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01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02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5月质量检测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加雪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
    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体现了文人饮酒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要的美学追求。这种自由是一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
    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雅咏不辍。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陶潜不通音律,却收藏着一张素琴,每当酒友聚会,便取琴抚而和之,但人们永远不会听到他的琴声,因为他的琴一根弦也没有。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达了陶渊明洒脱飘逸、超凡脱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
    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点。行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一般用于宴饮和郊游场合。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饮酒行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在古代,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赌赛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诗歌令、酒筹令等等,在饮酒过程中,赋诗填词、猜谜行拳,增加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我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人饮酒,特别是中国文人饮酒,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又是一种文化,“壶中天地"的广阔和妙处就在这里,这种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李庶《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
    材料二:
    《红楼梦》刻画了数十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数十位人物能够在红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塑造这些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相当一部分都与酒有关,与酒令有关。
    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这个爱新奇的红楼女儿为了给宝玉的生日宴会带来热闹的氛围,想出了一个新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在此次的饮酒行令中,林黛玉、史湘云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诠释。
    宝玉回答不上湘云的酒令,“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替他回了令: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在黛玉的酒令语言中,古诗词信手拈来:“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风急江天过雁哀”反用陆游《塞夕》诗,“九回肠”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雁来宾”语出《礼记·月令》,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
    而湘云所作的酒令却别有风味:
    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
    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
    ——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其一)
    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挂归,
    ——宜会亲友。(其二)
    黛玉和湘云同作酒令,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二人的迥异性格也在酒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以小窥大。从《红楼梦》的酒令语言出发,不仅可以窥见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作者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所谓“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如此是也。
    (摘编自孙和平《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管窥〈红楼梦〉酒令语言》)
    材料三:
    ……采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窦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蝌枕莉。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其精神核心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方面联系密切。
    B.中国酒文化精神所追求的自面受道家忻学的影响,这种自由能够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使得心灵的本真形象得以恢复和重律。
    C.在宴饮和郊游的场合,中国古代文化人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其所行酒令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不单一。
    D.中国酒文化中的超越意识是一种哲学意识,寻求超越自我,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美好生活,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赋予酒以精神,将饮酒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其饮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
    B.陶渊明不通音律,却备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素琴,在聚会时抚得怡然自得。这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超越了自身艰难苦厄的超脱境界。
    C.中国酒文化脱不开娱乐意识,《红楼梦》第六十二所描写的宝玉生日宴会饮酒行令的场面涉及中国酒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
    D.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众人在大观园为宝玉摆寿酒,作为行令者的湘云对酒令的要求新颖别致,其所作的酒令能凸显她的形象特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酒文化具有“自由意识”的一项是(3分)
    A.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C.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D.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有人评价,“史湘云像夏天,热烈奔放;林黛玉像秋天,凄清冷艳”,请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4分)
    5.材料三中,“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精神,请结合材料一、二以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4分)
    链接材料: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红楼梦》十二曲之《乐中悲》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们看海去
    林海音
    因为放学后要练习跳舞,今天回来得晚一点儿。在兴华门的土坡上,我还是习惯地站了一会儿。城墙上面的那片天,是淡红的颜色了,海在这时也会变成红色的吗?我又默默地背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那么现在不可以说是“金红的太阳,从天上落下去"吗?对的,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我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我迈进破砖墙,拨开高草,一步步向里走。
    还是那个老地方,我看见了他!
    “是你!”他也蹲在那里,嘴里咬着一根青草。他又向我身后张望了一下,招手叫我也蹲下来。我一蹲下来.书包就落在地上了。
    "我猜你在这里。你该来了!"
    “我该来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惊奇地问。
    "没有什么意思呀!"我也惊奇地回答,“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哪!不是吗?”
    “对对对,咱们得讲信用。”他点点头笑了。他靠坐在墙角,身旁有一大包东西,用油布包着,他就倚着这大包袱,好像宋妈坐在她的炕头上靠着被褥垛那样。
    “你要听什么故事儿?”“你弟弟的,你的。”
    “好,可是我先问你,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
    “英子,英子,”他轻轻地念着,“名儿好听。在学堂考第几?”
