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人大附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B卷)含答案
展开2023年北京人大附中高考模拟题(B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1年,舞路诗剧《只此青绿》登上舞台,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以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全剧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叙事,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住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历程的故事。
青绿,是《千里江山图》最典型的视觉标识,也是全剧贯穿始终的意象,在剧中被设计为连接展卷人和王希孟的符号性角色。编导以“静”为出发点,以宋代绘画的内敛基调,设计了“静待”“险峰”“卧石”等造型动作。舞动起来的“青绿”们动作端雅沉静,气息下沉内敛,以一派淡泊之感传递出青绿色彩特有的冷静、空寂况味,队形变化起伏中又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兼具的视觉美。舞蹈设计化山为人,以人作山,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呈现。
青绿色彩也是全剧舞美设计的重要元素。如篆刻人的服装为深沉的花青色,点缀朱砂红,与其动作稳健而具有顿挫感相匹配;织绢人从水色氤氲的画卷中徐徐走来,带着春天的气息,服装选用淡淡的艾绿。又如舞台布景,七个篇章的背景颜色从清淡过渡到浓重,逐渐形成青绿色彩,打造出“于缤纷浓色,见空寂之美”的境界。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青绿”这一中国传统色的大量运用,让人徜徉在淡泊、清雅、闲静的宋代美学意趣之中。《只此青绿》大获成功,是一种必然。
(取材于刘淼、应杰、韩真、周莉亚等的文章)
材料二
《千里江山图》卷是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是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在设色和笔法上,《千里江山图》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石青、石绿是主色调,主要用来敷染山头和山体;赭石、墨是次要颜色,用来皴染山脚和阴面。画卷颜色有丰富层次,远山及天空上部用淡青绿颜色蘸淡墨刷染而成,既拉开了与近、中景山峰在视觉空间上的距离,也衬托了近、中景山峰颜色明亮的程度。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整幅画物象凝重庄严,层次感强,堂皇之气盎然,以明丽璀璨的青绿山水表达了国泰民安的美好希冀。
在构图上,《千里江山图》采用散点透视法,大致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绵延的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贯通,形成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使用更使画面富有韵律感。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壮丽恢弘;山水间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又有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的人物活动;人与 自然和谐共存。宋人郭熙《林泉高致》有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此卷正给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体现 了宋人山水画的审美理想。
(取材于馬季戈、王中旭、林玮等的文章)
材料三
中华民族对青色认识和运用的历史悠久。青色是中国传统“五正色”之一,青瓷是富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工艺品,传统绘画艺术以“丹青”为名,山水田园诗中更随处可见青绿的光影。青色是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符号。
为什么中华民族如此偏爱青色?
生理基础对色彩选择有一定制约作用。研究证实,不同瞳孔颜色对其辨色有明显影响,褐色、灰色、碧蓝色瞳孔辨别光谱中蓝-绿暗色端较为困难,而黑色瞳孔具有理想的调节外来光线的功能。
生产方式对民族色彩审美起最终决定作用。中华民族最迟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采集和农耕的生产方式,生存环境中最主要的色彩便是青色,包括头顶的青天和身边的碧水,更有植物的绿色。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直接受到青色濡染,青色已经历史地积淀于民族意识中。因此才会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细腻体验和“池塘生春草”的欣喜情感,也才会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亲昵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谐。青色更易激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产生心有灵犀的体验,形成对青色的认同感、亲切感。
