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教师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442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教师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442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教师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442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4422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4422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34422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教师卷docx、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上海市上交附高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检测语文(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 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 ,如礼何?(《论语·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3)《陈情表》文末,李密以“ , ”两句道出了自己的期许。2.按要求选择。(5分)(1)我校举办话剧大赛,以下对《红楼梦》“刘姥姥戴花”这一情节改编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3分)A.贾母(回头笑看) 过来带花儿。B.李纨(笑着拉过) 让我打扮你老人家。C.众人(笑) 你还不折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D.姥姥(笑) 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的,今日老风流才好!(2)小交扮演贾政这一人物,为了摸清人物心理,写了潜台词,其中有误的是( )。(2分)贾政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是爆竹。〔甲〕娘娘所作爆竹,将要大放异彩。宝玉 是。贾政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这是算盘。〔乙〕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迎春 是。贾政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此是风筝〔丙〕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探春 是。贾政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这是佛前海灯。〔丁〕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惜春 是。A.〔甲〕 B.〔乙〕 C.〔丙〕 D.〔丁〕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导读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江晓原①戴蒙德在本书开始设置了一个“亚力的问题”,亚力是太平洋上新几内亚岛当地的一位政治领袖,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是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指现代工业制品),再运来这里?为什么我们黑人没搞出过什么名堂?”戴蒙德写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就是试图回答亚力的问题。②亚力实际上是在问:为何现代化(工业化)出现在欧洲而没有出现在新几内亚?这个问题和中国学术界比较熟悉的“韦伯(M. Weber)之问”(为何中国印度这样的东方社会没能在政治经济科学乃至艺术领域走上独立于西方之外的理性化道路)和“孔飞力(P. Kuhn)之问”(为何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国家)实际上异曲同工。在这类问题中,韦伯或孔飞力的西方中心立场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我们不必过多纠结,反倒是亚力的问法,更不容易发生这方面的问题。③而将这类问题嘲笑为“就是问梨树上为何没结出苹果”,虽然从形式上有力消解了这类问题的理论价值,但确实不如尝试正面回答这些问题更有建设性。戴蒙德就是试图从正面来回答这些问题——认真解释梨树上为何结不出苹果。④要正面回答亚力的问题,前人已经尝试过几种路径。第一种是从人种上来论证,即亚力之问中提到的“白人”和“黑人”有何不同。但这个路径直接指向种族歧视,政治上严重不正确。第二种路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路径堪称源远流长,也不存在政治不正确的问题,所以戴蒙德选择了这一路径。他说如果要他用一句话来交代《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宗旨,那就是:“各族群的历史循着不同的轨迹开展,那是环境而非生物(按即人种)差异造成的。”⑤戴蒙德尝试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给出更为精细的论证,他设立了关于地理环境的四条标准:一、食物资源,包括可驯化的动物资源和可利用的植物资源。有了丰富的食物才能喂养更多的人口,才能有人力从事觅食之外的工作,从而形成文化积累。二、传播与迁徙的条件。有了传播与迁徙,文明才可能传播和交流。例如欧亚大陆显然有利于传播和迁徙,而新几内亚作为太平洋中的岛屿,传播和迁徙的条件非常不利。三、洲际传播的条件。欧亚大陆又独占优势,而美洲就比较差,澳洲就更差了(可以看成放大版的新几内亚)。四、面积和人口。必须有足够大的土地面积,和足够多的人口,文明才能高度发展。⑥按照这样四条标准操作下来,最有利于文明发生发展的地区,毫无疑问,必定在欧亚大陆的某处。事实上,戴蒙德在欧亚大陆找到了两处这样的地方。第一处是“中东肥沃新月地带”,大体上就是两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也就是古称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根据现今已发现的证据,该地区确实是人类文明发达的最早地区。第二处则是中国,在戴蒙德眼中,中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区。但是,接着问题就来了:肥沃新月地带和中国,都没有出现欧美的“现代国家”,这怎么解释呢?⑦戴蒙德对肥沃新月地带命运的解释是“先驰得点,后继无力”:“欧亚大陆西部地区几乎每一项重要的创新——驯化动植物、文字、冶金、轮子、国家等等——都是在中东肥沃新月地带发明的。”而经过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征服之后,权力中心一再西移,新月地带最终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自身却从此衰落了。