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继蛋白质、脂类、糖类、水、维生素、无机盐之后,纤维素等其他糖类被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应更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B. 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
    C. 六大营养素不包括核酸的原因可能是细胞不需要核苷酸
    D. 维生素B3衍生的NADPH参与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人体细胞不能为合成必需氨基酸,需要从外界获取,因此应注重食物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A正确;
    B、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
    C、核酸是遗传物质,而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细胞需要核苷酸,C错误;
    D、维生素B3衍生的NADH参与人体细胞呼吸,而NADPH是参与光合作用的,D错误。
    故选A。
    2. 实验材料选择与操作的规范性将直接决定实验的价值和效用。下列有关材料选择及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胰管结扎将导致胰腺萎缩但对胰岛功能影响不大
    B. 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95%的酒精洗去多余固定液
    C. 可选用蛙的红细胞作为材料进行DNA粗提取
    D.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导致35S标记组的沉淀中放射性较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详解】A、胰管结扎将导致胰腺萎缩但对胰岛功能影响不大,仍可分泌相关激素,A正确;
    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95%的酒精洗去多余固定液,B正确;
    C、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可作为材料进行DNA粗提取,C正确;
    D、在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主要影响32P标记组的放射性分布,而对35S标记组放射性分布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D。
    3. 质体是一类与糖类合成和储藏密切相关的双层膜细胞器。根据色素含量不同,可将质体分成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如淀粉体、造油体等)三种类型。题图为质体发育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细胞中存在的白色体可能与根的向重力性有关
    B. 有色体中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水溶性色素
    C.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可用盖玻片按压出滤液细线
    D. 图中相关刺激可能是低温、黑暗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A、据图可知,黑暗条件下原质体可形成白色体,白色体可能与重力响应有关,即与根的向重力性有关,A正确;
    B、原质体中的叶绿素被降解后成为有色体,有色体主要存在胡萝卜素、叶黄素,但这些色素属于脂溶性色素,不是水溶性色素,B错误;
    C、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可用盖玻片按压出滤液细线,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C正确;
    D、据图可知,相关刺激下叶绿素降解,相关刺激可能是低温、黑暗等,D正确。
    故选B。
    4. 同位素标记是生物学中示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碳元素有13C和14C两种同位素,其中13C是稳定同位素,14C是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能用13C进行实验的是( )
    A. 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
    B. 卡尔文等探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去路
    C.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D.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位素标记法: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详解】ABD、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所用标记性元素是3H、卡尔文等探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去路标记的是14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标记元素是32P和35S,涉及的实验都需要观察放射性来得出相关结论,而13C是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因此不能使用,ABD错误;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是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的特点而得出结论,故可以使用稳定同位素13C,C正确。
    故选C。
    5. 根瘤菌侵入植物细胞后,在细胞内迅速增殖,随后分化为固氮能力很强但不能繁殖的类菌体。研究发现,类菌体中固氮酶活性和有氧呼吸强度易受游离浓度的影响(如题图)。类菌体周围存在大量的豆血红蛋白,豆血红蛋白通过结合和释放,维持类菌体中相对稳定的游离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瘤菌纯培养时,细胞由于固氮酶的活性低导致缺乏能量而死亡
    B. 豆血红蛋白合成后需在根瘤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
    C. 图中A点可表示空气中游离浓度,B点可表示类菌体中游离浓度
    D. 大量豆血红蛋白既能为细胞呼吸持续提供,又能避免游离对固氮酶的抑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详解】A、固氮酶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进而为生物体提供氮源,根瘤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有氧呼吸提供的,A错误;
    B、根瘤菌是原核细胞,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B错误;
    C、据图分析,A点时有氧呼吸强度低于B点,A点氧气浓度低于B点,故A点应为类菌体中游离的氧气浓度,B点表示空气中游离的氧气浓度,C错误;
    D、大量的互血红蛋白能够结合游离氧气,避免氧气对周氮酶的抑制,又能通过释放氧气为细胞有氧呼吸提供氧气,D正确。
    故选D。
    6. 题图为百合的卵细胞形成过程。受精时卵细胞与一个精子融合为受精卵,以后形成胚;两个极核与另一个精子融合为受精极核,以后形成胚乳。现进行基因型组合为Aa(♀)×aa(♂)的杂交实验,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1∶1
    B. 两个极核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不同
    C. 若某一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则胚乳的基因型为AAa
    D. 若某一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其种皮的基因型为Aa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现进行基因型组合为Aa(♀)×aa(♂)的杂交实验,该过程符合分离定律,则子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1∶1,A正确;
    B、据图分析,四核细胞中的3个核融合,使得双核阶段靠上的核为3N,靠下的核为N。两个核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核染色体组成不变,故两个极核染色体组成一个为3N,一个为N,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不同,B正确;
