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20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 中国地理 解析版
展开专题14 中国地理
【2020年】
(2020·新课标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 A 2. D
【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2020·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两山地属于( )
A. 昆仑山脉 B. 秦岭 C. 祁连山脉 D. 横断山脉
14. 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 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 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 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 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13. D 14. C
【解析】13.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错误。故选D。14.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错误。故选C。
(2020·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新课标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新课标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原因: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西江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影响输沙量的因素及影响甘蔗种植的区位因素,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
(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
(3)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2020·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一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一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二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1)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冰川的补给,西南部主要源于__________风(填风向)带来的水汽,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__________洋水汽。
(2)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__________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3)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1)西南;大西。
(2)东南;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
(3)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冰川补给来源、泥石流成因及其防御的工程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注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回答角度解答。
(1)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西南部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青藏高原西北部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受西风影响较大,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
(2)据图1分析,泥石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图中位置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结合图2从气候角度分析,7月份多数日期甲地日均温高于常年月均温,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图中9-11日期间、21-25日期间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地表径流。
(3)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泥石流防御的工程措施。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导致道路冲毁,防御措施可构筑护坡工程,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修建排导工程,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修建拦水坝等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2020·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1)据图1中信息完成下列表格,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图中信息
评价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
①
②
交通通达性差
(2)兴义气温年较差最大不超过 ℃。
(3)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4)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
【答案】(1)游览价值高(知名度高;特色突出)。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崎岖)
(2)16
(3)(兴义比铜仁纬度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兴义气温较高。夏季,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近(兴义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较短);但兴义海拔较高。所以兴义气温较低。
(4)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影响气温的因素和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条件等相关知识。
(1)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有利条件:读图可知,贵州省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独特性强,知名度高,游览价值高。不利条件:据材料可知,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崎岖,交通通达性差。
(2)读图可知,兴义7月均温为20°C-22°C,1月均温为6°C-8°C,所以,兴义的气温年较差为12°C-16°C,最大不超过16°C。
(3)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是因为兴义所处的纬度比铜仁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白昼时间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更多,所以兴义冬季气温高。兴义与铜仁相比,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夏季,兴义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但是白昼时间更短,因此两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近;但是,读图可知,兴义的海拔比铜仁高,所以,兴义夏季气温低。
(4)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和地表物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气候条件来看:据材料可知,川、滇、黔交界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从地形条件来看:川、滇、黔交界处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山地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从地表物质条件来看,川、滇、黔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地表多碎屑物,所以,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
(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
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针对泥沙拥堵河道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同时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
(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风沙区位于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
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2020·新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2019年】
(2019·新课标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3.C 4.A 5.B
【解析】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
3.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4.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
5.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2019·新课标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9.D 10.B 11.D
【解析】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
9.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
10.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
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
(2019·北京卷)读图3,回答第4、5题。
4.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A 5.C
【解析】4.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
5.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2019·北京卷)图4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A.黑 B.青 C.港 D.黔
【答案】D
【解析】本题以空调耗能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环境的掌握,是基础性试题。此题解答关键是对黑、青、港、黔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气候特征有清晰的把握,并注意题设要求选择“最可能位于”,非常明显要采用优选法进行分析。从图中看,该空调制热耗能较高时间在11月到次年3月;制冷耗能较高时间在4月份到10月份;说明该地冬冷夏热,并且夏季炎热时间较长。黑即黑龙江,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严寒,时间漫长,不符合题意,A不对。青海海拔高,夏季温度不高,不需要制冷,B不对。香港和贵州位于南方地区,气温回升快,降低慢,因此需要制冷的时间较长;香港由于纬度低,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温暖,基本上不需要制热,C不对;贵州冬季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气候冷湿,需要制热,D对。故选D。
(2019·北京卷)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回答第9、10题。
9.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10.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A 10.A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A对;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内外流区和内流区,B不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进入柴达木盆地,C不对;从1月27日到1月30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长度会有所变化,D不对。故选A。
10.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①对;南北方相隔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②对;南菜北运使南部的蔬菜销售范围更广,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③不对;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④不对。故选A。
(2019·江苏卷)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
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6分)
图2为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2)据图2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6分)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6分)
【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2)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解析】本题以贺兰山的地貌情况、旅游、以及宁夏为背景的生态移民问题,考查学生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价值和迁入地的区位地理条件等相关知识。
(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景点吸引游客”、解题方向为“共同原因”,一般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2)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8分)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分)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2)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要求:评价必须涉及有利、不利两方面,答出4点即可。
(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本题通过吉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为背景,考查分析聚落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评价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等知识点。
