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测试)——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
    •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docx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原卷版)第1页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原卷版)第2页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原卷版)第3页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第1页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第2页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测试)——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测试)——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文件包含考点13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docx、考点13氮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测试13 氮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O B.NO2 C.NH3 D.H2
    【答案】A
    【解析】A项,NO与氧气反应,且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题意;B项,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不和空气反应,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C项,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密度均小于空气,且常温下不和空气反应,所以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D项,H2相对分子质量为2,则密度均小于空气,且常温下不和空气反应,所以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反应中,说明氨有还原性和碱性的是(  )
    A.2NH3+3CuO==3Cu+N2+3H2O B.8NH3+3Cl2==6NH4Cl+N2
    C.4NH3+6NO5N2+6H2O D.NH3+HCl==NH4Cl
    【答案】B
    【解析】物质要体现碱性,则应与酸生成相应的盐;物质要体现还原性,则应与氧化剂作用生成相应的氧化产物。据此对比题给4个反应逐一分析,看是否同时有铵盐和价态高于-3价的含氮物质生成(该物质要有来自NH3中的氮,且氮的价态高于-3价)。A项,NH3→N2,无铵盐生成;B项,2NH3→N2,6NH3→NH4Cl;C项,4NH3→2N2,无盐生成;D项,NH3→NH4Cl,无氮元素价态升高的物质生成。
    3.据研究,NO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可将积存在血管壁上的脂肪、胆固醇带走,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O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红棕色气体
    B.实验室中,可利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制取NO
    C.人体吸入大量NO气体,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D.雷雨天气,氮气和氧气能生成NO
    【答案】C
    【解析】A项,NO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红棕色气体NO2,反应原理为:2NO+O2=2NO2,A正确;B项,实验室中,可利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制取NO,反应原理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B正确;C项,人体吸入大量NO气体,NO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中毒甚至死亡,C错误;D项,雷雨天气,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O,反应原理为:N2+O22NO,D正确;故选C。
    4.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
    D.1 mol·L-1的氨水指在1 L溶液中含NH3、NH3·H2O、NH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答案】D
    【解析】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所以,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NH3·H2O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氨水中共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H2O、NH3、NH3·H2O、NH、OH-和少量的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O2与水反应:2NO2+H2O=2H++2NO3-
    B.将通入过量冷氨水中:SO2+NH3·H2O=2NH4++HSO3-
    C.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D.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并加热:NH4++ OH-NH3↑+H2O
    【答案】C
    【解析】A项,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故A错误;B项,因为通入SO2是少量,因此少量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离子方程式为SO2+ 2NH3·H2O=2NH4++SO32-+H2O,故B错误;C项,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3Cu+8H++2NO3-=3Cu2++2NO↑+4H2O,故C正确;D项,加入氢氧化钠为过量,本题缺少碳酸氢根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正确的是NH4++HCO3-+ 2OH-NH3↑+CO32-+2H2O,故D错误;故选C。
    6.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少,后者多
    B.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两者相同
    C.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D.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答案】B
    【解析】A项,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 mol铜消耗4 mol浓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3 mol铜消耗8 mol稀硝酸,所以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故A错误;B项,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铜完全反应,铜做还原剂,被氧化都生成铜离子,失去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C项,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所以反应速率:前者快,后者慢,故C错误;D项,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深,后者浅,故D错误;故选B。
    7.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
    D.氧化铁和硝酸的反应只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
    【答案】C
    【解析】3NO2+H2O===2HNO3+NO 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HNO3与活泼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NO、NO2等;FeO与HNO3反应中HNO3体现酸性和氧化性。
    8.下列有关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NO3是氧化剂,NO2是还原产物
    B.若2 mol HNO3被还原,则反应中一定生成22.4 L NO2气体
    C.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D.硝酸在反应中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答案】B
