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岳阳县一中2023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
语 文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表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借用耶教术语来说,便是天、地、人之“三位一体”。在中国,天地可合称为天,人与天地合一,便是所谓“天人合一”。
中国的社会风俗里面也有“三位一体”的信仰之存在。如言时令,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同时有人造的节日。中国人把此二项混合看待,不加区别,如清明、冬至是自然节,端午、中秋、重阳是人造节。中国人在节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话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亲密配合,社会礼俗随着天时节气而多彩多姿。这亦是一种天人相应,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推衍到大自然变化中而与之呼应。这就是那人文参加进自然里面而演化成为一体了。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娱乐,极富礼乐意义,极富艺术性,亦极富传统性,极富有关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启示性与教育性。但到最近,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中国社会并非一耶教社会,中国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国人则追步西方,来过耶诞节日。这里面自不免夹杂着许多无情无理之盲目效颦。
再讲中国的艺术,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一座山、一溪水、一栋房子、一座亭榭,那都是地。中间画着一渔翁,或是赶着骡子做生意的,或是读书弹琴的,或是倚着一杖在那里看天看地的,这都是人。这是画中之主。天有气象,地有境界,人有风格。在此气象境界之中有此风格,配合起来,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中国画便要此“气象”“境界”与“风格”之三者合一。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天地大自然,一切是景,里面有了主人,有了生意,便有了“情”。中国画要求在画中见性情。
再来讲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究竟人类理想最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耶稣教说,世界末日到来,能上天堂的就上天堂,不能上天堂的就下地狱,上帝不能天天老在爱着这世界。佛教讲最后的清静寂灭,一个无余涅槃的世界,到此便超脱了轮回众生界。中国人则只讲“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终极理想还是在这个世界上。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三字,即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中国古人说,人性禀赋自天,人人可以善,“人皆可以为舜尧”,每一人的人格德性都可做得一理想至高的善人。人人做一善人,才是世界大同,才是天下太平。不是说大家有饭吃,大家在法律之下有平等,永远不打仗,便是天下大同了。还要有更高的“文化融和”,还要“天、地、人三位一体”,那才能真到达大同太平的境界。我们全世界人类,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的话,那世界就自然会大同。这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同时亦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后理想。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
材料二:
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因此,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么是体现“中国”的方案?就是用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既合乎中国的具体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像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仅是人类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原理,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清明节民俗包括踏青赏春、祭拜祖先等,故其虽属自然节气,也蕴含着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天人相应。
B. 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大同太平,这也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人类理想的境界。
C. 中国山水画讲究天地人三位一体,除画中之主“人”外,画上定有代表天的天空,代表地的山水亭屋等。
D.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既能助力中华民族发展及中国社会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传统的新年节日不废而废,国人盲目效颦过耶诞节日,原因是国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缺乏文化自信。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在论述中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破立并重。
C. 中国人信仰“性本善”,这并非意味着人生而至善,而是说人人均可以为善,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
D. 法律和战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纷争,要实现世界大同,修养至高的人格德性才是关键。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大学》)
B.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C.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D.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4.国画大师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中国画是如何体现中国人的精神特点的。(4分)
5.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实现其当代价值与意义?请综合材料信息简要回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地回忆
孙 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 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
“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象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象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象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 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
C.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也反映了时代的伟大进程。
D.女孩子之所以反对“我”在河的上流洗脸,是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故事的回忆由从阜平乡下来的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
B.小说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
C.结尾部分写“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D.小说善用白描笔法,对环境与人物只是简单的勾勒,叙事也只在朴素的对话中展开,但却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生活气息。
8. 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妞儿的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9. 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是指小说具有诗和散文的审美标准,它表现为人物真切动人,行文方式形散神不散,情浓意深耐人寻味。黄秋耘曾谈到“孙犁的作品,虽然大都是小说,却有点近似于诗歌、散文那样的艺术魅力。”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材料二:
