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级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表现“民之常性”,故他的音乐美学观点表现为“法天贵真”。法天贵真的音乐就是合乎人的自然情性、自由抒发人的情性的音乐。这一思想曾极大地影响了嵇康、李贽。材料中的“他”是(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法天贵真”“合乎人的自然情性”“影响了嵇康、李贽”可知,材料反映了庄子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C项正确;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排除A项;墨子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靡的生活表现且劳民伤财,排除B项;材料思想主旨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内涵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西汉高祖时“诸侯皆赋”,“(王国)置丞相,黄金印”。景帝时,“(王国)去丞相曰相,银印,诸侯独得食租税”。这一转变旨在(  

    A. 削弱丞相权力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完善官僚政治 D. 实施“推恩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旨在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时期诸侯皆赋,其权利很大,丞相是王国重要官职,地位高;而到了景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通过实施削藩政策,诸侯独得食租税,地方诸侯权力明显变小,丞相变成,地位衰落,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降低的是地方诸侯王国丞相的地位,其实质是反映了诸侯国由强到弱的变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与完善官僚政治无关,排除C项;推恩令实施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3. 据《蜀堰记》记载,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重修都江堰,效果很好,修堰之前,“常岁获水之用仅数月,堰辄坏。今虽缘渠所置碓磴纺绩(借助水力推动的捣米器具和纺车)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这表明,都江堰的重修(  

    A. 有利于古代水力机械的推广 B. 巩固了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优势

    C. 促成手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 D. 推动了中国南北经济均衡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中国)。据“今虽缘渠所置碓磴纺绩(借助水力推动的捣米器具和纺车)之处以千万数,四时流转而无穷”及所学可知,都江堰的重修为水力机械的使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水利机械的推广,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优势,排除B项;材料强调修堰后水力机械被广泛使用,体现不出技术革新,排除C项;宋元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方发展并不均衡,排除D项。故选A项。

    4. 清代规定:“满洲、蒙古尚书以下,司官、小京官以上,亲伯叔兄弟同衙门者,令官小者回避。……祖孙父子,均令子孙回避。……汉官在京部院祖孙父子亲叔伯兄弟回避之例,与满洲蒙古同。”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 维护等级制度 B. 学习汉族文化 C. 加强官员管理 D. 消除民族隔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为了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据亲伯叔兄弟同衙门者,令官小者回避”“均令子孙回避”“汉官在京部院祖孙父子亲叔伯兄弟回避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清政府此举是通过回避制度以防止官员因亲属等关系徇私舞弊,从而加强官员管理,C项正确;材料强调亲属不能在同部院衙门共同任职,体现不出等级制度问题,排除A项;对汉族文化的学习,不是材料中行为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避免亲属在同衙门任职并不能起到消除民族隔阂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5. 孟子在齐国时质问齐宣王:“君主怎么能够凭借爵位而轻视长者与有德性的人呢?”在魏国时讽刺求利的魏惠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即便如此,孟子在周游列国时仍受到君王礼待。孟子有此待遇主要是因为(  

    A. 新旧经济因素的较量 B. 诸侯势力的激烈竞争

    C. 儒家思想受君王推崇 D. 孟子杰出的个人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虽然对齐王、魏王进行质问、讽刺,但仍受到君王礼待,这是因为各诸侯希望博取礼待贤士的名声,求取人才归附,以在诸侯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B项正确;新旧经济因素分别指的是封建经济和奴隶制经济,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排除A项;儒家思想当时并没有被君王推崇,排除C项;孟子杰出的个人成就是次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6. 汉代农民如何收割水稻,史书上不曾记载,而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局部,见下图)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收割水稻先割谷穗,再刈谷草的情况。据此可知,汉代画像砖(  