    【解析】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也就无法确定气体体积。
    9.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检验浓氨水的挥发性:NH3+ HCl= NH4Cl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加热才能放出氨气,不能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故不选A;B项,氨气是碱性气体,氨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不选B;C项,盐酸、氨水都易挥发,蘸有浓盐酸、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氯化铵生成,用装置丙检验浓氨水的挥发性,NH3+ HCl= NH4Cl,故选C;D项,氨气易溶于水,若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会引起倒吸,故不选D;故选C。
    10.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NO2和SO2的原子总数相同
    B.图2中反应的现象是两气体混合后,颜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
    C.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
    D.图3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NO2和SO2反应的产物中有NO
    【答案】C
    【解析】A项,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NO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1mol NO2和SO2原子总数都是3NA,则两者的原子总数相同,A正确;B项,由图2可知,NO2和SO2混合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B正确;C项,NO2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气体颜色消失,不是SO2的漂白性造成的,C错误;D项,由图3中由无色气体产生红棕色气体,为NO被氧气氧化转化为NO2,说明NO2和SO2反应的产物中有NO,D正确;故选C。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NH3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可换为只有NH4Cl
    B.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②中药品为无水CaCl2
    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液氨
    【答案】B
    【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利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从试管中逸出的氨气进入U形管,U形管中盛装碱石灰干燥氨气,NH3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④中锥形瓶收集到③中逸出的氨气和水反应得到的氨水。A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气体,遇冷重新反应生成NH4Cl,无法制取NH3,A错误;B项,NH3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则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正确;C项,无水CaCl2会与氨气形成氨合物CaCl2·nNH3,因此不能用来干燥氨气,C错误;D项,液氨的沸点为-33.5℃,无法在冰中液化,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后生成水,过量的氨气可溶于水,故收集到的是氨水,D错误;故选B。
    12.下列有关应用与物质性质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应用
    性质
    A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NH3极易溶于水
    B
    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共热制取NH3
    铵盐与强碱反应会放出氨
    C
    工业上利用NO2与H2O反应制HNO3
    NO2与H2O反应会生成HNO3和NO
    D
    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光照会使HNO3分解
    【答案】A
    【解析】A项,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氨气易液化,液氨在气化时会吸热,故与氨气易溶于水没有关联,A符合题意;B项,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共热制取NH3,满足强碱制弱碱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C项,工业上利用NO2与H2O反应制HNO3,利用NO2在水中能发生归中反应的性质,C不符合题意;D项,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是因为硝酸具有光的不稳定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常温下,Fe、Al放入浓HNO3或浓H2SO4中
    无明显现象
    Fe、Al与浓HNO3或浓H2SO4发生钝化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HNO3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HNO3具有酸性
    【答案】B
    【解析】稀硝酸与铁粉反应,铁首先被氧化成Fe3+,过量铁粉将Fe3+还原,最终得到Fe2+,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A错误;常温下,Fe、Al在浓HNO3或浓H2SO4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了反应进行,B正确;Al箔能与稀HNO3反应放出气体,C错误;浓硝酸具有氧化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错误。
    1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ol/L的氨水中含有NH3·H2O分子的数目为NA
    B.过量的Cu与含0.2 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SO2所含的原子总数为0.4NA
    D.1 molN2与3 molH2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A项,NH3·H2O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所以1 L 1 mol/L的氨水中含有NH3·H2O分子的数目小于NA,A错误;B项,Cu与含0.2 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稀,过量的Cu会继续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根据电子转移数守恒可知,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0.1NA,B正确;C项,标准状况下,2.24 LS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其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0.3NA,C错误;D项,氮气和氢气合成氨为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率达不到100%,所以1 molN2与3 molH2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小于2NA,D错误;故选B。
    15.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O2都要用纯氧
    【答案】C
    【解析】化肥是含氮、磷、钾的一些植物营养物质,NaHCO3 不是化肥,A不正确;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不正确;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生成氮气,C正确;氨的催化氧化以及NO与O2的反应用空气就可以,不一定要用纯氧,D不正确。
    16.过硝酸钠(NaNO4)能与水发生反应∶NaNO4+H2O= NaNO3+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硝酸钠可用于杀菌消毒
    B.过硝酸钠中含有-O-O-结构
    C.过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没有还原性
