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模拟卷(一)
展开2022年12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生物仿真模拟试卷A
考生须知
1. 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 本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35小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第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胰岛素、性激素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生物所特有的
C.核酸蕴藏着多肽链中不同种类氨基酸的位置信息
D.每种生物大分子中,单体的数量都很多,但种类却很少
【答案】A
【分析】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包括多糖、蛋白质、核酸。
【详解】A、性激素属于固醇,不是大分子,A错误;
B、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是生物所特有的,B正确;
C、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能够通过转录翻译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
D、每种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形成的,单体的种类比较少,但单体的数量比较多,D正确。
故选A。
【点睛】
2.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及其所含元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一铁 B.纤维素一氮 C.叶绿素一镁 D.核苷酸一磷
【答案】B
【分析】依题文可知,纤维素是多糖,其组成元素只有C、H、O;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血红蛋白中组成元素有铁,A正确;
B、纤维素是多糖,组成元素只有C、H、O,B错误;
C、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C正确;
D、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文重点识记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种类。
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还原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
B.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先混匀,再使用
C.双缩脲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甲液成分相同
D.高温处理的蛋白质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答案】D
【分析】1、斐林试剂由0.1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构成。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后检测。
2、双缩脲试剂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1g/mL的CuSO4溶液构成。先在待测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2mL,振荡均匀(营造碱性环境),再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
【详解】A、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振荡摇匀后再加B液,A正确;
B、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先混匀,再倒入待测液,B正确;
C、双缩脲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甲液成分和浓度均相同,C正确;
D、高温处理的蛋白质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错误。
故选D。
4.图中a~c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叶肉细胞
B.图a、b、c所示结构都是细胞内的细胞器
C.图中的外膜和内膜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图中的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bc都具有两层膜。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上面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膜不连续,是核膜,上有核孔,有助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物质信息交流。
【详解】A、该真核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能是植物的叶肉细胞,A正确;
B、c所示结构为核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B错误;
C、图中的外膜和内膜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正确;
D、图中的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D正确。
故选B。
5.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②⑤膜成分更新越快
B.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③④
C.⑥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D.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依赖结构⑧的参与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细胞膜,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细胞核,④为线粒体,⑤为内质网,⑥为细胞质基质,⑦为核糖体,⑧为中心体。
【详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细胞膜、②高尔基体膜、⑤内质网膜成分更新越快,A正确;
B、③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④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B正确;
C、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③,C错误;
D、⑧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C。
6.下列物质中,既含有N元素又属于生物大分子的一组是( )
A.氨基酸和血红蛋白
B.脂肪和淀粉
C.核苷酸和抗体
D.胰岛素和DNA
【答案】D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详解】A、氨基酸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错误;
B、脂肪和淀粉不含氮元素,B错误;
C、核苷酸为核酸的基本单位,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元素组成是C、H、O、N、S,DNA为核酸的一种,其组成元素是C、H、O、N、P,D正确。
故选D。
7.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活化能是指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C.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将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
D.生物体内化学反应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答案】A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A、活化能是指分子由常态转化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A错误;
B、酶具有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
C、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这种破坏不可逆转,C正确;
D、酶的专一性保证了生物体内化学反应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D正确。
故选A。
8.钙泵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运输Ca2+的ATP水解酶,其能驱动细胞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内的钙库(内质网等储存Ca2+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内低浓度的Ca2+。当细胞受到刺激时,Ca2+又会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中毒时钙泵的活性会降低
B.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Ca2+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D.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钙泵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运输Ca2+的ATP水解酶,其能驱动细胞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内的钙库”,则细胞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内的钙库是主动运输;而“Ca2+又会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说明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一氧化碳中毒,则氧气运输速率下降,影响能量供应,则钙泵的活性会降低,A正确;
