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四)
展开【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
(四)
热点导航:1.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 深潜科考
- 中老铁路
- 自动驾驶
热点概述
2023年4月1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港澳办组织的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委员会评价认为,大桥主体工程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工程质量等级和综合评价等级均为优良,打造了一座“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为超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试题预测
- 2023年4月1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港澳办组织的竣工验收。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缩短工期、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保护区有“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 被称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建在珠江口伶仃洋上。这里是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活动区域。大桥建设者做到了施工中白海豚“零伤亡”,实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海豚用鳃呼吸有助于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B.白海豚数量减少,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降低
C.白海豚和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人类的影响
D. “白海豚不搬家”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3.港珠澳大桥项目直接投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保护费用达八千万元,是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的范例。保护珍贵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海洋馆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 D.建立种质库2
4.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缩短工期、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一条白海豚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引进外来物种不利于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
5.港珠澳大桥为保护白海豚花了3.4亿,实现“零伤亡不搬家”。这体现了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易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完善法律法规 D.建立种质库
6.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期以来,由于鱼类产量下降,食饵减少,加之航行的船只增多,水域污染以及误捕等原因,使得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珠江口就是白海豚最喜欢的家园,为了保护它们,在建造港珠澳大桥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措施将对它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资料二: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林仍然保持着较大面积和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只有21.63%。
资料三:我国部分生物种数及所占世界已知种数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类群 | 我国已知种数 | 世界已知种数 | 百分比/% |
哺乳动物 | 581 | 4340 | 13.39 |
鸟 | 1244 | 8730 | 14.25 |
鱼 | 3862 | 22037 | 17.53 |
蕨类植物 | 2200~2600 | 10000~12000 | 22 |
裸子植物 | 约240 | 850-940 | 26.7 |
被子植物 | >30000 | >260000 | >10 |
(注:表中的“百分比”指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1)分析资料一,总结中华白海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由于失去了__________,一些动物种类及数量急剧减少,以至于濒临灭绝。
(3)资料三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__________的多样性。在表中所列的生物类群中,请你写出一种我国珍稀鸟类的名称:__________。
(4)港珠澳大桥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人们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__________是最为有效的重要措施。
7.地球上有一些物种已经生存了几百万年,但在2019年之前永远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 年,仍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长江白鲟作为白垩纪残存下来的古代鱼类之一,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 淡水鱼之王”,2019年12月23日,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称,长江白鲟没有进入2020年,这为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资料二:2020年10月24日,国际淡水豚日暨“第二届长江江豚保护日”宣传活动在南京举行。长江江豚性情活泼,食物包括鳗鱼、鲈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每年 10月繁殖,每胎产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喂养幼仔的行为。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近年未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破坏了江豚的栖息环境,使其濒临灭绝。
资料三:被称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建在珠江口伶仃洋上。这里是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活动区域。大桥建设者做到了施工中白海豚“零伤亡”,实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
(1)我们常说的某种生物,如“长江白鲟”属于分类单位中的_____。所有长江白鲟体内的基因构成一个_____
(2)长江江豚和白海豚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属于_____(填“鱼类”或“哺乳动物”)。
(3)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做到了施工中白海豚“零伤亡”,这说明人与环境可以_____
(4)长江白鳄的灭绝与长江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与开发失衡等因素有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党中央推行了“河长制、湖长制”。如果你是长江某流域的河长,你准备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长江,保护长江中的水生生物?_______________
热点概述
2023年3月11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返回三亚。
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消息,本航次是由该研究所牵头发起的“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第一阶段科考航次,自2022年10月6日从三亚启航至今,历时157天,环大洋洲航行22000余海里。本航次由10所国内外机构参与。在超长航期的考验下,“奋斗者”号共完成了63次有效下潜作业,其中4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据介绍,航次期间,科考队在西南太平洋克马德克海沟区域开展了国际首次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调查,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渊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底部开展实地观察和取样,采集的深渊宏生物、岩石、结核、沉积物和水体样品,为深入理解深渊生命演化与适应机制、深渊沉积环境演变等提供了重要支撑。本航次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现了我国载人深潜作业能力和运维水平,也标志着“奋斗者”号运维体系走向成熟、稳定。