    D.将过硝酸钠加入酸性FeSO4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NO4-+2Fe2++2H+=2Fe3+ NO3-+H2O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题干信息知,过硝酸钠与水反应生成双氧水,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B项,过硝酸可由N2O5与H2O2反应生成,化学式为HNO3·H2O2,根据双氧水的结构分析,过硝酸钠中含有-O-O-结构,故B正确;C项,过硝酸钠中所有元素并非都是其最高价,故可以有还原性,如在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故C错误;D项,过氧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本身被还原为硝酸根,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及电荷守恒配平得:NO4-+2Fe2++2H+=2Fe3+ NO3-+H2O,故D正确;故选C。
    17.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还剩余金属b g,则(  )
    A.a可能等于b B.a一定大于b C.a可能大于b D.a可能小于b
    【答案】B
    【解析】Fe、Cu与一定量的稀HNO3反应后生成硝酸盐,含有NO离子,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相当于有HNO3,能与金属继续反应,故a一定大于b 。
    18.在稀硝酸中加入铜粉,待充分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 )
    A.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NA
    B.标准状况下,产生NO2气体的体积为
    C.反应后,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C
    【解析】n(Cu)==0.3mol,n(HNO3)=cV=0.2L×5mol/L=1mol,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O可知,铜不足,故转移电子数、反应消耗的硝酸的量、被还原的硝酸的量,均需用铜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A项,1mol的铜完全参加反应转移2mol的电子,0.3mol的铜反应转移0.6mol电子,即转移电子书为0.6NA,故A项错误;B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故B项错误;C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0.3mol铜消耗0.8mol的硝酸,则反应后剩余0.2mol硝酸,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即反应后,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故C项正确;D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8mol硝酸中只有2mol被还原,故0.8mol硝酸参加反应,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D项错误;故选C。
    19.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作肥料时不适合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C.C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D.D→E的反应可用于检验D
    【答案】B
    【解析】由A和强碱(X)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可知,A为铵盐,强碱与铵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所以B为NH3;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C为N2;氮气可被氧气氧化为NO,所以D为NO;NO可被氧气氧化为NO2,E为NO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F为HNO3;G为硝酸盐;Y为O2,Z为H2O。A项,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A正确;B项,B为NH3,NH3的密度小于空气,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C项,C为N2,N2的密度与空气太接近,用排空气法收集不能得到纯净的气体,而N2不溶于水,所以一般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D项,NO与O2反应生成NO2,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可用于检验NO,D正确;故选B。
    20.关于反应 Cu(NO3)2·3H2O CuO+NO2↑+O2↑+H2O↑ (反应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生成22.4LO2时,反应转移电子数为4NA
    C.将充分分解后所得的气体收集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静置反应,所得溶液中硝酸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Cu(NO3)2·3H2O中的铜元素被氧化
    【答案】C
    【解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氮为反应的还原产物,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气是反应的氧化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3H2O2 CuO+4NO2↑+O2↑+6H2O↑。A项,由分析可知,氧化产物氧气与还原产物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A错误;B项,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转移电子数目,故B错误;C项,由分析可知,硝酸铜晶体分解生成4mol二氧化氮时,生成1mol氧气和6mol水,充分分解后所得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 由方程式可知,所得溶液中硝酸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mol:(6—2)mol=1:1,故C正确;D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
    21.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浓硝酸受热易分解,应保存在低温阴暗处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D
    【解析】①中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气体,②中C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或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③中浓硝酸挥发后与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以此来解答。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则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故A正确;B.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则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故B正确;C.硝酸中N元素化合价为+5价,生成二氧化氮的N元素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降低,在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故C正确;D.碳加热至红热,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故D错误;故选D。
    22.向mg由铁粉和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NO的体积[V(NO)](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m(固体剩质余量)随加入的稀硝酸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稀硝酸的浓度为0.4mol·L-1
    B.a点时,100mL稀硝酸中溶解了Fe和Cu共8.4g
    C.b点对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2+、Fe3+、Cu2+
    D.加入稀硝酸至400mL时,收集到的V(NO)约为6.91L
    【答案】D
    【解析】由图示数据可得如下表格:
    编号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g
    12.2
    3.2
    0
