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
展开2018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
历 史 2018.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30小题,每小题2分。
1.实现国家统一是很多王朝的愿望。依据右图所示统一过程的形势判断,这个结束南北对峙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王朝应是
A.秦朝
B.汉朝
C.晋朝
D.隋朝
2.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逐步成为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隋朝所创立的科举制度
①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②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担任政府官员
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魏)征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以上材料出自
A.《汉书》 B.《三国志》 C.《隋书》 D.《贞观政要》
4.右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他研究的问题应是
A.隋朝的疆域
B.唐代的民族关系
C.宋朝与金对峙
D.元统一前的形势
5.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能够体现唐太宗爱惜民力“存百姓”思想的做法是
A.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B.任用贤臣,虚心纳谏
C.重视人才,开科取士 D.精简机构,澄清吏治
6.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隋唐时期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7.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国力达到顶峰。下列能够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盛世繁华的诗句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8.他是中国佛教史上集大成的人物,中印友谊的象征。他的重要贡献,不在于他的译经,而在于他的游记《大唐西域记》。他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崔致远
9.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年一公元770年)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诗人所经历的“世乱”指的是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0.历史叙述包括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 可汗。 | 册封是唐朝历任皇帝管理少数 民族的政策。 |
B | 唐朝时期不少妇女接受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 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武则天还做了皇帝。 | 唐朝时男女平等,女子地位甚 至高于男子。 |
C | 唐朝末年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占长安,建立 政权。 | 黄巢起义军结束了唐朝统治。 |
D |
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出身武将,靠兵变完成改朝换代。 | 五代十国实际是唐末以来藩镇 割据的延续。 |
11.从右侧的连环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A.隋文帝登基
B.唐高祖建唐
C.宋太祖称帝
D.李自成起义
12.右图为唐结束后至明朝建立前中国朝代的演变示 意图,对图中①、②所示朝代解释准确的是
A.五代十国的分裂结束于①
B.②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
C.①是在11世纪被②灭亡的
D.①、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13.历史研究小组搜集到以下文物资料,依据资料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两宋时期民族之
间的
A.文化交融 B.政权对立 C.经济往来D.科技交流
14. 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 守臣(即知州)通签书施行。”画横线处应填写
A.隋 B.唐 C.宋 D. 元
15.右图漫画描绘的历史人物是
A.阿保机
B.岳飞
C.文天祥
D.郑成功
16.它传入欧洲,使冷兵器作战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推动了欧洲现代兵器的发明,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摧毁了贵族的城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它是指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17.小王同学为写论文在网络上搜集到如下资料。根据资料内容推断他想要写的论文应是
两宋时期南北主要省份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
| 北方 | 南方 | ||
陕西 | 河南 | 江苏 | 浙江 | |
北宋 | 12 | 7 | 43 | 86 |
南宋 | 4 | 2 | 73 | 185 |
一选自冀朝鼎《中国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
A.《论两宋水利事业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确立》
B.《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影响》
C.《论两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D.《隋唐经济重心南移与江南造船业的发展分布研究》
18.《宋史》中对某机构描述如下:“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这个机构指的是
A.宣政院 B.十三行 C.市舶司 D.蕃坊
19.某同学参观《天路文华》西藏地区文物展见到如下文物,其中能够体现元朝对于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A.宣政院印 B.“行中书省烧钞库”印C.象牙“萨”字印 D.管军万户府铜印
20.右侧诏书的发布者是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忽必烈
21.研究两宋时期的货币变化,可以选择的史料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依据右侧的笔记内容可知,笔记者正在学习
A.唐都长安的民族交往
B.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
C.元朝科技成就与生活
D.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23.根据右图内容,其正确的命名应是
A.唐朝疆域全图
B.北宋政区图(局部)
C.南宋疆域全图
D.元朝政区图(局部)
24.“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横戈马上行”的目的包括
A.解除匈奴的威胁B.击溃突厥的进攻 C.荡平倭寇的进犯 D.平定回部的叛乱
25.图一和图二为历史研究小组总结的两个王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从图一到图二的演变表明
A.六部制度形同虚设 B.丞相制度被废除
C.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D.皇帝权力被削弱
26.编制年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依据右侧所列年表的内容判断,其主题应是
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演变
B.康熙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C.乾隆维护北方边疆的稳定
D.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
27.清晰的时序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下列历史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蒯祥营建紫禁城
③吴承恩写作《西游记》 ④曹雪芹著书《红楼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28.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具体表现是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B.对外贸易收入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C.甘薯烟草等农作物得以推广 D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国家的经济政策
29.右为明代某科技著作的部分目录内容及对内容的解释。依据目录内容推断,该书应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30.对历史知识进行分类概括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进行了如下归类。以其归类标准,文本框中①、②处应填写
A.岳飞徐光启 B.武则天李清照
C.元昊郭守敬 D.李自成施耐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31.(11分)在中国古代,水运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历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①右图所示水利工程名称是 。(1分)
咏史诗·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