(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2)该题属于评价分析类题,关键词“发展进出口贸易”,解题方向“条件予以评价”。说明要阐述评价观点,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可以归结为所学的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的交通运输条件、生产条件和货物来源,市场和经济腹地、政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3)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2018年】
(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学#科网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8·新课标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学科&网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
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析】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数据中心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主要从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等角度作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通信、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地区工业发达,数据需求大,接近用户,且多高端人才,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2)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如根据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可以判断其政策支持力度大;结合该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该地区生产成本低;根据图中贵安新区与贵阳距离的较近,可以判断其贵安新区距离贵阳近,基础设施较好。益处的实质是分析产业集聚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利用、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等。
(3)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中心即可。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要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原因。从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从没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的差异。要注意论据与观点必须一致。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文字所示)
(1)如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
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
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
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港的建设、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京津冀的发展定位应立足各自优势制定:北京为首都,突出优势是高校众多,人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天津为直辖市,靠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现代工业基础好;河北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基础好。
(2)天津港转出一些与发展方向不符的产业可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减轻污染;这对于周边其他港口而言,因产业增加,可以增加吞吐量,规模扩大,便于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平原地区则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2)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4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16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分)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6分)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3分)
【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
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结合图16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2)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
【2017年】
(2017·新课标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图7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分)
【答案】
(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解析】
(1)解题此题首先需要从图中判断出该河流域的降水分布特点,北部支流多,降水多,冰雪融水多,然后从该地所在区域,从降水来源方面分析其原因,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多。
(2)从材料中白斑狗鱼的生存条件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有适宜的水温,水质好,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主要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来分析,白斑狗鱼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繁殖速度慢,所以白斑狗鱼产量低。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 11 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图 12 白山市主要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2016 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
(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2分)
(2)说明图11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4分)
(3)据下列表格要求,提取图12中信息,评价白山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8分)
图中相关信息
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评价
有利
不利
(4)图11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
列举信息
条件评价
有利
拥有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天池等)
旅游资源质量高(知名度高;有特色)
有朝鲜族民俗村、长白山大峡谷等
旅游资源种类多(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
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
部分景点交通的通达性好
不利
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旅游点分布较偏远)
有些景点交通的通达性较差(旅游活动耗时较长;花费较多)
一般旅游景点多
多数旅游景点吸引力较差
城镇级别较低
接待能力较差(基础设施较差)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
旅游季节较短
(4)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航运的因素以及表现。河流在结冰期往往不能通航,因此运输量为0。表格中的数据是吉林省境内河流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因此如果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则累计数量为0或不变。读图分析可知,该省境内再1月到4月,每个月份累计数量都为0,这四个月没有旅客的发送为0,因此可以说明河流结冰,不能通航;10月到11月、11月到12月2个月期间,旅客发送量的累积量没有变化,说明这两个月河流处于结冰期,因此综上可知,该区域河流的结冰期一共持续了6个月。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河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流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也大;长白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a河上游流经长白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3)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场的距离、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白山市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示意图”可知,白山市有长白山天池等5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质量高;区域兼有朝鲜族民俗村人文景观、长白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种类多;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交通的通达性好。但是也可以看出,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通达性较差,导致旅游活动耗时较长、花费较多;该地知名旅游景点少、一般景点多,吸引力较差;白山市城市等级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接待能力较差;地处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地区,旅游季节较短。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所产生的问题。矿泉水生产企业扩大规模,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不断减少,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知,矿泉水资源减少,进而会造成地表水减少和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变化,又会影响区域的湿地、植被以及生态环境。
(2017·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新课标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7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18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新课标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解析】
(1)根据材料三可知,1980年,我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新课标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大。
(3)读图可知,雄安新区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快速交通的发展好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2016年】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1) 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6分)
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
(2) 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6分)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8分)
【答案】
(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 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
(1)从材料中“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可提取地理位置、文化渊源和政策支持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从开发旅游资源、开展相关旅游活动等角度来回答。
(3)仔细判读洞头岛景观图,从地理位置、避险空间、地形状况、交通状况等角度来考虑避险地的选址。注意表格中是选址条件与主要原因的对应分析。
(2016•北京卷)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10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8分)
【答案】
(1)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1)要注意材料中有“登上大别山主峰,……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由此可判断为春季。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从大别山所在地理位置及山地南北坡的气温不同等角度分析。(2)从气候、地形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角度分析水利工程特色形成的原因及水利工程的功能。(3)影响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从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角度分析;公路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加强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等角度。(4)影响农产品加工的因素从原料、政策、交通和市场等角度分析。
(2016•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新课标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使得,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
(1)首先明白农业生长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等,结合材料提示,与江苏、浙江相比,横县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量大。
(2)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可知地势较高的旱地便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涝灾害威胁;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离河较近,便于灌溉,满足生长旺季时茉莉所需水分。