    A. 具有弥补史书不足的作用 B. 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原貌

    C. 可以纠正史籍记述错误 D. 是最真实可靠的研究史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史书上不曾记载”“画像砖……展现了当时收割水稻先割谷穗,再刈谷草的情况”等可知,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历史现象,画像砖却形象地展现出来,这说明画像砖具有弥补史书不足的作用,A项正确;画像砖是人为的产物,虽然能够展现历史现象,但不能完全还原历史原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史籍记述的错误,不能说明画像砖可纠正史籍记述的错误,排除C项;出土的画像砖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但不一定是最可靠的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

    7.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随着该制度发展完善,使官僚与士绅身份在中央政府、地方中层机构和基层乡村社会等不同空间层次中得到合理配置,使士绅阶层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代议作用等。这说明(  

    A. 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 B. 科举制实现了社会的全面流动

    C. 科举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乡村治理 D. 科举制为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不仅是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制度,同时也使官僚与士绅身份在社会治理的不同层次中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科举制度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而不单是选拔人才的作用,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的流动,但“全面流动”表述绝对,排除B项;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选拔官员,而不是乡村治理,排除C项。故选D项。

    8. 考古研究表明,宋金墓中盛行一种装饰题材——“开芳宴”。墓主人通常借此以彰显其财富,同时也有展现夫妇恩爱和睦的意图。“开芳宴”也是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观念的反映。据此可知,当时“开芳宴”的盛行(   

    A. 是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产物 B. 折射出传统文化影响的加深

    C. 体现了宗法制遗留与残存 D. 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宋代社会生活状况。依据材料“开芳宴”是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观念的反映,它的盛行反映了这种观念的增强,B项正确;“开芳宴”是宋金特定时代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综合影响的产物,排除A项;“开芳宴”是当时人们对理想家庭模式的向往,并非宗法制的遗留与残存,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排除D项。故选B项。

    9. 明清时期,江南与外地交流的产品中量最大的单项产品,有稻米、大豆与豆饼、蚕丝、丝织品、棉花、棉布、铁与铁器、木材等。以稻米为例,明代时江南稻米仍向外地输出,但此时江南粮食供应已日趋紧张。到了清代,灾年调剂在江南稻米输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同时,平时性输入已经成为稻米输入的主要形式。这说明江南(  

    A. 自然灾害影响稻米产量 B. 农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 商贸利润促使经济转型 D. 经济地位已经有所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清代时以江南稻米为代表的粮食产量下降,主要依靠外地输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在明清时为经济发达地区,商业贸易繁荣,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多种植经济作物,C项正确;材料仅简单提及在清代,江南遇灾年需要输入稻米,但重要的还是平时性输入,自然灾害不是主要因素,并且这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受到商业发展影响,江南地区多种植经济作物,这不能说明江南农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当时江南经济地位仍然领先全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0. 鲁国的孟僖子(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对礼仪不熟悉,他感到遗憾,临终时吩咐他的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去师事孔子。据此可知当时(  

    A. 私学兴起并发扬广大 B. 礼乐文化不断繁荣

    C. 宗法分封制度渐趋崩坏 D. 儒学成为社会主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鲁国的孟僖子(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对礼仪不熟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宗法分封度渐趋崩坏,原来用以区别等级贵贱的礼乐制度也遭到破坏,以至于孟僖子作为鲁国士大夫都不再熟悉礼仪了,C项正确;材料虽涉及到师事孔子,但是不能得出私学发扬光大,排除A项;鲁国大夫都对礼仪不熟悉了,说明礼乐文化遭到破坏,排除B项;当时,儒学尚未成为社会主流,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下表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是出于(  

     
     

    A. 推动儒学传播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完善官僚制度 D. 强化地方治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代表中央辅佐地方王国,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B项正确;的设置主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儒学传播没有关系,排除A项;汉代中央在地方设置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为了完善官僚制度,排除C项;汉代中央在地方设置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参与地方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唐代《杂令》规定可“役身折酬”;宋代则不同,太宗至道二年(996)降诏:“凡贫人负富人息钱无以偿,没入男女为奴婢者,限诏到并令检勘,还其父母,敢隐匿者治罪。”这一变化(  