    “第十二名。”
    “这么聪明的学生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呀!准是贪玩分了你的心。”
    我笑了,他怎么知道我贪玩?我怎么能够不玩呢!他又接着说:
    “我就是小时候贪玩,书也没念成,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兄弟,那可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他长大毕了业,还要漂洋过海去念书。我的天老爷,就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奔窝头,我们娘儿仁,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唉!”他叹了口气,“走到这一步上,也是事非得已。小妹妹,明白我的话吗?”
    我似懂,又不懂,只是直着眼看他。他的眼角有一堆眼屎,眼睛红红的,好像昨天没睡觉,又像哭过似的。
    “我那瞎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把家当花光了,改邪归正做小买卖,她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拿我当个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让他漂洋过海去念书,我不是个好人吗?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
    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
    我就背起“我们看海去”那课书,我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头仔细地听。我念一句,他点头“嗯”一声。念完了我说:
    “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
    “对,"他点点头很赞成我,“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你分得清这些,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夫!"我高兴得又念起来。
    “对,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还有什么太阳来着?”“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
    我一句句教他念,他也很喜欢这课书了,他说:
    “小妹妹,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心事跟别人没说过,就连我兄弟算上。”
    什么是他的心事呢?刚才他所说的话,都叫作心事吗?但是我并不完全性,也懒得问。只是他的弟弟不知要好久才会坐轮船到外国去?不管怎么样,我们总算订了约会,订了“我们斤海去"的约会。
    他从口袋掏出一串珠子,但是我不肯接过来。
    “你放心,这是我自个儿的,奶奶给我的玩意儿多啦!全让我给败光了,就剩下这么一串小象牙佛珠,不知怎么,挂在镜框上,就始终没动过,今天正好送给你,这是咱们有缘。小英子,记住,我可不是坏人呀!"
    他的话是诚实的,很动听,我就接过来了,绕两绕,套在我的手腕上。
    几天后,我和同学走进新帘子胡同,也有几个巡警向胡同里面走去。又是谁家丢了东西吗?我的心跳了,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幸。
    前面一个巡警手里捧着一个大包袱,啊!是那个油布包袱!那么这一定是逮住他了,表拉紧了宋妈的衣角。
    “小子不是做贼的模样儿呀!人心大变啦!好人坏人看不出来啦!”
    一群人过来了,我很害怕,怕看见他,但是到底看见了,他的头低着,眼睛望着地下,手被白绳子捆上了,一个巡警牵着。我的手满是汗。
    这时候,妈妈也过来了。我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
    妈妈说:“小英子,看见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做文章吗?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
    “不!”我反抗妈妈这么教我!
    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得这么写。我要写的是:
    “我们看海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给“他”念完“我们看海去”那课书后,英子说“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表现了她的纯真。
    B.小偷向英子倾诉自己的心事后,“从口袋掏出一串珠子”送给英子,表现了他的友好善良。
    C.在走进新帘子胡同时,英子看到了一个巡警手里捧着一个油布包袱,此时英子就预感“他”被抓住了。
    D.小说最后,英子“要写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和小说开篇提到的想要写的那本书内容一样,都表现了英子的成长与坚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穿插的城墙上面天空颜色的描写触发了英子的思绪,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小偷和英子“相约看海去”这一情节具有象征意味,象征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小说使用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故事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充满了童真。
    D.小说语言独特,用语考究,人物对话用的是日常用语,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极为相符。
    8.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6分)
    9.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叙述较为紧凑?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周蔡王引为记室;迁卫州治中。高祖①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②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公孙景茂宇符蔚,河间阜城人也。开皇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开皇十六年,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体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大业初卒官。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敬肃字弘俭,河东蒲坂人也。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炀帝嗣位,迁颍川郡丞。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川,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老,有治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述所毁,不行。
