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解析版)
展开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国通用)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最近,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绒变异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 )
A.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由细胞构成
1.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戎变异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A符合题意。
B.生长是指体形增大,体重增加等,繁殖是指产生新个体,而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戎变异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不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戎变异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而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某生物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河蚌分为一类,将松树、蜜蜂、麻雀分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A.形态结构 B.生理功能 C.生物用途 D.生活环境
2.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详解】
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金鱼、水草、河蚌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树、蜜蜂、麻雀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故选D。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草←蝗虫←食虫鸟←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5千米
C.从其他区域引入新的物种,可以丰富本地物种,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某类细菌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生产者
3.D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
A.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在草→蝗虫→食虫鸟→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A错误。
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
C.从其他区域引入新的物种,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某些细菌也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制作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某类细菌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4.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使用大光圈,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4.B
【解析】
【分析】
1.显微镜视野中的光线是通过反光镜反射外面的光线进入的。
2.使用显微镜观察,可使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
3.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物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4.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然后左眼看目镜,手转到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详解】
A.许多人围着显微镜,外面的光线被遮挡时,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减少,显微镜的视野会变暗,A正确。
B.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而找不到物像的原因可能是对焦不准确,并不是“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的原因是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C正确。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的原因可能是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正确。
故选B。
5.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之一 B.细胞膜对动植物细胞都有保护作用
C.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D.叶绿体可以被称作是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
5.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
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正确。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结合分析可知,细胞膜对动植物细胞都有保护作用,B正确。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D错误。
故选D。
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变化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B.该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序次是a→c→d→b
C.若该细胞分裂前染色体数为20条,则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仍为20条
D.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壁的变化
6.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
A.b图中有形成新的细胞壁,故表示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正确。
B.植物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观察图可知:该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序次是a→c→d→b,正确。
C.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若该细胞分裂前染色体数为20条,则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仍为20条,正确。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是染色体的复制,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的变化,错误。
故选D。
7.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藻类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葫芦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D.卷柏、杨树等种子植物是很好的绿化树种
7.D
【解析】
【分析】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可作为绿肥和饲料。
【详解】
A.藻类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正确。
B.葫芦藓是苔藓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可以做肥料和饲料,C正确。
D.卷柏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不是种子植物,D错误。
故选D。
8.人们根据生活实际,需要抑制顶端优势的植物是( )
A.棉花 B.小麦 C.松树 D.玉米
8.A
【解析】
【分析】
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 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理是: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同时,生长素含量高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据此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向高处生长,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产,增加分枝数。在生产实践中经常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进行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所以人们根据实际生活,需要抑制顶端优势的植物是棉花。
故选A。
9.下图表示苹果花的基本结构及发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雌蕊由③④构成
B.苹果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⑤
C.甜美多汁的苹果果肉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D.b内有两粒种子,则至少需要2粒花粉、4个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9.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花的结构及发育,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花药、④是花丝、⑤是子房;a是果皮、b是种子。