    C、当亲本为Aa×aa时,父本提供a配子,若子代为Aa,则母本卵细胞为A,两个极核分别为A、Aaa,与a的精子融合后胚乳基因型为AAaaa,C错误;
    D、种皮为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为Aa,D正确。
    故选C。
    7. 现有一种群的某基因位点全为基因A,某个体由于生殖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的配子有1/2为等位基因a。调查显示,AA、Aa、aa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无明显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突变为中性,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上述基因突变丰富了该地的物种多样性
    C. 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会遗传给后代
    D. 若种群数量较小,则可能因为随机因素导致a的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由于AA、Aa、aa的生存能力无差异,可以认为该基因突变为中性,但中性突变亦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
    B、a基因的出现并未导致当地物种数增加,没有丰富物种多样性,B错误;
    C、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也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传递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C错误;
    D、在小种群中,可能由于随机因素(如某类个体的死亡)而造成某些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8. 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 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能称为反射,因为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
    C. 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 如果切除了小肠神经后盐酸依然可以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则说明促胰液素分泌过程中不存在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但会引起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吸收速率提高,A正确;
    B、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符合反射的条件,B正确;
    C、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则相反,C正确;
    D、切除了小肠神经后盐酸依然可以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只能说明该过程存在体液调节,但是否存在神经调节还需进一步探究,D 错误。
    故选D。
    9. 是调节机体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如果血液中浓度适当升高,可刺激机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相反如果血液中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甚至造成呼吸暂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临床上给病人输入时和动物细胞培养时都需加入5%的,两者的目的相同
    B. 缺氧导致细胞质基质产生的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增加,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脑干是连接脑的其他部分和脊髓的结构,除了呼吸中枢外,还具有眨眼反射中枢等
    D. 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浆中的含量降低,pH可能由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脑干是呼吸中枢等。
    【详解】A、临床上给病人输人O2 时需要加入5%的CO2,目的是为了刺激呼吸中枢,而动物细胞培养时加入5%的CO2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两者目的不同,A错误;
    B、人体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只能是有氧呼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
    C、脑干是连接脑的其他部分和脊髓的结构,眨眼反射的中枢也位于脑干,C正确;
    D、正常情况下血浆的pH为7.35 ~7.45,呈弱碱性,D错误。
    故选C。
    10. 4月27日,大熊猫“丫丫”回国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自然状态下大熊猫繁殖能力较低,曾一度濒临灭绝,我国科学家利用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熊猫的繁殖率,目前我国的熊猫数量已经有2400余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大熊猫进行体外受精时,可以把刚从卵巢中采集到的卵子与获能的精子直接受精
    B. 桑葚胚期细胞才开始出现分化,因此桑葚胚期之前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胚胎的孵化发生在囊胚期,如果不能正常孵化,胚胎就无法继续发育
    D. 胚胎移植前,应该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和受体熊猫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详解】A、卵巢中采集的卵子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受精,A错误;
    B、囊胚期胚胎出现了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的分化,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直贯穿整个生命历程,B错误;
    C、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延伸出来,这一过程叫做孵化,胚胎的孵化发生在囊胚期,如果不能正常孵化,胚胎就无法继续发育,C正确;
    D、同期发情处理使用是孕激素等激素而不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用于超数排卵,D错误。
    故选C。
    11.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指出,2023年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可能会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了在保护有益传粉昆虫的前提下防止害虫爆发,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便于统一管理,节约物力和财力
    B. 大量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C. 使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D. 引入害虫的竞争物种,与害虫争夺生存资源,制约其种群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大面积种植单农作物,抵抗力稳定性低,且可能会为害虫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等资源,更易爆发虫灾,A不符合题意;
    B、黑光灯诱杀害虫的同时也诱杀了益虫,不利保护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可特异性诱杀害虫,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C符合题意;
    D、引入害虫的竞争物种,将导致资源的更大消耗甚至可能引入入侵物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春天,随着落叶松的生长,灰线小卷蛾的幼虫同时出现。题图是灰线小卷蛾响应松树质量(最大松针长度)的密度周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曲线体现了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且数量金字塔呈现倒置