民族文化传统也决定了色彩审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各家都从“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出发,倡导以虚静的主观态度对待万物,重视静坐凝心,妙悟万物之美、大道之真。现代研究证明:青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比较适中,给人以明净、澄洁的感觉;人在青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心跳每分钟可减少4~8次,呼吸变缓,精神放松。主虚静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淡泊、克制、含蓄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与具有宁静内敛效应的青绿色异质同构,文化价值契合,情感体验相通。
(取材于宋凤娣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全剧的主要内容是再现《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景象。
B.青绿意象是指剧中女性舞者们丰富的舞蹈造型动作。
C.舞者具有端雅沉静淡泊之美,传递出宋代美学意趣。
D.剧中服装、布景等均采用青绿色彩,呈现缤纷浓色。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作的青绿主色调是舞剧中青绿意象的创作基础。
B.设色和笔法的灵活多样,赋予画作丰富的层次感。
C.画作多种构图方式之美在舞剧中得到形象化表达。
D.壮丽恢弘的山水传递出“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色被广泛运用说明它在中华民族审美心理中有重要地位。
B.形成偏爱青色的色彩审美是由中华民族的生理优势决定的。
C.大量山水田园诗的产生与农耕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相关。
D.青绿色审美偏好与主虚静的文化传统相通,具有科学依据。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你的学习积累,判断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从“青青”的衣领颜色感受到读书人的清雅气质,体味到其中蕴含着的曹操对贤才的深切渴望。
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我从“青冥”想象到天空之青苍深远、明净澄洁,仿佛看到了李白想象中神仙世界的辉煌灿烂。
C.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青崖”是青青的山崖,引发了我对青绿山水的美好想象,让我读懂了李白失意后徜徉山水的愿望。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青青写出荠麦青翠茂盛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与“池塘生春草”“青萝拂行衣”相通的情感体验。
5.为什么说《只此青绿》“唤醒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蹀躞①登堂,抗著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②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其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子。九江严望及望兄子元,字仲,能传云学,皆为博士。望至泰山太守。
云年七十余,病不呼医饮药,终于家。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蹀躞,音diéxiè,小步走的样子,形容步态从容。②见《论语》:“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③龙逢,夏桀时臣;比干,商纣时臣。皆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察传》)
C.时出,乘牛车,从诸生/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D.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勿易!因而葺之/因之以饥馑(《四子侍坐》)
B.抗著而请,音动左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逍遥游》)
D.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原毁》)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朱云“学识渊博”和“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
A.既论难,连拄五鹿君/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
B.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C.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小生乃欲相吏邪
D.能传云学,皆为博士/鄙夫不可与事君
9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写朱云辩赢五鹿充宗,想象新奇,比喻生动成趣,夸赞了朱云的学问与辩才。
B.九江郡官至泰山太守的严望,还有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都是朱云的高徒,能够继承朱云的学问衣钵。
C.朱云直谏震怒了汉成帝,成帝本有口谕杀他。只因为辛庆忌当场叩头流血地“死争”,成帝才免其一死。
D.宋祁《咏汉史》:“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歌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
10 本文第一、二、三段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联性?请概括朱云的相关生平事迹,对此做简要说明。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