试题预测
1.2023年3月11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返回三亚。“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海底发现许多海洋生物,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分布与环境无关
2.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探测井采集了样本,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否呼吸 B.能否繁殖 C.能否自由运动 D.能否遗传变异
3.2023年3月11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返回三亚。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海底复习一种身体形似海蜇、呈伞形、辐射对称的动物(如图)。该动物很可能属于( )
A.腔肠动物 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4.2023年3月11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返回三亚。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丰富的生物群落。这说明生物具有( )
- 多样性 B.遗传性 C.应激性 D.变异性
热点概述
从2023年4月13日起,中老铁路将从昆明南站、万象站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
使用动力集中型“复兴号”“澜沧号”动车组开行,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
列车全程经停昆明南、普洱、西双版纳、磨憨、磨丁、琅勃拉邦、万荣、万象8个车站
试题预测
1.从2023年4月13日起,中老铁路将从昆明南站、万象站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中老铁路沿线地势落差很大,植物分布各具特色。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哪种非生生物因素的影响?( )
A.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龙”带你看雨林
2021年末,一条千余公里的中老铁路“大动脉”正式通车,火车宛如一条钢铁“神龙”穿山越岭,途经自然保护区20处,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处。绕避了沿线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环境敏感点,降低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珍稀动物亚洲象,铁路穿越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约14公里范围内,采取延长隧道减少地表出露等措施,避开亚洲象主要栖息活动区域,将工程对亚洲象迁移通道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伴随这条铁路“大动脉”的贯通,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将进一步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界展现美丽神奇。西双版纳保存着中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原生态风貌最为完整、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有天然植物38个群系,占全国的1/5,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占全国保护植物的1/6;生活着5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的1/4;有鸟类429种,占全国的1/3;109种动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达13种,占全国一级保护动物总数的1/5。这里是我国亚洲象最主要的栖息地,亚洲象的种群和数量占全国的80%以上。
西双版纳这片绿洲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奇观和千奇百怪的生命色彩。有鹤立鸡群的代表性植物——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剧毒树种——箭毒木;有植物世界残酷竞争的代表——绞杀树;有第四纪冰川幸存的植物“活化石”——桫椤树。“百鸟之王”孔雀自信撑开羽屏展示美丽于山水间;生性敏捷的马鹿跃过山间小溪留下轻盈的身影;被美誉为“大自然精灵”的蝴蝶像一片片飞扬的花蕊轻灵飘舞于春花秋林间……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命的律动仿佛悄无声息,又精彩纷呈,让人难以释怀,永远回味!
(1)国家把含亚洲象、望天树等珍稀动植物在内的一定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使该地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保护,这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2)铁路建设绕避沿线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目的是保护生物的______,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
(3)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文中提到的昆虫有______,植物“活化石”是______,文中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是______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4)中老铁路把生态环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贯穿铁路建设全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______。
热点概述
2023年3月1日起,无锡开通6条无人驾驶小巴线路,上线50辆新型无人驾驶小巴为市民提供常态化服务。即将投用的新型纯电动无人驾驶小巴,是全球首款获得德国红点奖的智能驾驶汽车,配备激光雷达和多个摄像头,根据预设站点自动停靠,最高时速可达40公里。一辆车可容纳9名乘客,减速和转弯时平稳如“老司机”。
试题预测
1.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帮助驾驶者在行车时做出一系列判断,甚至可以自行控制行驶,与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通过“传感器→行车电脑→执行机械”形成自己的“反射弧”。对这个“反射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B.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D.执行机械与类似于“传入神经”的结构直接相连
2.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它模拟人类反射弧,通过传感器→行车电脑→执行机械可以在行车时做出一系列判断。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传感器类似于人类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分析信息,发出指令
C.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执行机械与“传入神经”相连
【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八): 这是一份【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八),文件包含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八解析版docx、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八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七): 这是一份【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七),文件包含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七解析版docx、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六): 这是一份【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六),文件包含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六解析版docx、押热点2023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整理及试题预测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