    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
    【注】①高祖:隋文帝杨坚。②卫王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杨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好A单B骑C巡D人E家F至G户H人I阅J视K百L姓M产N业O有P修Q理R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伐功矜能”与“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伐”字含义相同。
    B.“随即训导”的“训”与成语“不足为训”的“训”含义相同。
    C.“上优诏听之”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字含义相同。
    D.“每以诚恕应物”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物”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踩坏了庄稼。于是,赵轨停下来等到天明,在赔偿百姓的损失之后才离开。
    B.公孙景茂先后在多地任职。等到其去世时,前来奔丧的官吏和百姓有数千人,一些没有赶上葬礼的就望坟哭泣,随地祭祀后离开。
    C.敬肃在担任颍川郡丞时得罪了宇文述,所以宇文述对其怀恨在心。后隋炀帝多次准备提拔敬肃担任太守,宇文述总是诋毁敬肃。
    D.监狱都长满了杂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抽捉鸟雀,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在刘旷的治理下,平乡的社会风气发生了良好的变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4分)
    (2)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4分)
    14.较之司马迁,《隋书·循吏传》的作者为循吏增加了哪些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戏为韦偃①双松图歌
    杜 甫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②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注】①韦偃:唐代画家。②毕宏:唐代画家,善画松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两句,将韦偃放在天下的范围,并和毕宏比较,突出韦偃画松技艺的高超。
    B.“绝笔”两句,以韦偃作画时刮起“长风”和观看者的表现来烘托作画现场的气氛。
    C.诗人与韦偃是熟识的朋友,他拿出“不减锦绣段”的“好东绢”,请韦偃纵笔作画。
    D.从全诗的内容来看,韦偃所画的《双松图》上除了有“双松”,还有须眉花白的胡僧。
    16.诗中画横线的两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受到天下人拥戴的情形。
    (2)诗人登高抒怀,吟咏出豪迈之句。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写诗人四面眺望,仿佛天地万物都在湖水之上;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写诗人叶落时节登高远望,天地更显广阔无边。
    (3)《说文解字》解释“青”说:“青,东方色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青不是单一特质的颜色。在古诗文中,青可以指蓝色,比如“______”;也可以指黑色,比如“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甲]在第六个“世界城市日",中外多座城市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南京凭什么能够从一众城市显现出来,摘得这一桂冠?
    [乙]一本叫做《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书全方位地向大众回答:“南京,何以担起‘世界文学之都’的称号"?该书系统梳理了南京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___①___,彰显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风采,引入了新潮的IP概念,展示南京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和作品。[丙]编写组经过多轮筛选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24个“文都南京”标志性文学IP。这些IP中有王献之、谢脁、李白、刘离锡等名人,可谓___②___。
    例如大诗人李白,他与南京有着___③___。[丁]他一生中多次游历南京,先后写下《登金陵凤凰台》等数十首与金陵有关的诗歌,涉及长干里、雨花台、白鹭洲、凤凰台等20多处景点街巷。与李白不同,刘禹锡就职的和州虽然与南京近在咫尺,但他从未真正到访,为此长怀向往之情,并写下《乌衣巷》等名篇,令乌衣巷等闻名遐迩,吸引着游客与文人雅士前来探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B.乙C.丙D.丁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2年的夏天,我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现代人可以躲在空调房里,或打开电风扇,那么___①___?
    古人会在住房设计上下一番功夫。皇室会专门建造适合夏季居住的宫殿,比如唐代的凉殿。水力驱动的“扇车”将凉水运送到大殿屋顶,积水不断从屋顶流下,如同水帘, ___②___这就类似于现在的“空调房”。对大多数古人来说,成本更低、更便捷易得的避暑方式,还是原地搭凉棚。___③___,那就到树荫下、湖水边、山林中享受大自然的阴凉。
    当然,古人避暑也少不了冷饮冰食。在唐代,贵族宴会上流行高级冷饮,将加热的奶油滴淋在冰盘上,再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最后端入冰窖冷藏。因形状如山峦,所以称为“酥山”。这道冷饮制作精细,入口即化、甜糯滑腻,和现在的冰淇淋十分相似。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酥山”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情人眼里出西施。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改编自路遥小说《人生》的热播剧《人生之路》受到热议。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对于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有人认为费忠于原作,有人认为可以有所调整。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C(3分)
    2.【答案】A(3分)
    3.【答案】D(3分)
