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期末冲刺卷(全国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解析版
展开专题08
期末冲刺卷(全国卷)(二)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本质精神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鲁迅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编自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批判和挑战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民族根性和社会状态,是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C.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鲁迅的真实让伪善者暴露,让恶人不能作恶。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我们需要一直努力坚守“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的底线。
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本质精神。
B.作者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递进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普通人具有的意义。
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论证中心,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极具现实意义。
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也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造成的。
C.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鲁迅的人格使鲁迅能至死坚守挑战强者并反抗的这一性格。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也会树敌过多,会如鲁迅一样痛苦、孤独。
【答案】1.C 2.B 3.D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让恶人不能作恶”错误,由原文“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可知,是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而不是“不能作恶”,以全代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错误,作者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和“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举例论证。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D项,“也会树敌过多,会如鲁迅一样痛苦、孤独”理解错误,原文为“鲁迅害我”是反语,表达的是对鲁迅的深爱。
故选D。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在太阳科学探测方面成功实现两个“国际首次”: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Ι(硅一)谱线和FeΙ(铁一)谱线的精细结构。根据这些谱线的精细结构,可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场,发生在太阳大气中的活动可被详细记录到,进而研究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的发布,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摘编自陈海飞、袁于飞《“探日”零的突破》,《光明日报》,2022.08.31)
材料二:
“帕克”太阳探测器是美国主导的飞到距离太阳最近位置进行观测的卫星,在历史上确实是第一次。它最近的近日点有10个太阳半径左右,意味着受到太阳的强热影响,只能探测到太阳附近粒子、磁场这些环境,不能直视太阳。“夸父一号”是直接看太阳,用遥测遥感的手段观测太阳,对太阳进行成像。两颗卫星的科学目标不一样,“帕克”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太阳风和太阳周围的这些环境,“夸父一号”的目标是“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激烈的爆发现象——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两者完全是互补关系。
“羲和号”是 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主要是要从技术上验证一种卫星平台叫“双超”平台,用高指向精度和指向稳定度这两个指标做一个试验。“夸父一号”则是专门为观测太阳“一磁两暴”而推出的空间科学专用卫星,它实现了我国天基综合性太阳探测跨越式突破。
(摘编自马金《“夸父一号”逐日而行》,《金陵晚报》,2022.10.11)
材料三:
“夸父一号”重量约859公斤,科学家们妥善安置了三大载荷,让“夸父一号”本领高强:
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追踪太阳活动的源头。FMG的测量目标是太阳光球矢量磁场,其获得的矢量磁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过程中的能量积累、触发、释放和传输机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研究太阳爆发活动的预报模型,为更精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提供观测基础。
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太阳观测的新窗口。LST的主要科学任务是观测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等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内日冕的观测数据支持,LST在莱曼阿尔法波段的观测将填补国际上对该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
硬X射线成像仪(HXI),窥探宁静面纱下的风暴。HXI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在30keV~200keV能量段对太阳耀斑的硬X射线辐射进行能谱和成像观测,是已知唯一一个在本次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期间提供地球视角观测的太阳高能成像仪器,对研究耀斑非热辐射源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及粒子加速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夸父一号”的轨道选择也有门道。它选取72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为硬X射线成像仪提供粒子背景比较低的良好环境,同时有利于降低大气散射杂光对菜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的成像干扰。