    A. 体现了律令的伦理化 B. 推动了社会公平

    C. 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由材料役身折酬,即欠债无法偿还时,允许以劳役抵债。到了宋代则不同,贫穷人家因欠债无法偿还而将子女抵充为奴婢的,官府将强制返还这些子女给他们的父母,严禁以人身抵债。宋代以前,由于普通百姓所占有的财产相当有限,为生计所迫或在饥荒之年,只能选择以人身抵债。至两宋,商品经济活跃,土地商品化普遍确立,百姓自有财产增多,律对债务担保方式也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严禁以人身抵债。由此可知,C项正确。据所学,律令的伦理化即儒家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材料所述并没有体现儒家思想,排除A项;据所学,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材料所述变化未能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排除B项;据材料,从唐代的役身折酬到宋代严禁以人身抵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下图为在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某种农作物传入中国并不断传播的路线示意图。该作物的传入与传播(  

     

    A. 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 B. 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

    C. 促进了中外贸易的繁荣 D.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结合该物种由东南、西南、西北等方向传入中国可知,这是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玉米、甘薯等作物,这些农作物的传入与 广泛种植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B项正确;该作物传入与 中国丝绸之路的关联性并不大,排除A项;仅凭该农作物的传播并不能得出其促进了中外贸易繁荣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据题意无法得到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的历史 信息,且该农作物传入中国时,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    

    论述

    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荀子·劝学》

     

    A. 调和思想界的争论 B. 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C. 糅合儒法两家思想 D. 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荀子强调只有通过礼法结合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他实际上是在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B项正确;荀子是在寻找治国途径,并不是为了调和思想界的争论,排除A项;虽然荀子的思想中兼有儒法两家的内容,但并不是在糅合两家思想,更不是为了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排除CD项。故选B项。

    15. 东汉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官相互庇护而推行了“三互法”,规定: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士又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的婚姻之家也是如此。其做法在客观上(  

    A. 遏制了豪强的发展 B. 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C. 限制了官员的特权 D. 保障了吏治的清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据题意可知,东汉统治者采取的三互法避免了地方官员之间的相互串联和勾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势力的坐大,从而遏制了地方豪强的发展,A项正确;这一做法客观上遏制了地方豪强发展,并不是为了促进文化融合,排除B项;三互法仅仅是对官员的任职地点做了限制,和是否限制官员特权没有关系,排除C项;这一做法并不一定能够保障吏治的清明,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梦羽《中国孔子庙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推动和阻碍汉至南北朝时期孔子庙修建的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孔子庙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推动因素: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求;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任意答出1点即可)

    阻碍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玄学盛行,佛教发展,儒学地位下降。(任意答出1点即可)   

    2变化:数量明显增多;范围扩大;在江南地区出现新的集中区。

    原因:唐朝中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南方的不断开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等。(任意答出3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原因类材料题。推动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阻碍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政局动荡;根据所学知识,魏晋时期的思想领域,玄学盛行,佛教发展,儒学地位下降。

    【小问2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变化:根据《唐朝中国孔子庙空间分布格局》可以看出,唐朝孔子庙数量明显增多;从空间范围看,范围扩大;从集中区域看,在江南地区出现新的集中区。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南方的不断开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流动”的宋朝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私茶法规,“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摘编自《宋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社会“流动”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朝“流动”的认识。

    【答案】1水运交通加快商品流动;榷场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科举制影响阶层流动;土地买卖盛行。   

    2宋朝经济和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社会发展;但政府专卖政策、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等又使流动受限,因此流动是局部的,不能夸大。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可知,水运交通加快商品流动;根据材料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可知,榷场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根据材料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知,科举制影响阶层流动;根据材料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可知,土地买卖盛行。

