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3700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3700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3700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37000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37000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37000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必背知识清单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2.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3)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和商业初步发展。
(4)从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5)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如晋商、徽商、闽商、潮商和宁绍商人)。
3.古代世界的商业
(1)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发达。
(4)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5)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4.古代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1)两汉,商人们将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2)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3)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5.商业贸易的作用
(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3)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必背知识清单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2)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3)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4)公元前8一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5)货币诞生的意义:它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6)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
(1)公元前22一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3)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4)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5)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6)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7)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8)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契约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3)中国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必背知识清单3: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表现:(1)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2)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表现:(1)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完全形成)
表现:(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必背知识清单4: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商业革命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2.表现
(1)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①从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②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a.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b.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 马尼拉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
c.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a.商品交易所: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b.创立银行: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c.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d.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e.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所采用。
f.股份制贸易公司: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a.近代银行的建立: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该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
b.股份制企业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c.证券机构出现: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d.大型百货公司的出现: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3)商品流通种类增多
①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③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成为贸易商品。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④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①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②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必背知识清单5:世界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社会主义的发展
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这使得苏联工业的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原因有二:
(1)各国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2)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没有解决;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6.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7.新中国的发展
(1)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此后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9.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3)面对挑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必背知识清单6: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②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①宗旨: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 多边贸易体制。
②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
(2)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必背知识清单7: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2)构成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宗旨是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主要业务活动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宗旨是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1)资本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金融危机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文件包含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填空版docx、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文件包含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填空版docx、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文件包含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填空版docx、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