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卷01-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山东专用)(解析版)
展开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山东专用)
地理卷(一)
(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鱼菜共生AI(人工智能)工厂是采用“生态十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工厂,其在包厢养鱼和立体式水培蔬菜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AI技术进行生产。AI技术的应用为蔬菜创造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对鱼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精准投喂。与传统鱼菜共生生产模式相比,鱼菜共生AI工厂做到了5倍产菜、10倍产鱼,实现了从生产到收获的全程无人化作业和全年365天生产和交付。目前鱼菜共生AI工厂已在重庆多地开始推广和应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鱼菜共生工厂使用AI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①降低运营成本②节约淡水资源③缩短生长周期④减少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重庆多地推广鱼菜共生AI工厂,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技术 C.土地 D.水源
【答案】1.B 2.C
【解析】1.鱼菜共生AI工厂采用了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生产方式,实现了从生产到收获的全程无人化作业和全年365天生产和交付,并且对鱼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精准投喂,这些技术和方式的应用可以大幅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此外,由于鱼菜共生AI工厂的生产效率比传统生产模式更高,因此可以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鱼和蔬菜,从而降低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①正确。从材料中无法体现该技术能大幅节约淡水资源,②错误。鱼菜共生AI工厂做到了5倍产菜、10倍产鱼,实现了从生产到收获的全程无人化作业和全年365天生产和交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长周期,③正确。鱼菜共生工厂使用AI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不是主要目的,且材料无法体现出该技术能减少环境污染,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鱼菜共生AI工厂的生产效率比传统生产模式更高,因此可以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鱼和蔬菜,重庆作为山城,地形崎岖,土地资源少,土地成本高,重庆多地推广鱼菜共生AI工厂,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土地,AI工厂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C正确。重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不是考虑的主要原因,A错误。目前AI工厂已经在多地推广应用,技术已经成熟,技术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B错误。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临近长江,水资源丰富,水源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人口老龄化风险是指从老年人领域扩散而来的对社会造成的不确定损失。老龄化风险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结构、人口生育率、人口迁移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和全国的老龄化风险水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人口老龄化风险处于最高位增长态势的是( )
A.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4.④地区人口老龄化风险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态环境 B.交通通信 C.医疗条件 D.产业结构
【答案】3.A 4.D
【解析】3.由材料可知,老龄化风险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结构、人口生育率、人口迁移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等因素密切相关。东北地区由于传统工业的衰落,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人口老龄化风险处于最高位增长态势,A正确;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最低,中、东部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地区,老龄化程度居中,BCD错误。故选A。
4.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风险最高,对应④,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曾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劳动力向外流失严重,导致本地区老龄化风险偏高,D正确;生态环境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东北地区的交通通信、医疗条件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D。
青岛市自1910年起就奠定了沿胶州湾东海岸自南向北呈带状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世纪90年代,为响应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青岛市开始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合并胶南市和黄岛区,成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简称黄岛区。下图为青岛市行政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青岛市跨过胶州湾向南发展,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城市融入多元文化 D.协调区域平衡发展
6.青岛市将食品、化工等企业从老城区迁移到周边市区,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老城区土地利用强度 B.疏散老城区人口
C.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D.扩大第二产业用地
【答案】5.D 6.C
【解析】5.若青岛市向北(即墨区)方向发展,同样可以扩大城市土地面积,疏散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AB错误;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均属于汉文化地区,因此与城市融入多元文化无关,C错误。由材料可知,原青岛市的发展以胶州湾为界线,主要向北发展,胶州湾以南地区发展缓慢,因此20世纪90年代青岛市跨过胶州湾向南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协调区域平衡发展,D正确。故选D。