B、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需要钙泵,钙泵能运输Ca2+,而且能将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Ca2+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发生的条件,从而对该题能作出准确判断。
9.下列有关核糖体、中心体和核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者都可存在于伞藻中 B.三者都含有核酸
C.三者都可能与有丝分裂有关 D.三者都不含磷脂
【答案】B
【分析】1、核糖体: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中心体:存在于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核仁: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详解】A、伞藻是低等植物细胞,有核糖体和中心体,属于真核细胞,有核仁,A正确;
B、中心体主要由微管构成,微管主要由微管蛋白质组成,不含核酸,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糖体的增生与核仁有关,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而中心体可以发出纺锤丝,故三者都可能与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
D、三者均不含膜结构,都不含磷脂,D正确。
故选B。
10.下列有关人类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精子中都含有一条Y染色体
C.性染色体只存在生殖细胞中
D.女儿的性染色体有一条来自父亲
【答案】D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XY为男性,XX为女性。在人的正常体细胞中,含1对性染色体和22对常染色体。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A错误;
B、X染色体与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与Y染色体分离,故精子中含有一条Y或X染色体,B错误;
C、体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C错误;
D、女儿的性染色体是XX,必然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于父亲,D正确。
故选D。
11.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
B.两个定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C.体现在杂合子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
D.研究的都是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答案】C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不能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A错误;
B、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的,B错误;
C、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体现在杂合子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C正确;
D、基因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中都可以提取到RNA
B.病毒的化学成分有蛋白质和核酸
C.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病毒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两大类
【答案】D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烟草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故从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中都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
B、病毒的化学成分有蛋白质和核酸,B正确;
C、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
D、病毒的核酸只包含DNA或RNA一种,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B.基因能够控制蛋白质合成
C.基因和染色体是同一概念 D.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C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能够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A、B正确;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两者不是同一概念,C错误;
D、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
故选C。
14.DNA特有的含氮碱基是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胸腺嘧啶 D.尿嘧啶
【答案】C
【分析】DNA是多聚体,单体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组成由三部分构成,包括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含氮碱基包括:A、T、G、C四种)
【详解】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组成为:脱氧核糖、磷酸及含氮碱基,其中含氮碱基又包括: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胸腺嘧啶,而RNA含有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尿嘧啶,因而,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碱基,故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组成,解答此题,学生需识记DNA的组成成分、结构,并且要有能将其与RNA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15.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用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了一只灰体雄蝇,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B.亲代灰体雄蝇的变异发生在胚胎期
C.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D.F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黄体
【答案】C
【详解】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不是基因突变,不能体现出基因突变的低频性,A错误,C正确;用X射线处理的是成年灰体雄蝇,而不是果蝇的胚胎,B错误;F1灰体雄蝇的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将其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D错误。
16.在翻译过程中,不属于信使RNA与转运RNA的碱基配对的一组是
A.U-A B.A-U C.G-C D.A-T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在翻译过程中,mRNA与t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U-A、G-C、C-G,故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红薯是杂合子,生产中通常使用薯块繁殖,不同品种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优于双亲的性状,即杂种优势。现要尽快选育出抗病Aa抗盐Bb的红薯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B.F1自交后,从F2中分离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红薯新品种
C.为尽快选育出红薯新品种,应采用单倍体育种
D.选出抗病抗盐个体后进行薯块繁殖属无性生殖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红薯是杂合子,不同品种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优于双亲的性状,实验目的是选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红薯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说明原有红薯是单杂合子,因此应该选择Aabb与aaBb杂交,选育后代中的双显性个体即可。
【详解】A、根据分析,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错误;
B、F1自交后,F2中抗病抗盐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肉眼不可见,所以不可分离到基因型为AaBb的红薯新品种,B错误;
C、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纯合体,不能体现杂种优势,C错误;
D、选出抗病抗盐个体后进行薯块繁殖属无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18.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不育的原因是含有的染色体组为奇数
B.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答案】C
【分析】甲和乙杂交的后代中,含有来自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和来自乙的一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紊乱故不育,经过物理碰撞形成的后代中含有来自甲的2个染色体组和来自乙的2个染色体组,可以正常联会,故可育。
【详解】A、F1原始生殖细胞中含有来自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和来自乙的一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紊乱故不育,A错误;