    B. 幼虫的吞食对松树的生理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最大松针长度缩短
    C. 高密度幼虫使松树来年质量变差,进而导致灰线小卷蛾种群下降
    D. 灰线小卷蛾的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相关,因此最大松针长度是其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例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详解】A、据图可知,灰线小卷蛾与落叶松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反馈性变化的,灰线小卷蛾的以松树针叶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A错误;
    B、灰线小卷蛾以落叶松为食,据图可知,幼虫的吞食可导致最大松针长度缩短,B正确;
    C、高密度幼虫使松树来年质量变差,灰线小卷蛾食物减少,进而导致灰线小卷蛾种群下降,C正确;
    D、最大松针长度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故最大松针长度是灰线小卷蛾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A。
    13. 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题表所示。研究者调查了某草地生物群落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占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的比例,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B
    C
    D
    E
    频度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A. 调查发现E频度级中的植物甲不是优势种,则甲种群可能密度小,分布范围广
    B. 若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20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0种
    C. 若研究植物乙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
    D.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会发生演替,其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干扰环境变化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表示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详解】A、植物甲属于E频度级,且不是优势种,则甲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A正确;
    B、若D频度级的植物有20种,据图二可知占比8%,故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20/8%=250种,B错误;
    C、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地位和作用,若研究植物乙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C正确;
    D、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演替的原因除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不断变化外,还有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子在即将成熟时遇到高温天气出现“穗上发芽”的现象与脱落酸含量降低有关
    B. 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的萌发,主要是因为顶芽摘除后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
    C. 啤酒生产中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大麦在不发芽的状态下就能产生淀粉酶
    D.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又会反过来促进生长素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作用。
    【详解】A、脱落酸具有促进休眠的作用,“穗上发芽"是高温导致脱落酸大量分解导致的,A正确;
    B、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作用,摘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抑制效果减弱,侧芽开始萌发,B正确;
    C、赤霍素可以诱导大麦种子糊粉层细胞产生淀粉酶,从而将淀粉水解,用于啤酒的生产,C正确;
    D、生长素和乙烯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浓度升高会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合成,D错误。
    故选D。
    15. 环境雌激素(EEs)影响动物和人类的性腺发育。斑马鱼在EEs的诱导下,会表达出卵黄蛋白原(vtg)。已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能使斑马鱼发光,欲获得能检测水中是否含有EEs的转基因斑马鱼,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 将vtg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
    B. 将EEs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
    C. 将GFP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
    D. 将GFP基因的启动子与vtg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
    (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
    (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详解】欲获得能检测水中是否含有EEs的转基因斑马鱼,需要将vtg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若水中含有EEs,则斑马鱼会表达出vtg和GFP,根据是否发光即可以判断vtg基因是否表达,进而判断出水中是否含有EEs。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 Fv/Fm值可反映光反应能量转换效率,强光条件下叶片捕获的光能经常会超过暗反应所能利用的范围,叶片吸收的能量过剩,会导致该参数明显下降,出现光抑制现象。某科研团队以纯合品种玉簪为材料进行了实验。通过遮荫网(透光率为25%左右)遮荫,网内午间最大光强为(弱光组,LT),处理8周,之后将一半植株转移至全日照下(转光组,LHT)。在不同时间,选取各组中刚刚发育成熟的叶片进行多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统计得到如题图所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提高浓度,加快暗反应速率,能够______(填“加剧”或“减弱”)光抑制现象。
    (2)在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时,发现LHT组有明显的“午休”现象,LHT组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点)。
    (3)有关光抑制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出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1:光抑制作用只是强光条件下的一种保护机制,并无结构的损伤。
    观点2:光抑制作用是强光条件导致类囊体上部分蛋白质分子发生不可逆的破坏。
    请利用上述植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答案】(1)减弱 (2)光照过强,叶片捕获的光能超过暗反应所能利用的范围,光反应能量转换效率降低,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不足,抑制了暗反应速率,使光合作用速率受到限制