    0
    NO体积/mL
    2240
    4480
    6720
    V
    实验①和②都有金属剩余,则溶液中不可能含硝酸铁,溶液中金属离子为+2价,在实验①的基础上加入100mL硝酸,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12.2g-3.2g=9g,生成NO的体积为4480mL-2240mL=2240mL,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参加反应的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为=60g/mol,该过程既有铁参与反应,又有铜参与反应,利用十字交叉法,则n(Fe)=n(Cu)=0.15mol=0.075mol,故实验①只有铁参与反应,实验①生成NO的体积为2240mL,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0.15mol,质量为0.15mol56g/mol=8.4g,实验②既有铁参与反应,又有铜参与反应,且n(Fe)=n(Cu)=0.15mol=0.075mol,在实验②的基础上继续加入100mL稀硝酸,生成NO的体积为6720mL-4480mL=2240mL,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该过程既有铜参加反应,又有亚铁离子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3.2g,金属全部为铜,物质的量为=0.05mol,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0.05molCu参与反应生成molNO,则亚铁离子参与反应生成molNO,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稀)+3Fe(NO3)2=3Fe(NO3)3+NO↑+2H2O,则消耗亚铁离子0.2mol,由以上分析可知,总共含亚铁离子0.15mol+0.075mol=0.225mol,则加入稀硝酸300mL后还有0.225mol-0.2mol=0.025mol亚铁离子,0.025mol亚铁离子与稀硝酸反应生成≈0.0083molNO,体积为0.0083mol22.4L/mol≈0.19L。A项,实验①只有铁参与反应,发生反应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生成NO的体积为2240mL,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4=0.4mo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A错误;B项,a点只消耗了铁8.4g,B错误;C项,b点还有金属剩余,因此溶液中不可能有Fe3+,C错误;D项,加入稀硝酸至400mL时,收集到的V(NO)约为6.72L+0.19L=6.91L,D正确;故选D。
    23.已知:①NO可与过氧化钠粉末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NO2,②NO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NO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aN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无需加热,滴入浓硝酸就能发生反应
    B.装置B中铜的作用是提高NO的生成率
    C.装置C中装的药品可以是氢氧化钠固体
    D.装置E中的酸性KMnO4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O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常见无机物制备类的实验题,由装置A制备二氧化氮,通过装置B转化为一氧化氮,装置C除杂,在装置D中发生反应生成产品,装置E用于尾气处理。A项,浓硝酸和碳常温的时候不反应,加热的时候发生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A错误;B项,装置A中产生的二氧化氮,在装置B中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其中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这样可以提高NO的生成率,B正确;C项,从装置B中出来的一氧化氮中混入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都会和过氧化钠反应,需要除去,而一氧化氮不和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以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C正确;D项,含有一氧化氮的尾气对环境有害,由题意可知一氧化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D正确;故选A。
    2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明显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常温下,Fe、Al放入浓HNO3或浓H2SO4中
    无明显现象
    Fe、Al与浓HNO3或浓H2SO4发生钝化
    D
    用玻璃棒蘸取浓HNO3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HNO3具有酸性
    【答案】C
    【解析】A项,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硝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故A错误;B项,Al箔插入稀HNO3中生成硝酸铝、一氧化氮、水,Al箔插入浓HNO3中钝化,故B错误;C项,常温下,Fe、Al放入浓HNO3或浓H2SO4中钝化,故C正确;D项,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用玻璃棒蘸取浓HNO3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红色石蕊试纸褪色,故D错误;故选C。
    25.将质量为32g的铜与150mL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Na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通入的O2体积为5.6L
    B.向反应后的溶液加NaOH,使铜沉淀完全,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至少为1.0mol
    C.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构成是5.6L的NO和5.6L的NO2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1
    【答案】D
    【解析】32g的铜的物质的量为0.5mol;11.2L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设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则x+y=0.5,反应过程中铜全部被氧化成Cu2+,根据电子守恒有3x+y=0.5×2,和前式联立可得x=0.25mol,y=0.25mol;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z,NO和NO2全部转化为NaNO3,则根据电子守恒有0.5×2=4z,解得z=0.25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n(NaNO3)=0.5mol。A项,根据分析可知通入的O2为0.25mol,标况下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故A正确;B项,当硝酸无剩余时消耗的NaOH最少,此时NaOH只与Cu2+反应生成Cu(OH)2沉淀,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OH)=2n(Cu2+)=0.5mol×2=1mol,故B正确;C项,根据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有0.25molNO和0.25molNO2,即标准状况下的5.6L的NO和5.6L的NO2,故C正确;D项,由于不知道和铜反应后硝酸是否有剩余,所以无法计算硝酸的浓度,故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

    回答下对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物质C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含有NH4+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4)物质B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当反应消耗3.36 L(标准状况)物质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答案】(1) 2NH4Cl+ Ca(OH)2CaCl2 +2H2O+2NH3↑     4NH3 +5O24NO+6H2O
    (2)C+4HNO3(浓) CO2↑+4NO2↑+2H2O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含有铵根离子
    (4) 3NO2+ H2O=2H+ +2NO3-+NO     0.1