    4.【答案】①“热烈奔放”指的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酒令通过描绘长江波涛汹涌,铁索揽舟的壮阔景观,以及使用例如“这鸭头不是那丫头”的诙谐用语,抒发了其豪迈健阔之情,体现其热烈奔放的性格;②“凄清冷艳”指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酒令通过视觉上的“落霞”“孤鹜”“折足雁”等哀景,与听觉上的“九回肠”“捣衣声”相结合,抒发了一种哀婉凄怨之情,体现其凄清冷艳的性格。(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答案】①体现出自由意识。自由意识主要指的是一种“真”境,追求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湘云醉酒后放下了封建道德标准的顾虑,在芍药花下的大青石上肆意洒脱地醉卧,敞亮、豪爽、潇洒、飘逸,如闺阁中的真名士;②体现出超越意识。“超越”意识指超越不幸与痛苦,摆脱现实束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靠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是她面对落魄偃蹇的人生,却“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醉卧青石,睡得香梦沉酣,超越了人生苦楚;③体现出娱乐意识。娱乐意识体现在饮酒行令,能够调和饮酒气氛,也能够表现自我。湘云行饮酒行令是给宝玉生日晚宴助兴,表现出浓厚的娱乐意识,也展现出她学识丰富、性格诙谐幽默、天真率直的一面。(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答案】D(3分)
    7.【答案】A(3分)
    8.【答案】①从内容上看,“他”在叙述自己心事的时候,停下来问英子,表明“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②从结构上看,引出了英子的反应,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叙事上看,舒缓了故事的叙事节奏;④从阅读体验上看,引发读者对“他”的遭遇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答案】①小说的发展,空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老地方”和新帘子胡同;②小说的发展,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放学后“我”和“他”谈话的时间和几天后“他”被抓的那一刻;③小说以“我们看海去”为线索,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④小说在对话中引入插叙,加快叙事节奏,使得小说叙事较为紧凑;⑤小说首尾呼应,使得小说叙事较为紧凑。(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答案】E I O
    11.【答案】B(3分)
    12.【答案】A(3分)
    13.【答案】(1)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裁他们,没有宽恕的。(“绳”“宽贷”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
    (2)等到刘旷离任,官吏百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去官”“无”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为官重在教化疏导;②为官心系百姓疾苦;③为官深受百姓爱戴。(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5.【答案】B(3分)
    16.【答案】①诗句描写出古松枝干皮裂后露出的白色以及古松枝叶的繁密;②呈现了水墨画黑白、枯涩、浓淡的墨色变化,表现了画家韦偃的神妙画艺;③以奇险劲怪的比喻,强烈地表现出诗人欣赏画中古松时所产生的独特的主观感受。(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答案】(1)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2)乾坤日夜浮 落木千山天远大
    (3)示例:把酒问青天 一行白鹭上青天/朝如青丝暮成雪 江州司马青衫湿(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18.【答案】①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②灿若繁星(人才济济) ③不解之缘(每空1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
    19.【答案】B(3分)
    20.【答案】虽然刘禹锡就职的和州与南京近在咫尺,但他从未真正到访,为此长怀向往之情,并写下《乌衣巷》等名篇,
    令乌衣巷等闻名遐迩,吸引着游客(或者文人雅士)前来探寻。(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全部修改正确得5分。)
    21.【答案】①古人如何避暑呢 ②使得温度降低 ③如果连凉棚都没有(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C(3分)
    23.【写作指导】作文结合近来饱受热议的电视剧《人生之路》设题,具有情境感和现实性,是典型的情境类试题,符合新高考命题趋势。该试题以“有人”的形式阐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个观点强调对原作主旨思想等的继承,是孔子“述而不作”观念的再现,考生可以借此思考保留一些经典作品所具有的普适性价值的意义,还可以思考一些“魔改”到底是“脑洞大开”还是对原著的亵渎;第二个观点强调改编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原作的再阐释、再解读也同样可以催生出好的作品。考生也可以思考“文学作品的改编”的标准等。在立意上,考生可以侧重其中一个观点;也可以在结合两者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自圆其说。
    【参考立意】①忠于文学作品的原作,“魔改”乱象当休矣;②文学作品的改编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推陈出新,不落俗套;③让文学作品的改编聚焦时代声音,创有为之作;④改编者应审慎从作者手中接过改编的接力棒。
    相关试卷

    2024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冬季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冬季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

    2024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上学期冬季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上学期冬季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教学质量检测生物docx、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教学质量检测生物答案docx、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pdf、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教学质量检测语文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_语文|山西省大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_语文|山西省大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