⑧如果我们同意戴蒙德对新月地带命运的解释可以及格,那么他接下来最大的难题就是解释中国的命运了。戴蒙德知道,在公元1450年之前“中国是世界的技术领袖”。但到这里,戴蒙德似乎感觉“地理环境决定论”已经无能为力了,他转而求之于政治制度。他认为欧洲的分裂要优于中国的大一统,他找到的证据是:欧洲有几百位王公,所以哥伦布可以在几次碰壁后最终找到赞助人,赞助他去“发现”美洲;而大一统的中国只要政府一声令下,郑和庞大的舰队就全面停摆。所以,大一统的中国最终落后了,分裂的欧洲最终胜出了。而且戴蒙德相信,只要中国继续保持大一统,“同样的灾祸将再次重演”。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到《枪炮、病菌与钢铁》出版于1997年,完成于1996年,那时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否则亚力的问题就会换成“为什么是中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再运来这里”了。在1996年,戴蒙德不可能想象到中国今天这种规模的崛起,这是我们考察戴蒙德的分析论证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历史局限。(有删改) 3.解释第③段“梨树上没结出苹果”的含义 。(2分)4.补写第②段“韦伯之问”与“孔飞力之问”的隐含前提。(2分)(1) (2) 5.根据本文以下哪一个选项的同学可能没有读懂戴蒙德( )。(3分)A.小甲说:《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宗旨遵循“地理环境决定论”。B.小乙说:戴蒙德认为地理环境为族群文化积累、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C.小丙说:戴蒙德认为新月地带权力中心的西移促进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D.小丁说:戴蒙德无法用“地理环境决定论”解释中国没有出现欧美“现代国家”的问题。 6.推测以下哪一段概述不来自《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 )。(3分)A.在美洲大陆上大多数掌握文字的社会并非自己独立创造了文字,而是依靠“蓝图复制”、向邻近社会借用等方式获得,但是与文字中心的距离和地理阻碍又使得美洲社会拥有文字的难度增大。B.传染病的洗礼使欧洲人具备了对这些疾病较强的抵抗力,进入美洲后,他们携带的病菌在缺乏抗原的美洲原住民中肆虐,尤其是天花病毒,在西班牙人1520年入侵时杀死了阿兹特克近一半人口,并直接杀死了称帝没多久的蒙提祖马二世。 C.欧亚大陆的环境提供了更多可供驯化的食草性哺乳动物,而这类动物既可以用于食物生产,又可以作为食物来源,更可以作为粮食的运输工具。一种动植物在某一地区接受驯化之后,就会迅速在气候和环境相似的地区传播开来,当地的居民则不必重新驯化类似的野生品种,从而能够更快地发展食物生产。D.复活节岛、皮特凯恩和汉德森岛、阿纳萨兹人、玛雅人、维京人,这些社会之所以会崩溃,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恶化了——当地可利用的资源耗竭了。当时那些社会中没有今天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全球化,和今天的发达国家相比,维持其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能力太弱,所以早早崩溃了。 7.评析本文论证思路。(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机械僧(节选)李伊菲①自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起,老家屋后的岑山上就有一个不大起眼的,用白色石头垒成的无名寺。我也看不出年代,大抵算是古刹。寺中常年只有一个僧人,法号叫做随空。②家乡那一带的山间零星散布着一些野温泉,一年四季都汩汩地冒出淡白的雾气来。岑山上最大的温泉在那无名寺庙的旁边,挨着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流里有一种桃叶鱼,身体不过五六寸长,但烤熟以后脂肪会融化成甜美的香气。桃叶鱼平时的样子不甚起眼,但每到桃花盛期刚过,花瓣坠落到溪水里的时候,那鱼银白色的身体便会泛起淡淡的绯红。天气刚暖起来,我就背着篓子和自制的钓竿,跑上岑山去钓桃叶鱼。③我专心致志地抛竿,不知道是桃叶鱼瞧不起我的面团钓饵,还是今天运气不佳,始终也没有鱼上钩。我蹲在溪边的石头上,唉声叹气。随空从寺里缓缓走出来,看着我的鱼竿。④——村里的人都知道随空是机械人,如今见不到的型号,因此也看不出年纪。在我的记忆中,他的模样也不曾改变过,普通青年男子的样貌,淡淡的神情,总穿着那一身洗过太多次显得很旧的灰衣。⑤听说在城里,但凡需要服务人类的行业,都能见到高仿真型的机器人。就连我们这里的老师也都是人工智能了。班主任最近更新了最优化的教学系统,不但能24小时随时耐心答疑,还用不着家长半点奉承。随空的存在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可大惊小怪。但仔细一想,随空平时只是孤身住在这样绝无香火的无名寺庙里,连化缘都用不着,几乎和社会失去了关联。机器人难道不是为了帮人类做事才会被制造出来的东西吗?连人类当了和尚到底对其他人有什么用处我都不太明白,机械僧人随空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才被造出来的呢?我越长大越觉得费解。⑥随空先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十分温和好听,语气也很缓和,只是大约因为扬声器有些旧了,带着一种仿佛从远处传来的模糊。“现在是桃叶鱼产籽的时候,过一阵再来钓吧。”⑦我本以为他要劝我不杀生,顶嘴的话已经滑到了舌头尖,结果无可辩驳,只好气哼哼地放下钓竿往石头上一靠,皱起眉头:“过一阵我就要开学了!”⑧阳光晒在我光溜溜的肚皮上,烤得我五脏六腑都热乎乎的。我拍着肚子,打了个滚儿,得意洋洋地说:“嗨呀,你们机器人可不懂晒太阳的舒服吧。”⑨随空只是笑了笑,他步子很轻地走到我身边,在石头上坐下来,安详地问:“那你的作业写完了吗?”⑩我顿时心情郁闷起来。“没写完。数学太难了。你们机器人是不是很喜欢做算术?”“数学确实令人着迷。你听到蟋蟀的叫声了吗?它鸣叫的频率与气温的关系是C=4t-160。C代表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 t则是温度。按照这一公式,人类只要数一下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不用温度计就可以知道天气的温度了。”“不不不,我们人类不会为了知道天气的温度去数蟋蟀的叫声……”“你不会,但是曾经有其他的人类曾在夏天的最后一个有凉风的傍晚,安静地躺在原野之上,在月亮升起的瞬间顿悟蟋蟀鸣叫的涵义。这让我心生欢喜。”我到底没有忍住好奇心:“那你难道是专门的和尚机器人?谁造了你?就是为了让你念经吗?”“制造我的人是一位法号圆一的禅师。圆一禅师的初衷,是借制造我,看到一个无限接近于某种修行理想境界的可能性。我一出生便通晓了所有佛学的典籍,这已经是普通僧人一生也无法达到的成就了。他又让我学习无数修行者与高僧的问答记录,并且接待无数前来与我辩论佛法的客人,这些经验不断丰富我的神经网络。我想我也因此总有一天可以‘证得’了。“有一日,圆一禅师问我,能教授的知识,我都已经掌握了。今后想要做什么?如果要继续和他修行,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他确实不知道还能如何优化我了。只有一点,禅师非常肯定:我没能成为一个人造的佛。