6.由题意可知,将食品、化工等企业从老城区迁出,其原有用地最可能被服务性产业所替代,因此土地利用强度并没有下降,A错误;将部分工业企业迁出,确实可导致部分人员迁出老城区,但疏散老城区人口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误;题意为工业企业迁出,并没有阐明扩大工业用地规模,D错误。将工业企业从老城区迁出,城市中心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能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C正确。故选C。
英德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的荒漠草原区,盛行西北风。1950年英德海湖泊面积为2.1km2,至1990年,湖泊完全干涸,流沙侵入湖床。为研究内陆湖盆植被(注:马蔺草地覆盖度、高度均好于赖草草地)空间分异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英德海湖盆东西两侧分别选取了样带(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湖盆西侧土壤粒径大于东侧的位置在( )
A.顶部 B.上部 C.中部 D.底部
8.湖盆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受地表沉积物粒径的影响深刻,主要是因为沉积物粒径影响土壤的( )
A.热量 B.水分 C.矿物质 D.有机质
【答案】7.A 8.B
【解析】7.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盛行西北风,气候干旱。湖盆西侧顶部处于盛行风上风向,强劲的西北风吹蚀西侧地表的细颗粒物质,而粗颗粒物质残留;西侧中下部接受地下水补给,植被发育较好,削弱风速,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能促进成土,土壤颗粒较细;湖盆东侧中下部植被生长条件较差,风蚀较强,土壤颗粒较粗;东侧顶部越过湖盆的气流重新贴近地面,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侵蚀较弱。综前所述西侧顶部受侵蚀强于东侧,粒径较大,A正确;上部、中部、底部西侧植被较好减弱了风蚀,土壤粒径较东侧小,B、C、D错误。故选A。
8.西侧风力侵蚀相对弱,有利于细小物质的沉积,土壤粒径小,保水性较好,有利于植被的生长。B正确;沉积物粒径不会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A错误;沉积物化学性质相似,提供的矿物质相近,C错误;植被差异影响有机质差异,D错误。故选B。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投资建厂,并在邻国的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下游产业链,形成“两国双园”跨境产业布局,共同承接同一产业链,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下图示意“两国双园”跨境产业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这些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当地就业岗位 B.接近消费市场
C.借助当地科技优势 D.降低产品成本
10.“两国双园”跨境布局共同承接同一产业链,可以( )
A.提高产品质量 B.实现优势互补 C.增加产品产量 D.提升品牌效应
11.这些电子信息企业在邻国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的下游产业链,完成的环节最可能是( )
A.原材料供应 B.设计研发 C.零部件生产 D.产品组装
【答案】9.D 10.B 11.D
【解析】9.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建厂的主要目的是西南边境城市地租低,劳动力成本低,内部交易成本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D正确;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电子信息企业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建厂,距离消费市场远,B错误;西南边境城市科技水平低,C错误,故选D。
1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投资建厂,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并在邻国的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下游产业链,可以利用两地的优势条件,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但是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无法提升品牌效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电子信息企业在邻国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的下游产业链,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完成的环节最可能是产品组装,电子信息企业原材料供应属于上游产业,设计研发也属于上游产业且技术要求高,AB错误;零部件生产可以在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完成,C错误,故选D。
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并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流堆积、侵蚀作用交替,这种由气候干湿变化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下图示意某地气侯阶地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气候阶地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
13.对该阶地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推测,正确的是( )
A.①到③气候变干 B.③到④气候变干
C.②到④气候变湿 D.①到②气候变湿
【答案】12.C 13.D
【解析】12.根据沉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①②河谷沉积物比③④种类少,故①②先于③④;②是在①的基础上侵蚀而成,故①先于②;③是在④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故④先于③。顺序应为①②④③,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错误。故选C。
13.根据上题可知,④先于③,所以应为④到③的气候演变,B错;材料提示,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并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流堆积、侵蚀作用交替。①到②和④到③主要表现为侵蚀,则推测这两段时间气候应该变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少,D对;②到④表现为堆积,推测此时河流含沙量大,因为气候变干,植被稀疏,C错;由以上分析可知,①到③气候先变湿润后变干,最后再变湿润,A错。故选D。
墨西哥湾为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湾内北部河流众多。位于墨西哥湾东南部的环流系统是墨西哥湾区环流的主要驱动力,该环流从加勒比海向北经墨西哥湾,再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向北大西洋。下图为墨西哥湾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墨西哥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的部位是( )
A.海湾西侧 B.海湾东侧 C.海湾北侧 D.海湾南侧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低到高排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丙乙 C.丁甲丙乙 D.甲丁乙丙
【答案】14.C 15.D
【解析】14.读图可知,海湾东侧和南侧受海洋影响更大,水温季节变化小,BD错误;西部和北部受陆地影响更大,温差较大,但北部河流众多,受河水注入影响,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更大,C正确,A错误。故选C。