(摘编自齐芳《“夸父一号”如何“逐日”》,《光明日报》,2022.10.10)
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实现两个“国际首次”:首次空间太阳Hα 波段光谱扫描成像,首次获取太阳谱线的精细结构。
B.“帕克”太阳探测器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射的观测太阳周围环境且距离太阳最近的探测器,最近的近日点只有10个太阳半径左右。
C.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获取的太阳光球矢量磁场,有助于深入理解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也有助于太阳爆发活动预报模型的研究。
D.“夸父一号”选择与太阳同步晨昏轨道,旨在提供粒子背景相对较低的环境,用以降低大气散射杂光对太阳望远镜的成像干扰。
5.(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1年至2022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羲和号”的成功发射,有助于人类应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
B.“帕克”主要目标是探测太阳风和太阳周围环境,“夸父一号”的目标是“一磁两暴”,两者科学目标不同,呈互补关系。
C.利用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可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观测数据支持,可填补莱曼阿尔法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
D.材料二、三都介绍“夸父一号”,但前者侧重从区别角度介绍它的任务目标,后者侧重从设备构成角度介绍它如何“逐日”。
6.(6分)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羲和号”和“夸父号”探测器相继成功发射产生的意义。
【答案】4.C 5.A 6.①世界意义(国际影响):“羲和号”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夸父号”则标志着我国天基综合性太阳探测跨越式突破。
②科学意义:探测成果对天体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填补国际上对阿尔法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如有助于研究耀斑非热辐射源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及粒子加速过程。
③实用意义:如通过对探测数据研究,让人类认识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可有助于降低或规避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对矢量磁场的研究,可提供更为精确的空间天气预报。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首次获取太阳谱线的精细结构”错,是“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Ι(硅一)谱线和FeΙ(铁一)谱线的精细结构”。
B.“人类历史上首次发射”错,原文“是飞到距离太阳最近位置进行观测的卫星,在历史上确实是第一次”。
D.“用以降低大气散射杂光对太阳望远镜的成像干扰”错,原文“为硬X射线成像仪提供粒子背景比较低的良好环境”,“同时有利于降低大气散射杂光对菜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的成像干扰”,是并列关系,选项将两者混为一谈。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2021年至2022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错,是“人类有记录以来”。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世界意义(国际影响):结合材料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的发布,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和材料二“‘夸父一号’则是专门为观测太阳‘一磁两暴’而推出的空间科学专用卫星,它实现了我国天基综合性太阳探测跨越式突破”可知,“羲和号”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夸父号”则标志着我国天基综合性太阳探测跨越式突破。
②科学意义:结合材料三“LST在莱曼阿尔法波段的观测将填补国际上对该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对研究耀斑非热辐射源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及粒子加速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知,探测成果对天体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填补国际上对阿尔法波段从全日面到内日冕连续观测的空白,如有助于研究耀斑非热辐射源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以及粒子加速过程。
③实用意义:结合材料一“根据这些谱线的精细结构,可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场,发生在太阳大气中的活动可被详细记录到,进而研究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如通过对探测数据研究,让人类认识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可有助于降低或规避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材料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研究太阳爆发活动的预报模型,为更精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提供观测基础”对矢量磁场的研究,可提供更为精确的空间天气预报。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雨如注(节选)
毕飞宇
米歇尔很守时。上午十点半,她准时出现在了大姚家的客厅里。
大姚和米歇尔的相识很有趣,他们是在图书馆的女卫生间里认识的。大姚正在女卫生间里换水龙头,米歇尔一头闯了进来,突然发现女卫生间里站着一个大个子的男人。米歇尔吓了一大跳,慌忙说了一声“堆(对)不起”,退出去了。只过了几秒钟,米歇尔晃悠悠地折回来了。她右手夹着香烟,很挑衅地说:“甩(帅)哥,想吃豆腐吧?”嗨,这个洋妇,连“吃豆腐”她都会说了。大姚说:“我不在卫生间吃东西,也不在卫生间抽烟。”说话的同时指了指身上的天蓝色工作服,附带着用扳手敲了一通水管,误会就这么消除了。米歇尔有些不好意思,她把香烟卷在掌心,说:“本宫错了。”大姚笑笑,看出来了,是个美国妞,很健康,特自信,二十出头的样子,是个活宝。大姚说:“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志。”
大姚和米歇尔在“卫生间事件”之后起码见过四五次,每一次米歇尔都兴高采烈,大声地把大姚叫作"甩(帅)哥",大姚则竖起大拇指,回答她“好同志”。
暑假之前大姚又和米歇尔遇上了。大姚问她暑假里头有什么打算。米歇尔告诉大姚,她会一直留在南京,去昆剧院做义工。大姚对昆剧没兴趣,说:“我想和你谈笔生意。”米歇尔吊起眉梢,把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撮在一起,捻了几下———“你是说,沈(生)意?”