燕王喜使相国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燕A兵B独C追D北E入F至G临H淄I尽J取K齐L宝M烧N其O宫P室Q宗R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眄,斜着眼睛看,与《归去来兮辞》中“眄庭柯以怡颜”的“眄”字意思相同。
B.涓人,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文中指亲近的内侍。
C.宗庙,指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宗庙之事”的“宗庙”意思不同。
D.期,周年之意,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燕国土地狭小、力量薄弱,无法抵抗齐国。燕昭王为了一洗前耻,希望招揽贤才共商国是。
B.郭隗认为,天下的贤人听说燕昭王以贤者为师、为友、为臣,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C.求士与求马相似,想要招致天下众多贤才,必先重用贤才,郭隗建议燕昭王先重用自己。
D.燕王喜想要攻打赵国,派相国栗腹拿着百斤金向赵孝成王献礼祝寿,以刺探赵国国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4分)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4分)
14.燕国两次战争,一胜一败,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②。何人为写③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④,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⑤,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本词。②写:通“泻”。③风约楚云留:当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亲自参战。④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语:“陈元龙(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此言其平生以陈登之豪气自负。⑤然犀处:指采石矶。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起首 “雪洗” 二字一语双关,表面指的是此战于冬天大捷,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内含洗雪 “靖康耻” 之意,此战一解宋人痛失家国之恨,令诗人喜不自胜。
B. “剪烛看吴钩” 一句描写了作者夜间燃烛抚剑,心潮难平的情景,抒发了词人目睹山河之异,对中原沦丧感到痛心,渴望恢复中原,亟欲一展平生抱负的襟怀。
C.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两句写物换斗移,时过境迁,古战场的辉煌已成历史陈迹,抒发了作者喜闻捷报后旋即感受到的历史虚无感。
D. 此词从 “闻采石战胜” 的兴奋喜悦写起,歌颂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读后令人深受鼓舞。
16. 词人善化用前人诗句以抒己怀,请于全词中举出两例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言:“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这句话意思类似的句子是:“ , ”。
(2)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诗人创作时也喜用神话故事,李白在《蜀道难》中就借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通过“ , ”两句来表达蜀道的开辟之难。
(3)“她是一株永不褪色的青松,昂然屹立在太行山上。”这是人们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赞美。“松”字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两年来,以思想为引领、学术为根基、知识为内涵、创新为手段、传媒为前导,挖掘典籍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和有益知识,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题节目的主流之一,涌现出不少质量很高、①家喻户晓的作品,其中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风气之先。如果说古籍是一块坚硬的岩石,那么《典籍里的中国》钻头之利、开掘之深、范围之大、效果之显著②空前绝后。第一季节目,将《尚书》这样“小众而小众”的古籍,变为“大众之大众”的口碑。近日又在方式上消弭古今时空之别将《永乐大典》这样的旷世巨著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播出的第二季首期节目凸显了优秀文化直击心魄、令人震撼,催人奋进的永恒价值和当代意义,古籍阅读是小众,分众的,古籍传播却是大众的,历代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和保护的学者③宵衣旰食、爬梳整理、含身护书、奉献一生,维系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神和不死的脊梁。如今,《典籍里的中国》将戏剧、影视、文化、学术有机结合起来,反复锻造、淬火激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真正实现了跨界融合。
18.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够恰当,请加以修改。(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处的 “小众” 和 “大众” 重叠使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所谓“薅羊毛”就是指网赚一族利用各种网络金融产品或红包活动推广下线抽成赚钱,又泛指搜集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的优惠信息,以此实现盈利的目的。这类行为就被称之为薅羊毛。① 。有些消费者从中获得了实惠,有些平台及商家获得了流量,增加了人气。
然而,“薅羊毛”也有界限,② ,就不再是“薅羊毛”,可能就是诈骗了。收到商品、寄回空包、申请退货;或者“买真退假”,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占小便宜、“薅羊毛”,实际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为手段,骗取网购平台的财产,一旦达到一定数额,即构成诈骗罪。
“羊毛”可薅,但违法犯罪的事情不能做,这是底线。“薅羊毛”可以省钱,但突破了占小便宜应有的边界,就会变成违法犯罪,这应该被所有人谨记。③ ,还是实体消费,遵守诚实守信原则、遵纪守法都是应有的遵循。
21.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踏上新征程,跑出加速度。
B.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会导致人体困倦,让人缺少 “精气神” 。
C.再上井冈山,重走红色路。
D.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紧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与错先都不管,自古就没有把一切都设计好再开步的事。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目的可求完美,举步之际则无需周全。——史铁生
有人认为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走一步”是基础、开端,是要善于做好眼前的事;“再走一步”是积累,有了开端再继续努力才会获得最后成功。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三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天地人三位一体”中的“天”并非实指“天空”,而是与“地”和“人”对应着的泛指概念。原文的说法:“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空白”也不宜理解为“天空”。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证特点的能力。“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破立并重”表述错误。两则材料以立论为主,并非“破立并重”。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 选项有利于处理人与自我(心灵)的关系。B 选项有利于处理人与他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D 选项强调顺应自然,乐天安命,有利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C 选项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强调的是“制民之产”,属于国君治国之道,不属于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
4. ①中国山水画呈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或“天地人三者合一”、“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最高信仰;
