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及其地貌(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14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及其地貌(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热量来源,二表现形式,二作用对象,三表现形式,一能量来源,三影响地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现代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地表。
它能破坏高地形成侵蚀地貌,也可在洼地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1.知道内力作用的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2.掌握外力作用的形式及不同形式外力下的特点;
3.能根据图像形态或者文字描述判断出常见的地貌类型
对地表形态塑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1.地壳运动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或巨大的褶皱山脉
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也叫构造运动,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或变位。
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15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汤加附近洋面新岛的成因可能是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C.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D.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海底火山喷发
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温度、水、大气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
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温差变化大的地区物理风化显著。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
多在湿润的环境中,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岩石中含铁的矿物受到水和化学风化空气作用,氧化成红褐色的氧化铁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结合成碳酸,能溶蚀石灰岩
物理风化——石蛋地貌(花岗岩)
化学风化——红土型地貌
(2022·辽宁·高考真题)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大流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暂缺图。2.“大流砂”的碎石主要来源于( )A.河流堆积B.冰川侵蚀C.基岩风化D.风力搬运
△风化之后的产物称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风化作用是侵蚀和搬运的前提条件
流水、波浪、风力、流水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①水流对地表的破坏有三种方式:即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
②按水流作用方向可分三种: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侵蚀。
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力作用搬往他处的过程
搬运作用是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①根据作用主体,分为流水、风力、冰川、海浪。(地下水、生物)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
②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
具有推移、跃移、悬移3种搬运方式
只在近岸浅水带内发,推移、跃移、悬移和溶移
潮流作用使细粒淤泥质向岸运动,而粗粒向海运动。
具有特殊的蠕移方式,特点是能力大。不具备分选性
在溶岩区,含溶解质的地下水主要以溶移方式进行。
生物对土层的扰动也起着搬运的作用。
搬运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
按堆积环境不同,可将堆积作用分为陆地、海岸和海洋三类。
风化物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粗粒碎屑物为主的冲积扇(洪积扇)
宽谷和平原区的岸边和泛滥平原上
粉砂、粘土的河漫滩(平原)
石灰岩层的喀斯特洞穴内
水中的溶解物质积聚而成的石钟乳、石笋
干燥区的盆地和低处常堆积风成沙丘,而粉砂和粘土被风吹扬至远处堆成黄土。
冰川区在冰川的前端和两侧堆积有冰碛
无河口的海岸→ →沙砾质海滩或淤泥质潮滩;
有些地方,在岸外堆积着与岸线方向平行的沙坝、沙嘴
来自陆地的碎屑物、溶解质,以及海洋生物遗骸和化学沉积。如石灰岩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峰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坝子)
落水洞:溶蚀漏斗、天坑
石幔、石帘、石钟乳[顶部];石笋[底部]石钟乳和石笋 =石柱
冰川堆积不具有分选性,堆积物颗粒大小混杂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021·新疆喀什·高三期中)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如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mm/年)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沉积较快 B.风力沉积较快 C.火山喷发强烈 D.地壳抬升较快4.受地形变化影响,图示河流河口地区可能 ( )A.三角洲面积缩小B.地表趋于崎岖不平C.河流下切更强烈D.海水侵蚀作用增强
(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三模)柴达木盆地在大约2300万年前形成为一个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蔬发消失,15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下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群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的根本原因是( )A.焚风效应B.全球变暖C.地壳隆起D.太阳辐射6.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正北风D.西南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13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及其地貌(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2外力作用与地貌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太阳辐射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花岗岩,沉积岩,压实固结,石灰岩,大理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