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7 人口与环境(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7 人口与环境(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7人口与环境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7人口与环境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点 07 人口与环境(2022·江苏常州·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七普”人口结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所学,对上图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①人口增长结构影响了资源的消耗,引导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使用效率②人口年龄结构驱动服务要素变化,使教育产业中幼师培养力度增大③人口分布结构导向产业要素变化,导致优质产业要素集中于大城市④人口城乡结构助推城乡要素变化,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模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了300万人口以下城市落户限制。下列从人口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要素角度理解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城市产业出现空心化,引导生产要素集中于中小城市B.中小城市人口适度发展,需要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C.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人口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中小城市发展D.帮助中小城市产业崛起,与大城市产业相互竞争、相互促进 【答案】1.B 2.C【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结构可以决定资源要素,进行空间规划,进而决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使用效率,①正确。年龄结构是出生率降低,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使教育产业中有关老年人服务业培养力度增大,②错误。从图中可看出,人口空间增长呈多极化,城市人口更集中,使优质产业向大城市集中,③正确。人口城乡结构助推城乡要素变化,但并没有说流向城市,④错误。综述B正确。故答案选B。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明显向城市集中,A错误。中小城市人口适度发展,需要优质产业的布局,农产品附加值低,需要技术人才及相关产业发展,B错误。大城市发展较好,会对周围临近中小城市具有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文化等要素的交流,带动中小城市发展,C正确。中小城市产业崛起与大城市产业应该是相互促进,并不是竞争,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人口结构亦称"人口构成"。全国或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构成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按人口过程的特点及运动方式,可分为人口自然构成、人口社会构成和人口地域构成三部分和其他若干种类。 (2022·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海拔3550~3650米处的人口密集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海拔4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青藏高原 D.北美大草原 【答案】3.B 4.C【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海拔3550~3650米处的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最大,说明人口密集,B正确;距河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C错误;海拔4500米以上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变化较小,说明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误。故选B。4.据图可知,海拔3500~4000米,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增长快,人口密度较大;海拔4000米以上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增长慢,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人口较少。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带,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气温较低,人口稀少,符合题意,C正确;巴西高原、非洲南部和北美大草原海拔达不到此高度,ABD错误。故选C。【点睛】青藏高原 ,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羌塘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 (2022·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下图示意近年来全国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年变化,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省级行政区域表示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广东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①最可能是( )A.河南省 B.广东省 C.黑龙江省 D.吉林省6.据图推测,近几年( )A.我国劳动力将会呈负增长 B.①社会负担较轻C.②老龄化现象减轻 D.③④迁入人口增加 【答案】5.B 6.B【解析】5.读图可以看出,①小学生人数增量远大于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应是因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人口吸引力较大,子女随父母迁移,就近人学所致,最可能是广东省。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由于老工业区的衰落,人口外迁严重,儿童减少,③④应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②是河南省,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6.由图可知,全国小学生人数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速有所减缓,但不是负增长;广东省小学生人数增长较多,是因为外来年轻人多,劳动力比重大,社会负担较轻;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外出劳动力较多,小学生人数增加,表明河南经济水平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减少,但由于人口出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老龄化现象短期内不会减轻;吉林省、黑龙江省小学生人数呈负增长,迁入人口不会增加,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22·广东惠州·高三阶段练习)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表为2020年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的人口老龄化因子探测结果。q值为驱动力指标,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长江经济带人口老龄化处在不断深化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维度影响因子上游地区(q值)中游地区(q值)下游地区〈q值)人口因素自然增长率0.7050.5660.236经济基础人均GDP0.1010.0440.159一般财政支出0.0430.3060.27第三产业增加值0.2330.0750.08职工平均工资0.4530.270.307社会保障医卫机构床位数0.2840.30o0.231普通中学数0.2050.7870.219 7.与中、上游地区相比,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A.劳动人口流入 B.劳动人口流出 C.出生率低 D.死亡率低8.“一般财政支出”对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化影响明显偏弱,主要反映该地区( )A.环境优美 B.未富先老 C.自然增长快. D.工资水平高9.为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引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长江经济带最应该( )A.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推进地区教育资源公平C.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负担 D.完善居民养老保障体系 【答案】7.A 8.B 9.A【解析】7.由材料可知,q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从表中可知长江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相比,人均GDP的q值大,说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务工人员,使长江下游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减轻。故A选项正确,BCD 错误。故选A。8.“一般财政支出”对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化影响明显偏弱,说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养老机制不完善,财政支出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其老龄化反应了本区未富先老。故B 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9.通过对上述题的分析,导致长江经济带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人口流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未富先老是一种社会现象。"未富先老"通常被看作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一般指我国在经济不 够发达、人民生活不够富裕的条件下,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 7%, 提前步入老龄社会。即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进入。 10.