B、F1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n,B错误;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引起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可进行正常的联会,故可育,C正确;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关于人类“唐氏综合征”“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
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
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
【答案】B
【分析】遗传病有三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题干中“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详解】唐氏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疾病;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只能判定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唐氏综合征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来确定是否患病;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小
B.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的特性,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产生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
【答案】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种群数量的增大,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
【详解】A、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小,A正确;
B、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对突变进行了选择使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B错误;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物种朝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D错误。
故选A。
21.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使人们对生物学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B.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科学家们运用完全归纳法的研究成果
C.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
D.细胞学说不仅解释了生物的发育,也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打下基础
【答案】D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使人们对生物学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A错误;
B、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科学家们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的研究成果,B错误;
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错误;
D、细胞学说不仅解释了生物的发育,也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打下基础,D正确。
故选D。
【点睛】
22.利用电子显微镜判断某种生物是否属于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观察是否有细胞壁 B.观察是否有核糖体
C.观察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观察是否有 DNA
【答案】C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的是细胞的超微结构。
【详解】A、细胞壁不是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B错误;
C、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正确;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DNA,D错误;
故选C。
【点睛】该题目主要考察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较为简单。
23.关于蛋白质结构、功能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煮熟的食物易被人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
B.高温、低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C.酒精、加热、紫外线方法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
D.蛋白质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答案】B
【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区折叠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
【详解】A、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因此煮熟的食物易被人体消化,A正确;
B、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低温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B错误;
C、酒精、加热、紫外线可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于消毒、杀菌,C正确;
D、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分子结构多种多样,而且在细胞里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D正确。
故选B。
24.下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图1中的c断裂并释放能量
C.酶1和酶2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ATP与ADP相互转化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C
【分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分子ATP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组成,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详解】A、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A错误;
B. 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是合成ATP的过程,此时图1中的c形成并储存能量,B错误;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所以酶1和酶2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
D、ATP与ADP相互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因为此过程物质可逆,而能量不可逆,且所需要的酶不同,D错误。
故选C。
2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
A.乳酸菌发酵时通入氧气,可提高乳酸含量
B.水稻生产中适时晒田,有利于根系的细胞呼吸
C.阴雨天蔬菜大棚通风降温,有利于提高产量
D.粮食储藏前晒干,有利于降低细胞呼吸速率
【答案】A
【分析】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水稻生产中适时晒田,可以提高根系氧气的浓度,有利于根系的细胞呼吸,防止水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阴雨天蔬菜大棚通风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降温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粮食储藏前晒干,可以减少自由水的含量,进而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粮食的储藏。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A错误;
B、水稻生产中适时晒田,可以提高根系氧气的浓度,有利于根系的细胞呼吸,B正确;
C、阴雨天蔬菜大棚通风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降温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C正确;
D、粮食储藏前晒干,可以减少自由水的含量,有利于降低细胞呼吸速率,有利于粮食的储藏,D正确。
故选A。
26.下列实验方法、步骤正确的是
A.检测梨匀浆中的还原糖时,先加斐林试剂甲液后滴4滴斐林试剂乙液再水浴加热
B.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有利于在高倍镜下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
C.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要先将洋葱根尖置于盛有盐酸的培养皿中进行解离
D.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可以先在滤纸上用蓝色圆珠笔画一条横线后沿线画两二次滤液细线
【答案】B