②中国山水画讲究创造“气象”“境界”与“风格”三者合一的艺术世界,体现了中国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
③中国画在梅兰竹菊中融入人文理想,另成天地而称之为“四君子”,体现了中国人对“君子之风”(或:君子人格、君子精神、君子品德、君子才德等)的追求与敬仰。
(每个要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5. ①加强社会风俗、艺术审美及人格德性(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②运用中华文化先进的理念智慧,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的理念、主张、方案,助力解决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或: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
(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
6.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是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可知,女孩反对是因为觉得不卫生,这主要是源于对陌生人的戒备和性格里的泼辣。选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错,小说打破了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只将生活画面(场景)串联起来,呈现出散文式结构。“激烈的矛盾冲突”也不对,小说人物之间矛盾并不激烈。
8. ①语言描写。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表现了其泼辣直率的性格。②外貌描写。小说通过“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等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生活的贫困艰辛。③侧面描写。小说通过描写大伯与“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侧面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人物形象真切动人。作者以诗一般的抒情色调,朴实凝练的艺术笔触,塑造了一位倔强好强,泼辣干练、慷慨爽直、干脆利落而又心灵手巧、朴素勤劳、热爱革命的主人公妞儿的形象。
②行文的散文化。文章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
③情浓意深耐人寻味。从“送袜子”到“做国旗”,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伟大进程,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战斗赢得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无比欢欣和热爱,从中也体现了孙犁小说以小见大,让“细枝末节”放射出时代光芒的特点。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E I M,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评分细则: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选C。文中的“宗庙”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宗庙之事”的“宗庙”意思相同。
12.选C。“天下的贤人听说燕昭王以贤者为师、为友、为臣”错,应是燕昭王如果亲自登门拜访贤才。根据“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可知。
13.(1)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致有才能的人,想要依靠(凭借)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卑身”:降低身份;“币”,礼物。各1分,句意2分。)
(2)我要得到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并且还白白地舍弃五百金。(“所求者生马”判断句;捐:舍弃。各1分,句意2分。)
14.燕齐之战中,燕国获胜的原因是:燕昭王虚心纳谏,听取郭隗的意见;广纳贤才,厚待人才。
鄗代之战中,燕国失败的原因是:燕王喜固执己见,不听从乐间的劝告。(每点1分,共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作者写“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是为了抒发“渺渺唤人愁”的感慨,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收复,抒发了词人对于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异族入侵的悲慨。
16. ①“剪烛看吴钩”化用了李贺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或是杜甫诗句“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作者借助“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
②“小乔初嫁”化用了苏轼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以周瑜比拟、赞美采石大捷的主将虞允文,借此语赞扬虞允文深得周瑜风流儒雅之余风,故能从容不迫、悠闲自得地建立了不朽勋业。
③“我欲乘风去”化用了苏轼词句“我欲乘风归去”,古代英雄宗悫曾有“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愿,此处作者借苏轼“乘风归去”的豪语抒发了自己欲大展雄图,从戎报国的壮志豪情。
(任举两例,每例3分。每一例中,准确写出所化用的诗句及其作者,得1分,准确地解读出诗句含义得1分,写出诗句抒发的作者思想情感得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①脍炙人口(此处需照应后文“大众之大众”的口碑,而“家喻户晓”只是形容知道的人多,没有评价的意思)②前所未有(“绝后”意味着以后不能做得更好,不合语境)③苦心孤诣(“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此处使用对象不当)(每处1分,其他成语如符合语境亦可)
19.(4分)近日播出的第二季首期节目,又在方式上消弭古今时空之别,将《永乐大典》这样的旷世巨著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凸显了优秀文化直击心魄、令人震撼、催人奋进的永恒价值和当代意义。(每句1分,一二句可断可不断)
20.(4分)前者强调了《尚书》这样的古籍对普通人而言,过于艰深,其思想内容少有人知;(2分)后者凸显出《尚书》这一古籍创造性转化后变得接地气,思想内涵让人易于接受,获得一致好评。(2分)
21.D【解析】A项“加速度”本是物理学名词,这里指速度很快,为引申义;B项“精气神”原是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此处指精神力气,为引申义;C项是基本义;D项“传声筒”本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这里喻指只会传达别人的话,自己却毫无主见的人,为比喻义。“薅羊毛”本是指春晚小品中白云大妈“薅羊毛织毛衣”的行为,文中则是指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一些网络平台、商家给予消费者的让利的行为,俗称“占便宜”,为比喻义。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2. ①薅羊毛能带来一些好处
②一旦超越了界限
③无论进行网络交易
四、写作(60分)
- 【写作提示】
第一则材料侧重讲“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第二则材料侧重讲“走一步”与“再走一步”两个阶段的关系,要求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主要考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以“走路”喻人生,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第一步”和“再走一步”两者关系的认识,鼓励当代青年既要具备“迈出第一步”的果敢和智慧,也要拥有“坚持再走一步”的恒心和毅力。
评阅标准:作文采用综合分等打分;只打一个总分。一等60—51分,二等50—42分,三等41—36分,四等35—20分,五等19—0分。
(4)扣分项目:错别字:错一个字扣1分,上不封顶;书写:潦草,扣2分;难看,扣3分;题目:没有题目,扣2分;字数:不足400字,20分以下;不足600字,30分以下;满600字、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抄袭:抄袭阅读内容的,抄袭400字的,20分以下;抄袭600字的,10分以下;抄袭800字的,0分。
评分细则:参见2022年湖南省高考阅卷评分标准。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质量监测考试一模语文试题pdf、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质量监测考试一模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