(2022·广东惠州·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易地扶贫搬迁”是通过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藏南河谷区作为西藏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和工农业相对发达的区域,成为西藏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迁入区。藏南河谷区的林周县白朗村原住户138户,到2019年末迁入住户157户,图6是白朗村作为迁入区前后的土地利用分布图。(1)分析藏南河谷区作为迁入区的优势自然条件。(2)描述白朗村在移民迁入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3)说明西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地理意义。(4)请为藏南河谷区迁入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降水相对较多,河谷汇聚水流,水源充足;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草地减少;耕地、建设用地增加。(3)迁出地:植被覆盖率提升,生态环境修复;迁入地: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迁移人口: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4)评估藏南河谷区迁入村的环境承载力;合理规划迁入村的土地利用;加强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民就业培训等。【分析】本题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材料,设置了4个小题,涉及到聚落的区位因素、读图能力、易地搬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说明。藏南河谷位于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较适宜居住;藏南河谷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影响较大,降水相对较多,河谷汇聚水流,水源充足;河谷地区冲积作用强,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图示北部地区,表示草地灰色区域减少;表示耕地白色区域和表示建设用地的横线区域增加。(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从迁出地和迁入地和迁移人口分别进行说明。迁出地:人类活动减少,放牧量减少,草原等植被覆盖率提升,生态环境修复;迁入地:人口增多,劳动力数量增多,促进经济发展;迁移人口: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4)人口迁移前要评估藏南河谷区迁入村的环境承载力,以确定迁入人口数量;合理规划迁入村的土地利用,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强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居民生活更便利;加强村民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 1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迁移到象征更好生活质量的自然环境或人文价值突出的目的地,开展季节性旅游或定居生活的群体被称为“舒适移民”。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拥有特殊的长寿地理环境。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南部的盘阳河流域是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区资源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也是我国“舒适移民”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下图示意盘阳河流域舒适目的地的发展阶段。(1)概括盘阳河流域“舒适移民”目的地的时空演变。(2)分析原生型长寿村落吸引“舒适移民”的独特优势。(3)指出“舒适移民”可能给盘阳河流域造成的影响。【答案】(1)随着时间的推移,“舒适移民”目的地增加,空间范围扩大;由单一的旅游商业街向多种类型的目的地转变,流域北部“舒适移民”目的地集聚性增强。(2)具备原生态的环境优势,水、空气质量好,便于亲近自然;当地长寿居民较多,便于借鉴交流养生经验;人为开发少,民风淳朴,有利于养生。(3)有利影响: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文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增大环境压力;可能带来传染疾病。【分析】本大题以盘阳河流域舒适目的地的发展阶段图为材料,涉及旅游地理,人口迁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由材料信息“舒适移民指相对富裕的人群迁移到环境更为舒适的地方的一种季节性旅游和居住现象”,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舒适移民”目的地由原来的北部的旅游商业街向南部增加,地域范围扩大;由旅游商业街向田园度假村、高端养生小区等多种类型转変;北部各种旅游目的地增加且集聚在一起;(2)根据题意可知,当地有原生型长寿屯落分布,说明具有自然环境优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们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当地少数民族民风淳朴,利于休养;且当地原生型长寿屯落分布广,长寿居民较多,便于交流借鉴长寿经验,增加生活体验。(3)舒适移民之后,有利的是: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不同地区的人移民过来,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该地区经济落后,舒适移民使得第三产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不利的是:人口增多,污染物增多,增大环境压力;不同地区人口聚集,可能带来传染疾病。 12.(2022·辽宁·沈阳二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7年,武汉市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武汉创业就业”等计划,打响了“人才争夺战”的第一枪。下表为武汉市人口结构变化数据表。 总人口数量(万人)净迁移率(‰)城镇化水平(%)2015年1060.77-1.7879.412016年1076.62-0.2979.772017年1089.2919.7880.04注:人口净迁移率=(某地当年迁入人口数-某地当年迁出人口数)/当地当年人口数材料二:1949年武汉地区有大小湖泊500多个,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至2017年,武汉市的湖泊数量为147个,水面比1949年缩小近一半,其中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有1949年的127个锐减为38个。(1)运用表中数据,概括2015年至2017年武汉市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结合资料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指出2015-2017年武汉市城镇化的特点。(3)指出1949年至2017年以来,武汉市湖泊的变化特点,说明该特点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4)简述武汉地区湖泊变化对武汉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2015-2017年,武汉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经迁入区,特别是2016-2017年,人口迁入量激增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2)城镇化水平较高,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城镇化速度较慢。(3)湖泊数量大幅度减少,或湖泊面积大幅度萎缩等填湖造陆,发展城市,缩小了湖泊的面积。(4)影响局部气候(湿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大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旱涝灾害增多等。【分析】本题以武汉市人口结构变化数据表和湖泊数量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和2016年武汉市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2017年武汉市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说明2015-2017年武汉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根据材料“2017年,武汉市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武汉创业就业’等计划,打响了‘人才争夺战’的第一枪”可知,武汉市人口迁入量激增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政策。(2)2015年-2017年,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市城镇化水平从79.41%上升到80.04%,说明武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化率超过70%,即属于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而这个阶段城镇化速度较慢。(3)由材料“1949年 武汉地区有大小湖泊500多个,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至2017年,武汉市的湖泊数量为147个”可推出湖泊数量大幅度减少;由材料“水面比1949年缩小近一半”可推出湖泊面积大幅度萎缩。结合材料背景可知,湖泊数量减少和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占用并填埋湖泊。(4)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武汉市湿地面积减少,其湿地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武汉市局部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水汽减少,湿度下降;湖泊的面积减少,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的调蓄功能减弱,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易发生洪涝灾害,枯水期易发生旱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10 工业生产与工业发展(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10工业生产与工业发展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10工业生产与工业发展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8 聚落与环境(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8聚落与环境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8聚落与环境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6 自然环境(通关试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6自然环境通关试题解析版doc、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06自然环境通关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