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2022年春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列劳动实践,包含化学变化是( )
A. 挑水砍柴 B. 生火做饭 C. 打扫庭院 D. 整理房间
2. 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B. 大力植树造林、种花种草
C. 掩埋废旧电池 D. 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3. 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量取液体
4. 安徽临泉是生姜生产基地,姜黄素是从生姜根茎中提取的一种二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癌特性,化学式为C21H20O6,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姜黄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姜黄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
C. 姜黄素由47个原子构成
D. 姜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5. 微量元素锶可以补气益血、美容养颜、提高睡眠质量,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锶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C. 锶的元素符号是Sr D.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g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C. 高温下木炭与氧化铜共热后,试管里有红色物质生成
D. 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
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空气成分模型
B. 物质分类关系模型
C. 原子结构模型
D. 化学反应类型分类模型
8.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编号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A. A B. B C. C D. D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阳离子都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
C. 碱中都含有氢、氧元素,则含有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碱
D.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10. 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B. 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 该反应有三种氧化物
D. 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9:14
11.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区分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D
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溶解度大于乙物质溶解度
B. t1℃时20g乙物质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C. 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主要含CaSO4⋅2H2O,还含少量SiO2、Al2O3、Fe2O3)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3和(NH4)2SO4晶体,其实验流程如下:
(1)将工业废渣粉碎成粉末再与(NH4)2CO3溶液浸取的目的是 。
(2)过滤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和 ,其作用是 。
(3)写出CaCO3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填物质名称)。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11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讨论的核心物质仍是CO2,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挑战,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CO2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颠覆性、原创性突破。
(1)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
(2)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该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推断淀粉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填物质名称)。
(4)“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 (写一条即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5.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某小组选取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选取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填“m”或“n”)通入。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4)B装置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还可以用 代替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6. 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以后,同学们用学过的酸碱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下面是他们的项目式探究学习。
【探究一】2021年12月9日,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成功授课。兴趣小组同学对其中的“泡腾片实验”很好奇,于是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维生素C(C6H8O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等作用。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二。
②柠檬酸为食用酸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适当剂量对人体无害。柠檬酸易溶于水,20°C时,其2%水溶液的pH为2.1。
【提出问题】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O
【猜想二】H2
【猜想三】N2
【猜想四】O2
【猜想五】CO2
①同学甲认为猜想一和猜想二不成立,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易燃易爆、有毒。
②同学乙认为猜想产生的气体也不可能含有N2,因为 。
③同学丙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O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将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
——
Ⅱ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该气体中不含O2
Ⅲ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中含有
【解释与结论】
(1)同学丁认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O2,理由是 。
(2)图二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联系生活常识,说说保存药品的注意事项是 。(写一条即可)
【探究二】同学们发现实验Ⅲ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结果发现开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气,发现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同学们对此又展开探究。
同学们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三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
材料一:实验中通常用电导率来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溶液的导电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材料三:Ca(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2+和OH−。
(1)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和HCO3−。
(2)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开始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3)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 、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 某小组同学取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5g,反应后分别于t1、t2、t3、t4分钟后,分别称量剩余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t/min
t1
t2
t3
t4
剩余质量(g)
153.4
151.2
150.7
150.7
试计算:
(1)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 。
(2)另一组同学收集生成的氧气并测量体积,结果发现比理论值大,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挑水砍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生火做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打扫庭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整理房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故A正确;
B、大力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故B正确;
C、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掩埋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C错误;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行分析;
B、根据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进行分析;
C、根据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掩埋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进行分析;
D、根据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A
【解析】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读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姜黄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20×1):(16×6)=63:5:24,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
B.姜黄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16×6)=21:8,故B错误;
C.姜黄素是由分子构成,一个姜黄素分子是由21+20+6=47个原子构成,故C错误;
D.姜黄素的化学式为:C21H20O6,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姜黄素是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姜黄素的化学式C21H20O6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是“钅”字旁,由此可知锶是一种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8,不是中子数为38,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锶的元素符号是Sr,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A错误;
B.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要吸收热量,温度显著降低,故B错误;
C.高温下木炭与氧化铜共热后,有红色的铜生成,因此,试管中的现象是有红色物质生成,故C正确;
D.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不能说有银析出,因为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进行分析;
B、根据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要吸收热量,温度显著降低进行分析;
C、根据高温下木炭与氧化铜共热后,有红色的铜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D
【解析】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它气体占1%,故选项模型错误。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故选项模型错误。
C、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故选项模型错误。
D、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模型正确。