大姚说:“是啊,生意。”
米歇尔说:“我没做过沈(生)意了。”
大姚想笑,外国人就这样,说什么都喜欢加个“了”。大姚没有笑,说:“很简单的生意。我想请你陪一个人说话。”
米歇尔不明白,不过马上就明白了——有人想练习英语口语,想来是这么回事。
“和谁?”米歇尔问。
“一位公主。”大姚说。
经过嘴角和眉梢的一番运算,米歇尔知道“公主”是什么意思了。她刻意用生硬的“日式汉语”告诉大姚:“我的明白,皇上!”不过,她调皮着,“我很贵了,你的明白?”
大姚哪能不知道价格,他压了压价码,说:“一小时八十。”
米歇尔说:“一百二。”
“一百。”
大姚意味深长地说,“人民币很值钱的——成交?”
米歇尔当然知道了,这年头人民币很值钱的了,一小时一百了,说说话了,很好的价格了,米歇尔满脸都是牙花:“为什么不呢?”
客厅里的米歇尔依旧是一副快乐的样子,有些兴奋,不停地搓手。她的动态使她看上去相当“大”,客厅一下子就小了。大姚十分正式地让她和公主见了面。公主把米歇尔请进了自己的闺房,大姚替她们掩上门,却留了一道门缝。他想听。听不懂才更要听。对一个做父亲的来说,还有什么比听不懂女儿说话更有成就感的呢?大姚津津有味的,世界又大又奇妙。
大姚忙里偷闲,对着老婆努努嘴,韩月娇会意了,套上袖套,当即包起了饺子。昨天晚上这对夫妇就商量好了,他们要请美国姑娘“吃一顿”。大姚和他的老子一样,精明,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他们请米歇尔做家教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可是,如果能把米歇尔留下来吃一顿饺子,女儿练习口语的时间实际上就成了两小时。
几乎就在米歇尔走出姚子涵房门的同时,韩月娇的饺子已经端上饭桌了。她对米歇尔说:“吃!饺子!”大姚注意到了,米歇尔望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吃惊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女厕所的那一次,脸都涨红了。米歇尔张开她的长胳膊:“这怎么好意思了!”听到米歇尔这么一说,大姚当即就成外交部的发言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立场他必须阐述。大姚用近乎肃穆的口吻告诉米歇尔:“中国人向来都是好客的。”“党(当)然,党(当)然。”米歇尔似乎也肃穆了,她重申,“党(当)然。”
米歇尔却为难了。她有约。她在犹豫。米歇尔最终没能斗得过饺子上空的热气,她掏出手机,对朋友说,她要和三个中国人开一个“小会”了,她要“晚一会儿才能到”了。嗨,这个美国妇,也会撒谎了,连撒谎的方式都带上了地道的中国腔。
这顿饺子吃得却不愉快。事态并没有朝着大姚预定的方向发展。就在宴会正式开始之前,米歇尔发表了一大堆的客套话,当然,用的是汉语。大姚便看了女儿一眼,姚子涵是冰雪聪明的,哪里能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她立即用英语把米歇尔的话题接了过来。米歇尔却冲着姚子涵妩媚地笑了,她建议姚子涵“使用汉语”。她强调说,在“自己的家里”使用外语对父母亲来说是“不礼貌的”。当然,米歇尔也没有忘记谦虚:“我也很想向你学习罕(汉)语了。”
米歇尔一离开大姚就发飙了。他想骂人,可是,在女儿的面前,大姚也骂不出来。这让他很憋屈。大姚很沉痛,对姚子涵说:“弱国无外交——为什么吃亏的总是我们?”
姚子涵却转过身,捣鼓她的电脑和电视机去了。也就是两三分钟,电视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姚子涵与米歇尔的对话场面,既可以快进,也可以快退,还可以重播——刻苦好学的姚子涵同学已经把她和米歇尔的会话全部录了下来,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模仿和练习。大姚盯着电视,开心了。因为心里头的弯拐得过快、过猛,他的喜悦一样被放大了,几乎就是狂喜。大姚紧紧搂住女儿,没轻没重地说:“祖国感谢你啊!”