(3)此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和“横县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是有区别的,同时再结合图中横县的地理位置,主要从原料的数量、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原因。
(4)问题①,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
(2016•新课标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练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本小题共7分)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与扩展。(本小题共9分)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本小题共6分)
【解析】
(1)该问主要考查事物的描述方法,先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可知:1976年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年范围明显减小,且被分割断裂成片状,2000年左右范围又逐渐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该题的关键在于读图析图能力以及总结和概括能力。
(2)该题承接上题解释大熊猫栖息地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叙述可知,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按着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变化即可解释其原因。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栖息地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言之有理,符合可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关键。
(2016•新课标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
【解析】
(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
(2)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作出回答。
(3)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输电的稳定性。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8分)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8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解析】
(1)由图中海拔分布可知,甲区域地形起伏较大;从经纬度位置和重庆、长江等信息看,甲地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较大;甲地相对图中海拔较低的四川盆地而言,人口密度较小。从水能资源和移民数量角度看甲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较好。但甲地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和交通状况均不利于开发,同时,开发水能可能对当地地理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等)和相关地区(河流中下游)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从材料信息和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看,重庆汽车工业基础雄厚;从图中的铁路布局信息看,重庆交通便利;重庆为直辖市,发展汽车工业的人才较为丰富,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汽车市场广阔;同时,材料中“十三五规划”表明重庆发展汽车工业有政策支持。(3)成都与重庆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各有侧重点,能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便于区域之间的生产联系,避免同质恶性竞争,有利于整个区域汽车产业的集群、健康发展。
(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 、 ;作为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4 分)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 、 。(5 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 分)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攀枝花有煤铁资源,靠近河流,说明交通便利,有充足水源 ;老工业基地往往会面临资源短缺,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
(2)老年人冬季怕冷,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人生活有利。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有铁路、公路、机场,说明交通便利;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远离主要的工业区,环境优美;这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3)人口迁入,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市场,对房地产、旅游有促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从其他地区迁移人口,带来了外来的文化,对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2015年】
(2015•新课标II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6分)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6分)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4分)
【答案】(22分)
(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2分)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2分)
作用:方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2分)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3分)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3分)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3分)(答对1项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部分满分不得超过3分。)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4分)(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线路少,密度较小,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将内地初级农产品运到港口,供出口,同时方便进口商品运往内地。
(2)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整体东西方向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毒虫肆虐,病菌滋生,野生动物数量多,体型较大,因而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中暑,晒伤,受潮,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建设地区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山区还要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带来的伤害。
(4)铁路建设需要用到建筑材料,钢材,零部件、工具,运输工具等,因而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厂、机车制造、管线等,在外工作人员与家人的联系受益的还有电子通信部门。
(2015•新课标I卷)阅读图文材料,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4)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
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
(1)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结合当地湖泊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大盐湖为内陆湖,陆地河流带来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的繁生提供了条件。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材料中明确了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同时受制于其运输需要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导致当时卤虫产业规模小。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
(3)从渔业资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获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增大,限制了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优质鱼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量增大,从业人员增加。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3)从渔业资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获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增大,限制了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优质鱼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量增大,从业人员增加。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赞成:发展卤虫捕捞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卤虫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
不赞成:过度捕捞会导致卤虫资源枯竭;该湖为咸水湖,湖泊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015•上海卷)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
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2分)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答案】
(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2分),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2分)春季温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2分)
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2分)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量小。
【解析】
(1)通过该河流域示意图,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图中里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河口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量小。
(2015•上海卷)新西兰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绿色之国”。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对外贸易在新西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已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服装、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与办公设备、金属制品、化学成品等为主;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有肉类、鱼类、水果、乳制品、毛毯、食品、造纸、木材等。
材料二:畜牧业是新西兰农业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以金融业、进出口贸易、通信邮电、旅游业为主。
(1)新西兰享有“绿色生态”,植被覆盖率约80%,810万公顷森林中,原始森林约占78%,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2 分)
(2)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推测其主要能源,并说明理由。(6分)
(3)新西兰发展“绿色产业”。根据提供的材料,归纳“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4分)
(4)新西兰出口“绿色产品”。概括中新两国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种贸易特点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答案】
(1)新西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西兰为南太平洋岛国,远离大陆,受外界的影响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生长。(任答两点即可,2分)
(2)能源:地热能、水能、风能。(任答两点即可,2分)
理由: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断裂多,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新西兰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流多向东西两侧流入海洋,河流短,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多数国土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因此风能资源丰富。(任答两2方面即可,但需与推测的能源一致,每方面2分,共4分)
(3)特征:绿色产业的特征是资源消耗小;能耗低;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安全环保。(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特点: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制成品,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主要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2分);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2分)。
意义:这一贸易特点可以部分满足我国人民对安全环保优质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增加贸易收益;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任答一点即可,2分)
【解析】
