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圆的周长_人教版新课标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圆的周长_人教版新课标,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注重资料整理,开阔学生视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圆的周长人教版新课标 “圆的周长”是一节老课,有很多名家大师都执教过,其中不乏内涵丰富,设计精巧的经典案例。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如何有效,如何创新,我苦苦思索,力求能融入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试教时,我用了50分钟,最失败的环节是小组实验。学生准备的是圆形硬纸片,难滚难绕,两个人合作,甚至三个人合作测量周长都测不准。计算出来的商从一点几到三点几都有,很难发现规律。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受了同事的建议,修改后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第二次试教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圆形实物。小组实验时,大部分学生测量的数据较准确,用计算器计算的商从二点几到三点几,情况有所好转。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对发现的规律有点无所谓,我自己也不太满意,总感觉短暂的四十分钟有些匆忙。 带着深深的挫败感,我抛开已有的教学设计,心想,假如我是一个学生,我想怎么学?我喜欢怎么学?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留下什么?数学可以形成怎样的影响力?也许答案并不唯一。但没有人会怀疑数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培植一些优秀的种子,帮助人们学会数学的思考。 所以再次执教这一课,我作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一、运用“先学后教”思想,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第一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看书、上网查询,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来突破这个难点。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了课前“家中老师”和“网络老师”的合作,学生发现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远比课本介绍的丰富,实用。其中“胶带缠绕拉直”和软尺测量周长的方法既方便又省时!在学生充满成就感的汇报交流中,化曲为直的方法也不用老师啰嗦了。他们既有理论上的认识,又有实践的验证,早已明白。 二、重视实践操作,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 本节课我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圆周长意义”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先从学生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上,再到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始到终让学生全方位参与;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统计分析,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出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整个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尤其是在数据统计分析上,我作了一点尝试。通过整合,我把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它作为我们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每个小组带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个U盘,确定一个电脑操作员,及时输入数据。然后,在电脑小能手的操作下,把48组数据粘贴到课件上,一下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学生在这么多组数据的变化的表象中,观察,发现不变的规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悟、顿悟是更美的,是更为可贵的。 三、注重资料整理,开阔学生视野 我运用在网上查阅的大量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仅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了解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以课堂为一扇窗,从这里望出去,可以有更丰硕的收获。 当然,我的这节课并不完美,有些稚嫩,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汇报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时,老师牵得太死;巩固练习的设计也不尽如人意等。但我的这节课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思考,思考我们做出的选择,思考我们的价值判断……今天的我们不能仅仅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上真正体现、实践 “关注学生现实,着眼学生未来”的宗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圆的周长_人教新课标,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巩固和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圆的周长_人教新课标,共35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圆的周长_人教,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问,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探索规律中设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