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语文·全解全析
一、古诗文
(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句各3分,第四句4分)
1. 小桥流水人家
2. 马作的卢飞快
3. 同予者何人
4.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予、割、晓”等字容易写错。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
5.(3 分)晋朝 陶渊明 元末明初(各1分)
6.(4分)(1)我 (2)先前,从前(各2分)
7.(3分)B
8.(4 分)悠然 中有足乐(者)(各2分)
9.(4 分)勉励马生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刻苦地学习 (2 分);豁达、宽容(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重) (2 分)
10.(4 分)超凡脱俗(高洁)(2分);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2 分)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可据此填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余:我。
(2)句意为:我以前所议论大都(大部分)是国家的公事。向:先前,从前。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中的“释前憾”可知,“撼”意为“恨,怨恨”;“谕”意为“劝诫”;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诗只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而“心远”就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故诗人用“悠然”一词释了“心远”的涵义;【乙】文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意为: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原因是“中有足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丙】文“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意为:我以前所议论大都(大部分)是国家的公事,对吕夷简本人并没有怨恨。可见其豁达、宽容、不计个人恩怨,以因家利益重。可据此填空。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甲】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操守。【丙】文中范仲淹从开始的“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到后来的“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再到最后“延州诸多夫守,仲淹自请行”始终贯彻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主的原则,置个人恩怨于旁,置个人利益于旁,可见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点睛】参考译文:
【乙】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丙】当时吕夷简当权,提拔任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和臣子的关系,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后吕夷简第二次任宰相,仁宗劝告范仲淹解除与吕夷简以前的怨恨。范仲淹叩头回答说:“我以前所议论大都(大部分)是国家的公事,对吕夷简本人并没有怨恨。”
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升任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
二、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5分)
11.(2分)C
12.(6分)(米糠富含营养物质,回餐桌)能让饮食结构更合理(2 分)
(提高米糠利用率)可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并推动米糠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米糠利用关系(可减少)粮食浪费,关乎(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2 分)
保障米糠上餐桌前的食品安全(解决米糠上餐桌前的食品安全问题)(1 分)
13.(3分)画线部分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以米糠深加工或少量添加形式出现的食品,准确具体,若删去会影响说明的可信度。
14.(5分)第②段末尾。第②段从米糠营养丰富的角度说明米糠进入饮食有益于健康。这句话从精米白面缺少部分有益健康物质角度说明米糠走上餐桌能(弥补精米白面的不足),让饮食结构更加合理。放在第②段后,让米糠食用能让饮食结构更合理得到多角度更有力的说明。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词句理解。
结合选文第⑤段“虽然米糠目前还不能作为单独主食供人们食用,但市场上已有不少以深加工或少量添加形式出现的食品”可知,“米糠真正走上餐桌”指米糠作为单独主食供人们食用;
故选C。
【12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结合选文第②段“米糠是‘天然营养宝库’,让饮食结构更合理”可得:(米糠富含营养物质,回餐桌)能让饮食结构更合理;
第二空,结合选文第③段“米糠利用关系粮食浪费,关乎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米糠利用率一方面利于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另一方面也可推动米糠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可直接提炼作答。
第三空,结合选文第④段“按照当前的食品安全法规,米糠不属于普通食品原料”“米糠上餐桌目前还需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从技术上实现米糠生产并不难,但生产过程中的晾晒、碾米环节如何规避灰尘、细菌等污染,需要有严格生产标准和安全监督”概括可得:从加快制定食用级米糠行业标准和保障米糠上餐桌前的食品安全两方面说明米糠真正走上餐桌需考虑的因素。