【详解】
A.雌蕊包括①柱头、②花柱和⑤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A错误。
B.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重要部分,B错误。
C.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a果皮,胚珠发育成b种子,C错误。
D.胚珠发育成种子,苹果是双受精植物,一粒花粉能产生2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如果b内有两粒种子,则至少需要2粒花粉、4个精子完成受精作用,D正确。
故选D。
10.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某植物叶片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 B.②④是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C.③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③是叶肉,属于机械组织
10.D
【解析】
【分析】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图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的叶脉,⑤是气孔。
【详解】
A.①是叶脉,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A正确。
B.表皮包括②上表皮和④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B正确。
CD.③是叶肉,叶肉含有叶绿体,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D错误。
故选D。
11.图是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b步骤应改为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成蓝色 D.该实验可以验证叶绿体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1.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a步骤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错误。
B.b步骤部分遮光,图中只把叶片背面遮盖,应改为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正确。
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的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未见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淀粉生成,叶片就不会变蓝,错误。
D.该实验可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错误。
故选B。
12.如图所示为植物进行生理活动时,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M点时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
B.N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M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图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P点
12.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MN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加,说明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到N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NP段表示光合作用开始逐渐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到积累。
【详解】
A.蒸腾作用受光照,温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光照越强等,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越多,反之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减少,所以M点时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故A正确。
B.N点时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故B正确。
C.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在进行,只要是活细胞,所以M点时,植物不能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故C正确。
D.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越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该大于N点,故D错误。
故选D。
13.一棵树木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木材直接利用价值。下列有关树木的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B.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C.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13.A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据此解答。
【详解】
A.树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每天消耗的二氧化碳比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多,可以减缓温室效应,而不会引起温室效应,A错误。
B.树木进行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同时还能能保持水土,B正确。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因此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C正确。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D正确。
故选A。
14.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号试管不变蓝色
C.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14.C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详解】
A.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A错误。
B.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B错误。
C.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的出结论,D错误。
故选C。
15.如图是小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关于其组成成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红细胞,能运输氧气 B.成熟的①有细胞核
C.③代表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 D.②代表血浆
15.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血浆,③白细胞。
【详解】
AB.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B错误。
C.③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正确。
D.②血浆是血液的细胞外基质。血浆的组成及其复杂,包括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糖、氨基酸、代谢废物以及大量的水,正确。
故选B。
16.图中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内流动脉血 B.②内流静脉血
C.①内氧气含量比②内高 D.图中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16.D
【解析】
【分析】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分析图可知:①肺动脉、②肺静脉。
【详解】
A.把血液输送到肺部毛细血管网的血管是①肺动脉,其与心脏的右心室相连,里面流的血是静脉血,故A错误。
B.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要进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了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了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②内流的是动脉血,故B错误。
C.动脉血是指含氧气多,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血。①内流的是静脉血,氧气含量低,②内流的是动脉血,氧气含量高,因此①内氧气含量比②内氧气含量低,故C错误。
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图中的气体交换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17. 2021年5月,世界女排联赛在意大利举行,燃起了广大球迷的观赛热情。球迷在观赛时看到精彩瞬间,往往会激动地欢呼雀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简单反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质
C.骨骼肌是产生动作的感受器
