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中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机密★启用前
江西省2023届中考考前抢分卷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任何梦想的实现,都少不了脚踏实地的努力、 的付出。在将梦想变为现实的道路上,如果总想着一蹴而就,人往往会变得(),变得急功近利,从而失去积蓄实力的定力,最终难有收获。只有时刻提醒自己( ),不懈怠不气馁, ,不断( )自我,方能积蓄力量行稳致远。梦想越是接近实现就越要沉得住气、定得住神,只要厚积薄发才能梦想成真。
1.文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1分)
A.一蹴(cù)而就 懈(jiě)怠 厚积薄(báo)发
B.一蹴(jiù)而就 懈(jiě)怠 厚积薄(báo)发
C.一蹴(jiù)而就 懈(xiè)怠 厚积薄(bó)发
D.一蹴(cù)而就 懈(xiè)怠 厚积薄(bó)发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浮躁 脚蹈实地 沉绽B.浮躁 脚踏实地 沉淀
C.浮燥 脚踏实地 沉绽D.浮燥 脚蹈实地 沉淀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锲而不舍 循循善诱B.愚公移山循循善诱
C.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D.愚公移山 持之以恒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梦想越是接近实现就越要沉得住气、定得住神,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梦想成真。
B.梦想越是接近实现就越要定得住神、沉得住气,只要厚积薄发才能梦想成真。
C.梦想越是接近实现就越要沉得住气、定得住神,只有厚积薄发就能梦想成真。
D.梦想越是接近实现就越要沉得住气、定得住神的结果,厚积薄发才能梦想成真。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读书可以使你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使你不会因失落而迷茫,不会因悲伤而绝望。②用心用情读书,可以梳理人的心绪。
③但只要静静地读一些书,澎湃的心潮就会沉寂,久积的恩怨就会消解,杂乱的思绪就会有序。
④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上历经喜怒哀乐,品尝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伟大与平凡,辉煌与黯淡,冲击着我们的心绪。
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6.为激发学生备战中考的斗志,九年级开展了“百日誓师”活动,小惠作为班级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小惠对全体九年级同学的话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中考是我们第一次为自己做主,喜欢哪个高中就考哪个高中,
B.拼搏百日,用勤奋和努力,为中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C.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再不冲刺真的不赶趟了。
D.现在如果不拼搏,中考考不出好成绩,这辈子就完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一说前一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中酒:饮酒半酣时。③萦牵:牵挂。④短篷:有篷的小船。⑤南浦:水边的送别之地。⑥断桥:在杭州西湖东北角,与白堤相连。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以景开笔,鸿去燕来,寄寓词人客居思归之情。
B.下阕写归乡,春水有情送归船而又有不忍离别之情。
C.上阕结句实写寒食思家,对花醉酒,哀丽隽永。
D.全词写矛盾心态,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含蓄隽永,富有韵味。
8.近代俞陛云《词境浅说》云:“上、下阕结句皆能情寓景中。”试以下阕结句为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
游翠微峰记
恽 敬
下翠微峰南,西折至金精洞。洞北立石三,如古敦瓶。洞构横阁飘之。石之奇,不见阁前。横术之外,石呀然起于檐际。泉自石落,散如珠,绝境也。洞之南,石山相倚,如服匿地。
下金精洞复西行,石山中小者如屋,大者皆隐天,如铸精锣,如地不能负,浑浑法法,首衔尾逮,肩岐腋附,盖三百步所。而北折得平畴数百亩。复折而东五百步所,出翠微峰之北,石山横蔽之,其奇如金精洞之西。复三百步所,至果盒山,石 起数十丈,如冰相附,自南而西而北,磴而上焉。宁都之山界闽粤,逶迤不可尽,而城西数十里皆石山,益奇古骇心目如此。
余尝行太行、泰山、衡山,多磅礴蕴畜,如圣贤豪杰举事,不与人以一端窥测。若兹山者,其侠徒、隐士之流欤?是亦可观矣。
(有删改)
