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1116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文ppt课件
展开“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体现了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虽有佳肴》选自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选自_______________
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
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中国的礼制,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国典章制度书籍。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教( )学相长( )
哪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出拖音:句末“也”字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适当拖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敩”(xià),教导
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译文: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宾语前置的标志,其谓之此乎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古义:最好的 今义: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 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其色正耶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然后能自强也赏赐百千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
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之此乎”
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鸡犬相闻 相映成趣 教学相长也(互相)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出题,不看书,对答下句
句式特点:善用对偶,整散结合,长短相间,连用铺排,增强气势
请大家任选一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第一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第二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溯源解字 “教”“学”
甲骨文“教”字,左边是一个儿童,上面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学生若记认不清,就小施责罚。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引申为指导、培育、训诲等义。
甲骨文“学”字,下面是一所房屋,上面的两个叉代表算数的筹策,“双手”置于两侧,本义是孩子在室内摆弄算筹进行学习。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学习的重要性(教与学的关系)
(1)本文要论证“教学相长”的道理为什么却从“佳肴”说起?
(2)第二、三句论述了几种情景?
(3)第五句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课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自反”“教然后知困”→“自强”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论证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1.名句默写。(1)(昆明中考)《礼记》中说:“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2)(资阳中考)《礼记·虽有嘉肴》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阐释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完美版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虽有嘉肴,虽然有美味的肉食,文化自信,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美味的菜肴,最好的道理,自我反思,自我勉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优质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礼记》简介,读准字音读出韵味,朗读课文,读好对偶,读出逻辑感,疏通文意,教学相长,活动一整体感知,活动二合作探究,实践出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获奖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品,一读感知,二读析义,虽有嘉肴,课文翻译,《兑命》曰,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