D.球迷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17.B
【解析】
【分析】
A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AB.该过程属于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所以骨骼肌是产生动作的效应器,故C不符合题意。
D.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感受器,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 B.⑥⑦⑧ C.①③⑧ D.④⑥⑦
18.D
【解析】
【分析】
人体排出代谢废物有三大途径:①皮肤排出的汗液中的废物有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排出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泌尿系统排出的是水、无机盐、尿素。
【详解】
①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功能(肝脏能够代谢糖分)和解毒等功能,代谢废物会增加,错误。②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代谢废物会增加,错误。③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电解质和其他物质,比如说氨、胆汁酸等,形成、储存和排泄大便,代谢废物会增加,错误。④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正确。⑤胰既属于消化腺也属于内分泌腺。胰岛素具调节血糖含量的生理功能,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胰液则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可以在小肠内起到消化多种营养物质的作用,代谢废物会增加,错误。⑥肺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呼吸系统排出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正确。⑦皮肤,皮肤排出的汗液中的废物有水、无机盐、尿素,正确。⑧膀胱,对于人体的主要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代谢废物会增加。
故选D。
19.下列有关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内有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
B.鸟类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既能在陆地又能在水中生活的是两栖动物
D.家兔盲肠粗大,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19.A
【解析】
【分析】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
A.哺乳动物体腔内特有的结构是膈,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A正确。
B.鸟类气体交换部位是肺,气囊辅助肺可进行双重呼吸,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乌龟,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
D.家兔小肠很长,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盲肠粗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D错误。
故选A。
20. 2月18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谷爱凌以5.25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谷爱凌滑雪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由一块骨諧肌收缩完成
②神经系统爱出“指令”引起骨酪肌收曾,牵动其所附着的骨绕关节产生运动
③体现了关节的牢固和灵活
④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的
⑤需要多个系统协助配合完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20.C
【解析】
【分析】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详解】
①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①错误。
②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②正确。
③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结更加牢固。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到关节腔,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③正确。
④⑤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④错误,⑤正确。
故选C。
2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B.为了丰富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1.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这些物种可能会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生物等自然资源,C正确。
D.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影响。其中,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B。
2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化地位从高等到低等 B.身体结构从复杂到简单
C.生活环境从水生到陆生 D.个体从小型到大型
22.C
【解析】
【分析】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C符合题意。
故选C。
23.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DNA、基因、蛋白质
B.基因、DNA、蛋白质
C.DNA、蛋白质、基因
D.基因、蛋白质、DNA
23.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图中:染色体包括DNA(乙)和蛋白质(丙),DNA(乙)上有基因(甲)。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甲是基因,乙是DNA,丙是蛋白质。
故选B。
24.图是某个患白化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表示正常男性,“■”表示患病男性,“○”表示正常女性,“●”表示患病女性。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号个体基因为AA B.2号个体基因为Aa
C.3号个体基因为Aa D.4号和5号基因型相同
24.B
【解析】
【分析】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其中一个亲代的的性状在子代没有表现出来,消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 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由分析可知:3号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1号和2号均为显性性状,但是基因组成为杂合体Aa,遗传图谱如下:
根据遗传图谱可知:1号和2号的基因组成均为Aa,3号的基因组成为aa,4号和5号的表现型相同但是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正确。
故选B。
25.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下列有关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防控所有的传染病
B.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可预防艾滋病
25.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防控传染病,但不能有效防控所有的传染病,A错误。
B.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A。
二、综合题(共43分)
26.(本题7分)我市部分街镇通过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旅游,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市民假期可以到大橱里采摘草莓,葡萄、蔬菜,即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亲近大自然。下图一表示果蔬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甲、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二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分析作答:
(1)图一中甲表示的结构是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该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
(2)种植水果的大棚内,通常适时通风。这样做是为了增加______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结合图二,若要提高大棚内果蔬的产量,还可以采取得措施是______。
(3)图三是科研人员测定的透明密闭草莓大棚内24小时氧气(O2)浓度的变化情况。其中表示草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的点是______。
(4)葡萄在结果期间需水量较大,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作物的______这一生理过程。
(5)有些果蔬采摘后。较难保存,市民采摘回家后。常用保鲜膜将其封存并放在冰箱中保鲜,请说明原因______。
26.(1) 叶绿体 碳--氧平衡
(2) 二氧化碳##CO2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B、C##C、B
