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皖东大联考·安徽省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考语 文(试题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2)无限山河泪, 。 (夏完淳《别云间》)(3)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4)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5)老英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战功显赫,转业后却深藏功名,默默地工作生活,这正如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说:“ , 。”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杜甫《春望》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战火不断、家书珍贵的句子是:“ , 。”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鲜血和生命奏响的壮歌“ ,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cuò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撇( )了棒 把( )盏 cuò( )手不及(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一齐大笑”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桃花鲜艳B.调查研究C.思路清晰D.美好回忆(3)选文中提到的"酒"是古代宴会的主要载体。下列诗句中与"宴饮"无关的一项是( )(3分)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C.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4)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这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小说。选段所写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 。(4分)3.学校开展"寻找家乡文化"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2分)(1)【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任选一位进行简要介绍。(3分)备选名人:管仲 老子 华佗 包拯 吴敬梓 邓稼先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国驻美国大使、北大校长等。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2)【尝遍家乡特产】请选择安徽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3分)(3)【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的一段关于徽派文化的介绍,请你帮助修改。(6分)历史上,【甲】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到了明代中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雅调”,为天下所“时尚"。【乙】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 ”调整到“ ”之后。(3分)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改为“__”。(3分)二、阅读(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2分)碎 暖包利民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 )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 )地打开,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岖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 )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撞开 顾虑 消除B.敲开 疑惑 消除C.撞开 疑惑 消融 D.敲开 顾虑 消融5.请阅读选文第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4分) — —温暖地融入— — —温暖地召唤6.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7.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5分)8.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6分)[二](17分)材料一:作为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有些蝙蝠的寿命可超过40年。蝙蝠高速飞行新陈代谢非常快,对肌体的损伤也很大,但基因组中有很多具有修复功能的基因,且数量也远超其他哺乳动物,因此蝙蝠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有着特殊能力。虽然蝙蝠是很多致命病毒的宿主,但致命病毒在蝙蝠体内却被充分抑制。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很多都与蝙蝠有关,其中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的原型病毒已被科学家证实,以及2019年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也指向了蝙蝠。对于蝙蝠来说,天敌在天上也在地上,天空中一些猛禽会对蝙蝠发起攻击,陆地上蛇和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偷袭蝙蝠。但蝙蝠最大的天敌是人类。在亚洲、非洲及环太平洋地区,人类有吃蝙蝠的习惯,蝙蝠被端上人类的餐桌,使这一物种与人类有了深度接触。人类认为果蝠吃成熟的果实。应该算是"美味",但果蝠食物中的果实有些是含有毒素的,人类摄入这些毒素并沉淀在体内,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科学研究发现,食用果蝠的查莫罗人很容易患上一种类似帕金森的疾病,这与吃蝙蝠有关,蝙蝠吃苏铁的种子,苏铁中含有一种神经毒素,通过蝙蝠带给食用者。当然,个人食用中毒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大的威胁来自蝙蝠身体上携带的致命病毒,一旦直接或通过中介宿主与人类接触后,将造成更广泛的传播,酿成悲剧。(节选自《世界知识画报》)材料二:我们现在吃的猪牛羊肉和鸡鸭鹅等家禽,很多都是养殖场饲养的,养殖场会给动物打疫苗,常见的动物疫苗,比如猪的蓝耳病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等,这些疫苗都是针对常见病毒进行研制的,动物不感染,也就不会感染人。如果这些动物有感染人的病毒的话,人类就会去开发疫苗。比如说养宠物有可能会传播狂犬病毒,人就会给宠物狗接种狂犬病疫苗,打了疫苗狗就不会得狂犬病,所以人也不会被狗传染狂犬病毒。而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很可能我们人类之前没有接触过,一旦发生突变,传播到人身上,我们人体是没有免疫力的,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节选自《知识分子》)材料三:伴随疫情的发展,互联网上不断传出人们食用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画面。那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新型病毒通过动物向人体传播呢?食用经过高温烹煮的野生动物本身不会致病,因为经过高温烹煮后,病毒寄生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但人们在获得、加工环节接触这些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的风险却非常大,要杜绝这种传染的风险,还是需要群众不要盲目食用野生动物.最大程度地切断病毒传染的风险。免疫学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除了不吃这些野生动物外,尽量不要饲养从野外抓来的野生动物,也不要与其进行接触。同时也要注意,有一些野生动物,它们身上可能携带一些寄生虫,跳蚤、蚊子也可能把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传给人,比如鼠疫。另外野生动物的分泌物或粪便,以及其污染的物品也要尽量少接触,最好不要接触。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网站称,病原体之所以容易传播、导致人类感染,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自然的破坏、频繁的动物贸易、变暖的气候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病原体一旦形成人际传播,便捷、频繁的旅行等活动则更容易将病原体通过感染者快速地散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公共安全问题。(节选自《环球时报》)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都与蝙蝠有关,其中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的原型病毒已被科学家证实。B.养殖场饲养的家禽类动物虽然身上可能有病毒,但可以给它们注射动物疫苗,动物不感染,也就不会感染人。C.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很可能人类之前没有接触过,如果发生突变,传播到人身上,人体是缺乏免疫力的,就很容易人传给人。D.野生动物经过高温烹煮,病毒寄生的环境已经被破坏,所以食用后不会致病,但获得和加工环节接触动物携带病毒的风险依然存在。10.材料一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为什么野生动物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4分)12.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病毒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6分)[三](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台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晴,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心乐之 乐: (2)不可久居 居:(3)不里许 许: (4)或投饼于左 或: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15.从描写的角度看,【甲】文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是从 角度来描写水的清澈的;【乙】文中“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是从 角度来描写水的清澈的。(2分)16.【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三、写作(55分)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课堂上,老师问学生:“如果上山砍树,一粗一细,你们会砍哪棵?”学生答:“粗的。”老师又问:“如果粗的是杨树,细的天红松呢?"学生答:“红松。”老师笑问:“如果杨树笔直,红松歪七扭八呢?”学生忍不住问老师:“您到底想让我们怎样选择呢?”老师笑答:“怎么就没人问问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呀!心中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提示和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六区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名句填空,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皖东大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9语二模】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