(有删改)
7.(3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表达生动传神,米歇尔听到“公主”时,“嘴角和眉梢的一番运算”,“运算”一词形象地表现了米歇尔用心思考的样子,颇具新颖性。
B.小说写作注意前后照应,米歇尔面对端上来的饺子,“吃惊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女厕所的那一次”顿时勾连起开头的误会情节,充满喜剧感。
C.“米歇尔满脸都是牙花”一句,运用夸张手法,以“满脸都是牙花”的形象化表达表明米歇尔对辅导英语“一小时一百”这个价格的开心与满足。
D.小说擅长以小见大,往往在细节的叙述中表现宏大的主题,“中国人向来都是好客的”“弱国无外交”都通过个体的表现来传达家国情怀。
8.(6分)小说在整体叙事和结尾情节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一写法的好处。
9.(6分)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米歇尔的形象的。
【答案】7.D 8.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客观真实;②顺叙之中运用插叙,交代大姚和米歇尔认识的经过,使叙事曲折有致;③结尾运用突转的情节设定,使叙事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9.①借助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比如对厕所相遇发生误会时的唇枪舌剑的描写,使人物顿时有了立体感;②通过“日式汉语”的独特语言和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摹米歇尔的活泼、开朗等性格特征;③通过大姚与米歇尔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同做对比,衬托了米歇尔既遵守规则又不乏精明的特点。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以小见大”“传达家国情怀”错误,小说主要通过讲述米歇尔来大姚家当外教一事,表现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叙事手法和特点的能力。
人称运用上,“她准时出现在了大姚家的客厅里”“大姚问她暑假里头有什么打算。米歇尔告诉大姚,她会一直留在南京,去昆剧院做义工”“大姚替她们掩上门,却留了一道门缝。他想听。听不懂才更要听”“她有约。她在犹豫。米歇尔最终没能斗得过饺子上空的热气,她掏出手机”“他想骂人,可是,在女儿的面前,大姚也骂不出来。这让他很憋屈”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客观真实;
叙述方式上,小说主要讲述米歇尔来大姚家当外教一事,“大姚和米歇尔的相识很有趣,他们是在图书馆的女卫生间里认识的”插入大姚与米歇尔相识的经过,顺叙之中运用插叙,使叙事曲折有致;
结尾“这让他很憋屈。大姚很沉痛”“弱国无外交——为什么吃亏的总是我们?”大姚原本想让女儿借机多学外语,结果米歇尔巧妙地避开了,本来以为落败,“刻苦好学的姚子涵同学已经把她和米歇尔的会话全部录了下来,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模仿和练习”大姚又占了上风,小说运用突转的情节设定,使叙事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借助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只过了几秒钟,米歇尔晃悠悠地折回来了。她右手夹着香烟,很挑衅地说:‘甩(帅)哥,想吃豆腐吧?’”“米歇尔有些不好意思,她把香烟卷在掌心,说:‘本宫错了。’”大姚与米歇尔在厕所相遇,发生误会,对米歇尔唇枪舌剑的语言、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立体生动。
“她刻意用生硬的‘日式汉语’告诉大姚:‘我的明白,皇上!’不过,她调皮着,‘我很贵了,你的明白?’”有“日式汉语”的独特语言描写,“米歇尔晃悠悠地折回来了。她右手夹着香烟,很挑衅地说”“米歇尔吊起眉梢,把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撮在一起,捻了几下”“经过嘴角和眉梢的一番运算”“米歇尔满脸都是牙花”有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表现米歇尔的活泼、开朗等性格特征。
大姚夫妻希望把米歇尔留下了,借吃饺子的机会让女儿多学习外语;“米歇尔却冲着姚子涵妩媚地笑了,她建议姚子涵‘使用汉语’。她强调说,在‘自己的家里’使用外语对父母亲来说是‘不礼貌的’。当然,米歇尔也没有忘记谦虚:‘我也很想向你学习罕(汉)语了。’”米歇尔巧妙地化解了大姚想让女儿偷学外语的想法,可见其聪明又精明;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隋末剑南独无寇盗,属者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首姓富庶,宜使之违舟窥。正从之。秋,七月,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别遣使行水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馀责。”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房玄龄谏曰:“臣闻兵恶不戢,武贵止戈。当今圣化所覃,无远不暨。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臣之;所不制者,皆能制之。且陛下仁风被于率土,孝德彰于配天。好生之德,禁障塞于江湖;恶杀之仁,息鼓刀于屠肆。凫鹤荷稻粱之惠,犬马蒙帷盖之恩。降尊吮思摩之疮,登堂临魏征之柩。哭战亡之卒,则哀动六军;负填道之薪,则情感天地。重黔黎之大命,特尽心于庶狱。臣心识昏愦,岂足论圣功之深远,谈天德之高大哉?陛下兼众美而有之,靡不备具,微臣深为陛下惜之重之,爱之宝之。《周易》曰:‘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又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由此言之,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者,盖谓此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臣谓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向使高丽违矣臣节,而陛下诛之可也;侵扰百姓,而陛下灭之可也;久长能为中国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于此,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今无此三条,坐烦中国,内为旧主雪怨,外为新罗①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