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你的判断理由(理由不唯一,请选择多角度描述)。(2分)
(2)结合右侧的诗文和所学知识评价该水利工程的作用。(2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秦汉时期,漕(水)运为东西方向,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山东一带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漕运线路也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并由东南至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唐代以后,政治中心还有一个逐渐东移的趋势,尤其元明清三代王朝政治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并从元朝开始确立在更北的区域。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
从问题①、②中任选一问作答(多选只按第一问计分)。
①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漕运路线走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造成走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②从唐宋时期到元明清时期,漕运路线走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造成走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32.(16分)面对丰富的历史资料,需要多方面的历史学习能力。
【解读文物】
(1)以上陶瓷产品均是唐朝文物。从以上产品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唐朝陶瓷生产有什么特点?(2分)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补充解说】
永乐三年,郑和的船队从苏州太仓刘家港出发。船队由62艘船和27800人组成,配备航海图、罗盘针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船队先来到占城,然后通过马六甲,进入印度洋,到达古里等地。从永乐六年到宣德五年,郑和又先后六次率船队远航,经历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州东海岸。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宣扬明朝国威,邀请各国派遣使臣到中国朝贡,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贸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派遣使臣和商队,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王,甚至亲自到中国访问。
郑和远航……
(2)上述文字是某同学为郑和下西洋展览写的解说词,请将文字中最后省略部分补充完整。(4分)
【主题对应】
① |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
② | 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
③ |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 术等方面的书籍。 |
④ | 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胁开封。 |
⑤ | 9世纪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 |
⑥ | 宋与西夏、宋与辽、宋与金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
⑦ |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乾隆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后,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 |
⑧ | 在承德避暑山庄之外,有12座庙宇,这些庙宇结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的建筑风格。 |
(3)阅读以上材料,将与主题相符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位置(每个主题只有两个序号符合题
目要求)。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整体认识。(6分)
主题 | 与主题相符序号 |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整体认识 |
A.民族冲突 |
|
|
B.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
| |
C.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
| |
D.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
|
33.(13分)西安、开封和北京是著名的古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5分)
①唐都长安城里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区。( )
②唐都长安城里胡商云集。( )
③北宋都城开封延续了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 )
④北宋都城开封内城出现繁华的商业区。( )
⑤北宋都城开封严格区分商业区和居民区。( )
元大都的拥有者忽必烈是蒙古人,总设计师刘秉忠是汉族人。总工程师是中亚人也黑迭儿,尼泊尔工匠阿尼哥等也参与了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拥有如此多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和工匠们正是着眼于世界的大都规划的不二人选。
从宋代开始,里坊制开始瓦解,住宅和店铺开始面向街道建造。而在城市规划的阶段就不设坊墙的,元大都是第一个。在元大都,城市土地划分的基本单位从“坊”变为“胡同”,宅基地直接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末端道路胡同相接,以往一般阶层的住宅关在坊墙里的空间布局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住宅通过胡同与城市连为一体。
——摘编自包慕萍《元大都城市规划再考》
(2)依据材料概括元大都城市规划的特点。(4分)
(3)观察北京城址变迁示意图,想一想,与元大都相比,明清北京城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依据右侧文字分析都城位置的改变对商业的影响。(4分)
2018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1分)(1)①隋朝大运河((1分)。②理由(评分标准:将图中信息准确用文字描述出来,每一条陈述准确给1分)如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琢郡;大运河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等。以上三点每一点给1分,理由给分不得超过2分。(2分)
(2)隋朝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发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运河的开凿也加强了南北方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T经济发展。(2分)(正反评价各得1分)
(3) (6分)①变化:从东一西走向变成东南一西北走向。(2分)原因: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政府对南方潜运的重视。(2分)(任意一点得1分)影响:加强了南北方经济的联系: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格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转移的完成。(任意一点得2分)(2分)
②变化:从东南一西北走向转变为南一北走向(2分)原因:经济重心转移完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政治重心向东、向北转移;元朝重修运河。(每一点1分,原因赋分不超过2分)影响:加强了南北方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2. (16分)(1)特点:陶瓷样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风格。(2分)
原因:①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广泛;②对外贸易的需求。(每一点2分,赋分不超过4分)
(2) (4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它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扩大了中国在亚非地区的影响。(每一点2分,赋分不超过4分)
(3) (6分)(评分说明:序号与主题完全相符方能得分。每主题与序号完全准确对应得1分,序号与主题仅有一个对应准确不得分。序号与主题对应分为4分,整体认识得分满分为2分,有其中任意一点都可得2分。整体认识第二点需答出以和平交往为主方可得2分。)
33. (13分)(1) (5分)①(√)②(○)③(×)④(√)⑤(×)
(2) (4分)①城市规划者具备多种文化背景,元大都都市规划具有国际性。(2分)②城市规划发展了古代城市设计,由里坊制转变为街巷制。(2分)
(3) (4分)改变:都城整体南移。(2分)影响:钟鼓楼地区商业范围缩小,商业衰落;前门地区成为新的商业中心。(2分)
2021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共16页。
2020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0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历史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纪念馆悬挂对联,对以下朝代兴替表解读正确的,元祐元年一位大臣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