(1)动植物资源丰富与气候、地形(涉及垂直差异)、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等自然因素有关。新西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西兰为南太平洋岛国,远离大陆,受外界的影响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生长。
(2)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均为绿色环保能源,可结合新西兰实际进行分析说明。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断裂多,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新西兰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流多向东西两侧流入海洋,河流短,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多数国土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3)绿色产业的特征是资源消耗小;能耗低;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安全环保。
(4)从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内容来总结特点。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制成品,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主要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一贸易特点可以部分满足我国人民对安全环保优质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增加贸易收益;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2015•重庆卷)14.(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图5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5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中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打来的有利变化。(6分)
(2)图5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km/h、40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12分)
(3)请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说明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对该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答案】
(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3)①能促进石油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石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能促进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
【解析】
(1)洛比托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经济腹地是影响该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中铁路的建设使的该港口的经济腹地范围大大扩展,使其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本小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一般可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其中对列车速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地形以及线路曲直等。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因此列车设计速度高。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平原到高原的过渡地带,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因此列车设计速度低。
(3)本小题考查工厂建设对区域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题干要求,可从促进产业(或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能促进该国石油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石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能促进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
(2015•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1中丙第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咋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12分)
(2)简述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10分)
【答案】
(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解析】
(1)读图乙,甲地河流全年水位在3m以上,全年水位高。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图中月份,高水位在冬季,图中6-7月,低水位在夏季,图中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根据图甲,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沼泽湿地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读图甲,乙地位于河流源头附近,说明海拔较高。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乙地纬度较高,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有利于甜瓜种植业发展。
(3)读图甲,根据纬度,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利于辐射松生长。丙地的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所以有利于林产品发展。
(2015•广东卷)40、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
材料二 加蓬从2010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
(1)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4分)
(2)与博韦处的河面海拔相比,马苏库处的河面海拔较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2015年5月4日18时电话联系对方,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2015年5月_____日_____时。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6分)
(4)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6分)
(5)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4分)
(2)高 马苏库位于河流上游(4分)
(3)4日11时 海洋运输(海运)(6分)
(4)近原料地(森林资源丰富);临近海洋,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沿海平原,建港条件好。(6分)
(5)地处低纬,热量充足(或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6分)
【解析】
(1)从图示位置判断,利伯尔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因为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2)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马苏库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博韦位于河流的中游地区。
(3)从图示经度可知,利伯维尔的经度为10°E左右,则利伯维尔位于东一区,与北京东八区相差7小时,即减7小时,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2015年5月4日11时;加蓬与我国远隔大洋,运输石油需利用海洋运输。
(4)注意审题,是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森林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建港条件好,也有利用工厂的建设;临近海洋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产品的出口。
(5)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国加蓬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题干提示“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说明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发展种植业提供土地条件。
(2015•上海卷)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14分)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
【答案】
地形、河流分布特征:
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4分)
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
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4分)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4分)
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2分)
【解析】在中亚区域图中给出了地形、河流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自然因素,农业区分布、农业区域差异、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回答。首先描述中亚地形、河流分布特征。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中亚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三点:1、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2、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3、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
以上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类型及空间分布不同。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2015•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左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右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2分)
(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 、 ▲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 ▲ 、 ▲ 。(4分)
(3)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 ▲ 。(3分)
(4)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 ▲ 。(2分)
(5)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 。(3分)
【答案】(14分)
(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
(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3)地势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任答3点)
(4)雨水 冰川融水
(5)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产业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3点)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瓜达尔港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世界主要石油产地,南边濒临阿拉伯海,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区位优势明显。
(2)分析喀什和瓜达尔港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喀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而瓜达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而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喀什降水偏少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周围被高山高原环抱,地形闭塞,湿润的水汽无法到达。
(3) 中巴铁路北段主要经过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南端经过气候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沿线沙漠广布。
(4)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我国境内,其水源补给主要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水和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5)印度河流域发生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快速增长造成水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水资源,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因而我国绿洲地区发展过程中要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好生态环境。
(2015•山东卷)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7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8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8分)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解析】
(1)根据材料,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读图,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2)读图7,根据图中分布状况,原生海岸红杉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读图8分析,根据图中气温、降水资料,杭州夏季降水较多,有利于海岸红杉的生长。阿克塔气温变化小,气候温和。杭州是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太适合海岸红杉生长。