太宗见表,叹曰:“此人危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虽谏不从,终为善策。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新罗:与高丽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
B.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
C.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
D.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者意为近来,“属”的含义与《三峡》中“属引凄异”的“属”含义不同。
B.六军,按周朝制度,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来泛指军队。
C.《老子》又称《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作,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D.殆是危险的意思,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的“殆”含义相同。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蒙受皇恩,知恩图报。他听说唐太宗要发兵攻打高丽,于是带病上谏,太宗深受触动,对他大加赞赏。
B.房玄龄认为唐太宗有好生之德,仁慈风范惠及四海,孝恭的德行超过了祖先,这是他劝谏成功的关键因素。
C.房玄龄认为自己愚昧糊涂,不能对太宗的圣功和德行妄加议论,自己会深深珍惜、重视、爱护太宗的美德。
D.房玄龄引用《周易》中的话,是想让太宗知晓进退、存亡、得失之间蕴含福祸相依的道理,希望太宗知足。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遣使行水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
(2)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臣之;所不制者,皆能制之。
【答案】10.D 11.D 12.B 13.(1)另外派遭人走水路,从巫峡抵达江、扬,趋向莱州。
(2)上古不愿臣服的,陆下都能让他们臣服:上古不能控制的,陛下都能控制了他们。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宗因为高丽国力困顿,和大臣们商议准备第二年发兵三十万,一举灭掉高丽。有人认为大军东征,应该准备能熬过一年的军饷,并且认为牲畜不能承载,要准备船才能渡过大海。
“三十万众”是“发”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宜断开。排除AB。
“舟舰”是“具”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宜断开。排除BC。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重点词的含义的能力。
A. “属者”的“属”:刚,新近。词意:近时,近来,/“属引凄异”的“属”:动词,连接,连续。句意: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含义不同。
B. 正确。
C. 正确。
D. “含义相同”错误,“知止不殆”的“殆”:危险。句意: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殆有神护者”的“殆”:大概。句意: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这是他劝谏成功的关键因素”错误,原句“虽谏不从,终为善策”房玄龄的建议,太宗并没有采纳,但始终是很好的建议。可知,劝谏不成功。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别”,另外、另外的;“抵”,到、抵达;“趣”通“趋”,趋向、奔向。
(2)“臣”,臣服;“制”,控制;“皆”,全、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宗因为高丽国力困顿,和大臣们商议准备第二年发兵三十万,一举灭掉高丽。有人认为大军东征,应该准备能熬过一年的军饷,并且认为牲畜不能承载,要准备船才能渡过大海。隋朝末年,唯独剑南没有盗贼,近来辽东的战役,剑南又没有参与,其百姓富庶,所以应该让他们建造舟舰。太宗答应了,秋天七月,派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到剑南道伐木造舟规,大的有的长百尺,宽五十尺。另外派遣人走水路,从巫峡抵达江、扬,趋向莱州。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城,病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陛下东征这一件,大臣们都不敢进谏,我知晓其中的道理却不说,那我死了也罪孽深重。”
材料二:
房玄龄进谏说:“臣听说战争最可怕的在于不能止息,武功最可贵的在于能制止战争。现在皇上的圣明教化延伸的地方,不论多远都已达到。上古不愿臣服的,陛下都能让他们臣服;上古不能控制的,陛下都能控制了他们。”况且陛下仁慈的风范覆盖于四海,孝恭的德行比先祖更为显著。出于爱护生灵的美德,禁止在江湖中设置鱼网;出于厌恶砍杀的仁慈,停止在肉店中动刀宰杀。苑中的鸭、鹤受到稻梁喂养的恩惠,猎场的犬马受到栖息帐篷的恩典。降低尊责的身份,为李思摩吮出伤口的毒血,到灵堂看视魏征的灵枢。为战争中死亡的士卒痛哭,悲恸感动了六军;亲自背负填铺道路的柴草,真情感动了天地。重视平民百姓的生命,对老百姓的官司特别尽心。臣的见识愚昧糊涂。哪里有资格议论皇上圣明功德的深厚宏远,谈论皇上齐天恩德的高大啊!陛下兼有众多的美德,没有哪方面不具备。小臣深切地为陛下珍惜它,重视它,爱护它,宝贵它。《周易》上说:‘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知道取得而不知道丧失。’又说:‘知道前进、后退、生存、灭亡,而又不迷失正道的人,只有圣人吧!’根据这点来说,前进中包含着后退的涵义,生存中包含着灭亡的契机,取得中包含着丧失的可能。老臣所以替陛下惋惜的原因,也就在于这个。《老子》上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臣下认为陛下的威名功德,可以满足了;开拓版图、扩大疆域,可以停止了。如果高丽违背了做臣子的礼节,那陛下诛杀它是可以的;如果高丽侵扰百姓,陛下想灭掉它也是可以的;如果高丽长期成为中原祸患,那陛下除掉它是可以的。高丽如果以二三种情况的其中一种,即使每天杀掉一万人,也是不必感到惭愧的。而如今高丽并没有这三条,如果平白无故侵扰中原,对内而言高丽是为过去的国君洗刷怨恨,对外而言是为新罗报仇,这难道不是得到的太少,损失得太多了吗?”
太宗读完房玄龄的奏表,感叹说:“这个人如比病重,尚且为国担忧。”房玄龄的建议,我并没有采纳,但始终是很好的建议。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湘水南行
