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1)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2977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1)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2977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1)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2977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1)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1),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填空题,推断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1)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2·浙江·统考中考真题)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3.(2022·浙江·统考中考真题)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B. C. D.
4.(2022·浙江金华·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二、实验题
5.(2022·浙江台州·统考中考真题)在研究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时,把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到无色溶液A.无色溶液A中除了氯化钡还有什么?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猜 想
可能还有盐酸
可能还有氢氧化钡
实验过程
在试管中加入2~3颗锌粒,再滴加少量无色溶液A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铁溶液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有②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A不含①
无色溶液A会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
(1)请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①______,②______。
(2)该同学为了从无色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钡晶体,请你帮他写出合理的方法:______。
6.(2022·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_____。
(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 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三、科学探究题
7.(2022·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用4%的NaOH溶液和8%的CuSO4溶液制备Cu(OH)2,有同学并未得到预期的蓝色沉淀,而是得到浅绿色沉淀(经测定为碱式硫酸铜):还有同学观察到一段时间后蓝色沉淀中出现黑色物质(经测定为氧化铜),小金在室温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1:生成沉淀颜色与反应物的质量比的关系
两种溶液取用的质量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两种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试管)
编号
4%的NaOH溶液的质量/g
8%的CuSO4溶液的质量/g
沉淀颜色
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
①
2
2
浅绿色
不出现
②
4
待填
蓝色中混有浅绿色
5
③
6
2
蓝色
3
(1)根据探究目的及相关实验现象,②中8%的CuSO4,溶液的质量应为____g(选填“2”“4”或“6”)。
(2)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探究2:Cu(OH)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
按探究1中③的方法制备5份含蓝色沉淀的混合物,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处理方式
不做处理
直接向试管中加8mL水
直接向试管中加16mL水
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水
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 4%的Na2SO4溶液
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
3
11
17
不出现
不出现
(3)判断④中的蓝色沉淀已洗涤至中性的操作是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Cu(OH)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
8.(2022·浙江金华·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
【实验探究】
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______”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OH﹣、CO32-
(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______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四、填空题
9.(2022·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 CO3+H2O2)。现取少许过碳酸钠晶体,加入水形成溶液。
(1)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 _____。
(2)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呈 _____(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3)生成的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10.(2022·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______。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______气体。
五、推断题
11.(2022·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
(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
六、计算题
12.(2022·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NO3)2,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NH3)。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NH4NO3+NaOHNaNO3+NH3↑+H2O;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
(2)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
13.(2022·浙江·统考中考真题)开春以来,为提高水稻产量,某农场积极做好科学施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1)水稻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如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为促进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需要多施磷肥。下列属于磷肥的是______。
A.碳酸钾(K2CO3)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氨钙[Ca(H2PO4)2]
(2)氮肥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一百亩水稻需要施3950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这些碳酸氢铵用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合成,需要氨气(NH3)多少千克?
(3)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
七、综合应用题
14.(2022·浙江金华·统考中考真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_____。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3)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①CaO+H2O=Ca(OH)2,②Ca(OH)+Na2CO3=CaCO3↓+2NaOH。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15.(2022·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浮选】萤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
(1)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CaSO4+2HF↑
(2)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克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克,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3)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______(填字母)。
A.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八、流程题
16.(2022·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分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分。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______(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分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______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分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①中稀盐酸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若饱和石灰水的量不足,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酸性;若饱和石灰水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中性;若饱和石灰水过量,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碱性,故A不符合题意;
B、②中稀硫酸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溶液呈中性,若饱和石灰水的量不足,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酸性;若饱和石灰水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中性;若饱和石灰水过量,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碱性,故B不符合题意;
C、③中试管内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向其中加入饱和石灰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故C符合题意;
