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保温和散热》第二课时 教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第二课时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0.光和色》教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1.光的传播》二课时 教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2.光的反射》教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精品第三课时教案
展开(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测量两杯水在不同光照下的温度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热辐射现象。运用电灯泡温度的对比实验、光照下黑白物体温度的对比温度,指导学生自己感受和体验热的辐射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一个“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不同”的实验。通过这些观察、实验和设计活动,使学生认识太阳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辐射。
教学内容:
本课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通过测量光照不同的两杯水的温度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向地球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
第二部分:通过电灯泡的对比实验,感受和体验热辐射现象。
第三部分:研究黑、白两种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的辐射热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能 力:初步具有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初步具有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纸盒、黑纸、温度计、小烧杯、水、透明塑料膜、纸板、电灯泡、台灯、大烧杯、黑色和白色塑料袋等。
(2)有关热辐射内容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媒体使用及目的 |
激发兴趣,学会做对比实验,认识热辐射。
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 |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做实验。 (1)做两个纸盒,纸盒里贴上黑色的纸,把两个小杯冷水分别放到甲、两个纸盒内。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个杯子里的水温,并记录下来,同时记录时间。 (3)把两个盒子同时放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室内窗台上。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纸盒上。在其中一个盒上挡上纸板。 (4)过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量两个杯子里的水温。 2.组织学生边实验、边讨论: (1)以上两个实验装置中,哪个杯子里的水温高? (2)温度高的水获得的热是从哪里来的? (3)热是怎样传递的? 3.教师小结: 太阳距离地球约有1.5亿千米,而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只有两三千千米厚。人们经过研究知道,太阳不是通过传导、对流的方式向地球传递热的,这种直接传递热的方式叫辐射。 | 学生实验。
学生测量、记录水温和时间。
学生讨论。 |
|
培养实验能力。
感受电灯泡的辐射热。 | 1. 教师提问:把手靠近亮着的电灯泡,可以感到电灯泡发出的热。关闭电灯,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扣在灯泡上,再打开电灯,能立刻感到电灯发出的热吗? 2. 组织学生讨论:电灯泡发出的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 | 学生实验。
讨论。
学生讨论。 |
|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品质。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 1.教师提问: (1)摸一摸阳光照射下的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会有什么感受? (2)在阳光下,为什么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的温度不同呢? 2.指导学生设计“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吸收辐射热不同”的实验。 (1)提供材料。 (2)设计和交流实验方案。 (3)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 (4)总结实验: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少。 |
学生边实验边讨论。
学生设计实验,做实验、记录并小结。 |
|
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优质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优质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科学探究,课堂总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7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7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