枯棕(1)
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2),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注释:(1)本诗写作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2)“啅”,同“啄”。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中棕榈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
B.棕榈在岁寒之后还能保持青色,说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较顽强。
C.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
D.作者运用“伤”“苦”“嗟尔”“沉叹”“念尔”等词语表达内心情感。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紧扣题中“枯”字,说棕榈被频繁割剥而更易朽坏。
B.“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棕榈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树早衰谢。
C.“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诗人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榈又何必取之殆尽。
D.“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
13.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韩愈在《师说》中批评了士大夫们“曰师曰弟子云者, ”这种“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沁园春·长沙》中的青年们“ , ,粪土当年万户侯”。虽世殊时异,但关注社会的精神一脉相承。
(2)英雄无关成败。“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刘裕是英雄;“ ,谈笑间, ”,儒雅自信、指挥若定的周瑜是英雄;“ ,镜中衰鬓已先斑”,壮岁已逝仍心系国家的陆游亦是英雄。
(3)古人常借丰富的想象力来构造超凡出尘的精神世界,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力簸沧海的大鹏“水击三千里,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 ,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奇特景象。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 》)
③子曰:“事父母几(委婉)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忧愁)而不怨。”(《论语·里仁篇》)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在“孝道”中的正确态度。
(2)第③则材料中“不违”,有人解释为“不违背其父母”,有人解释为“不违背其最初的‘几谏’之意”,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结合材料及孔子的思想简要说明理由。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有一些路你不会知道
①路是缔结村庄的藤蔓。一条歪歪扭扭的路东一扭,就结出一个瓜一样的村庄;西一斜,就又结出了一个瓜一样的小村庄。
②一个人在村庄里走动生活了一辈子,但他却不会说村庄里的路自己全知道,因为总有一些路他琢磨不清楚。
③十六七岁的时候,我几乎把庄子里所有的路都走得烂熟于心了,我甚至知道某条小路的某段地方总是长了一棵爬来爬去的涩萝秧,它锯齿般的翠绿色茎蔓不是附粘住你的裤角,就是把你的脚踝剐出一道道红线般隐隐作疼的表皮伤。我还记得村东的那条小路旁,总是长满了野草莓,那些野草莓的藤叶又浓密又细碎,花朵只有米粒大小,蜡黄蜡黄的,就像洒在绿茵间的一粒粒金沫。而紧靠庄西那条河边的小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去走,但它依旧荒凉得什么草也不长,只有河风散乱无章地不时拂吹起一缕缕细烟般似有似无的灰尘。那时候,我曾经三番五次地在村庄的巷道和小路上故意闭上眼走来走去,我心里知道哪里有一个小洼,落脚时要小心;也知道哪儿立有一棵枸子树,路过时要略略侧一侧身,免得一不小心会蹭住它。我没有被路边的树、残墙、土塄碰住过,也没有被小路上的坑洼坎坷趔趄过,甚至没有被路上的藤蔓和路旁的庄稼磕绊过,我洋洋自得地对总坐在村头大皂荚树下的人们说:“咱这个庄子,没有一条路是我没有走过的。”
④过了两天,东头的赵四叔找来了。他是一个下套子的好手,糟践红薯的野猪,偷啃玉米的猪獾,把麦田搞得一团糟的野兔,甚至那些贼得防不胜防就叼食了鸡埘里鸡鸭的黄鼠狼,只要赵四叔下了套子,三五天内它们的皮张就毫无疑问地挂在了赵四叔家那堵朝东的屋墙上。赵四叔提了个铁丝挽结的铁夹子,他把夹子扔给我说:“村北那块玉米地里猪獾闹得厉害,你去把它们治了。”我再三问了些下夹子的要领,就提了夹子去了村北的玉米地。但一直费尽心机地折腾了五六天,我连猪獾的一根毛发也没夹着。我去找赵四叔,他带着我走到那片被猪獾折腾得东倒西歪的玉米地边,然后弯下腰去在地头眯着眼寻找。我问他找什么,赵四叔说找路呢,你不是说这个村子所有的路你都知道吗?你给俺找一找哪是猪獾走的路?猪獾走的路?我愣啦,赵四叔找了半支烟工夫,便把那夹子下进了地塍边的一丛灰蒿里。第二天我跑去一看,一只肥得灰嘟嘟的猪獾正被夹得龇牙咧嘴束手待擒呢。赵四叔笑着问我说:“这些野物的路你不知道吧!”
⑤又过了几天,白果树下的冯伯找来了,他说刚出洞的蝉正肥正嫩呢,走,咱们捉蝉去。我们一起来到了村西河边的鬼柳林里,在树的腰身上绑上了一个个巴掌大小用竹篾撑开的蛛网,单等夜露正浓时那些刚出洞的嫩蝉出来自投罗网了。第二天清晨赶去一看,冯伯的每张网上差不多都牢牢地粘住了一只已经挣扎得奄奄一息的蝉,而我的许多蛛网上连一只飞虫也没有,只有一滴滴饱满得颤颤抖抖的澄亮露珠。冯伯说:“蝉的路你不知道吧!”