(4)蒸腾作用
(5)隔绝氧气低温等环境可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食物的来源。②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一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氧的来源,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③ 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一切生物进行生理活动能量的来源。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注意:中午光照最强,但光合作用并不是最强)
(1)
甲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甲是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一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氧的来源,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种植水果的大棚内,通常适时通风,这样做可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图二表示的就是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从图中A~C段可看出,一定范围内,提高光照强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
(3)
图三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既不从外界吸收氧气也不向外界释放氧气,氧气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即图中B、C点。
(4)
植物吸收的水分95%以上用于蒸腾作用,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
(5)
果蔬常用保鲜膜将其封存并放在冰箱中保鲜,可以隔绝空气,降低氧浓度和温度,从而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7.(本题5分)图一表示人体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序号①至⑤表示的是消化液,其中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图二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图三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表示的是____________。
(2)在图二消化道中,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图一中消化液③是由图二中的____________(填标号)分泌的。
(4)消化的最终产物a、b、c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X后,随血液循环通过图三中的[③]____________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5)图三所示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7.(1)氨基酸
(2)胃和小肠
(3)④
(4)下腔静脉
(5)BD
【解析】
【分析】
(1)观图一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图二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肝脏,⑤胰腺,⑥小肠,⑦大肠,⑧肛门。
(3)图三①上腔静脉、②房室瓣、③下腔静脉、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A右心房、B左心房、C 右心室、D左心室。
(1)
图一中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
③胃和⑥小肠既有消化功能也有吸收功能,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水、无机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
由分析可知消化液③是胆汁,由图二中的④肝脏分泌的。
(4)
消化的最终产物a、b、c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后,随血液循环,通过图三中的③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5)
肺静脉是将血液从肺部运回心脏左心房的血管,其内流动的是通过肺泡内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左心房连通肺静脉,所以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动脉血,左心室连通主动脉,主动脉是将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运往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因此A右心房、C右心室内流静脉血,B左心房、D左心室内流的是动脉血。
28.(本题7分)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通过______固定的太阳能。水稻和杂草是______关系。
(2)生态系统中,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3)写出一条包含食虫鸟和稻螟虫的食物链:______,若大量捕杀食虫鸟,一定时间内稻螟虫的数量会先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4)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填“较弱”或“较强”)
(5)若有害物质进入了该生态系统,则______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最多。
28.(1) 光合作用 竞争
(2)分解者
(3) 水稻→稻螟虫→食虫鸟→蛇 增多
(4)较弱
(5)蛇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1)
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杂草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光能)。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养料、阳光、生存空间等,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完整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
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含食虫鸟和稻螟虫的食物链为:水稻→稻螟虫→食虫鸟→蛇。食虫鸟捕食稻螟虫,若大量捕捉食虫鸟,造成稻螟虫天敌减少,短时间内稻螟虫的数量将上升(增加)。
(4)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5)
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因此,若有害物质进入了该生态系统,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蛇。
29.(本题9分)2021年1月30日,中国田径协会短跑项群基地赛(第一站)在深圳大运中心举行,竞赛项目包括男、女子组100米、200米、400米比赛以及男子组4×100米接力和4×200米接力。2021年8月1日,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以9秒83的成绩创新了亚洲纪录等,这些运动员们的跑步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请运用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1)当运动员处于甲图中所示的跑步状态时,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起到了_______作用,屈腿时,膝关节中如图丙所示①、④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 ]____,屈臂时如图丁所示,上肢肌肉[⑥]和[⑦]的活动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
(2)图乙是人体运动系统的概念图,其中A是________;C是________。
(3)如图甲所示,运动员在训练中易出现膝关节损伤,可注射“人造关节滑液”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该液体应当被注射入如图丙所示的[ ]_______中。
(4)运动主要受_____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员们听到发令枪响后争先恐后地向前跑,该行为属于_________行为。
29.(1) 支点 ⑤关节软骨 收缩 舒张
(2) 骨 肌腱
(3)③关节腔
(4) 神经 学习
【解析】
【分析】
图中A是骨骼,B是骨骼肌,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⑥是肱二头肌,⑦是肱三头肌。
(1)
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所以,当运动员处于甲图中所示的跑步状态时,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起到了支点作用。膝关节中如图丙所示①、④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⑤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丙图曲臂时,上肢肌肉⑥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⑦是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2)
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因此A是骨骼,B是骨骼肌,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因此C是肌腱。
(3)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人造关节液”玻璃酸钠液体的作用类似于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应当注射在③关节腔内。