(4)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可以提供工业原料。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适宜发展旅游业。可以用来开发科学研究。可以改善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生物生长的条件,引种我国的开发利用方向。
【名师点睛】该题以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为材料,通过对比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与降水特征,考查红杉分布区自然地理特征。读图题,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材料和图中所含的信息。根据材料,可以总结出区域的特征。回答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趋势两方回答。熟记一些重要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掌握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快速分析识记问题。可以利用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找到相适宜的条件。区域开发利用的方向,要符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图9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8分)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4分)
【答案】
(1)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或答不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厄勒海峡地区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修建跨海大桥,厄勒海峡地区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有利于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读图,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所以赞成。
若从经济效益角度看,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所以不赞成。
(2015•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8)。奇异果生长怕早、怕风。宜栽培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进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图9)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培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
(2)指出奇异果罐头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4分)
(3)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8分)
【答案】
(1)(10分)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
(2)(4分)原料(2分);鲜果不便长途运输(2分)。
(3)(8分)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2分);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解析】
(1)读图,奇异果位于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是中纬度地区,纬度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2)灌头厂是原料指向型产业,所以主要是原料。鲜果不便长途运输,所以要尽量靠近原料地。
(3)生产奇异果,在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2015•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1)结合图10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9分)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4分)
【答案】
(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2)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解析】
(1)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T岛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多;该岛的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来自海洋,所以多地形雨;图示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甘蔗制成糖,重量大减,所以把制糖厂建在本岛,可以降低运输原料的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长距离运输甘蔗,会增加消耗;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低,地租较低。
【2014年】
34.(2014·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图12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34.(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的熟悉情况,对某地的地理位置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地理位置,另一个是社会经济地理位置。就该省区的自然地理位置看,要考虑其热量带和干湿状况以及地形的特殊位置,而社会经济地理位置主要从“丝绸之路”等特殊位置方面分析作答。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考虑,该地的气候适宜多种药材的生长;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则可以从该地的劳动力、种植历史、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等角度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促进原料产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两方面分析。
40.2014·北京卷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20,回答问题。
图20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40.(2)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对比土地面积,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分析资源条件,川渝地区矿产资源、能源等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长江经济带建设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有政策的支持;分析劳动力状况,川渝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
37.(2014·福建卷) 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图13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37.(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出四点即可)
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分析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第(3)题,题目要求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从市场、科技、政策、地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一种观点作答,但要注意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
27.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16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图17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图16
图17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来源:学,科,网Z,X,X,K]
平均
气温
(℃)
-7.4
-3.9
1.9
8.1
12.4
15.3
17.3
16.6
12.3
6.6
-0.3
-5.7
6.1
降水
量
(mm)
1.2
2.2
7.0
19.0
43.0
59.2
88.2
74.0
54.4
20.5
3.9
1.2
373.8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________。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________。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飞越唐古拉山口
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
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27.(1)3 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4)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的描述与表中温度的数据可以看出,3月份以后气温回升,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第(2)题,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迁徙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并且做了多次停留,迁徙沿途停留地的自然环境与它的习性是相适应的。第(3)题,南亚冬季温暖与地形和纬度有关。该地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喜马拉雅山的地势起伏对斑头雁迁徙有重大影响。
28.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8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19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18
图19
城市群
长江三角
洲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
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
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地区生产总值
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8.(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第(1)题,图中两地的城市特点的共同之处表现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第(2)题,首位城市作为区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中心,在整个城市群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所以主要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第(3)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两地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的不同。第(4)题,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方面来作答。
3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图6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36.(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第(1)题,分析沙源主要从河流带来泥沙、河湖底部裸露两个角度分析,注意从图中分析河流数量、河流输沙量和沉积量、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第(2)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解答的实质是分析该湖泊东北部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可以从地形、下垫面的摩擦力大小、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风沙的危害主要从风力沉积作用和风沙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两个角度分析对铁路及车辆安全的影响。第(4)题,防治风沙的危害主要从固沙、设立保护装置阻止风沙入侵两个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5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1.C 【解析】主要考查河流补给来源。结合图中降雨量可知,该区域降水较少,位于我国较干旱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12.B 【解析】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山麓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草类茂盛,地表风沙多;柑橘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图1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
1.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A 【解析】北京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根据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规律,山地东南侧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年降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甲、乙、丙、丁,故A项正确。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A 【解析】由题干可知,板栗喜光、喜暖,因此应布局在向阳坡,图中甲处在向阳坡,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适合板栗生长,故A项正确。乙、丙、丁处在背阴坡,光热不足,且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板栗生长,故B、C、D错误。
(2014·浙江卷)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图2),完成3~4题。
图2
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C 【解析】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铁路修建成本高,加上线路固定,铁路运输方式并不灵活,故C项正确。
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4.B 【解析】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天山山脉,天山海拔高,山顶有常年积雪,山坡上植被丰富;咸海沿岸有卡拉库姆沙漠;锡尔河为内流河,自上而下水量减少;从阿拉木图往北,气温逐渐下降,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