【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3、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详解】A、斐林试剂使用时应该混合使用,A错误;
B、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有利于在高倍镜下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B正确;
C、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要先将洋葱根尖置于盛有盐酸和酒精的培养皿中进行解离,C错误;
D、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可以先在滤纸上用铅笔轻轻画一条横线后沿线画两次滤液细线,蓝色圆珠笔有色素,会干扰实验,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观察线粒体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7.下列各种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
A.神经细胞 B.卵细胞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答案】D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卵细胞、精子、红细胞、肌肉细胞等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
【详解】A、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A错误;
B、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B错误;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无细胞周期,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因此具有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D。
28.人的下列细胞中,肯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受精卵 B.精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人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可能是XX(女性),也可能是XY(男性),所以人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果蝇的精细胞中所含性染色体为X或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一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
D、人的次级精母细胞所含性染色体为X或Y(后期时XX或YY),即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29.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四分体的结构。一个四分体包含( )
A.4条染色体 B.4对同源染色体
C.4对姐妹染色单体 D.4条染色单体
【答案】D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据此答题。结合分析可知,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2对)姐妹染色单体。D符合题意。
故选D。
30. 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的体内,不能使它致病的( )
A.S型活细菌
B.高温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菌的混合液
C.S型细菌的DNA和R型活细菌的混合液
D.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R型活细菌的混合液
【答案】D
【详解】S型活细菌具有毒性,会使小鼠致病;高温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DNA,可以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会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31.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酶②能使DNA双链的氢键重新形成
B.酶①能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C.图中可体现DNA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答案】A
【分析】1、DNA复制过程:(1)解旋;(2)子链合成;(3)子代DNA分子的形成:两条母链分别与各自决定的子链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2、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半保留复制。
3、DNA复制的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详解】A、酶②是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酶①作用于DNA的两条母链之间,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为解旋酶,B正确;
C、新形成的甲、乙两条DNA分子中均含有一条亲代DNA母链,为半保留复制,从图中也可看出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C正确;
D、在复制完成后甲、乙DNA所在的染色单体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D正确。
故选A。
32.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B.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C.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答案】D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先天性心脏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A错误;
B、遗传病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但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B错误;
C、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
D、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
33.人类男性正常精子中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组合是( )
A.44+XY B.22+Y C.22+X或22+Y D.22+X
【答案】C
【分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
【详解】男性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数和性染色体种类的组合是44+XY,精子是男性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其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且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精子中常染色体数和性染色体种类的组合是22+X或22+Y。
故选C。
34.下列育种实例和育种原理不匹配的是( )
A.培育太空青椒和南瓜—基因重组 B.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基因重组
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 D.选育高产青霉菌—基因突变
【答案】A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或测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秋水仙素或低温)加倍
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培育太空青椒和南瓜,利用了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A错误;
B、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利用了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B正确;
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C正确;
D、选育高产青霉素,利用了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A。
35.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下列对基于证据的进化观点叙述,最不合理的是( )
A.有性生殖是在无性生殖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B.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C.减数分裂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D.原核细胞是由结构更简单的病毒进化而来的
【答案】D
【分析】有性生殖使后代产生更多的变异,使后代表现出更大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所以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进化程度更高;有氧呼吸消耗同样的葡萄糖产生的能量要远远多于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更充分、高效,因此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进化程度高。
【详解】A、早期的生物无性别分化,逐渐进化后出现性别分化,在无性生殖的基础上出现有性生殖,A正确;
B、地球早期处于无氧状态,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出现氧气后才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故减数分裂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繁殖,故细胞不是在病毒的基础上出现的,D错误。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8小题,共50分。