【注】①金精洞:翠微峰山中的一个石洞。②敦顱(duì yǎn):敦为古代食器,瓯为古代炊
具。③叔:本义为卜问吉凶,此处引申为探伸之意。④横术:经过洞前的横向道路。⑤呀
(xiā)然:张口的样子。⑥锣(liú):纯美的黄金。⑦沄(yún)法:水流汹涌的样子。⑧矗:笔直。
⑨骇心目:惊心动目。⑩蕴畜:含蓄宽容。①侠徒:行侠仗义之人。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之( ) (2)隐( ) (3)奇(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泉自石落,散如珠,绝境也。
(2)而城西数十里皆石山,益奇古骇心目如此。
11.本文与课文《答谢中书书》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趣?请简要概括。(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某同学看到,与舅舅交往的人都是情趣高雅的人,便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句子称赞其舅舅“ , ”。
(2)有人认为互联网下的环境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安宁,我们可以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 ? ”来劝勉他。
(3)小惠想用一句古诗词来概括古代边塞与江南风景之“异”,你告诉她可以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进行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7分)
暮暮朝朝
宗 璞
①高大枫树的繁密叶子,一丝一纹地刻在十分明净的晴空上;一种发亮的小虫儿,在
屋顶的阳光中高兴地嬉戏;蟋蜱大声地叫着。我知道,秋天来了。
②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在这里,却还有着另外的含义,那就是说,又迎来了新的学年。
③清静了一个夏天的校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稚气的、幸福的脸庞。
④每个清晨,伴着初秋的清风,校园里回响着琅琅读书声,总使我想起进军的号角,想起冲锋陷阵的呐喊,那样雄壮,充满了必胜的信念。真的,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会像战士一样,有着不断的斗争和胜利。
⑤还有另一种战斗的开始,那就是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
⑥我看过一班学生的分配志愿表,觉得拿在手里的不是一张张纸,简直就是一颗颗建设社会主义的红心,他们的志愿、地区栏全都是遥远的外地,工作栏全都是无声无息的岗位。若不是生活在我们的社会,若不是经历过我们的时代,实在是不能理解那种神情的。
⑦我又想起了许多个夜晚,许多倾心的详谈和发人深省的会议。我了解他们在大学生活的几年中,不只获得了专门的知识,同时还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
⑧在他们出发的前夕,一个同学忍不住低声唱起了《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大家都随着唱起来,竟来不及说别的话,而这也正是要说的所有的话。不是吗?在这歌声中,有着多么强烈的必胜的信念,他们唱起来,又还有着那样浓厚的幸福和欢乐的情绪……他们走了,那歌声还久久不散。
⑨我在曲折的小径上漫步,思索着,这种信念从哪里来?这些幸福又是从哪儿开始的呢?我思索着,忽然一阵使人感到几乎有些刺激的青草的清凉气息,告诉我是这个园中的秋夜了。这里的秋夜是这样沉静,又这样明亮。明亮,并不只由于那如水的月光。不远处有一片辉煌的灯火,把一座座高楼,浴在无边的肃穆的光辉里面。我记得了,这里的彻夜的璀璨的灯光,使得或繁星,或明月,永远都是黯然失色的。
⑩一个黑影从那灯月交辉的光亮中浮现出来,恰是个热识的朋友。他刚做完已经连续进行了七十二小时的实验,要回家去。对于外面已经是这样的秋夜,他觉得十分惊异。
⑪就是他,曾对我热心地讲述他们的实验。他们怎样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着压力表、温度计,以及各种各样的仪器;怎样几千次地演算着公式;怎样废寝忘食地思索着各种文字的文献资料。一次失败了,还有第二次;一百次失败了,还有一千次。
⑫“我们常开玩笑互相称伊斯赫拉达,”他曾说,“因为连她,都还有一千零一夜的耐心呢。”
⑬“你那方格纸上的曲线听话了吗?”我很希望这次七十二小时的劳动有完全的成绩。⑭“早着呢。实验的结果在方格纸上满处飞,像节日的礼花似的,怎么也成不了一定
弧度的曲线。不过一次比一次进步,总会成的,我相信。”
⑮“那就是说,又要开始下一次了?”
⑯“对!开始下一次。不过,不是明天,明天要去——”
⑰“做什么呢?”我随口问。
⑱“好久没有看见天安门了,明天我要去看着天安门。”他郑重地说,好像有点不好意思。
⑲我忽然懂得了,这些个开始的开始,这必胜的信念,都是从那里来的啊!
⑳从那蓝天下高大的朱红建筑,从我们的国徽上来!从那里,我们看到祖国有着悠久文化的过去;从那里,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的将来;从那里,我们看见那经过万水千山的革命足迹;从那里,我们继续走着坚定的步伐一直向前。有什么力量不能产生,什么信念不能确立呢?