⑥村庄里叫鸡鸟在清晨振着羽翅外出觅食的路我不知道,它们在黄昏时慵懒飞回来的路我不知道。田塍上,那些褐红色或紫黑色,像一节一节彩色小火车的蚰蜒的路,还有那些背着透亮的蜗壳的蜗牛的路,那些红薯秧子、葛藤、地边那些野刺玫的路,我都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许多村庄里的灵魂返家的路,许多个夜晚,在冥寂时分,我听见一声一声苍凉的招魂呼唤声。有时那唤声飘在庄后的那傍山的通往外面的大道上;有时,那呼唤声起伏在几乎被庄稼挤得密不透风的庄后田间垄埂上;有时,那声音逆着呜咽的夜晚的鹳河,显得潮湿而凝重。但我知道,那些远走的人都是沿着各自选择的路径离家远行的,只有在他们离去的路上一声声呼唤,他们漂泊的灵魂才能踩着月光回到自己的村庄里来。
⑦神静的夜晚,我常常一个人思谋村庄里的路,琢磨那些我所知道或不知道的路,我知道或许一个人就是一条路。有些路,我熟悉,但还有许多路我并不知道。它们,或许是老家屋后的一枝藤蔓,被风一吹就乱了自己灵魂的方向;也或许是一只田埂上的蚰蜒,一根草茎就可以改变它们梦想的路径;甚至是一只缓缓爬行在作物茎叶上的蜗牛,一滴露珠就使它们的旅途变得艰辛而迷惘。
⑧但我从不去探究每个人的来路,因为我清楚,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嘈杂而纷繁的尘世里,有许多的路是我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一个人需要知道的,不过是自己梦想远行的道路和自己迢迢回来的归程。
(取材于李雪峰同名散文)
16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风散乱无章地拂吹 散乱无章:条理不清晰
B.被猪獾折腾得东倒西歪 折腾:踩踏,破坏
C.显得潮湿而凝重 潮湿:令人心情低落
D.在黄昏时慵懒飞回来的路 慵懒:悠闲自在地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将村庄的路比作瓜的藤蔓,将村庄比作瓜,形象地说明了路与村庄的紧密关系,新颖而富有乡土气息。
B.第③段末尾我洋洋自得的话语与后文“我”还有许多不知道的路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我”盲目自大的心理。
C.第⑥段中先后叙写“我”不知道村庄里动植物的路与远走的人灵魂返家的路,文笔从自然轻松走向深沉厚重。
D.本文以小见大,由实入虚,从村庄的路写到梦想的路与归程,最后以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性感悟收束全文。
18 结合全文,分析第⑦段划线语句的作用。
19 作者行走在村庄里的路上,从眼前的路联想到人生的路,收获深刻的人生启迪。实际上,从生活经历展开联想从而获得感悟,是个人精神或思想成长的重要途径。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这样思考的感悟。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突出成就, 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它 , , , 。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中国园林具有中华文化,也是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1)将下面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又注入了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
②以自然为蓝本
③摄取自然美的精华
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错误原因并修改。要求:保留原有信息。
21.微写作(10分)
高考前夕,同学们经历了很多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最后一节复习课”“最后一次值日”“最后一次课间操”“最后一次统练”“最后一节晚自习”……,有的让我们感动不已,有的让我们陷入深思,还有的让我们难以忘怀……请描写其中一个片段,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①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风发。
——班斯腾·班生
②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罗家伦
③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费孝通
④我不相信掌纹能给我什么,我只相信十指握成的拳头的力量。
——毕淑敏
⑤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苏格拉底
上述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符合逻辑,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
1.C
2.D
3.B
4.D
5.《只此青绿》用舞蹈演绎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让观众感受到宋代青绿山水杰作 的独特风格和传统文化意蕴,比如“天人合一”意境、“可游可居”审美理想等。《只此青绿》以“青绿”意象贯穿全剧,青绿色的冷静空寂况味让观众领略到清雅闲 静的宋代美学意趣;青色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符号,与“主虚静”文化传统、恬淡含蓄民族性 格与审美心理等内在相通,观众对青色容易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答案】
- A
- D
- A
- D
- 第一段为二三段做铺垫。第一段,介绍朱云生平,交代了朱云的有侠义之风、博学多才。第二段,叙述朱云舌战贵幸充宗,受到诸儒赞扬。第三段,叙述朱云抗言直谏,以求诛杀佞臣。
【答案】
11.C
12.A