    【解析】由氮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可知,A为NH3,B为NO2或N2O4,C为HNO3。(1)A为NH3,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5O24NO+6H2O。(2)C为HNO3,碳与浓硝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3)含铵根离子的溶液能与碱液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变蓝,因此检验溶液中含有NH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含有铵根离子。(4)物质B为红棕色气体,B为NO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3.36L(标准状况)NO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由方程式可知,3molNO2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0.15molNO2参与反应转移0.1mol电子。
    27.已知X和Y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元素,其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己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D均为含X的化合物,且A和F的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则:
    ①F的化学式为_______,A的电子式为_______。
    ②将铜粉与一定量的D的浓溶液反应,当铜粉完全反应时收集到气体(标准状况),则反应消耗的D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若A、B、C、D均为含Y的化合物,其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的摩尔质量为,则:
    ①将铜粉与D的浓溶液反应所得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将Na2Y溶液滴加到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中,有黄色沉淀生成,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在该反应中若有被还原,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答案】(1) H2O          0.11
    (2) CuSO4          2
    【解析】(1)若A、B、C、D均为含X的化合物,X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且A和F的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则X为N元素,A是NH3、E是O2、B是NO、C是NO2、F是H2O、D是HNO3。①F的化学式为H2O,A是NH3,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②将铜粉与一定量的硝酸的浓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水,铜粉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是,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根据氮元素守恒,则反应消耗的D的物质的量为(0.03×2+0.05)=0.11。(2)若A、B、C、D均为含Y的化合物,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Y是S元素,其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的摩尔质量为,A是H2S、E是O2、B是SO2、C是SO3、F是H2O、D是H2SO4。①将铜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所得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物质为CuSO4。②将Na2S溶液滴加到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中,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S2-被氧化为S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该反应中,次氯酸钠中Cl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1,若有被还原,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8.外观与NaCl相似的亚硝酸钠(NaNO2)可用作建筑钢材缓蚀剂。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写出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步骤和结论:____。
    (2)装置A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反应开始前先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的目的是____。
    (4)若想制备的亚硝酸钠更纯,装置B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
    (5)若没有装置C,则装置D中剩余固体为____。
    (6)装置F处理尾气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Mn全部转化为Mn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答案】(1)关闭K,并用弹簧夹夹住A与B之间的胶皮管,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后打开开关,若分液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液柱,则证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除去装置中的空气(氧气),防止NO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4)吸收挥发出的HNO3
    (5)NaNO2、NaNO3、NaOH
    (6)4H++3 MnO4-+5NO=5NO3-+3Mn2++2H2O
    【解析】装置A为稀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结合提示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可知:为保证产品纯度,应避免二氧化氮产生,故反应开始前打开止水夹K,通入氮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装置B为进一步保障除去二氧化氮,装置C、E的作用为干燥NO,防止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进而影响产品纯度;装F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用于除去过量的NO防止污染环境。(1)该装置有气体参加反应,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则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步骤和结论:关闭K,并用弹簧夹夹住A与B之间的胶皮管,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后打开开关,若分液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液柱,则证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2)在装置A中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反应开始前先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N2,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空气(氧气),防止NO被空气中O2氧化为NO2,导致最后制取的物质中含有NaNO3,使物质的纯度降低;(4)装置B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A中挥发出的HNO3,保证制取物质的纯度;(5)若没有装置C,NaOH溶液中的水蒸气与Na2O2反应产生NaOH和O2,O2与部分NO反应产生NO2,NO2与Na2O2反应产生NaNO3,NO与Na2O2反应产生NaNO2,因此会导致装置D中剩余固体成分中含有NaNO2、NaNO3、NaOH;(6)装置F处理尾气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Mn全部转化为Mn2+,NO被氧化为NO3-,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结合物质的拆分原则,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3 MnO4-+5NO=5 NO3-+3Mn2++2H2O。