【13题详解】
考查说明句段作用。
画线句列举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以米糠深加工或少量添加形式出现 食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加具体清楚说明了米糠作为添加形式出现在诸多食品中这一现象,删去后影响说明的可信度,因而不能删除。
【14题详解】
考查说明材料回归。
“米糠的回归将有助于弥补当代人饮食结构中相对缺乏的营养素”说明了米糠富含当代人们所缺少的营养素,意在突出米糠能够让人们饮食结构更合理。结合选文第②段“米糠是‘天然营养宝库’,让饮食结构更合理。米糠在一粒米中的体积比不高,但营养价值很高”可知,本段点明米糠的营养价值,因此该材料应放在第②段末尾,以举例子的形式进一步说明米糠的营养价值。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20分)
15.对孩子、对家长的雷霆般的谴责(2分)
16.“竟然真的”强调了出乎意料之外。强调了迪伦妈妈领着儿子询问管理员的行为的不可思议。与下文空气的质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教子之道。(4分,每点各1分)
17.(1)他整天画画和写话。(或:画了81幅画和写了81句话后)(2分)
(2)他把画和话装订在一起。(2分)
(3)他把“书”塞进了家附近图书馆的书架上。(2分)
18.D(3分)
19.(评分标准:同意得5分;不同意得3分)
同意。这段文字写了我故事讲完后,空气成为水滋润小苗,与上文空气的反对、质疑的态度形成反差,表现了迪伦坚守梦想、迪伦父母和管理员呵护孩子梦想的可贵“空气”这个形象具有社会普遍性,深化了主题。自然收束全文,引发读者的思考。(5分,概括2分,其余任意三点,每点各1分)
不同意。原文结尾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迪伦的书被传阅,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1分),表现了迪伦坚守梦想、迪伦父母和管理员呵护孩子梦想的可贵(1分)。这段文字删除后,情节仍是完整的。(1分)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结合语境和上下文进行分析概括。
结合第⑪段中“我听到身边的空气议论纷纷,不用说,接下来将是一场雷霆般的谴责,这是公共图书馆,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将自己的涂鸦塞进去呢?再说你这个当妈的,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的内容可知,“套路”指的是想象中的“图书管理员对孩子、对家长的雷霆般的谴责”。
【16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副词。真的:指确实。“竟然真的”表示了强烈的意外之意。结合“这个年轻女人,竟然真的领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图书管理员的办公室,询问她,有没有看到书架上的那本‘书’”的内容可知,“竟然真的”强调了迪伦妈妈领着儿子询问管理员的行为的不可思议。结合第⑪段中“我听到身边的空气议论纷纷,不用说,接下来将是一场雷霆般的谴责,这是公共图书馆,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将自己的涂鸦塞进去呢?再说你这个当妈的,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的内容可知,与下文空气的质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教子之道。
【1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按照提示,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提取概括。
第一空,结合第④段中“在画了81幅画和写了81句话后,这个8岁的小男孩忽发奇想,能不能将自己画的画和写的话结集出版呢?”的内容可概括为:他整天画画和写话或:画了81幅画和写了81句话后;
第二空,结合第⑤段中“没人愿意帮他出版,迪伦想,那我就自己将它变成一本书。怎么变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它们装订在一起。当然,即使只有8岁,他也知道,仅仅装订在一起,还不是一本书,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一本书”的内容可概括为:他把画和话装订在一起;
第三空,结合第⑥段中“迪伦家的附近,就有一家图书馆。他带着自己装订好的‘书’,来到了这家图书馆。他在图书馆逡巡一圈,来到一排书架前,踮着脚,将书架上的书扒开,留出一个空隙,然后,将自己的那本‘书’悄悄地塞了进去”的内容可概括为:他把自己制作的“书”塞进了家附近图书馆的书架上。
【18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段中“没有人耐心地听完整个故事。好吧,那我就跟空气讲,我的身边总是围满了空气,空气不会走开,空气有足够的耐心”,第⑧段中“我身边的空气,一阵骚动。一粒空气生气地说,这个妈妈是不是疯了?她怎么能相信一个孩子的话?另一粒空气说,她也许只是像小明的妈妈一样,随口一说,从不当真的”,第⑪段中“我听到身边的空气议论纷纷,不用说,接下来将是一场雷霆般的谴责,这是公共图书馆,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将自己的涂鸦塞进去呢?再说你这个当妈的,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第⑭段中“不知道哪里刮来一阵风,我身边的空气啊,一阵乱颤”的内容可知,文中的“空气”是虚构的倾听者,暗示了作者的无奈。同时,无处不在的空气,象征了社会中大多数人,而空气态度的变化,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空气这个形象,反衬了迪伦坚持梦想的可贵”,在文中并无体现;
故选D。
【1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主要讲了8岁的迪伦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作家,他每天画啊、写啊,想出版自己的作品,可是没有出版商同意,他就自己把作品装订成册,放到了图书馆,当他和母亲在去图书馆寻找那本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已经给书取好名字,给它做了一个硬壳封面,重新装订,并说放到儿童读物的书架上,后来这本书被借阅了很多次,至今还在小镇孩子中传阅。作者在选文中将对迪伦的行为持消极态度的空气与选文中呵护迪伦梦想的母亲以及图书管理员形成对比,凸显出母亲与图书管理员“呵护孩子梦想”的态度与行为对迪伦实现梦想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讲述故事的结局:《我被绿房子吃了》至今还在小镇孩子中传阅,向人们证明了呵护孩子梦想的重要,向人们传递出了“呵护孩子梦想”的教育观点。