张九龄①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
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
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
中流澹容与②,唯爱鸟飞还。
【注】①张九龄:唐代名相,著名诗人,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开元十四年,诗人奉命出使广州,途中写了这首诗。②容与:闲暇自然的样子。
14.(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行役诗,诗人当时王命在身,正乘坐船只在湘水上向南匆忙进发。
B.首联照应了题目,点明了时间,又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急切。
C.颔联承上,先解释了行色匆匆的原因,又语意一转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转变。
D.颈联写景,以动衬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透露出诗人内心闲淡的情致。
15.(6分)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曲江渊源彭泽。”本诗颇能反映陶渊明对张九龄的深刻影响,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14.D 15.①在意象选择上,陶渊明《饮酒(其五)》运用“飞鸟”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本诗也运用了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闲暇自在的心情。
②在创作风格上,本诗对“落日”“洲渚”等景物的描绘,重神似不重形似,尚浑整不尚工细,体现出朴实清澹的美学风貌,继承了陶诗真淳自然的诗歌风格。
③在价值取向上,陶渊明不愿“心为形役”,因而毅然弃官归隐;张九龄作为朝廷使者,尽管没有归隐,但也认为自身为外物所役使,因而羡慕飞鸟的自由。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以动衬静”不对。“暝色”“清晖”本是静景,用“生”“发”二字,起到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山关系诗歌艺术特点的能力。
从选用的意象上看,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飞鸟相与还”运用“飞鸟”意象,通过写飞鸟结伴而还,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本诗“唯爱鸟飞还”也运用了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闲暇自在的心情。
在创作风格上,这首诗细致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声色变化。“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从落日的角度,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急切。对“落日”“洲渚”等景物的描绘,从整体入手,重神似不重形似,体现出朴实清澹的美学风貌,继承了陶诗真淳自然的诗歌风格。
在价值取向上,陶渊明认识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后,不愿再“心为形役”,因而毅然弃官归隐;张九龄作为朝廷使者,尽管没有归隐,但也认为自身“有物役”,为外物所役使,因而“唯爱鸟飞还”,羡慕飞鸟的自由。
16.(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人们过去不可挽回,而应把握未来。
(2)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孤单而无依靠、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的生活状态。
(3)“沧海”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示例二: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示例三: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谏”“茕”“孑”“生”“蜉蝣”“渺”“粟”“碣”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在做低强度运动时,耗能较小,氧气有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身体内的“燃料”(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燃烧”,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 ① 。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瑜伽等。而当人们在做剧烈的运动时,有时氧气还没有起作用,运动就已经结束了。人在利用氧气的过程中, ② ,这个时间差决定了剧烈的、短时间的运动成为了无氧运动。无氧运动要适度。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有可能因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过多造成酸中毒,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等,需要立即就诊。
当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分界没有那么绝对,很多时候它们会交替在运动过程中,比如长跑,我们常称之为有氧运动,但到最后冲刺阶段,它又变成了无氧运动。我们通常说有氧还是无氧运动, ③ 。
17.(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8.(4分)有氧运动好处多多。请从上文提及的几项有氧运动中选择两项运动,各写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有“有氧”一词,每条不超过20个字。
19.(4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①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②有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③是看有氧占主导还是无氧占主导 18.①快走,健康的有氧运动,让我们拥有好身体!