    29.过多的NOx排放,往往会产生污染。某研究性小组探究NO与炽热的铜粉反应,设计如下

    已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NO3-,此体系中产生的NO3-浓度较稀。
    (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涉及到以下操作,给出合理的操作顺序: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使用)。
    ①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   ②观察F中的现象   ③用酒精灯加热A中三颈烧瓶   ④撤走酒精灯
    (2)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铜粉变黑,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装置E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装置E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氧化产物为NO3-___________ 。
    (5)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都需通一段时间的N2,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发现装置A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认为是该溶液溶解了生成的气体所致。设计方案来判断甲或乙哪种合理,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1)①③②④② (2)将NO2转化为NO
    (3) 2Cu+2NO2CuO+N2
    (4) 4H++3 MnO4-+5NO=5 NO3-+3Mn2++2H2O     取E中少量溶液,加入铜粉,若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则为NO3-
    (5) 实验前通N2,排尽空气,防止空气中氧气干扰实验     实验后通N2,排尽装置内的NO,防止拆卸时产生污染性气体
    (6)A
    【解析】装置A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装置B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通过五氧化二磷进行干燥;在装置D中一氧化氮与铜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装置E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除去未反应的一氧化氮;通过题干可知,装置F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将F中的长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加热A中三颈烧瓶,观察F中是否产生气泡,然后撤走酒精灯,观察F中是否有液柱,若加热三颈烧瓶时F中产生气泡,撤走酒精灯后F中又出现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因此顺序为:①③②④②。(2)装置A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装置B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装置B的作用是将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3)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铜粉变黑,说明一氧化氮与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NO2CuO+N2。(4)已知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NO3-,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3 MnO4-+5NO=5 NO3-+3Mn2++2H2O;要证明氧化产物为NO3-,可依据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设计方案,方法为:取E中少量溶液,加入铜粉,若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则为NO3-。(5)一氧化氮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因此实验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空气中氧气干扰实验;一氧化氮有毒,会污染空气,因此实验结束时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NO,防止拆卸时产生污染性气体。(6)A.加水稀释绿色溶液,硝酸铜浓度降低,同时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不能验证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该方案不可行,A符合题意;B.若是因为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导致该溶液呈绿色,则加热该绿色溶液,二氧化氮气体逸出,可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该方案可行,B不符合题意;C.若是因为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导致该溶液呈绿色,则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可将二氧化氮气体排出,可通过颜色变化判断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该方案可行,C不符合题意;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若饱和溶液颜色变为绿色,可判断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该方案可行,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30.取a g铁粉投入600mL某浓度的稀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完全溶解,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NO气体6.72L(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一种)。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将沉淀过滤、洗涤、充分灼烧得32g红棕色固体。试计算:
    (1)加入铁粉的质量___________g
    (2)原稀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mol/L
    【答案】(1)22.4 (2)2
    【解析】(1)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充分灼烧得32g氧化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加入铁粉的质量。(2)反应生成NO的物质的量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铁失电子0.9mol,则反应后铁形成的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是0.9mol,根据电荷守恒,反应后的溶液含有0.9mol NO3-,根据氮元素守恒,原稀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








    相关试卷

    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考点归纳)——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

    这是一份考点13 氮及其化合物(考点归纳)——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文件包含考点13氮及其化合物教师版docx、考点13氮及其化合物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2 硫及其化合物(测试)——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

    这是一份考点12 硫及其化合物(测试)——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文件包含考点12硫及其化合物解析版docx、考点12硫及其化合物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7 铁及其化合物(测试)——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

    这是一份考点07 铁及其化合物(测试)——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1+必修2),文件包含考点07铁及其化合物解析版docx、考点07铁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