(2014·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5~6题。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与全国
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
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来源:学科网]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5.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故B项错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故D项错误。
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来源:学科网]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6.D 【解析】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故D项正确。
【2013年】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1.N1 2.P52013·四川卷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1.B [解析] 主要考查我国行政区划的简称。由图可知重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2.C [解析] 主要考查自然灾害。此期间(3月3日)为春季,西南地区气候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2013·吉林长春一调图X274为我国某乡镇区域图,该乡镇煤炭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据此完成1~2题。
图X274
1.该乡镇最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黑B.晋C.冀D.湘
2.煤炭的不合理开采,容易引发环境问题,最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的煤矿是( )
A.①B.②C.③D.④
1.D 2.D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乡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项中的湖南省最符合题意。第2题,煤矿的不合理开采可能破坏植被及表土层,在坡地易引起水土流失。
N2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26.(1)D1 (2)N2 (3)F1N4 (4)F1N4 2013·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毫米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5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6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5 图6
(1)指出图6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26.[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地貌景观图可知P西部是海拔较高的贺兰山,在山麓河流出口处有一个明显的扇形堆积物,说明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是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河流中上游受流水侵蚀,河水携带泥沙到山口时,因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形成。第(2)题,根据等高线图上贺兰山走向与经线的关系,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夏季银川平原盛行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受贺兰山阻挡抬升,多地形雨,给平原增加降水补给;冬季银川平原位于西北季风背风坡,阻挡了北方冷空气流入和沙漠入侵。第(3)题,从等高线图可知,贺兰山山顶大部分海拔超过2000米,并且坡度较陡,适合发展林业,一方面有利于防风固沙,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水土;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年降水量较少,气温较高,适合发展畜牧业;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集,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适合发展渔业。 第(4)题,应该从农业区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质量、市场、种植历史、劳动力等。
37.(1)N5D4 (2)N5D4 (3)N5F3 (4)N5N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5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图5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37.[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解析] 第(1)题,图(a)中只有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此时天然次生林、灌丛下面地下水水位高于沼泽地,则可稳定为沼泽提供水源。具体过程为树叶、树冠、树干等截留降水,阻挡地表径流,致使地表水流速减缓,增加雨水下渗量。第(2)题,对比分析图(a)与(b),天然次生林、灌丛稀疏,原有一部分天然次生林、灌丛生长地被速生桉代替,而图中沼泽明显萎缩。原因是速生桉下面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且低于沼泽地的水位,速生桉生长需要消耗大量地下水。第(3)题,题干中明确说明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从速生桉本身条件分析,加上西南地区较贫困与落后,人口较多,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第(4)题,速生桉为热带雨林树种,而我国西南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有明显旱、雨季之分,年总降水量少。
6.N2 N6 7.A2N2 8.A2N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6~8题。
图2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6.C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我国台湾,图中年均温是中部低、两侧较高,其地形中部为台湾山脉,两侧为平原,则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A [解析] 台湾降水主要受东侧海洋季风以及沿岸暖流影响,而台湾山脉在台湾中部,地势相对较高,阻碍季风与洋流对西侧平原地区的影响,使得西侧平原的降水量较少。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B [解析]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对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台湾岛来说,②③位于亚热带,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适合樟树生长,但③处于山脊位置,地势较为陡峭,②处于山坡位置,利于樟树集中分布。
41.(1)N5 N2 (2)N5 K1 (3)N5 K3 (4)N5 F4 2013·广东卷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6)
图6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7)
图7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西宁市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41.[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 第(1)题,材料中提到“西宁平均海拔2261米”,到西宁避暑说明西宁夏季气温低,气候凉爽,但因为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故需带上毛衣。第(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作为河谷型城市,周边地形和河流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西宁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沿河流、河谷呈条带状分布。第(3)题,根据材料一图中数据可知,西宁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1996~2008年耕地面积缩减量大,主要转移方向为退耕还林还草、城市建设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说明本阶段西宁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提高。第(4)题,从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可知,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中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以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方面分析。
3.D4N2 4.D4[2013·大纲全国卷]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行山南麓地理环境特征。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达912万立方米,可知河流上游以雨水补给为主;该地位于太行山山麓附近,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甲、乙两水库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条河流上,降水差别不会太大,由此排除A项;植被截留、大量下渗也不可能导致甲水库无入库水量;在该流域内人工拦截入库径流最可能导致甲水库无入库水量。
41.(1)F1、N2、O12013·北京卷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图9,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图9
41.[答案] 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聚落分布特点从分布形态和聚落密度两方面分析。两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在水热组合、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8.D1、N2 9.D12013·北京卷读图5,回答8~9题。
图5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8.C [解析] 甲地为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
9.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9.C [解析] 甲处为峰林,主要为石灰岩,主要作用为侵蚀作用,但不是图中侵蚀作用最强烈的地方;乙处为河谷,主要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丙处为背斜山,岩体破碎,丙、丁之间有断层存在,山体易发生滑坡;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山。
1.B2、B4、D4、N3 2.C5、F2、N2 3.J2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
图1
1.图中( )
A.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1.D [解析] 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A [解析] 题目设问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D [解析]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30.C5N2 31.C52013·安徽卷图4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0~31题。
图4,)
30.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0.D [解析] 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0℃等温线向北移动,因此答案为D项。
3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31.B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根据图中等温线可以看出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在0℃以下,乙在0℃以上),因纬度基本相同,所以甲地海拔高,两地冬季平均气温都趋于上升。
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图X271),回答1~2题。
图X271
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A.阴山B.秦岭C.天山D.南岭
2.该山地气温最低处位于( )
A.北坡海拔200~500米 B.北坡海拔500~1500米
C.南坡海拔200~500米 D.南坡海拔500~1500米
1.D 2.B [解析]第1题,该山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说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低,只有南岭符合;秦岭是我国1月0℃的分界线;天山、阴山纬度较高,1月气温应低于0℃。第2题,南岭为东西走向,其北坡是阴坡,温度低于南坡,因此气温最低处位于山地的北坡,根据最低气温对应的海拔可看出,海拔大约为500~1500米。
2013·福建卷图X272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3~5题。
图X272
3.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B.bC.cD.e
4.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风带C.地形D.河流
5.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A.3、4B.5、6C.7、8D.9、10
3.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图文材料可知,该省为安徽省,d位于淮河流域平均气温较低,为气候舒适区的一般区;根据题干材料“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c地位于长江流域,气温适宜,相对湿度适中,因此其为最舒适区。
4.C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甲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影响该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5.B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在3、4、9、10这几个月的均温应达不到24℃,因此不选A、D;7、8月又有伏旱,气候湿热,因此C也不正确,故答案B正确。
6.2013·南京、盐城一模读台湾东部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X278),完成下列各题。
图X278
(1)简述图中水电站布局的有利条件。
(2)甲市A、B、C、D四地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理由。
(3)据图分析,甲、乙两城市受洪水威胁更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理由。
(4)为防治洪涝灾害,该区域采取了哪些工程措施?