②太极有氧健身,增强体质,快乐你我! 19.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有可能因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过多造成酸中毒,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等问题,需要立即就诊。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推断应填写的内容是承上启下的,故可填写“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之类意思的句子。
第二空:依据“这个时间差决定了……”推断前文是说过程中有时间差,故可填写“有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之类意思的句子。
第三空:依据“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分界没有那么绝对”推断判断是有氧还是无氧运动是看谁占主要,故可填写“是看有氧占主导还是无氧占主导”之类的句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别从“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瑜伽”其中选两项运动各拟一条宣传语,包括有“有氧”一词,不要超过字数。
结合“身体内的‘燃料’(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燃烧’,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无氧运动要适度……”分析可知,有氧运动应该是比无氧运动更适合大众健身的需求,故以“快走”为例,可以从中获得健康身体和保持健康的效果等,如:快走,健康的有氧运动,让我们拥有好身体!
结合“人们在做低强度运动时,耗能较小,氧气有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身体内的‘燃料’(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燃烧’,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分析可知,下面的有氧运动应该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满足大众对健康的基本需求,故有氧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获得健康身心的活动,故以“太极拳”为例,可以从增强体质,获得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如:太极有氧健身,增强体质,快乐你我!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不合逻辑,“和”应改为“或”。
二是成分缺失,“……和心律失常等”后面应该加上“问题”之类意思的词语。
三是搭配不当,“呼吸”和“加快”不搭配,应为“呼吸困难”。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据显示,黄色和橙色是过去五年来全球饮料最流行的颜色组,但如果评选近两年饮料届的“顶流”颜色, ① 。原因很简单,饮料消费的主流——年轻消费群体,想要明亮、色彩大胆的产品,而经典的蓝色给消费者提供了平静和安心。随着可持续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② 。绿色代表新鲜、富含营养和有机。美国饮料开发公司Imbibe曾指出,人们需要色彩丰富的产品,喜欢自然和可持续的颜色,这意味着饮料制造商需要谨慎地选择颜色。
③ ,还有一种颜色越来越受欢迎,那就是红色。食用色素供应商GNT指出,红色具有引发强烈情感的效用,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活力、激情和积极的行动,色泽鲜艳的红色可以在一些产品应用中产生非常强大的效果。比如,产品使用红色可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在我国文化中,红色常常与吉祥、好运联系在一起,因而红色就可以为产品提升节日期间的销量。
20.(3分)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是副词,修饰“流行”,强调了黄色和橙色的饮料受欢迎程度之高。
B.“经典”是形容词,与“蓝色”搭配不当,应该改为“令人陶醉”之类的词语。
C.“引发”是动词,准确地表达了人看到红色后,其强烈情感由无到有的过程。
D.“就”是连词,用在这里不恰当,这是因为末句两个例子是并列关系,应该把“就”改为“也”或“还”字。
21.(6分)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B 21.①蓝色毫无疑问排在前列
②绿色也很受欢迎
③除以上几种颜色外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B.“与‘蓝色’搭配不当”错误。“经典”在这里是指蓝色具有典型性,影响大,运用恰当。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从横线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这里应该提到经典的蓝色;从横线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所填写的句子是要和其他颜色对比的,因此可填写“蓝色毫无疑问排在前列”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横线前面是说“可持续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强调了可持续消费,这与绿色有关;二是强调了深入人心,这暗示绿色受到欢迎。横线后面则提到了绿色,因此可填写“绿色也很受欢迎”这样的句子。之所以要用一个“也”字,是承上文蓝色而来。
第③处,横线后面的句子是“还有一种颜色越来越受欢迎”,依据句式推断,该空可填写“除以上几种颜色外”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共60分)
22.(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生活在当代,而你应该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这是铁凝的文学创作主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生活在当代的青年,更应该具备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鉴往知来,以梦为马
作家铁凝说:“你生活在当代,而你应该有将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这句话虽然是就文学创作而言,却也让我陷入深思。中华民族素来有修史的传统,擅长立足当下,连接过去和未来。而今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我辈青年亦应具备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鉴往知来,以梦为马。