    2)根据材料一可知,宋朝经济和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社会发展;根据材料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可知,政府专卖政策、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等又使流动受限,因此流动是局部的,不能夸大。

    18. 阅读材料,回答担

    材料一  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北人过海外,是岁(一年内)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一年内)不归者,谓之"住唐"。广人举债总一倍,约舶过回偿,住蕃虽十年不归,息亦不增。

    ——摘编自[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二

    史料

    出处

    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商船),往来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

    《宋会要·职官》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七月七日,秘书少监知广州陈世卿言,“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赐予所得贸市杂物则免税算”

    《宋会要··蕃夷》

    景德四年(1007年)七月甲戌,真宗命内侍高品周文质为广州驻泊都监,谕之曰:“番禺宝货所聚……

    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

    《宋会要·职官》

    南海(北宋广州),广东一都会也……海舶贾番,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地大物夥,号称富庶

    明代《广东通志》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答案】示例:状况:北宋时,广州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原因:从政府角度分析:政府的对外政策开明、开放;政府对来广外商给予政策优惠;政府设置专的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政府高度重视广州对外贸易。(答出两点即可)

    从经济角度分析:国内外商人、商船与货物云集广州;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广州传统工商业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从历史角度分析:广州自汉代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广州长期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广州有对外贸易的基础。(答出两点即可)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广州交通便利;广州地理位置优越。(答出一点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设问要求“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首先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海外贸易的状况,据材料一“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可知,广州的对外贸易繁荣。然后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具体可以从政府、经济、历史、地理位置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据材料二“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可知,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对外贸易;据材料二“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可知,政府对来广外商给予政策优惠;据材料二“番禺宝货所聚”、“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可知,国内外商人、商船与货物云集广州;据材料一“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可知广州地理位置优越;除此之外,还可据所学知识,从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汉代以来广州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19. 历代对王安石变法存在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宋朱熹等理学家认为变法“轻用已私纷更法令,不能兴才教化,乃行青苗、建市易、置保甲、治兵将、始有富国强兵、窥伺边隅之计,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下诬君父,上欺祖宗,三纲废坏。神化之道泯然将灭,纲纪文章扫地尽废。”

    清代末年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他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其变法是“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20世纪3040年代诸多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谷城提出变法动因:“一曰外部的压迫,二曰内部的贫弱”。范文澜认为变法“急需加强军备”,钱穆提出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据何文国《王安石历史评价面面观》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作出解释。

    【答案】自王安石变法以来,不同时代的人物对其褒贬不一,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受时代及个人等多种因素影响。

    朱熹等人作为南宋理学家,认为王安石变法轻教化、重义轻利,对其进行批评,目的是为了维护儒家伦理纲常,借以标榜理学的正统地位。

    梁启超作为清末改革家,以近代西方现代化来解读王安石变法,对其高度肯定,反映了他们对救亡图存的急切期盼,但也存在过誉失实之词。

    抗日战争时期,周谷城等史学家在日本侵略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从变法原因、军备、官制改革等角度重新审视王安石变法,为挽救民族危亡提供借鉴。

    由此可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立场、动机等因素影响着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历史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辩证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历史。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南宋、清末、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中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可以得出论题:自王安石变法以来,不同时代的人物对其褒贬不一,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受时代及个人等多种因素影响。

    然后结合南宋理学、清末维新变法、抗日战争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如朱熹等人作为南宋理学家,认为王安石变法轻教化、重义轻利,对其进行批评,目的是为了维护儒家伦理纲常,借以标榜理学的正统地位。梁启超作为清末改革家,以近代西方现代化来解读王安石变法,对其高度肯定,反映了他们对救亡图存的急切期盼,但也存在过誉失实之词。抗日战争时期,周谷城等史学家在日本侵略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从变法原因、军备、官制改革等角度重新审视王安石变法,为挽救民族危亡提供借鉴。

    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立场、动机等因素影响着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历史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辩证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历史。

    相关试卷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二)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二)历史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