    (3)将LTH组培养四天的幼苗置于遮阴网下培养,选取刚刚发育成熟的叶片进行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将统计的Fv/Fm值与LT组进行比较。若处理后与LT组Fv/Fm值接近,则观点1成立,若处理后比LT组Fv/Fm值低,则观点2成立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演替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强光条件下叶片捕获的光能经常会超过暗反应所能利用的范围,叶片吸收的能量过剩,会导致该参数明显下降,出现光抑制现象。因此提高光合作用暗反应能够减弱光抑制现象。
    【小问2详解】
    “午休”现象是指光照过强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现象,据题分析,当光照过强时,光抑制现象明显,导致光合作用受限;或者是囚为蒸腾作用过强引起植物气孔关闭,导致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不足,限制暗反应而限制光合作用。
    【小问3详解】
    观点1和观点2的差别主要是强光条件下是否导致细胞结构破坏,若无结构破坏,恢复光照条件光抑制现象就会立即消失。若有结构破坏,恢复光照条件光抑制现象仍会存在。因此可以将LTH组培养四天的幼苗置于遮阴网下培养,选取刚刚发育成熟的叶片进行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将统计的Fv/Fm值与LT组进行比较:若处理后与LT组Fv/Fm值接近,则观点1成立;若处理后比LT组Fv/Fm值低,则观点2成立。
    17. 天使综合征(A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精神系统疾病,是由患儿脑细胞中的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UBE3A蛋白由15号染色体上的UBD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正常婴儿脑细胞中的表达方式如图1所示,图2为某AS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只有来自______(填“父亲”或“母亲”)的15号染色体上的SNRPN基因才表达,并抑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的______,进而影响其表达。
    (2)研究发现,AS可能存在如下多种患病机制:
    a.配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受精卵中含3条正常的15号染色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其中一条丢失;
    b.UBE3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c.受精卵一条15号染色体UBE3A基因所在片段发生缺失。
    ①图2所示家族中II-5患病机制为a,则异常配子的亲本来源及产生过程是__________。
    ②若该家族的患病机制为b,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不考虑图中世代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交换,则I-3的基因型为______,Ⅲ-3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________
    A.I-1 B.I-2 C.I-3 D.I-4 E.II-3 F.II-4
    ③若该家族的患病机制为c,且II-1与II-5能成年并婚配怀孕,则他们所生孩子患AS的概率为______(两条15号染色体均存在缺失片段会导致胚胎致死)。该夫妇想尽早了解孩子患AS的风险,可在孕期进行______检测。
    【答案】(1) ①. 父亲 ②. 翻译
    (2) ①. 父亲在形成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15号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15号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②. AA′ ③. AE ④. 1/3 ⑤. 羊水

    【解析】
    【分析】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母方的SNRPN不表达,而父方的SNRPN基因表达,同时其产生的反义RNA与UBE3A基因转录出的mRNA结合导致UBE3A基因的翻译受到抑制。
    【小问2详解】
    (2)①婴儿体细胞中仅有母方的UBE3A基内表达,产生异常受精卵的两个配子中有一个含2条15号染色体,若是卵细胞,则异常受精卵中有两个可正常表达的UBE3A基因,丢失一个不会患病,故①的患病是因为精子中有2条15号染色体,该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形成精子时减数分裂I或II出现了15号染色体向同极移动的情况。
    ②若为基因突变致病,由于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不表达,则突变基因必来自母方。由Ⅲ-3患病可知,II -3携带致病基因,而其不患病,可知她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其父方I -1(该基因不表达),而来自I - 2的基因正常表达。I -1含致病基因而表型正常,其基因型为AA',Ⅲ-3的致病基因是由I -1传给II -3再传给她的,故选AE。
    ③II-1与II -5都是一条染色体存在缺失(设正常为B,缺失为B') ,则其子女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BB 、BB' 、B'B、B'B'(前一个字母表示父方染色休,后一个表示母方),其中 B'B'死亡,仅BB 患病,概率为1/3,对于染色体缺失,可通过羊水检测、孕妇血细胞检测等方式查出。
    18. 细菌X是某种传染性疾的病原体,为了探究免疫系统对细菌X的应答机制,某研究团队设计了两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用健康的小鼠进行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题图1所示,结果如图2所示。

    (1)图1中I~IV组小鼠除图中所示外,还需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
    (2)从图2可知,II组与IV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似,推测血清中的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I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显著下降,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填“细胞外”或“细胞内”)。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3)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活化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体内可以参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有人推测,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
    【答案】(1) ①. 在注射血清或T细胞之前接种等量的细菌X ②. Ⅲ组和Ⅳ组
    (2) ①. 抗体 ②. 细胞内
    (3) ①. 二、三 ②. a、d、f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小问1详解】
    该研究的目的是免疫系统对细菌X的应答过程,而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的,因此注射细菌X后获得的免疫只是针对细菌X,I~Ⅳ小鼠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前都应该先注射等量细菌X,由于B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所以Ⅲ组和Ⅳ组可分别作为Ⅰ组和Ⅱ组的对照。
    【小问2详解】
    实验结果显示,I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似,推测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繁殖,而只有注射了免疫小鼠T细胞的一组,感染小鼠脾细胞中的细菌X没有数量上的增加,从而说明活性T细胞在该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也说明了细菌X是寄生在细胞中的。
    【小问3详解】
