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三),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3000余件,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商代文化信息。其中大圆鼎通高85厘米,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下列青铜器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碎矿石 B.木炭炼铜 C.浇铸铜器 D.雕刻花纹
2.(3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溶液
C.过滤悬浊液 D.读取液体体积
3.(3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炉具清洁剂去油污原理是乳化作用
C.面粉加工厂门口应标有“严禁烟火”图标
D.塑料、涤纶、丁苯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
4.(3分)碳酸氢铵(NH4HCO3)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HCO3中的阳离子为
B.NH4HC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NH4HCO3中不含金属元素
5.(3分)“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D.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6.(3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可用于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氧气参与
B.图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C.图丙实验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图丁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质量的减少一定大于装置B中质量的增加
7.(3分)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8.(3分)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剩余固体中Cu的质量为m1g
B.AB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AgNO3
D.m2对应的数值为43.2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小厨房里,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然气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天然气安全使用常识中特别强调,使用完毕要及时关闭阀门。这是利用了 的灭火原理。
(3)厨房炒菜常用铁锅,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人体内铁元素属于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通常以亚铁离子形式存在,其化学符号为 。
10.(4分)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欲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2)t2℃时,将50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于50g水,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升高温度的方法
B.40℃时,将35.0g硝酸钾晶体放入5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C.将50℃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11.(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成分为B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制备BaCl2,设计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过程1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
(2)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过程Ⅰ中加入的X为 (填化学式)。
(4)实验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对过程Ⅱ中加入的X溶液是否适量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二,分成两份,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所取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溶液中有
12.(6分)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和氧化铁)。为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取两份质量均为m的生铁粉末样品,分别进行如图1实验。
Ⅰ.测定碳的含量
已知:金属锌能将Fe3+转化为Fe2+。
(1)步骤①的具体实验操作中包括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步骤②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滤渣的化学方程式 。
Ⅱ.测定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样品2,打开止水夹K,在球形干燥管出口处检验氢气纯净后,点燃酒精灯,待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止水夹K。
(3)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装置甲中的实验现象是 。
(4)若无装置戊,会导致测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无污染性气体生成,且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为单质铁,丁装置中浓硫酸质量比实验前增重了0.54g。则m= g(结果精确到0.01)。
13.(6分)往盛有4.0g久置的铝片的烧杯里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放出的氢气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
(2)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3000余件,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商代文化信息。其中大圆鼎通高85厘米,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下列青铜器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碎矿石 B.木炭炼铜 C.浇铸铜器 D.雕刻花纹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粉碎矿石、浇铸铜器、雕刻花纹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炭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浇铸铜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雕刻花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溶液
C.过滤悬浊液 D.读取液体体积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炉具清洁剂去油污原理是乳化作用
C.面粉加工厂门口应标有“严禁烟火”图标
D.塑料、涤纶、丁苯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
【分析】A、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面粉加工厂中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进行分析判断。
D、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A、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炉具清洁剂去油污原理不是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面粉加工厂中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门口应标有“严禁烟火”图标,故选项说法正确。
D、塑料、涤纶(合成纤维的一种)、丁苯橡胶(合成橡胶的一种),均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的特征、防止爆炸的措施、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碳酸氢铵(NH4HCO3)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HCO3中的阳离子为
B.NH4HC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NH4HCO3中不含金属元素
【分析】A、根据NH4HCO3中的阳离子进行分析;
B、根据NH4HCO3中铵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进行分析;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D、根据NH4HCO3中含有氢、碳、氧、氮4种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A.NH4HCO3中的阳离子为,故A错误;
B.NH4HCO3中铵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而该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为离子,故C错误;
D.NH4HCO3中含有氢、碳、氧、氮4种非金属元素,不含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离子结构示意图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5.(3分)“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D.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进行解答。
【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H2O+O2CO2+H2O;
A、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碳元素为0价,氧元素为0价,反应后碳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故A错误;
B、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错误;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故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6.(3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可用于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氧气参与
B.图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C.图丙实验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图丁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质量的减少一定大于装置B中质量的增加
【分析】A、左边试管中的铜与氧气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铜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铜生锈需要氧气。
B、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C、图丙实验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是因为生成多少体积的气体,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出量筒。
D、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左边试管中的铜与氧气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铜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铜生锈需要氧气,该选项正确。
B、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该选项正确。
C、图丙实验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是因为生成多少体积的气体,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出量筒,该选项正确。
D、图丁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质量的减少一定等于装置B中质量的增加,是因为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3分)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所以丙是水,甲是氢氧化钙,而丁与氢氧化钙和水都反应,则推测丁为二氧化碳;根据图,可推测乙可能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然后结合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所以丙是水,甲是氢氧化钙,而丁与氢氧化钙和水都反应,则推测丁为二氧化碳;根据图,可推测乙可能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钙,所以
A、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分析,氢氧化钙会转化成乙,乙水生成水,所以乙可以是氢氧化钠、碳酸钙等,故B正确;
C、乙转化成丙,可能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此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为碳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3分)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剩余固体中Cu的质量为m1g