联系“我的故事讲完了。我听到我身边的一粒空气动容地说,它想成为一滴水,去滋润一棵小苗。我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滋润着大地,以及大地之上的每一粒种子”的内容可知,这段文字写了我故事讲完后,空气成为水滋润小苗,与上文空气的反对、质疑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迪伦坚守梦想、迪伦父母和管理员呵护孩子梦想的可贵“空气”这个形象具有社会普遍性,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自然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可以将这段文字放在最后一段。
三、综合运用(20分)
20(5 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沉着冷静、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关爱他人(3) 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好友,海伦让简·爱体会到了友情的温暖。
21.(3分)B
22.(6分)示例:B 海燕:海燕不惧暴风雨,高傲飞翔,勇敢搏风击浪,以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保尔不惧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坎坷,不向命运屈服,以钢铁般的青志、顽强的奋斗精神奏响生命的凯歌,激励成百上千的革命青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D 鲲鹏: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抱负,纵横大海,敢于搏击,勇于进取。保尔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信念而就身的精神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
23.(6分)
要点:1.点明简·爱的精神品质:自立自强、人格独立、追求自由平等。2.紧扣“同行”的主题。3.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1)(2)空,朱赫来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他是老布尔什维克,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但生动易懂。他喜欢聪明的孩子,善于循循善诱,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言语表达出来,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无私,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他人,不会想到做任何的保留,同时善于结交他人,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富有魅力,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给予实际的帮助。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坚决地和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
(3)空,海伦·彭斯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简·爱》中的人物,她是简·爱的好朋友。海伦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以忍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她受到不公的惩罚时,她觉得“耐心忍受只有自己感到的痛苦,远比草率行动,产生连累亲朋的恶果要好,更何况《圣经》上嘱咐我们要以德报怨”,所以她一直默默承受着斯卡查德小姐对她各种吹毛求疵的指责和鞭打,她害怕自己的草率行动会给家人带来影响。海伦是简内心完美的自己,是她心中真正的天使。在她看来,海伦对周围不公的环境抱怨很少,能镇定地面对来自外界强加的辱骂,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伤害她的人,这都是叛逆的简所无法企及的。海伦温顺、聪颖和无比宽容的性格一直影响着简·爱,使之以后面对种种困难都不再屈服抱怨,懂得了爱和忠诚。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剧本改写建议。
B.剧本叙事要清晰,不能大幅度改动小说的情节以突出剧中的矛盾冲突,选项中“可大幅度改动小说的情节”有误;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形象的比较理解。
开放性试题,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主人公,他勇敢刚毅、聪明,具有强烈地反抗精神,对共产主义怀有着远大的理想,即使在身体残疾的时候依旧选择文学道路继续革命,愿意为了革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生命。他的顽强奋斗精神及钢铁般的意志激励着无数的革命青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联系相应文学形象的特点对比分析是否有相似之处。
A.千里马是韩愈在《马说》中塑造的形象,它有着日行千里的优秀才能,却因为统治者和社会的局限性而命途多舛,最终被埋没。这与保尔怀有崇高社会理想、经历诸多磨难有着相似之处;
B.高尔基笔下的“海燕”面对着暴风雨的到来毫不畏惧,高傲飞翔,勇敢地面对风浪,同时怀有着必胜的信念,这与保尔“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信仰坚定”的品质相一致;
C.变色龙指的是契诃夫所塑造的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所表现出的见风使舵让人发笑,故“变色龙”常指那些善见风使舵、毫无原则、不讲诚信,爱阿谀奉承的人,含有极强的讽刺色彩,这与保尔这一人物形象差别过大,没有相似之处;
D.庄子笔下的“鲲鹏”为了“徙于南冥”的远大目标,扶摇直上九万里,搏击风浪勇于进取,这与保尔怀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信念而就身的精神相一致;
故此题答案可从ABD三个选项中,任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探究及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结合简·爱的性格特点,谈谈她对你的影响,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注意80字左右。