15.甲地纬度最高,蒸发最小,且周边数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盐度最低;丙地纬度较低,无河流淡水注入,暖流流经,盐度最高;丁地和乙地,虽然丁地纬度更低,蒸发更大,但是有河流注入大量淡水,因此丁地盐度低于乙地。因此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丁乙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变为暖气团的程度)不同,可能会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因此在主锋后常有副锋形成。副锋即两个虽然源地相同,但由于离开源地的时间长短和路程远近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热力特性的气团之间的锋。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2021年4月13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
(1)在图中a锋线位置画出锋面符号。(2分)
(2)描述b锋的形成过程。(4分)
(3)据图推测①处空气质量指数的高低,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1)
(2)主锋(a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团温度升高变性;受冷高压影响,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3)空气质量指数较高。理由:①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易起沙,形成沙尘天气,空气质量指数较高。
【分析】本题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锋面性质、锋的形成、空气质量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a是冷空气移动过程中与暖空气相遇形成的冷锋。如图:
(2)据材料“主锋后常有副锋形成。副锋即两个虽然源地相同,但由于离开源地的时间长短和路程远近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热力特性的气团之间的锋”可知b锋是主锋(a锋)过境后形成的副锋;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气团受热,温度升高变性;受冷高压影响,小股冷空气南下补充,与暖气团相遇,形成b锋(冷锋)。
(3)据材料“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可知,①地位于冷锋后,空气质量指数较高,大气污染较严重。原因是①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4月13日”为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多松散沉积物,受大风影响易起沙,形成沙尘天气,故空气质量指数较高,大气污染较严重。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由莲湖演变而来,两者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牵,被称为“情人湖”。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差异较大,其中可鲁克湖是一个微咸的淡水湖。近50年来,两湖流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急剧增长。
(1)说出图乙中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过程。(4分)
(2)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2分)
(3)有人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作出合理的解释。(4分)
【答案】(1)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2)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形成咸水湖。
(3)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流出;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分析】本题以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为背景,涉及湖泊的形成过程分析、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分析、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的成因分析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及对地理事物的阐释与论证能力。
【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首先是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然后是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喷发物大量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是: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两湖之间有河道相连,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使湖水盐度升高;加上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3)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的原因主要从湖水的来源角度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湖水盐度不断上升;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导致盐分积聚,盐度增大;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入湖水量不断减少,盐度增大。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乡村“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浙江省安吉县碧门村依山而建,村落早期为田耕交织的江浙自然乡村格局。20世纪80年代,台商入驻碧门村投资,掀起了以竹制品加工为主的办厂高潮。至今,碧门村有家庭工业户260余家,80%以上的常驻劳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产业链分工发育完善,形成了以“家庭作坊”“个体工业”为主导的“产居一体”空间格局。
某地理研学小组以碧门村所辖的青山村、中心村作为样本,开展调查活动,研究该村“产居一体”的演进历程(下表)和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下图示意)。
发展阶段 | 生成阶段(1985年以前) | 扩张阶段(1985-2000年) | 失稳阶段(2000-2010年) | 调整阶段(2010年至今) |
产业特征 | 小农经济与竹林种植业主导,简单的竹粗加工经济 | 台资入驻,竹加工产业发展,乡村企业兴起,集体经济占主导 | 甲 | 家庭工坊形成生产联盟,规范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完善 |
产居空间 | 非主导的生产空间与居住叠合,布局分散 | 部分宅基地北改建,成为家庭作坊,人居空间迅速增长 | 乙 | 家庭作坊拆违补绿,产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 |
(1)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6分)
(2)根据表信息,推测失稳阶段甲、乙的特征。(4分)
(3)从产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的角度,为碧门村竹加工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1)相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