故选:D。
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物质的分类、空气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溶剂种类和溶质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A错误;
B、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反应,故C正确;
D、观察到燃烧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该实验中溶剂种类和溶质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进行分析;
B、根据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浓度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进行分析;
D、根据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燃烧内壁有水雾出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9.【答案】D
【解析】解:A、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但燃烧不一定必须有氧气参加,如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故A错误;
B、阳离子带正电荷,但原子中质子也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故B错误;
C、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则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但含有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碱,如水,故C错误;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为显酸性的盐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燃烧不一定必须有氧气参加,如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进行分析;
B、根据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原子中质子也带正电荷进行分析;
C、根据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则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但含有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碱,如水进行分析;
D、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A
【解析】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故A错误;
B、反应后生成了氢气,氢气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氢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B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该反应前后共有3种氧化物,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8:28=9:14;故D正确。
故选:A。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和一氧化碳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H2+CO2。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模型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C
【解析】解:A、氧化铜和氧气不反应,不能除去氧气,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白酒有特殊气味,白醋有酸味,可以通过闻气味来区分,故C正确;
D、KCl固体易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滤渣为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化铜和氧气不反应,不能除去氧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不能鉴别进行分析;
C、根据白酒有特殊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D、根据KCl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2.【答案】D
【解析】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1°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由于不知道水的质量,所以将20g乙物质投入水中不一定能完全溶解,故B错误;
C、t1°C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所以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所以该温度下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玻璃棒 引流 CaCO3=高温CaO+CO2↑; 氧化铝和氧化铁
【解析】解:(1)将工业废渣粉碎成粉末再与(NH4)2CO3溶液浸取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过滤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得作用是引流;
(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该反应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氧化铝和氧化铁。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玻璃棒;引流;
(3)CaCO3=高温CaO+CO2↑;
(4)氧化铝和氧化铁。
(1)根据将工业废渣粉碎成粉末再与(NH4)2CO3溶液浸取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得作用是引流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进行分析;
(4)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4.【答案】太阳能(合理即可) 2CO2=光照2CO+O2 二氧化碳和水 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合理即可)
【解析】解:(1)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由题干可知,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化学方程式为:2CO2=光照2CO+O2。
(3)人工合成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因为人工合成淀粉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含有碳、氢、氧元素,反应后生成物中也要含有碳、氢、氧元素,由于,完全燃烧,是氧气充足条件下的燃烧,因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现阶段全球的气温升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比正常环境中的含量严重超标,温室效应越来越显著,如果人类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有机物,那么这些气体不但有了其它更合理的用处,还可以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
故答案为:(1)太阳能(合理即可);
(2)2CO2=光照2CO+O2;
(3)二氧化碳和水;
(4)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合理即可)。
(1)根据新能源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15.【答案】锥形瓶 2KClO3=MnO22KCl+3O2↑ n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m端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注射器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某小组选取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则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若选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n端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m端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分液漏斗能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而注射器也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则还可以用注射器代替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2KClO3=MnO22KCl+3O2↑;
(3)n;将燃着的木条放在m端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注射器。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以及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
(4)根据分液漏斗能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而注射器也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氮元素,即气体中不可能含有氮气 二氧化碳 带火星的木条在纯氧中可以复燃,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会复燃 NaHCO3+HCl=NaCl+H2O+CO2↑ 保持干燥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 生成的碳酸钙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 氢氧根离子的导电能力较碳酸氢根离子强
【解析】解:【提出问题】同学乙认为猜想产生的气体也不可能含有N2,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不可能含有氮元素,即不可能含有氮气;
【进行实验】Ⅲ、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释与结论】(1)同学丁认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O2,理由是带火星的木条在纯氧中可以复燃,当氧气浓度太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反思与评价】由上分析可知,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会发生变化,所以日常生活在保存药品时要保持干燥;
【查阅资料】(2)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即溶液的电导率开始逐渐降低;
(3)根据题干信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如果最终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则溶液中离子浓度与通入二氧化碳前相同,溶液的电导率也与通入二氧化碳前相同,但反应后最终溶液的电导率低于初始值,其原因一是生成的碳酸钙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而使氢氧根离子的导电能力较碳酸氢根离子强。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氮元素,即气体中不可能含有氮气;
【进行实验】二氧化碳;
【解释与结论】(1)带火星的木条在纯氧中可以复燃,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会复燃;
(2)NaHCO3+HCl=NaCl+H2O+CO2↑;
【反思与评价】保持干燥;
【查阅资料】(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
(3)生成的碳酸钙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氢氧根离子的导电能力较碳酸氢根离子强。
【提出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释与结论】(1)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在纯氧中可以复燃,当氧气浓度太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进行分析;
(2)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反思与评价】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会发生变化进行分析;
【查阅资料】(2)根据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7.【答案】10.2g 收集了装置内的空气
【解析】解: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55.5 g−150.7g=4.8g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 32
x 4.8g
6832=x4.8g
x=10.2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是10.2g。
(2)另一组同学收集生成的氧气并测量体积,结果发现比理论值大,说明测量的氧气的体积偏大,可能是收集了装置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1)10.2g;
(2)收集了装置内的空气。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依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名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大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分类存放,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