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衡水中学高一生物预习知识点——生物圈和细胞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3682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1 衡水中学高一生物预习知识点——生物圈和细胞
展开衡水中学高一生物预习知识点——生物圈和细胞
1、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物类型 | 举例 | 生命活动现象举例 | 结论 | |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 病毒 | 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 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的密切合作。 | |
细胞生物 | 单细胞生物 | 草履虫 | 运动、分裂增殖等 | |
多细胞生物 | 动、植物 | 物质和变量变化的基础-细胞代谢 生殖、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遗传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层次 | 概 念 | 举 例 | |
细胞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心肌细胞 | |
组织 | 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 心肌组织 | |
器官 | 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能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结构。 | 心脏 | |
系统 | 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组合。 | 循环系统 | |
个体 |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 鲤鱼 | |
种群 |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 生活在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 | |
群落 |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 该湖泊中的鲤鱼和其他所有生物 | |
生态系统 |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鲤鱼所生活的水生生态系统 | |
生物圈 |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 |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
①取镜、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压片。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⑤观察。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要领:
①观察时应先使用低倍镜,然后换用高倍镜。
②换用高倍镜前,应先把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
③换用高倍镜时,可直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
④换用高倍镜后,直接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
大小 | 较小 | 较大 | |
结构 | 细胞壁 | 有,但与植物细胞的成分不同 | 植物细胞有 |
细胞膜 | 相似 | ||
细胞质 | 都有核糖体 | ||
无复杂细胞器 | 有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 ||
细胞核 |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染色体,有拟核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和染色体 | |
都有与遗传和代谢密切相关的DNA | |||
生物类群 | 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 | 真菌、植物、动物等 |
5、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
⑴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发表论文“显微图谱”,描述自己利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软木薄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cella)组成,命名为“细胞”。
⑵1674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Leeuwen Hooke)用自制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鱼的红细胞等,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
⑶与此同时,意大利的马尔比基(Malpighi)等科学家用显微镜广泛地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并注意到了细胞壁和细胞质的区别。以后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不断积累和丰富着细胞观察的资料,但是一直没有科学概括细胞的知识及其与机体的关系。
6、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
⑴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的论文《植物发生论》 “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⑵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发表的论文《关于动植物在结构和生长中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
⑶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菲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别的活细胞分裂”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7、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1)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新细胞由活细胞分裂产生。
8、细胞学说的启示
细胞学说的建立,明确了细胞是生命有机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单位,并且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它在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细胞学说的影响下,各国学者相继发现了细胞内的一系列结构和细胞分裂方式。20世纪以来,随着显微技术的改进,显微镜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把人们的眼界从微观水平提高到亚微观和超微观水平。总之,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说明细胞是动植物形态形成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将芸芸众生、千姿百态的生物界用细胞统一起来,表明各种不同生物间的共性,所以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