不同:青山村:以大型竹加工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以道路为轴线集聚分布。
(2)甲:(家庭作坊持续增加,)个体工业发展迅速,企业饱和,出现恶性竞争。乙:(家庭作坊大量违章搭建,)生产空间无序扩张,人居品质下降。
(3)淘汰、关停技术落后企业;依托大型工厂,整合家庭工坊,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链:拆违补绿、规范生产、提升效率,从“量变”向“提质”转变;支持家庭企业抓住机遇,迅速成长为规模企业。
【分析】本大题以乡村“产居一体”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和乡村区位因素、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两地相同点表现在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点表现为青山村以凉席厂、家具厂等大型竹加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沿主要道路分布集聚。
(2)甲:由材料“台资入驻,竹加工产业发展,乡村企业兴起,集体经济占主导”和“家庭工坊形成生产联盟,规范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可知,失稳阶段甲产业特征表现为家庭作坊持续增加,个体工业发展迅速,企业饱和,出现恶性竞争。乙:由材料“部分宅基地被改建,成为家庭作坊,人居空间迅速增长”和“家庭作坊拆违补绿,产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可知,失稳阶段产居空间特征表现为家庭作坊大量违章搭建,生产空间无序扩张,人居品质下降。
(3)注意题干要求,从产业、居住空间共生和谐的角度,为碧门村竹加工业发展提出建议。应体现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合理布局生产和居住空间,优化合作模式,避免产居功能失衡;依托大型工厂,整合家庭工坊,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链,延长竹加工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附加值;拆违补绿、规范生产、提升效率,从“量变”向“提质”转变,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居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兼顾产业与生活配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安塞区地处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是全国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示范地之一,自1999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地土地利用(或覆被)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农业生产规模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上表为具有代表意义的粮食作物主导型农户生产模式的生产特点,下表表示其碳排放量、碳汇量、净碳汇量及碳经济效率等指标状况。碳经济效率指单位碳排放量所产生的农业产值。
模式 | 特点 |
模式1:传统种植模式 | 种植粮食:凭经验耕作,燃烧秸秆 |
模式2:种植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 种植粮食为主,少量饲养家禽家畜;凭经验种植,燃烧秸秆 |
模式3:种植复合循环生产模式 | 种植粮食、饲养家禽家畜;(粮食作物/作物秸秆)→家禽家畜→粮食作物;科学耕作,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
类型 | 模式1 | 模式2 | 模式3 | |
不含退耕任务 | 排放量/吨 | 21 | 27 | 26 |
碳汇量/吨 | 54 | 69 | 108 | |
净碳汇量/吨 | 33 | 42 | 82 | |
碳经济效率/(元/吨) | 6054 | 15758 | 32510 | |
含退耕任务 | 排放量/吨 | 44 | 54 | 47 |
碳汇量/吨 | 313 | 405 | 321 | |
净碳汇量/吨 |
|
|
| |
碳经济效率/(元/吨) | 2969 | 8049 | 18258 |
(1)计算下表中安塞区粮食作物主导型农户生产模式(含退耕任务)的净碳汇量。(4分)
(2)结合图文资料,从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角度,论述安塞区退耕还林背景下粮食作物主导型农户生产模式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要求:结论正确,角度全面,表述清晰)(10分)
【答案】(1)(从左到右)269;351;274。
(2)主要成绩:恢复植被,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优化;退耕还林(或植被恢复),净碳汇量大幅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农户在承担退耕还林任务后,投入单位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出现下滑(或受退耕还林的影响,农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建议: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安塞区水土流失治理为背景,涉及净碳汇量的计算、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净碳汇量=碳汇量-排放量。通过计算可得模式一净碳汇量为269吨;模式二净碳汇量为351吨;模式三净碳汇量为274吨。
(2)结合图表分析可知,安寨区的主要成绩包括:通过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当地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且净碳汇量大幅增加,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通过表格分析可知,含退耕任务的碳经济效率比不含退耕任务的碳经济效率低,可知农户在承担退耕还林任务后,投入单位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出现下滑。建议: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多种经营,丰富产品类型;并且大力推广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押题卷01-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辽宁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押题卷01-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辽宁专用)(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安义县进行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国,河道变化后,淤积减弱最明显的是,1984-2020年河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卷01-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山东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押题卷01-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山东专用)(原卷版),共9页。
押题卷01-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押题卷01-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北京专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震源较浅,4亿斤,实现“十九连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