H2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然后与CO2在TBAB作用下加热发生加成反应产生目标产物,故以3-溴-1-丁醇为起始原料制取 的合成路线为:CH3-CHBr-CH2-CH2OHCH3-CH=CH-CH2OH 。
15.(1)圆底烧瓶
(2)防止受热分解或防止HCl、的挥发
(3) 甲基红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橙色,且30s内不变
(4)
(5)CuO、
(6) 冷却结晶 过滤
(7)
【分析】I.分液漏斗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三口烧瓶内生成氨气,用a中产生的水蒸气把三口烧瓶中产生的氨气全部排入接收瓶中被盐酸吸收,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剩余盐酸,计算出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根据氨气的物质的量计算的质量分数;
II.烟道灰加NaOH溶液碱浸,CuO和Fe3O4不溶于碱溶液,过滤出来,SiO2、Re2O7、MoO3都能和NaOH反应,分别生成Na2SiO3、NaReO4和Na2MoO4,滤液中加锌还原,NaReO4被还原成难溶的2ReO2•2H2O,用氧气氧化得到过铼酸,加氯化铵溶液沉铼,得到过铼酸铵,然后热解得到Re2O7,最后用氢气还原得到铼粉;还原后的滤液酸化沉钼,然后用LiOH溶液碱溶,得到Li2MoO4溶液。
【详解】(1)根据装置图,仪器a是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冰盐水的作用是防止氯化铵受热易分解,使氨气逸出,故答案为:防止受热分解或防止HCl、的挥发;
(3)用氢氧化钠滴定剩余盐酸,滴定终点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铵、氯化钠,溶液呈弱酸性,根据表格数据,滴定时宜选用甲基红;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半滴氢氧化钠溶液,红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答案为:甲基红;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橙色,且30s内不变;
(4)氢氧化钠、氨气共消耗盐酸V1×10-3L×c1mol/L=c1 V1×10-3mol,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V2×10-3L×c2mol/L=c2V2×10-3mol,则反应消耗氨气的物质的量为c1V1×10-3mol-c2V2×10-3mol=( c1V1-c2V2)×10-3mol,根据NH4ReO4~NH3,可知NH4ReO4的物质的量为( c1V1-c2V2)×10-3 mol,样品中NH4ReO4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
(5)烟道灰加NaOH溶液碱浸,CuO和Fe3O4不溶于碱溶液,过滤出来成为“滤渣”,故答案为:CuO、Fe3O4;
(6)加热的氯化铵溶液“沉铼”,得到过铼酸铵,过铼酸铵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得到纯净NH4ReO4晶体,需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
(7)“热解”是将过铼酸铵在氧气和氮气中加热,得到Re2O7,铼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氧气作为氧化剂,将过铼酸铵中-3价N氧化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
(2) 正反应 C
(3)
(4)
【详解】(1)结合盖斯定律,总反应-第一步反应即可得第二步反应:N2O2(g)+O2(g)⇌2NO2(g)△H2=△H-△H1,故答案为:N2O2(g)+O2(g)⇌2NO2(g)△H2=△H-△H1;
(2)①容器Ⅰ中:,平衡常数,容器Ⅱ起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答案为:正反应;
②根据理想气体方程:PV=nRT,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容器Ⅰ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6+0.2)mol=0.8mol,容器Ⅱ平衡正移,则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0.3+0.5+0.2)mol=1.0mol,则PⅡ>PⅠ,容器I与容器II中的总压强之比<1,故答案为:C;
(3)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3,A点的脱除率为55%,B点的脱除率为75%,从A点到B点经过0.8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6×10-4mg•m-3×(0.75-0.55)÷0.8s=1.5×10-4mg•m-3•s-1,故答案为:1.5×10-4;
②NH3与NO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越大,NO的脱除率越大,则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1、3:1、1:3时,对应的曲线为a、b、c,即曲线b对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故答案为:3:1;
(4)①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图可知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
②阳极为H2O放电生成O2与H+,从A口中出来的物质的是O2和较浓的硫酸,故答案为:O2;
③根据图示,吸收池中和NO是反应物,N2和是生成物,则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是。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