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05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主题5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知识结构
对应的课标点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1.结合城乡景观图片等资料,描述城乡景观的特性。
2.通过典型的城乡景观实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描述某一区域的地域文化。
3.通过查阅资料、汇报展示等活动,认识传统民居等城乡景观承载的地域文化,形成人地和谐、保护传承的观念。
学习重点
1.说明城乡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重要影响。
学习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城乡景观中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学习探究
一.城乡景观的典型特征
1.城乡景观的尺度可大可小,大到整个城镇或乡村聚落, 小到一个街区乃至一座建筑。
2. 城乡景观是作为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城乡景观反映着某种自然特点,承载着某种自然印记。如“山城”重庆市的公路与轻轨布局在不同的海拔,高低相间、纵横交错,凸显“山城”特质,形成该景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传统民居中,新疆多平顶房、江浙沪一带房顶坡度则较大,形成该景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 城乡景观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同一地域的城乡景观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可变性)。例如上海陆家嘴地区,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前,是连片农田和低矮房屋为主的乡村景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高楼林立、商贸繁荣的城市CBD,属于典型的“城镇化”现象。
二.地域文化
1.定义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自然环境中,人类长期生产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
2.分类
①物质文化,如传统建筑、城乡聚落、服饰、饮食、交通等。
②非物质文化,如方言、曲艺、风俗礼仪、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审美情趣等。
3.影响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物质文化对资源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直接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传统民居建筑需要从材料、结构或样式上,适应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寒冷地区要保暖,如北京的四合院、日本的合掌屋、青藏高原的石砌碉房、东北地区民居多火墙、火炕;炎热地区要散热、多雨地区要利于排水、湿润地区要隔潮通风,如云南傣族的竹楼、四川盆地的吊脚楼、印度尼西亚的高跷屋、华南沿海地区的骑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砖灰瓦白色院落,山东胶东半岛的海草房很好地适应了当地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的气候特点。
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了不同的气候状况,如气候温暖潮湿的四川盆地喜食麻辣是为了祛湿,气候高温多雨的华南沿海地区多食凉茶、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南多北少导致的“南米北面”、气候高寒青藏高原多食青稞酒、酥油茶、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多食肉、奶等等。
另外,传统民居、传统交通工具也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状况。如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这和当地有深厚、直立性强的黄土有关。丘陵山区多木质石墙房屋,和当地有丰富的森林、石材资源有关。我国传统交通工具“南船北马”,则和河流南多北少有关。
非物质文化被打上了深深的自然烙印。草原地区的民间艺术,如内蒙古马头琴、那达慕多具有豪放、粗犷的风格;江南水乡的民间艺术,如越剧、评弹、江南丝竹等则具有细腻、柔美的特征,江南丘陵茶文化盛行,和当地红壤适合茶树生长有关等等。
(2)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关系影响着地域文化。如种植业地区多食米、面,畜牧业地区多食肉、奶,渔民多食鱼类;华南沿海渔民多敬海神妈祖;沿海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文化外向性、开放性显著;内陆、山地地区因交通落后,文化交流不便,导致文化多样性显著,如云贵高原地区。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蒙古包,其便于搭建和拆卸的特征,适合草原游牧生活。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则是我国江南民居与欧洲连体式住宅相融合的典例。
(3)不同地域因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差异,呈现不同的地域文化景观,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观念。如内向、封闭的东方农耕儒家文化与外向、开放的西方海洋基督文化的差异、各类宗教的地区差异等等。据此,世界大致分为8类地域文化,我国大致分为10类地域文化。
4.描述某一地域文化景观状况——以我国江南水乡文化为例
阅读关于江南水乡文化区的图文材料,填表。
江南水乡文化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这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河网密布,植被繁茂。该区域农业种植历史悠久,以水稻、橘、 茶、桑、竹等为特色,擅长精耕细作和淡水养殖,形成大米、蔬菜、鱼类等为主的日常饮食结构。传统民居多为青砖灰瓦白墙院落,坐落在河网发育的平原地区,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聚落景观特点。温润的气候、富庶的经济、惬意的水乡,在历史长河的人文积淀中,孕育出江南文化灵秀坚韧、开放包容等特性。非物质文化形态的吴侬软语、江南丝竹、昆曲、评弹、越剧等也都浸润着精致灵秀的风格,与自然山水、物质文化一道,共同交织出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观风貌。
苏州古城一角
地域 文化区 | 自然地理 环境特征 | 传统 饮食 | 农业特点 | 传统 民居特色 | 聚落特点 | 非物质 文化 | 文化 特性 |
江南水乡文化区 | 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多肥沃的水稻土,江南丘陵多贫瘠的红壤。植被繁茂。 | 大米 蔬菜 鱼类
| 平原地区:多种植水稻,发展淡水渔业; 丘陵地区:多发展林业,种植橘、茶、竹。 | 青砖灰瓦,白 墙院落,屋顶坡度较大 。 | 多沿河分布 (小桥、流水、人家) | 吴侬软语 江南丝竹 昆曲 评弹 越剧 沪剧 | 精致 灵秀 开放 包容 |
三.城乡景观中的地域文化
1.城镇空间布局体现着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观念
①我国古代都城的皇宫,乃至省、 府、州、县等地方政府的衙门,往往位于全城的中心位置, 既凸显着世俗权力的核心地位,也反映了儒家“择中立国” 的传统观念。
②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城镇中心,一般布局教堂,体现了社会宗教文化特征。
2.院落平面格局体现着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观念
①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北京传统民居,四周院墙围合、中间天井庭院,形成“外闭内敞”的平面格局,内宅中 “北屋为尊 , 两厢次之”等居住空间的分配,反映了传统儒学礼制的要求。
②美国民居一般没有严实的围墙,建筑居中、绿地环绕,形成开敞的外部空间,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海洋文化的“外向性”观念。
3.传统民居彰显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①蒙古包,古称“穹庐”,是北方草原民族的传统民居。穹隆顶、圆筒身,有利于规避草原风沙、防止暴雪损毁;顶部开天窗以采光通风,冬季盖毛毡,夏季搭帆布,冬暖夏凉,很好地适应了当地夏季高温、春季多风沙、冬季寒冷多暴风雪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加之易于搭建和拆卸,适合草原游牧生活。
②海草房是我国山东省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其以石为墙,屋脊高耸,海草为顶,具有冬暖夏凉、顺滑雨雪、经久耐用等特性,很好地适应了当地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的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特点。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主题07 农业区位——【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主题07 农业区位——【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主题07农业区位学生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主题07农业区位答案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主题06 城镇化——【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主题06 城镇化——【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主题06城镇化学生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主题06城镇化答案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