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这是一份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河流侵蚀地貌,二河流堆积地貌,一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河流的侵蚀方式,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的堆积地貌,河漫滩,-侵蚀,-堆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河流的侵蚀方式及侵蚀形成的地貌
2.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3.理解河流冲淤的原理,知道如何推理冲、淤
4.掌握河流冲淤的影响因素及其常考方向
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联想挖墙脚),而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堆积较少,因此在河流上游下蚀严重,伴随着产生了溯源侵蚀。
概念: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③低位河流溯源侵蚀较强,迫使分水岭向高位河流的一侧移动,并最终袭夺高位河流。
②一个高水位,一个低水位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在河流存在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尼亚加拉大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为了挽救尼亚加拉瀑布,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加两国政府耗费巨资采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
河流中游,河流落差减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但水量较大,在流水惯性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加宽,河道开始变得弯曲(进一步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深且窄,横剖面呈“V”形。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一般位于中游。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宽广,横剖面呈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1.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
1.分布: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上升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阶地之间的高差反映当时抬升的速率;阶地的沉积颗粒大小反映当时流速。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1·江苏高三零模)乌瓦茨峡谷位于塞尔维亚南部山区腹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这里让人叹为观止的15个巨大河湾(下图显示部分景观),像U、V、A、C等字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瓦茨峡谷巨大河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堆积D.流水堆积2.影响乌瓦茨峡谷河湾形态的因素主要有( )①植被丰富 ②地质构造③岩性差异 ④冬夏温差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为了恢复河流的原始生态,目前一些国家拆除了一些大坝。读水库拆除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拆除大坝前,M处河段( )A.径流季节变化小B.水温年际变化大C.流水侧蚀能力强D.河床沉积颗粒细4.大坝拆除后,水库原有库区将会( )A.蒸发下渗增强B.土层深度变厚C.水体污染加剧D.植被覆盖提高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6.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7.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①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②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一般,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分汊河道(游荡型河道)
2.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沟谷、瀑布、阶地等)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
河流和海浪两者“此消彼长”,也影响着海岸线的变化
(三)河流冲淤过程的考察方向
1.冲淤过程的影响因素:
在分析冲淤这类问题时,需要紧紧抓住来沙量和水流携沙力这两个关键变量,那它们有哪些影响因素?
①径流量:一般来说,径流量越大,冲刷侵蚀能力就越强。
②流速: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河流以冲刷侵蚀作用为主;反之,如流速越慢,则以淤积为主。一般来说强降水过后,当河流流速降低时泥沙会快速沉积,导致河床增高。
案例:黄河每年都会进行调水调沙,通过水库的大量泄水,以较大流量集中下泄,形成人造洪峰,进而加强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减少河床淤积。
(三)河流冲淤的考察方向及突破
③含沙量:河流含沙量大,对河床的侵蚀能力弱。
含沙量的多少,又与地表物质疏松程度、植被覆盖情况、降水强度(坡面侵蚀冲刷)、支流多少(带来更多泥沙)等因素密不可分。
④水位变化:河流汛期水位高、水量大,以侵蚀作用为主;枯水期水位低、水量小,以淤积为主
水利工程的建设(如修建水库、大坝等),起着拦沙蓄水、调节水流等作用,影响着冲淤平衡;而河道的加固,也能减少河流对堤岸的冲刷。
在河口地区,由于海水顶托,造成水流流速减慢,或沿岸洋流携带了大量泥沙,这些情况都会加剧淤积作用;而潮汐(海浪)作用强,携沙能力大的区域,侵蚀作用也可能会增强。
⑦河岸岩性和河道宽浅等因素,也会影响河流冲淤平衡
典题1:(2019·课标全国Ⅲ)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①(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②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冲淤过程对河床形态的影响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
落差大,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作用不明显
宽度变化属于侧蚀作用,说明侧蚀不明显
从内部角度来说,两侧岩石岩性相近,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河道能保持断面平衡,河面宽度变化不明。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说明上游来沙量<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从两者关系出发。
从上游来沙量角度:该时期上游来沙量小,融水补给相较于降水补给,对坡面冲刷作用较小,水土流失少;
从水流挟沙能力角度:河段流量增加、流速快,携沙能力强;
上游来沙量<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故这个时期该河段的河床以冲刷作用为主。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①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②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由图可知,以及题干的说明:河底淤积
符合淤积原理 即上游来沙量>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
先看上游来沙量:8月雨水冲刷强,上游来沙量大;
再看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降雨过后,流量快速下降,携沙能力弱;
上游来沙量>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所以这个时期该河段的河床以淤积作用为主。
典题2:(2019·课标全国Ⅲ)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该河段河流纵比降大,上游坡度大,而到了该河段,河床变得宽而浅,河道反复分岔合并。
“游荡河道”,其成因与河流纵向冲淤过程问题有关。
洪水季节,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在该河段流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水下浅滩;
枯水季节,浅滩露出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河道,交织如辫,所以河道摆动频繁。
(2016全国卷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第7题中贝壳堤位置的变化,其实反映的是海岸线冲淤平衡的问题。贝壳堤是由死亡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海岸附近冲淤接近平衡,海岸线位置稳定,才有利于贝类堆积;
而第8、9题考查的是冲淤不平衡问题,黄河改道变动,带来大量泥沙而导致冲淤不平衡,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又开始往海洋推进
3.人类活动对冲淤过程影响
典题3:(2016·课标全国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5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5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练习原卷版docx、第15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5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沉积作用,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5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5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讲义原卷版docx、第15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