    巨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乂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参与了免疫系统第二、三道防线;分析题意,因假设是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故实验组选择的材料应是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用其培养出体内没有活化T细胞的B组小鼠分离出来的巨噬细胞,观察其对细菌X的杀伤力,故选a、d、f。
    19.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我国柑橘的主产区和优产区,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柑橘园A长期进行施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等人工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柑橘产量高;柑橘园B与柑橘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柑橘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柑橘园中蛾类以及土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个体数量以及害虫的比例,结果如题表。
    柑橘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403
    63278
    40.86
    13.12
    B
    468
    104118
    34.67
    18.64
    回答下列问题:
    (1)柑橘园内表中所示动物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有____________。
    (2)柑橘园B土壤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均高于柑橘园A,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柑橘园A的害虫比例明显高于柑橘园B,且抗药性也更强。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4)据检测,柑橘园A、B中土壤氮素含量均较低,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量,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柑橘园的生态恢复种植(养殖)方案(简要说明措施及依据)_________。
    【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黑光灯诱捕法
    (2)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的空间,有利于其生存
    (3)杀虫剂的使用提高了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同时减少了天敌的比例
    (4)林下种植豆科植物进行生物固氮,提高土壤氮肥;豆科植物与杂草竞争减少杂草的数量;投放天敌抑制害虫的增长
    【解析】
    【分析】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从表中数据可知,柑橘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更高,由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很可能是B中林下植被丰富,有利于节肢动物的生存。
    【小问1详解】
    表中柑橘园中动物有蛾类和土壤中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有黑光灯诱捕法(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取样器取样法(利用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特点)。
    【小问2详解】
    分析表格可知,B柑橘园的害虫种类多,个体数量多,结合题意可知,柑橘园B与柑橘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故推测柑橘园B林下植被丰富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的空间,有利于其生存。
    【小问3详解】
    柑橘园A长期进行施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等人工管理,则长期使用杀虫剂,抗药性弱的害虫被淘汰,天敌数量减少,抗药性强害虫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故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大,占比增大。
    【小问4详解】
    为,设计一个柑橘园的生态恢复种植(养殖)方案,可利用群落的空间特征及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林下种植豆科植物进行生物固氮,提高土壤氮肥;豆科植物与杂草竞争减少杂草的数量,可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投放天敌抑制害虫的增长,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20.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大肠杆菌的病毒,其繁殖过程如题图1。为探究T2噬菌体不同繁殖阶段所需时长及其繁殖效率,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噬菌体稀释液加到高浓度大肠杆菌中,保证每个细胞被最多不超过一个噬菌体吸附;
    ②清除尚未吸附的噬菌体;
    ③用培养液稀释混合液,室温培养;
    ④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定量培养液,加入到长满大肠杆菌的平板中培养一定时间,统计噬菌斑(因噬菌体裂解宿主细胞形成的透明圈)的数量以代表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数,得到图2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噬菌体培养时不能直接使用普通的完全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曲线甲分析,T2噬菌体从完成吸附到开始装配所需时间大约为______min。
    (3)根据图2曲线乙分析,每个T2噬菌体可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约为______个。如果在步骤①中使用的噬菌体溶液没有稀释,则估算的每个噬菌体所产子代数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除题中所用噬菌体计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直接对噬菌体进行计数,使用电子显微镜所统计的噬菌体数量______(填“>”“=”或“ ②. 噬菌斑计数无法统计没有侵染的噬菌体,且可能出现多个噬菌体侵染一个大肠杆菌只形成一个噬菌斑的情况(也可答多个噬菌斑重叠导致计数偏小)
    【解析】
    【分析】噬菌体是一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其侵染大肠杆菌的顺序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小问1详解】
    噬菌体是一类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故培养噬菌体时不能使用普通的完全培养基。
    【小问2详解】
    对于甲组,在装配期开始出现具活性的噬菌体,在装配期前的噬菌体无侵染力,由此推知,吸附与合成所需时间为10 min。
    【小问3详解】
    乙组在早期噬菌斑数均为100,可推知每次取出的混合培养中被侵染的宿主细胞为100个,即噬菌体数为100个,最终裂解产生了19000个子代噬菌体,故每个噬菌体产生的子代数为190;如果在早期未稀释噬菌体培养液,可能导致多个噬菌体侵染一个大肠杆菌,则 19000个子代实际为大于100个亲代噬菌体所产生,估算值大于实际值。
    【小问4详解】
    通过噬菌斑计数所得到的是具侵染力的噬菌休数量,且可能存在多个噬菌休共同形成同一个噬菌斑的情况,故其估算的噬菌体数小于电子显微镜的计数结果。

    相关试卷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pdf、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检测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第八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第八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呈黄色,pH=7,1 ml/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