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
- 主题02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主题03 大都市的对外辐射——以上海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主题05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主题06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主题07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主题04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主题04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主题04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学生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主题04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答案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主题04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知识结构 对应的课程标准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认识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2.以京津冀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重点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及原因 学习难点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核心术语 地区产业结构 区域协同发展 主要知识点一.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一)地区产业分类1.地区产业分为三大门类,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地区三大产业内部分类(1)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2)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工业)、建筑业等; (3)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旅游业等。(二)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1.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 是指地区不同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2.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地区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1)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定义 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 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2)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①从地区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表现 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变。即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型,依次变成“二三一”型、“三二一”型。②从地区某一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表现A.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传统农业比重下降,现代农业比重上升。B.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传统工业比重下降,新兴工业比重上升。C.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三)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与目标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使三大产业之间保持合理比重,形成主导产业;应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1】读2003年美国、中国产业结构比较图,回答问题。①简述美国产业结构特征。 美国第一产业比重极低,第二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②简述中国产业结构特征。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但比重偏大,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居第二。③美国产业结构形态比中国 高级 。【案例2】读上海产业相关的表格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一直面临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瓶颈。上海曾经是我国纺织工业发达的城市,近年来则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各大产业创新能力突出,现代化水平较高。2021年6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明确了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架构的产业格局。①简述2007年到2016年上海产业结构变化特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一直维持在低水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且比重一直最大。②预测上海“十四五”规划实现后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变化趋势: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比重下降,新兴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原因:上海矿产资源和能源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快,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传统工业外移。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迅速上升;上海及其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对现代服务业需求量大;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发达,交通便捷;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上海人口、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环境压力巨大,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小。二.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一)京津冀地区范围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两市一省,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区域。(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区位1.农业区位条件 京津冀地区西北部以山地为主,东南部以平原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充足且同期,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旱涝灾害频发、土地盐碱化、风沙侵扰、水资源短缺等,不利于农业发展。2.工业区位条件 京津冀地区有铁、煤、石油,原料和和能源丰富;有众多的铁路经过,东临渤海,有天津港、曹妃甸等天然港口,海陆交通便利;北京、天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水平较高;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经济较发达,市场大;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好,有利于发展工业。但目前工业发展面临着能源紧张、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可持续发展。(三)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1.1978年之前,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1978—199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3.2000—2013年,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趋缓,但其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趋缓。但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的表现:三个地区因地制宜,各自发挥地区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北京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天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河北加速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4.2014年至今 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有区域协同发展、技术创新、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1.区域协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既面临竞争,也需要协同。京津冀地区产业联系图北京利用科技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疏解城市问题;天津利用海港这一交通优势和工业基础好的优势,加快老城区产业的转移扩散与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河北省利用各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提升,挖掘京津转移产业的潜力,发展资源型重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三地产业分工,共同实现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为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条件。3. 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特别是河北省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业较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此,京津冀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链,同时加强管理,控制企业污染排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主题09 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以莱茵河流域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主题09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以莱茵河流域为例学生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主题09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以莱茵河流域为例答案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08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主题08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学生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docx、主题08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答案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07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主题07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学生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主题07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答案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