6.[答案] (1)处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流量丰富;等高线密集,落差大;上部为盆地地形,易修水库蓄水发电。
(2)B 处于城区外缘,城市上风向,空气清新;近公路,交通便捷。
(3)乙市 乙市地处河曲凹岸,流水冲蚀作用强,易溢流;处于干支流汇合处,流量大;与甲城相比,地势更低。
(4)修建水库;修筑堤防;开挖分洪道。
[解析]第(1)题,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高级住宅区要求建在环境条件好和交通便利的地点。第(3)题,乙城位于地势较低、流量较大、河水易于溢流区,受洪水威胁较大。第(4)题,从修建水库、修筑堤防、开挖分洪道等方面采取措施。
7.2013·福建卷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X279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图X279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7.[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给出的M城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即可分析出其气候特征。第(2)题,M城发展成为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输量的增加,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第(4)题,N城为喀什,为边境城市,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该地具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条件。
N3 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1.C5 2.E2 P5 3.N3[2013·重庆卷] 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图1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1.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反映的是“海拔与降水量”的关系。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海拔高,降水量也大,故甲地降水量大的主要原因应是受地形条件影响。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2.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乙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以判断。据题干所提供的经纬度可知,乙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春季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
3.C [解析] 注意图示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据题干所提供的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由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特征可知,该地河流含沙量较小,流程长,河流补给以春季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故具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7.N32013·广东卷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3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7.C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1969年以后,利津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减小,这是因为中上游水库的建设拦截了一部分水和泥沙。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灌溉而不是工业用水的增加,A选项错误;如果流域降水量增加,径流量不应该减少,故B选项错误;如果中游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会增加,但2000年以后,黄河水质明显变清,故D选项错误。
3.N32013·广东卷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
图2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3.A [解析] 图示省区位于100°E到125°E,且自西向东植被覆盖状况越来越好,故A项内蒙古自治区正确。
1.B2、B4、D4、N3 2.C5、F2、N2 3.J2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
图1
1.图中( )
A.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1.D [解析] 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A [解析] 题目设问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D [解析]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2013·湛江模拟图X275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读图,完成1~2题。
图X275
1.图中主要石化基地共同的区位优势在于( )
A.资源丰富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D.劳动力富余
2.境外石化产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将促进迁入区域( )
A.环境的改善B.就业压力的增加
C.港口等交通的发展D.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增加
1.B 2.C [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达,对石化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第2题,境外石化产业在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过程中,对港口等交通依赖性较大,将促进港口等交通运输的发展。
2013·日照一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图X276)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图X277),回答3~4题。
图X276 图X277
3.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
B.位于四川盆地中央,水汽不易扩散
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
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
4.成渝经济开发区( )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
B.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
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3.A 4.C [解析]第3题,重庆在四川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并不是在四川盆地中央。由图示可知降雨多的夏季浓雾频率并不高。凝结核不是成雾的条件。第4题,长江上游落差大,不利于通航。重庆南部多山地地形,农业基础不好。重庆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资源支持。良好的经济基础及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是重庆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N4 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13.(1)D4 (2)F3 (3)F1N4[2013·重庆卷] 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7
图8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7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2)某公司拟在图8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
(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13.[答案] (1)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2)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或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
(3)负面影响: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对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解析] (1)地表组成物质直接看图是风化物,其特点疏松,根据海拔坐标可知有几十米的厚度。地形起伏特点需要根据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来观察,30千米的水平距离相对高度约为200米,可以说是较为平坦的地形。地下水是通过水循环中的下渗补给的,地表组成物质疏松、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2)甲地区是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集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乙地区是开发相对落后、城市少、环境好的临近闽赣两省的山区。饮用水生产需要有优质水源,还需要考虑工业生产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区位因素。(3)发展种植业,破坏自然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进而减少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化肥农药的使用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减少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需通过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措施。
2.F3 3.N4 [2013·浙江卷]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2~3题。
2.图2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2.D [解析]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的“用工荒”局面是指部分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因劳动力成本升高,而雇佣不到廉价劳动力的情形。读图可知①~④四个工业部门,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分别是18%、40%、20%、60%,其中④工业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最可能为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故D正确。
3.“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3.B [解析] “用工荒”局面的出现是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不是因劳动力数量过多而产生的,故劳动力不会因“用工荒”而回流到第一产业,A错误。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其生产利润下降,故企业将会寻求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形式而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区域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B正确。“用工荒”会导致企业平均工资上升,资金投入增加,故C、D错误。
13.(1)C5 (2)P5 (3)N42013·四川卷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图6
(1)选择图(a)和图(b)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a)和图(b),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3.[答案] (1)图(a):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b):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或降水较常年同期的比较差异情况。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是:先总体点明较常年同期的不同(气温是高还是低、降水是多还是少),然后说明其空间递变趋势,最后点出极值及其出现部位。图(a):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递变趋势大致是偏低值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偏低值最大值出现在西部,比常年同期低4℃以上。图(b):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递变趋势大致是偏多量由东北向西南较常年同期增大,西南部地区出现极大值,比常年同期多1~2倍。
(2)本题主要考查涝灾发生部位及发生条件。涝灾发生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降水及排水等方面去考虑。由图(a)和图(b)可以看出西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春季积雪融化后,排水不畅;降水较常年同期多;气温较常年同期低,则蒸发较常年弱,地表存水多等。
(3)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异常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因其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故春温较常年低,会导致春播推迟,收获推迟,作物易遭受秋季低温冻害的影响;降水较常年多,会使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作物耕种和正常生长。
