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化学(吉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吉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B | A | A | D | B | C | B | B | D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如图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钢铁生锈
C. 酸雨侵蚀 D. 冰山融化
【答案】D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冰山融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燃放烟花 B. 人工降雨 C. 焚烧垃圾 D. 汽车尾气
【答案】B
【解析】A、燃放烟花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即固体二氧化碳变为气体是吸热,形成降雨,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符合题意;
C、焚烧垃圾会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3. 吉林物产丰富。下列吉林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查干湖胖头鱼 B. 榆树钱酒
C. 黑水西瓜 D. 吉林大米
【答案】A
【详解】A、动物皮肤、肌肉、毛发等富含蛋白质,故查干湖胖头鱼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B、榆树钱酒成分为酒精和水,不符合题意;
C、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黑水西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吉林大米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这一事实说明( )
A.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水分子的质量增加
【答案】A
【解析】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A。
5. 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测稀硫酸的pH值
C. 取用锌粒 D. 倾倒稀硫酸
【答案】D
【详解】A、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引起液滴飞溅,造成危险,故A错误;
B、测稀硫酸的pH值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以防污染试剂,故B错误;
C、取用锌粒,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入试管口,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落至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故C错误;
D、倾倒稀硫酸,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稍稍倾斜,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该操作没有错误的地方,故D正确。
故选:D。
6.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B. 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药石油资源
C. 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 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B
【解析】
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错误;
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正确;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 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
C、 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
故选:C。
8.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 B.X的化学式为CH2O
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
【答案】B
【解析】
A、根据题意可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合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且含有氢元素,因此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 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 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答案】B
【解析】A、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作钻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生理盐水、酒精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D.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答案】D
【详解】A、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等,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臭氧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物质并不一定是酸,例如水,过氧化氢等,不符合题意;
D、离子一定带有电荷,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和电子,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离子______
(2)3个一氧化氮分子______
(3)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
【答案】 2O2- 3NO
【详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离子表示为:2O2-。(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为:3NO。(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12.(3分)载人飞船舱内常用高氯酸锂(LiC1O4)获得备用氧气。生活巾,锂电池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由图甲可知,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
(2)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_。
(3)锂原子与图乙中_______(填“A”、“B”或“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6.941 (2)8 (3)C
【解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2)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应表示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9=2+8+x+1,x=8;
(3)锂原子与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3.(4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处处与化学紧密相连,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水和___________配制的(写名称);
(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这种应用与化学中的___________作用有关;
(3)新疆棉花以高品质享誉全球,棉花属于___________纤维(填“合成”或“天然”);
(4)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中缺铁会引起___________。
【答案】(1)氯化钠 (2)乳化 (3)天然 (4)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解析】(1)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即氯化钠和水配得,故填:氯化钠;
(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3)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天然;
(4)缺铁会引起贫血,故填: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4. (3分)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从1、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Fe2O3+6HCl=== 2FeCl3+3H2O 或或
(2)4、5或5、4
【解析】
(1)1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水;2中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的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O3+6HCl=== 2FeCl3+3H2O ;或、;
(2)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醋酸显酸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4、5。
15.(3分)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在_________℃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任写一种)。
(3)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
A.有晶体析出的是硒酸镉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C.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答案】(1)t1
(2)升高温度或加溶质/硒酸镉或蒸发溶剂/水
(3)AC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升高温度或加溶质(/硒酸镉)或蒸发溶剂(水);
(3)A、硝酸钾的溶解度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有晶体析出的是硒酸镉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t1℃时,溶解度关系是:硝酸钾=氯化钠<硒酸镉,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硝酸钾、氯化钠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由于此时硒酸镉的溶解度小于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t3℃时三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时,溶解度关系是:硝酸钾=氯化钠<硒酸镉,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C。
16. (3分)用下图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
(1)实验1,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2,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2,向外拉注射器,观察到_________,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答案】(1)烧杯内的水经过导管流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线2处
(2)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会消耗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现象是烧杯内的水经过导管流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线2处;
(2)水蒸气遇到干冷的烧杯会冷凝为小液滴,从而说明有水生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含有氢元素。故实验2,①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3)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实验2,向外拉注射器,集气瓶内压强变小,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被吸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故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17.(3分)金属材料为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1)《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注:金指铜单质,锡指锡单质,刚指坚硬)。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相较于铜、锡的特点是_____。
(2)分别向盛有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加入铜片,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
(1)硬度大
(2)Cu+2AgNO3=Cu﹙NO3﹚2+2Ag
【解析】
(1)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相较于铜、锡的特点是硬度大;
(2)根据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铜、银的活动性:锌>铜>银,故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8.(5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若用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 ;AE ;
(2)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收集装置选择E;
(2)若用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19.(7分)竹麻通过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浸泡以及打浆、抄纸等步骤可制得纸张。某兴趣小组模拟古代造纸技术,他们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澄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KOH; 猜想二:含有KOH、______; 猜想三:KOH、Ca(OH)2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Ⅱ、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许______溶液 | ______ | 猜想三正确 |
【交流反思】
(1)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含有KOH、Ca(OH)2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同学对废水做如下处理(见下图)。C烧杯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答案】 K2CO3 无明显现象 K2CO3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生石灰会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之后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据此回答。
猜想假设:溶质的成分可能包括生成的氢氧化钾和没有反应完的碳酸钾。
设计实验: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论说明猜想二不正确,则溶质中不含碳酸钾,那么加入稀盐酸后不会看到气泡产生,故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结论说明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钙,要验证氢氧化钙的存在,一般加入的试剂与氢氧化钙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故可以选择加入碳酸钾溶液等可溶性碳酸盐,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反思:(1)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2)A烧杯中含有的溶质为KOH、Ca(OH)2,B烧杯中加入酚酞后溶液遇碱变红,C烧杯中加入稀硫酸会与KOH、Ca(OH)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红色会逐渐变淡,当溶液由红色完全变为无色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五、计算题(共6分)
20.(6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H2O。
(2)设消耗CO2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x 96g
x=132g
答:消耗CO2的质量为132g。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H2O。
(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重庆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云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沈阳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