(4)
运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以及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就迅速起跑,是经过训练后产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30.(本题8分)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受一对基因(H、h)控制,图是某家族耳垢性状遗传图谱。某生物兴趣小组就耳垢性状对某一社区部分家庭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请据图回答问题: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家庭数目
油耳孩子
干耳孩子
父亲
母亲
一
油耳
油耳
195
180
20
二
油耳
干耳
80
50
31
三
干耳
油耳
60
52
12
四
干耳
干耳
335
0
320
合计
670
282
383
(1)在图一中,1号和2号耳垢油性,后代4号耳垢干性,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2)耳垢的油性和干性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____,在图二调查表中,根据第______组数据可判断耳垢油性为______性状。
(3)若油耳夫妇的基因组合全部为Hh和Hh时,则后代油耳与干耳比例理论上为3:1。但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比例却明显高于3:1,由此可判断组合一中父亲或母亲的基因组成除了Hh型外,可能还有______型。
(4)若图一中的7号和一个干耳男性婚配(3号是纯合体),他们生一个油耳男孩的可能性是 ______。
(5)9号是5号和6号夫妻还未出生的孩子,6号传递给9号的染色体可表示为______(用“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的形式表示)。
(6)根据《婚姻法》规定,图中7号和8号个体不能结婚,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变异
(2) 相对性状 一 显性
(3)HH
(4)25%
(5)22条+X或22条+Y
(6)7号和8号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大(或是近亲,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因此1号和2号耳垢油性,后代4号耳垢干性,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所以耳垢的油性和干性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第一组数据可以判断耳垢油性为显性性状。
(3)
人的耳垢中油性和干性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基因型为HH或Hh的个体出现油耳,基因型为hh的个体表现为干耳,正常情况下,一对干耳(hh)夫妇的后代应该是干耳,结合组合一中,亲本虽然均表现为油耳,但他们的基因型可能是HH或Hh,因为只有当全部调查的油耳亲本基因型均为Hh时,后代才会表现出孟德尔的性状分离比3:1.
(4)
由遗传图谱可知:7号的基因组成为Hh,与一个干耳男性(hh)婚配,遗传图谱如下:
油耳:干耳=1:1,生男孩的概率也是50%,因此,后代是油耳男孩的概率应是50%*50%=25%。所以他们生一个油耳男孩的可能性是25%。
(5)
从题图中可知6号是男性,所以他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从题意可知9号的性别未知,即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因此从遗传图解可知6号传给9号的染色体可能是22条+Y或者22条+X。
(6)
人类的遗传病有许多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近亲与非近亲相比,近亲之间携带相同的基因(包括致病基因)多,近亲结婚与非近亲结婚相比,后代患遗传病机率大大增加。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31.(本题7分)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跳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 ]________的折射,刺激了[ ]_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并最终形成了视觉。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_____的振动,刺激了[ ]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
(3)除了眼耳外,人体的感觉器官还有鼻、舌、________等,这些感觉器官内分布着许多不同的________,能接受不同的刺激并产生________,最后通过相关神经传递到人体特定区域形成感觉。
31.(1) 4晶状体 7视网膜
(2) 11鼓膜 9耳蜗
(3) 皮肤 感受器 神经冲动
【解析】
【分析】
图中的1睫状体,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半规管,9耳蜗,10鼓室,11鼓膜.结合题意回答问题。
(1)
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7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铃声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1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
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兴奋活动变化,所以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眼有视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鼻有嗅觉作用,舌(味蕾)能够感受味觉,皮肤有感觉、触觉等作用.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 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7分)
32.(本题7分)某同学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所示,请问答相关问题。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次/分)平均值
1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常温水
25℃
70
2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常温水中加热水
35℃
90
3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中加冰块
15℃
35
(1)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为要研究的变量,除了该变量,其余的条件都应该保持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
(3)该实验结果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号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原来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与2号对比,哪一个组的设计更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对金鱼的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金鱼呼吸的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6)此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2)温度##水温
(3)金鱼数量太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大
(4) 4 4组与1组对照,唯一变量是水温;而2组与1组对照,变量是水温和水量,变量不唯一
(5)增加
(6)环境影响生物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
本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是: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2)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在本实验中,1号、2号和3号的唯一的不同条件是水温,故该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水温(或温度)。
(3)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该实验结果不可靠,原因是每组的金鱼数量太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大。
(4)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所以,4号组是将原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那么,4号组与2号对比,4号组设计更合理。因为4号组与1组对照,唯一变量是水温;而2号组与1组对照,变量是水温和水量,变量不唯一。
(5)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增加。
(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此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云南专用)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云南专用)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解析版),共35页。
生物-(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参考答案),共3页。
生物-(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全国通用)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最后一卷(解析版),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