13.①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棕榈被割剥过甚而至于过早枯死的不幸。来喻指蜀中百姓横遭暴敛而生存无路的惨景,表现对动荡时局的担忧,对官府盘剥的激愤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②诗人将棕榈被剥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力证明了再顽强的生命力,也经不起无休的割剥摧残,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和愤慨之情。
14.【答案】
(1)则群聚而笑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金戈铁马;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塞上长城空自许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虎鼓瑟兮鸾回车
15.【答案】
(1)对待父母要始终和颜悦色;“孝”要由心生,要有恭敬的态度;对父母之过,劝谏要委婉;要任劳任怨。
(2)【示例1】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此则材料是说我们要孝敬父母,就应该是不违背父母的意愿,顺从父母,即使让自己感到忧愁困惑也不抱怨,符合孔子认为“孝”要由衷的恭敬的观点。
【示例2】我认为第二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此则材料是说在孝敬父母的时候,对父母之过不能置之不理,要委婉的进行劝谏,不能唐突了父母,这才是孝子最深切的表现,符合孔子认为“孝”要符合道义的观点。
【答案】
16.A
17.B
18.①内容:第⑦段列举村庄里的动植物为例,说明“我”有许多不知道的路。
②结构:照应前文第③段、⑥段关于藤蔓、蚰蜒、蜗牛生长活动细节的描写,并引出下文对不知道的路有清醒理智的认识以及人需要知道梦想的路与归程的感悟。
③手法效果:以排比句类比说理,生动贴切,委婉含蓄地强调人在梦想的路上容易被外在环境或干扰扰乱方向,从而不知前行的路与归程。
④主旨:阐释了人有认知的局限这个道理,并告诫人们:人容易受外因干扰而迷失自我,所以需要知道梦想远行的道路和返回的归程(不忘初心)。
19.①举例+分析:游览名山过程中,一级一级爬山,累;坐缆车,快捷舒适。但是爬山途中观看的自然风景、瞻仰的历史文化古迹往往带给人充实的精神体验和审美愉悦。
②联想+感悟:由此想到,生命的长度、厚度、高度在于过程。行走过程中脚踏实地,坚韧不拔,走好每一小步,跨越坎坷荆棘,到年老时才无悔无愧,活出生命的价值。
(举其他例:口感鲜香麻辣诱惑的食品可能包含违法添加剂,联想:外在的美好与内在的品质或价值不一定对应。感悟:因此,要理智清醒有辨别,不为外在所扰)
【答案】
20.(1) B
(2)错误原因:搭配不当。
修改示例:中国园林承载着中华文化,是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21.【答案】略
22.【答案】【范文】
十指攥拳,勇于担当
鲁迅先生说过:“自古以来就有拼命实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孙中山先生说过:“唯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班斯腾·班生也曾说过:“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风发。”
先贤的教导犹在耳畔,我们要时刻牢记:一个人只有敢于担当,才能走向成功;只有敢于担当,才会被历史铭记。
翻开历史画卷,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担当”的光彩。
苏武敢于担当,才会不为匈奴的威逼利诱所动,成为后世楷模;林则徐敢于担当,才会有虎门销烟的壮举,成为民族英雄;詹天佑敢于担当,才能成功修筑京张铁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正是这么多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巨人的存在,中华民族才不断发展,一步步走到今天,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能你会说,敢于担当是那些名人伟人的事,与我们平民百姓没有关系。其实,“平凡”与“伟大”并非是命运的安排,如果你不甘于“平凡”,那么请将“十指握成的拳头”,用奋斗打造一个坚强的肩膀,用它扛起“担当”,那么你便也是名人伟人。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女排姑娘们也不是生来就是冠军,但是她们逆境面前,“握成拳头”,凭借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了共和国的精神地标。这就是担当。
新时代青年必须敢于担当,勇担时代重任。时代将历史使命交给了青年,时代把责任担当压给了青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作为即将走向高考考场的我们,拼尽全力,用知识和毅力打造一个顽强的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个人的成长需要担当,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担当。敢于担当,人生才会多一份精彩;敢于担当,才能拥有事业的辉煌;敢于担当,才能勇做中国的脊梁!
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B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B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混合默写,文学类阅读-单文本,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A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混合默写,文学类阅读-单文本,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北京人大附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A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人大附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A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