二、综合题
36.苜蓿是极具经济效益的豆科牧草,越冬死亡是其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科研人员探究了低温抑制苜蓿根系生长的原因。
(1)有氧呼吸是没有叶绿体的苜蓿根系唯一的能量来源。葡萄糖在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的__________进入线粒体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合成了ATP。
(2)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释低温抑制首蓿根系生长的原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答案】(1) 丙酮酸 二氧化碳 水
(2) 温度 ATP的含量或过氧化氢的含量
(3) 低温降低酶活性使细胞内呼吸作用减弱 氧气产生增加抑制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进行
【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1)
葡萄糖在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合成了ATP。。
(2)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为ATP的含量或过氧化氢的含量。
(3)
由题图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ATP含量下降而过氧化氢的含量上升,因此判断低温抑制苜蓿根系生长的原因是低温降低酶活性使细胞内呼吸作用减弱,同时过氧化氢含量增加,氧气产生增加抑制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进行。
37.下面是红颜草莓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并回答问题。
(1)胞间的CO2被叶肉细胞吸收后,在叶绿体__________(填结构)内与__________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C3),C3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需要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参与。
(2)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12:00—15:00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
(3)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
(4)依据本题提供的信息,提出一条提高红颜草莓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
【答案】(1) 基质 五碳化合物(C5) [H](或NADPH)、ATP
(2)气温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导致植物叶片上的气孔部分关闭,CO2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减弱
(3)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正其行,通其风”,增施有机肥都可以增大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在夏日中午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1)
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一个C5和1个二氧化碳生成2个C3,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C3在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帮助下生成有机物和C5,这一阶段称为C3的还原。
(2)
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12:00—15:00时,由于气温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为了减少水分散失,植物叶片上的气孔部分关闭,CO2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减弱。
(3)
据图所知,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CO2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温度。
(4)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正其行,通其风”,增施有机肥都可以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昼夜温差,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等都可以提高红颜草莓的产量。
38.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离子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1)甲状腺细胞内碘离子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的方式为__________。
(2)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中连接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
(3)甲状腺球蛋白在__________(填序号)合成后,再经①内质网运输到③__________加工,最后由囊泡以__________方式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②__________提供能量。
【答案】(1)主动运输
(2)肽键
(3) ⑥ 高尔基体 胞吐 线粒体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是内质网,②是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膜,⑥是核糖体。
(1)
甲状腺细胞内碘离子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但甲状腺细胞仍然从细胞外吸收碘离子,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
蛋白分子中连接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肽键是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
(3)
甲状腺球蛋白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①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③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⑤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②线粒体提供能量。
39.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抑郁症与表观遗传
抑郁症(MDD)是以快感缺失、持续心境低落为特征,伴睡眠、认知和记忆障碍的精神心理疾病。
有学者认为MDD是环境和遗传综合作用导致的,由此提出了表观遗传学假说。很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的失调是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关键。目前,关于抑郁症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NA修饰水平,其中之一是DNA甲基化修饰。该修饰是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上第5位碳原子的甲基化过程,其产物称为5-甲基胞嘧啶,仍能与鸟骠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DNA甲基化后影响了RNA聚合酶结合到DNA的特定序列。(说明:甲基为-CH3)
持续高强度压力是抑郁的关键触发因素,它会改变大脑中某些表观遗传标记。这些改变中的许多发生在与神经可塑性相关的基因中,神经可塑性是大脑响应经验而改变的能力。应激会增加这些基因中的DNA甲基化。后续研究还在进一步进行。
(1)由上述材料可知,DNA甲基化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会影响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过程。
(2)由于图2中过程①的方式是__________,所以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__________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
(3)根据研究资料,我们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发生?__________。
【答案】(1) 不会 转录
(2) 半保留复制 维持甲基化酶
(3)保持心情愉悦,调整压力等
【分析】甲基化,是指从活性甲基化合物上将甲基催化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可形成各种甲基化合物,或是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
(1)
分析题意可知,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DNA甲基化后影响了RNA聚合酶结合到DNA的特定序列,影响转录,进而影响基因表达。
(2)
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图2中①过程的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从头合成型甲基转移酶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 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转移酶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转移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相同的全甲基化状态。
(3)