D、④中试管内的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加入石灰水,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若饱和石灰水的量不足,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酸性;若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中性;若饱和石灰水过量,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呈碱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白膜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白膜可用盐酸除去,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A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等于7,说明溶液显中性,从而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不反应,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稀盐酸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不会产生沉淀,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与图像不符,故选项错误。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反应结束,不再生成沉淀,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与图像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1) 盐酸 红褐
(2)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解析】(1)
①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在试管中加入2~3颗锌粒,再滴加少量无色溶液A,无气泡产生,则说明无色溶液A不含盐酸。
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铁溶液,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
(2)
无色溶液A含有氢氧化钡,该同学为了从无色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钡晶体,要将氢氧化钡除去,氢氧化钡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钡晶体,故其合理方法为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6.(1)
(2)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3)正确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3)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不是碳酸钙,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氢氧化钙,则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正确的。
7. 2 CuSO4+2NaOH=Cu(OH)2↓+Na2SO4 取适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不变色,说明洗涤液显中性 碱性越强,氢氧化铜越容易分解
【详解】(1)根据探究目的及相关实验现象,为了进行对比,溶液的质量应为2g;
(2)③中生成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3)判断④中的蓝色沉淀已洗涤至中性的操作是取适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不变色,说明洗涤液显中性;
(4)分析实验结果可知,①②③中容易碱性依次减弱,可得出Cu(OH)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是碱性越强,氢氧化铜越容易分解。
8. Na+、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加反应,肯定存在 ①NaCl、NaOH;②NaCl、Na2CO3;③NaCl、NaOH、Na2CO3 氯化钡或氯化钙或硝酸钡或硝酸钙
【详解】(1)A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Na+、Cl﹣没有参加反应,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氯化钠没有与其它物质反应,即Na+、Cl﹣没有参加反应;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Na+、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加反应,肯定存在;
(2)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没有沉淀,则肯定没有Ca2+,溶液呈红色,可能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故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①NaCl、NaOH;②NaCl、Na2CO3;③NaCl、NaOH、Na2CO3;
(3)由实验结论有OH﹣、CO32﹣,碳酸根与钙离子或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或硝酸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根,由于所加溶液过量,可除尽碳酸根离子,溶液显红色,证明有氢氧根离子。
9.(1)带火星的木条
(2)碱性
(3)+4
【详解】(1)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为了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3)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x=+4。
10.(1)3/三
(2)混合物
(3)二氧化碳/CO2
【解析】(1)
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
(2)
该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碳酸氢钠、柠檬酸等,属于混合物;
(3)
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是因为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柠檬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11.(1)AgCl
(2)Na2CO3、MgCl2、Ba(OH)2
【分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详解】(1)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无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AgCl;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
12.(1)解:样品中含有硝酸铵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
x=0.8g
y=0.85g
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
答: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
(2)解:设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z
z=6.8g
则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0.85g+6.8g=7.65g
答: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7.65g。
【详解】(1)根据氨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硝酸铵的质量,还有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硝酸铵的质量分数;详解见答案。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硝酸钠的质量。再算出两个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的总质量;详解见答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有一定难度。
13.(1)C
(2)解:设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
答:需要氨气850kg;
(3)解:设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的质量为y
7500kg×0.01%=y×5%
y=15kg
答: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15kg。
【详解】(1)A.碳酸钾(K2CO3)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B.尿素[CO(NH2)2]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C.磷酸二氨钙[Ca(H2PO4)2]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答案为:C;
(2)见答案;
(3)见答案。
14.(1)A
(2)NaOH、CaO
(3)解:设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为x
x=10kg
答: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为10kg
【详解】(1)A、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不能减少空气的污染物的总量,故选项不能实现“碳减排”;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减少燃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能实现“碳减排”;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节约资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能实现“碳减排”;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能实现“碳减排”。
故选:A;
(2)该过程中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3)见答案。
15.(1)选择捕收剂A及pH=8.5左右
(2)碱性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HF的质量。设样品中CaF2的质量为x。
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5.8%
答: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5.8%
(3)B
【解析】(1)
由图像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在用捕收剂A、pH=8.5左右时,浮选回收率最高,所以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选择捕收剂A及pH=8.5左右;
(2)
见答案。
(3)
A、萤石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合理开采,故A错误;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故B正确;
C、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不应禁止萤石开采,故C错误。
故选:B。
16.(1)分离转移
(2)颗粒大小
(3)0.98%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详解】(1)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反应转化;故答案为:分离转移;
(2)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故答案为:颗粒大小;
(3)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故答案为:0.98%;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故答案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1),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1),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实验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1),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简答题,计算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