我们饱经沧桑又生机勃发的伟大祖国,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是万国来朝的天朝大国,也曾经是任人宰割的砧上鱼肉,而今它是昂首阔步走在民族复兴路上的东方雄狮。历史上也曾有过许多盛极一时的泱泱大国,如古巴比伦,如古罗马等,但终是昙花一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仅留给后人无数喟叹。为何中华民族却能屡屡经受住惊涛骇浪和内忧外患,在历史长河中浴火重生,生生不息呢?原因固然很多,但在学识浅薄的我看来,这与中华民族刻入血液和基因中的“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时空观念密不可分。
早在《诗经》中就记载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警句,告诫殷人要以夏朝灭亡为鉴戒;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指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提醒当时的人要吸取历史教训;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写就《史记》,为“通古今之变”;司马光历时十九年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些例子无一不在告诉人们要学会吸取前车之鉴,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广,走得更远。
而若无视历史、不思未来,则只会滑向深渊。晚唐君主无视杜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讽谏,眼见江河日下;晚清政府沉醉于当前天朝上国的美梦,被帝国主义的大炮无情地轰开了国门……
近几年,新时代领路人多次在谈话中强调,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因为只有在过去的成就中找经验,从历史的失败中找教训,我们才能拥有洞见和远见,才能在激荡的时代风云中,看清时代的走向,找准自我的定位,锚定未来的目标,最终行稳致远,从高峰迈向更高峰。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该要主动继承和发扬“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传统精神。一则要善于反思自己过去的得失经验,立足当下,畅想未来。弄清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二则要学好本民族的历史,学好新中国的历史,弄清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把个人的梦想和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紧密相连,做广阔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愿青春的你我,莫困于一时,莫囿于一隅,打开眼界和心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鉴往知来,以梦为马。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铁凝的文学创作主张,指出“生活在当代的你要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这句话是有文学语境的,意为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第二句,由这一文学主张发散开来,指出当代青年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应具备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所谓“过去”,可以指:学习前人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汲取古人智慧等;而“未来”则是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对于时代青年来说,把握好过去,才能着眼未来,所谓“继往开来”,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而“过去”和“未来”是双向互动的:之所以要把目光放长远,是希望“过去”优良的精神品质能得到继承和发展,比如自强不息的精神、心系家国的情怀。而如何把这一互动做好,需要当代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关系,重视过去的意义,开启未来的正确做法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如何开启未来”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开启未来、实现复兴需要当代青年以史为鉴、汲取智慧;需要当代青年立足当下、笃行不怠;需要当代青年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我国每年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以此激励后人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事例,以及国家设立“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以汲取圣贤智慧、涵养精神品格的事例论证重视过去的意义。也可以引用索尔仁尼琴“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却历史,你会双目失明”的名言,论证当代青年既应回望历史,也应展望未来。
立意:
1.继承过去优良传统,开启未来美好愿景。
2.鉴古思今创未来。
3.立足当下,思考过去,开启未来。
4.继往开来,不负嘱托。
专题08 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08 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8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8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一)-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08 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一)-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8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一-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8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一-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07 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7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7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修中册+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