我以为禅师为此必是非常沮丧的,但他看起来好像并不十分失望。“我走到岑山的时候已是冬天,这样的温度耗电太快,我怕突然断电跌倒在晒不到太阳又没有人烟的地方,就走进了温泉里想暖一暖。温泉恰好置于湍急的川上。黑暗中能闻到丛莽、森林中偏僻村庄的气息和新涨的雪水的味道,我在隆隆的水声中想像桃叶鱼在身旁的溪流里灵活逃走的样子。我像被初次启动之时一样赤裸站在猎户座之下,山河之间,时间像星光一样处在凝固与流动的分界点。那时河边还没有寺,被青苔半掩着的是一尊断臂的石头佛像。那佛像低垂双眼凝视着我,嘴角含着任何程序亦不能识别含义的笑容。“我再也没有离开这座山。”8.从下列诗歌中选出与本文“蟋蟀鸣叫的涵义”最不相同的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A.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蟋蟀》)B.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贾岛《夜坐》)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D.念尔无机自有情,迎寒辛苦弄梭声。(张乔《促织》)选( )理由: 9.请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从第段开始,小说的叙述视角发生转换。请从构思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4分) 11.有人说,小说虚构的目的是“使小说反映出来的生活比实际生活更强烈、更典型、更真实”。请结合全文,推断作者将故事的主人公设定为机械人的用意。(5分) (三)阅读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①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诗人,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 分)A.《格律诗选》 B.《乐府诗选编》C.《古体诗选》 D.《长短句选辑》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瑰丽雄奇 B.沉郁哀怨 C.质朴刚健 D.悲怆豪迈14.分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①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懿,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隶世宗帐下,从镇澶渊,补供奉官,擢河中都监。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②显德三年,迁西上阁门使。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①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者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③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 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由是器重焉。④初,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未几,拜枢密使,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注释】①价:jiè 传送书信物件或传达事情的人。(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遂受而籍之以归 ( ) (2) 太祖典禁旅 (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始觉之己之散率也( )A.放松爽快 B.散漫随性 C.散淡轻率 D.懒惰放纵(2)遵庙谟( )A.宗庙的训示 B.对皇帝的崇拜 C.祖先的福佑 D.朝廷的谋划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臣为周室亲, 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由是器重焉。 19.第④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20.如何塑造曹斌自律的形象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1分)见村楼记【明】归有光①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②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①。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曰见村。③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怅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②,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③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④延实既不能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④,肃然桑梓⑤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早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官廨:官署②术径:道路。③挽父:陬人。《史记·孔子世家》:“丘生而叙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④水木之思:想到本源。⑤桑梓:故乡。1、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也 B.者 C.矣 D.耳22.推断不属于延实选择住在“见村楼”原因的一项是( )。(3分)A. 登楼时可见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B. 地势高出城墙,方便眺望吴淞江风光。C. 环境优雅,便于在其中焚香读书。D. 见村楼是延实父亲的朋友方氏之故居。23.结合全文,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24.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有云:“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词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 三 作文 70分 25.有人说,只有认清那些无意义的工作,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根据文意,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妙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末写到,小说原文丑女人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