㉑我想到,我们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是他所盼望、所希求而尚不可得的啊。我们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是和那亲爱的有着丰富过去和美好未来的天安门紧密联系着的啊。
㉒我们的每一天都清晰地刻在社会主义的晴空上,我们的每一时都有力地推动着历史车轮的飞转。我们怎能不把一生作为时间的单位,永远开始着幸福的战斗,永不停息,永不懈怠,朝朝暮暮,暮暮朝朝。
(有删改)
13.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 )一( )一( )。(4分)
A.用歌声表达大家离别前的幸福与欢乐B.在收获的季节里迎来了新的学年
C.展示人们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D.另一种战斗前夕集体在一起规划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用时间叠词表示时间;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以此为行文线索,意蕴丰富。
B.开头通过对动植物的景物描写,暗示了季节,衬托出美好的境界,引出下文的记叙。
C.第⑤段“还有另一种战斗的开始”,“另一种战斗”指的是为个人的前途而奔波。
D.画线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实验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我们”对工作的乐观精神。
15.不同作品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请将《暮暮朝朝》《白杨礼赞》《昆明的雨》三文相应的语言特点选项填入后面横线上并进行简要说明。(6分)
A.奔放张扬B.清新明丽C.平淡自然
(1)《暮暮朝朝》: 。理由:
(2)《白杨礼赞》: 。理由:
(3)《昆明的雨》: 。理由:
16.学校微电影创作社团准备拍摄一组“感恩”的镜头,陈芬准备从《暮暮朝朝》和《背影》这两篇文章中来选取镜头,请你帮她从中各选取一个镜头并阐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趣说我国古代天然气
刘永加
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①天然气深埋地底,和石油、煤炭并称世界三大支柱能源。据史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国度,比欧美早1600多年。
②据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郊祀志》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距今2084年),“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天封苑是汉代军马场的名称,鸿门位于如今陕西省北部的神木市西南,邻近内蒙古草原。而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河水》中也有记载:“固阴县(今神木市东南)西五十里有鸿门亭、天封苑、火井庙,火从地中出。”
③自汉宣帝神爵元年鸿门发现火井后,仅过了200多年,人们就在四川临邛开凿出第一口天然气井,并将其用于煮盐。据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载:“临邛有火井,深六十余丈。”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九载:“临邛火井一所,从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热,盆盖井上,煮盐得盐。”
④可见,东汉末年诸葛亮在四川临邛的此次发现,让天然气煮盐法普及开来,人们发现这种东西比柴火好用多了,一斛水可以得五斗盐,效率大大提高,称得上一次能源技术革命了。
我国是最早开发天然气田的国家
⑤早在战国时期,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时就发现了盐卤,随即“穿广都盐井”,人们就开始凿井汲卤,获取井盐。同时,李冰在凿井时发现了“火井”,以后就以天然气为燃料去熬盐。
⑥宋苏轼在《蜀盐说》中记载:“自庆历、皇祐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圆刃凿山如碗大,深者至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这种井的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古人如何运输天然气?
⑦据东晋史学家常球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这里提到用竹筒盛装天然气,且“拽行终日不灭”,类似今天的储气罐。
⑧清道光年间,曾在荣县等地做官的王培荀在其《听雨楼随笔》记载了不少关于当地开发使用天然气的情况,其中写到人们用“猪脖盛之,可以赠远”——用猪尿泡装运天然气,听上去的确不错。
⑨乾隆年间段玉栽编纂的《富顺县志》卷二记载了另一种运输方法:“尝有皮袁囊之,行数千里,越数月,窍穴以火引之,光焰不减。”用动物皮做成储存袋装天然气,可以运输到几千里以外的地方,更是绝妙!
⑩此外,古人甚至发明了天然气运输管道!
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第五卷《作成·井盐》中对天然气的输送有详细记载:“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这说明当时的竹管输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⑫举世无双的智慧,造就了盛极一时的文明。古人总是擅长用他们的慧眼,去看清那个蛮荒无垠的混沌世界,用历史的砖瓦,铸就千载的辉煌。
(选自《奥秘》2023年第2期,有删改)
17.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鸿门是我国史料记载最早发现天然气的地方,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发现天然气的地方,
B.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在凿井时发现了“火井”,他就以夭然气为燃料去熬盐。
C.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宋庆历年间的自流井。
D:“猪脖盛之,可以赠远”中的“猪腭”指的是猪尿泡,这是储存天然气的方法之一。
18.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的“比欧美早1600多年”,表明我国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历史悠久。
B.第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是最早开发天然气田的国家。
C.竹筒装天然气、动物皮做成储存袋装天然气、竹管输送天然气都是中外人们运输天然气的方法。
D.文章结尾用议论的方法进行总结。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7分)
材料一:
央视大型服饰文化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主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效果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衣尚中国》用十期输出的十个主题,把传统与当下、继承与创新、经典与生活紧密相连。每期节目讲述的服饰故事描绘出属于当下时代的精神图谱。
《衣尚中国》在传统中提取元素,又结合当下审美风格与社会文化赋予其新的理解与生机,让观众可以与节目一起在经纬穿梭间编织属于自己的美好,感受流动的历史和守正创新的当下。
(选自《〈衣尚中国>收官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新势能》,有删改)
材料二:
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有850.7万多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了时尚。
材料三:
当下,随着“汉服热”“汉服运动”逐渐兴起,甚至走出国门,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同时,也存在一些汉服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的问题,要想汉服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
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开始崇尚俭朴服饰,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述材料围绕中国服饰文化进行介绍和阐述,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美。
B.材料一介绍央视《衣尚中国》节目用更新颖的方式引导大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C.材料二中表二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2022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
D.材料三认为,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20.学校”晓行汉服社”接受《衣尚中国》节目组的采访,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谈谈看法。(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读来真切感人。
B.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C.《朝花夕拾》中,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最好的玩伴是寿镜吾。
D.《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22.“读书有法,贵在得法”,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精读与跳读相结合”和“圈点批注”等读
书方法,请结合下面的一部名著,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种读书方法。(3分)
A.《昆虫记》 B.《西游记》
23.品茶,需慢慢啜饮,愈细品才愈有味。读书亦如品茶,愈细品对人物的认识愈丰满,心灵受到的涤荡就愈久。请选择以下任一名著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写出你“品”书过程的真实体验,150字左右。(4分)
A.老舍笔下的祥子 B.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
五、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陶行知《创造宣言》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四句表明是雨中抢插,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