B.AB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AgNO3
D.m2对应的数值为43.2
【分析】根据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由图示可知,发生了AB段和BC段两个化学反应,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铁反应完,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由图示可知,发生了AB段和BC段两个化学反应,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铁反应完,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则A点剩余固体中含有铁、铜,Cu的质量小于m1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选项的分析,AB段发生的是铁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铜和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质量,与11.2g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质量相等,根据图像,m2即为最终生成银的质量。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11.2g m2
m2=43.2g
则m2对应的数值为43.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明确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9.(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小厨房里,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然气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H4 。
(2)天然气安全使用常识中特别强调,使用完毕要及时关闭阀门。这是利用了 隔离可燃物 的灭火原理。
(3)厨房炒菜常用铁锅,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人体内铁元素属于 微量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通常以亚铁离子形式存在,其化学符号为 Fe2+ 。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故答案为:CH4;
(2)天然气安全使用常识中特别强调,使用完毕要及时关闭阀门。这是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答案为:隔离可燃物;
(3)人体内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通常以亚铁离子形式存在,其化学符号为Fe2+;故答案为:微量;Fe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0.(4分)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欲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2)t2℃时,将50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于50g水,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90g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升高温度的方法
B.40℃时,将35.0g硝酸钾晶体放入5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C.将50℃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2)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溶解40g硝酸钾,t2℃时,将50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于50g水,形成溶液的质量是90g;
(3)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故A正确;
B、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3.9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溶解31.95g硝酸钾,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达到了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39%,故B正确;
C、将50℃的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没说等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多少,故C错误;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1)═;降温结晶;
(2)90g;
(3)A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成分为B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制备BaCl2,设计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过程1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漏斗 。
(2)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2HCl═MgCl2+H2O 。
(3)过程Ⅰ中加入的X为 NaOH (填化学式)。
(4)实验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对过程Ⅱ中加入的X溶液是否适量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二,分成两份,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所取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钡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溶液中有 沉淀生成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用到的仪器
(2)根据MgO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写出方程式。
(3)根据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用来除去铁离子、镁离子分析。
(4)根据酚酞溶液变红分析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据此分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解答】解:(1)过程1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2)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O+2HCl═MgCl2+H2O。
(3)由于氢氧化钠能够除去铁离子、镁离子,所以x为NaOH。
(4)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铁和氯化镁,在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所取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钡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故答案为:(1)漏斗;
(2)MgO+2HCl═MgCl2+H2O;
(3)NaOH;
(4)沉淀生成;钡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6分)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和氧化铁)。为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取两份质量均为m的生铁粉末样品,分别进行如图1实验。
Ⅰ.测定碳的含量
已知:金属锌能将Fe3+转化为Fe2+。
(1)步骤①的具体实验操作中包括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步骤②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滤渣的化学方程式 Zn+FeSO4=ZnSO4+Fe 。
Ⅱ.测定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样品2,打开止水夹K,在球形干燥管出口处检验氢气纯净后,点燃酒精灯,待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止水夹K。
(3)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装置甲中的实验现象是 液体浸没锌粒,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
(4)若无装置戊,会导致测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无污染性气体生成,且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为单质铁,丁装置中浓硫酸质量比实验前增重了0.54g。则m= 11.14 g(结果精确到0.01)。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来分析解答;
(2)根据锌的活动性大于铁来分析解答;
(3)根据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来分析解答;
(4)根据若无装置戊,浓硫酸吸收的水分会增加来分析解答;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步骤①的具体实验操作中包括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样品中的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锌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滤液乙中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铁,锌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锌,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步骤②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滤渣的化学方程式Zn+FeSO4=ZnSO4+Fe;
(3)打开止水夹K,长颈漏斗中的稀硫酸流入试管中浸没锌粒,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观察到装置甲中的实验现象是液体浸没锌粒,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4)装置戊中足量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丁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水,若无装置戊,装置丁中吸收的水的质量增大,导致计算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5)碳与稀硫酸不反应,实验Ⅰ中滤渣为碳,质量0.35g,丁装置中浓硫酸质量比实验前增重了0.54g是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水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3H2+Fe2O32Fe+3H2O和水的质量0.54g,可求出样品中被氢气还原的氧化铁质量为1.6g,根据化学方程式3C+2Fe2O34Fe+3CO2↑和碳的质量0.35g,可求出样品中被还原的氧化铁质量为3.11g,即m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1.6g+3.11g=4.76g,4.76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4.76g××100%≈3.33g,mg样品中铁的质量为9.36g﹣3.33g=6.03g,则所取的一份样品质量为6.03g+0.35g+4.76g=11.14g,故m=11.14。
故答案为:(1)引流;
(2)Zn+FeSO4=ZnSO4+Fe;
(3)液体浸没锌粒,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4)偏大;
(5)11.14。
【点评】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3.(6分)往盛有4.0g久置的铝片的烧杯里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放出的氢气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
(2)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来分析;
(2)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2)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设该铝片中铝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54 6
x 0.4g
x=3.6g
则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为:×100%=90%。
答:该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为90%。
故答案为:
(1)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2)9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5/31 16:00:19;用户:轻松国文培训学校;邮箱:qsgwpx@xyh.com;学号:448740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部分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5月份),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部分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5月份)(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