示例:简·爱自尊自爱、不逆来顺受,她勇于抗争,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这种自强自爱的品质会对我产生很大影响,我会向简·爱老师学习,变得独立和坚强起来。
四、写作
24.【范文】
例文
错 过
现在,看着舞台上身着一袭白裙,手指在古筝上灵巧地一点一拔,举手投足间尽显出自信、优雅与高贵的演员们,我的心中闪过的却是关于那次错过,心中便涌起五味杂陈。本来我可以争取,如果我不那么犹豫,兴许现在站在舞台上的,就是我自己了……
那次,我收到邀请去参加一次商演性质的内部活动。“你可以去参加那个古筝合奏哇,你的特长终于要得到展示啦!”朋友这样对我说道。但是我明白这一次演出的时间与期中考试相隔不过一两天。我一想到我那半桶水的数学成绩,一想到节目排练可能到晚上七八点,吃饭都可能是草草了事,一想到最后的表演可能要经过初试,复试,最后都不一定能上台,我犹像了。
我不想再去想这件事了。于是我安慰自己:反正离报名时间还早得很,我有的是工夫做决定。
周测成绩出来了,我看到数学试卷上那依旧不温不火的分数,看到同桌那令所有人羡慕的数学成绩,我几乎是气愤地把试卷塞进抽屉,什么时候才能有些改变呢?我苦闷地望着窗外,关于表演的事,几乎被我抛到九雪云外,什么时候数学有点起色,再去报名吧。
但我那认为“凡事都须尝试”的老妈,极力“推荐”我去试试:“数学考试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努力,机会过去了可是就真的没有了,况且你不是最喜欢上台表演了吗,我记得你小时候……”
好了,停,打住!我这时似乎心里也想明白了,一点辛苦都接受不了,遇到困难只想推脱退缩,这根本就不符合我的作风。是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变得时时小心,处处谨慎,甚至有点畏手畏脚了呢?
当我毅然决然地准备去报名,正准备去填写表格的时候,系统却突然提醒报名期限已过,如有意向须等待他人弃选。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后悔与自责。
现在看着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演员们,我暗暗告诉自己,错过就是错过了,下一次,下一次我一定好好抓住机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错过”可理解为失去时机,错失机会。立意方面,结合导语“然而错过了朝阳,还有晚星;错过了繁花,还有硕果”可知材料意向是引导考生立意为虽然错过了,但也还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不要沉浸在错过后的悔恨中。文章中可涉及到错过了什么,为什么会错过,错过后对“我”有哪些影响等,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要表达错过后的珍惜很重要。
第二,选材构思。写作时,我们可联系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错过了许多,比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一朵浪花溅起在岩石,我错过了祝福;一个故事只说一次,我错过了聆听;一段人生只能走一回,我错过了什么?可采用“分总”的结构行文,开篇直接叙事,结尾通过表达自身感悟来深化中心。文章可多采用描写方法抒发自己内心感受,凸显“错过”这一主题,这样文章才能主旨鲜明,立意深刻。也可写成议论文,就“错过”和“珍惜”发表自己的观点,选取合适的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逻辑严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如:错过是常态,往后努力不错过才最重要;错过了很多风景,但也收获了很多美好……
评分标准:
等第 | 中心与材料 (25分) | 语言 (25分) | 思路与结构 (10分) | 评分细则 |
A 60-53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选材恰当,有新意 感情真挚 内容充实 | 语言流畅、简洁、得体 有一定的表现力 | 思路通畅 层次清晰 结构完整 详略得当 | A等基准分56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三项中有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评为A。 |
分项得分 | 25-22分 | 25-22分 | 10-9分 | |
B 52-43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选材恰当 感情真实 内容较充实 | 语言通顺、简洁 用语规范 | 思路连贯 层次较清楚 结构完整 能注意详略 | B等基准分47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中心与材料或语言有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
|
分项得分 | 21-18分 | 21-18分 | 8-7分 | |
C 42-33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选材基本恰当 内容不够充实 | 语言基本通顺 用语基本规范 | 思路基本清楚 层次基本清楚 结构完整,但不够合理 详略安排不够恰当 | C等基准分36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有欠缺的,酌情减分。 |
分项得分 | 17-14分 | 17-14分 | 6-5分 | |
D 32-24 | 题意理解偏颇 中心不明确 选材不合理 内容空洞 | 语言不通顺 用语不恰当 病句比较多 | 思路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 D等基准分28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一项在C、D之间,酌情加分。
|
分项得分 | 13-11分 | 13-11分 | 4-2分 | |
E 23-0 | 偏离题意 无中心 | 词不达意 表达混乱 | 思路混乱 结构残缺 文不成篇 | 严重偏离题意,或有严重语病,或字数不足300字,18分以下。 |
分项得分 | 10-0分 | 10-0分 | 1-0分 |
说明:
(1)题目不写扣2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1~2分。
(3)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云南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云南卷)(全解全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默写,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