持续高强度压力是抑郁的关键触发因素,应激会增加这些基因中的DNA甲基化,保持心情开朗,多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调整压力等,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40.螺旋锥蝇是一种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锥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产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螺旋锥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基因型及比例是AA(20%)、Aa(68%)、aa(1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2)两种翅色的螺旋锥蝇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
(3)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
(4)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螺旋锥蝇,并且白翅基因频率逐年增大,说明白翅性状更__________环境。
【答案】(1)54%
(2)生殖隔离
(3)螺旋锥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存活的抗药性个体通过繁殖使种群数量增多
(4)适应
【分析】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1)
基因频率=纯合子的比率+1/2×杂合子的比率,已知AA(20%)、Aa(68%)、aa(12%),则A的基因频率=20%+1/2×48%=54%。
(2)
两种翅色的螺旋锥蝇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3)
用杀虫剂处理,可直接导致害虫种群的死亡率上升,使群体中的个体数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代起,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种群的年龄组成又变成了增长型,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抗药性变异类型,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使抗药基因频率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抗药新类型。
(4)
如果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基因频率会增大。
41.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家族系谱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病是由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Ⅱ5与Ⅱ6再生一个孩子不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其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_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对该患者的DNA进行测序,发现编码视网膜色素变性GTP酶调节蛋白(RPGR)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与正常人相比,发生改变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比较如下:
正常人……GGGAGACAGAGAAGAG……
患者…… GGGAGACAGAAGAG……
经分析可知,患者的RPGR基因缺失了__________个碱基对,这种变异被称为__________
,该变异进而使RPGR基因转录的mRNA上的__________提前出现,氨基酸组成由原来的567个变为183个,结果导致蛋白质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丧失活性,引起盲眼疾病。
【答案】(1) X 隐 XBXb 3/4 基因诊断(产前诊断)
(2) 2 基团突变 终止密码子 空间结构
【分析】结合题意和遗传和系谱图分析,图中II1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
图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Ⅲ3的基因型为XbY,Ⅱ5与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因此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因此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
DNA中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对比分析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序列,正好相差2个碱基,即G和A,这种变异被称为基因突变,说明患者的该基因中缺失了G—C和A—T这2个碱基对,使得终止密码子UAA提前,进而使RPGR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其氨基酸序列变短,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活性。
42.大麦品系Ⅰ的麦穗性状表现为二棱、曲芒;品系Ⅱ的麦穗性状表现为六棱、直芒。研究人员将品系Ⅰ和品系Ⅱ杂交,F1麦穗性状全部为二棱、曲芒。F1自交,得到F2,统计F2麦穗性状,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麦德性状
二棱曲芒
六棱曲芒
二棱直芒
六棱直芒
统计结果
541
181
177
63
(1)麦穗性状二棱对六棱为__________性状,直芒对曲芒为__________性状。
(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__________定律。
(3)F2代麦穗性状表现为六棱曲芒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
【答案】(1) 显性 隐性
(2) 两 自由组合
(3)1/3
【分析】根据亲本二棱曲芒和六棱直芒杂交后代都是二棱,曲芒,可知二棱对六棱为显性,曲芒对直芒为显性,设二棱受基因A控制,曲芒受基因B控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可知F1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据此答题。
(1)
根据亲本二棱曲芒和六棱直芒杂交后代都是二棱,曲芒,可知二棱对六棱为显性,曲芒对直芒为显性。
(2)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由此可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
设二棱受基因A控制,曲芒受基因B控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可知F1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F2中六棱曲芒的个体(aaB_)占=1/4×3/4=3/16,其中稳定遗传(aaBB)的占其中的1/3。
43.酵母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导致子代细胞增加或减少部分甚至整条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非整倍体化。下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几种连接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酵母菌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
(2)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染色体与DNA数目比例为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__两侧,都有星射线附着,星射线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排列在赤道板上。
(3)能保证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是图__________(填字母),可能造成子细胞中出现非整倍体的是图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间期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2) 中 1:2 着丝点(着丝粒)
(3) A B、C、D
【分析】酵母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导致子代细胞增加或减少部分甚至整条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非整倍体化。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牵引着染色体的着丝点向细胞两极移动,使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1)
酵母菌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中心体在间期倍增;该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2)
图中细胞染着丝点整齐排列,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都有两个DNA分子,故染色体与DNA数目比例为1:2;正常情况下,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星射线附着,星射线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其排列在赤道板上。
(3)图A两侧都有中心体,且只有1个,到达两极后发出星射线各自牵引一条染色体到达两极,故图A能保证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图B、C、D,由于染色体和中心体连接方式错误,会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出现非整倍体化,故可造成子细胞中出现非整倍体的是图B、C、D。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一)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一)生物(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