27.(1)F3M4 (2)O4N4 2013·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图7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图7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27.[答案] (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例可知,巴西缺乏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而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居民消费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巴西甘蔗产量大,原料丰富,可以延长甘蔗产业链和 增加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扩大就业,所以巴西大力发展乙醇产业。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是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回答。有利的方面: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工农业生产、居民消费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乙醇能源,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而且乙醇又属于可再生能源;我国能源以煤炭消费为主,可以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不利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的国家,用大量的粮食去生产乙醇,会造成粮食供需紧张,影响粮食安全。
26.(1)D1 (2)N2 (3)F1N4 (4)F1N4 2013·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毫米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5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6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5 图6
(1)指出图6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26.[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地貌景观图可知P西部是海拔较高的贺兰山,在山麓河流出口处有一个明显的扇形堆积物,说明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是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河流中上游受流水侵蚀,河水携带泥沙到山口时,因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形成。第(2)题,根据等高线图上贺兰山走向与经线的关系,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夏季银川平原盛行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受贺兰山阻挡抬升,多地形雨,给平原增加降水补给;冬季银川平原位于西北季风背风坡,阻挡了北方冷空气流入和沙漠入侵。第(3)题,从等高线图可知,贺兰山山顶大部分海拔超过2000米,并且坡度较陡,适合发展林业,一方面有利于防风固沙,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水土;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年降水量较少,气温较高,适合发展畜牧业;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集,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适合发展渔业。 第(4)题,应该从农业区位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质量、市场、种植历史、劳动力等。
3.N4 4.N4 5.I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A [解析] 春季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播种季节,且春季气温较低,所以春季使用地膜的数量和规模大。
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4.D [解析] 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风沙大,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
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A [解析] 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可危害作物根系发育与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N5 中国的四大地理单元37.(1)N5D4 (2)N5D4 (3)N5F3 (4)N5N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5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图5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37.[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解析] 第(1)题,图(a)中只有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此时天然次生林、灌丛下面地下水水位高于沼泽地,则可稳定为沼泽提供水源。具体过程为树叶、树冠、树干等截留降水,阻挡地表径流,致使地表水流速减缓,增加雨水下渗量。第(2)题,对比分析图(a)与(b),天然次生林、灌丛稀疏,原有一部分天然次生林、灌丛生长地被速生桉代替,而图中沼泽明显萎缩。原因是速生桉下面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且低于沼泽地的水位,速生桉生长需要消耗大量地下水。第(3)题,题干中明确说明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从速生桉本身条件分析,加上西南地区较贫困与落后,人口较多,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第(4)题,速生桉为热带雨林树种,而我国西南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有明显旱、雨季之分,年总降水量少。
36.(1)N5D4 (2)N5A2 (3)N5D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4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图4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6.[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作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解析] 第(1)题,沙源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水汛期与枯水期明显,河床裸露提供沙源;三是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M地刚好处于冬春季节的下风地带,风沙在此沉积。第(2)题,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且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说明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河谷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对风阻挡作用小,两条河流在H县城附近交汇,且该地峡谷较窄,容易形成风口。第(3)题,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会有自己相应的论据,首先,认真思考两种观点,看哪一种观点你提供的论据更加充分、更具有说服力;其次,选择相应观点,结合选择观点提出相应论据即可。
41.(1)N5 N2 (2)N5 K1 (3)N5 K3 (4)N5 F4 2013·广东卷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6)
图6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7)
图7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西宁市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41.[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 第(1)题,材料中提到“西宁平均海拔2261米”,到西宁避暑说明西宁夏季气温低,气候凉爽,但因为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故需带上毛衣。第(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作为河谷型城市,周边地形和河流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西宁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沿河流、河谷呈条带状分布。第(3)题,根据材料一图中数据可知,西宁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1996~2008年耕地面积缩减量大,主要转移方向为退耕还林还草、城市建设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说明本阶段西宁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提高。第(4)题,从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可知,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中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以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方面分析。
N6 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6.N2 N6 7.A2N2 8.A2N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6~8题。
图2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6.C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我国台湾,图中年均温是中部低、两侧较高,其地形中部为台湾山脉,两侧为平原,则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A [解析] 台湾降水主要受东侧海洋季风以及沿岸暖流影响,而台湾山脉在台湾中部,地势相对较高,阻碍季风与洋流对西侧平原地区的影响,使得西侧平原的降水量较少。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B [解析]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对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台湾岛来说,②③位于亚热带,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适合樟树生长,但③处于山脊位置,地势较为陡峭,②处于山坡位置,利于樟树集中分布。
36.(1)F1 (2)F3 (3)N6[2013·大纲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图3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答案] (1)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
(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等方面考虑,评价类的题目要从正反两方面作答。第(2)题,主要考查杏核异地加工的原因(区位)。要从产品的特点及品质、交通、市场、劳动力素质(技术、经验)、工业的协作条件等方面分析说明。第(3)题,主要考查我国东西部的优势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人们的市场意识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但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2013·宁波模拟图Z71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回答1~3题。
图Z71
1.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 )
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B.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
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
D.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
2.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 )
A.甲河下游地势平坦
B.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
C.甲河流量更大
D.乙河入湖口较深
3.图中沙漠的成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C.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
D.人类过度垦殖的恶果
1.A 2.C 3.B [解析]第1题,巴尔喀什湖东部水咸,不能作为灌溉水源;水域面积较广大,对于调节当地气候阻碍沙漠扩展有重要作用;该湖水质条件的差异为多样鱼类生存提供了条件。第2题,甲河为伊犁河,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天山阻挡,使得伊犁河上游降水量较多,比乙河流量大,更利于三角洲的形成。第3题,该区域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为沙漠发育提供了条件。
2013·安徽卷图Z73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4~5题。
图Z73
4.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5.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4.D [解析]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0℃等温线向北移动,因此答案为D项。
5.B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根据图中等温线可以看出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在0℃以下,乙在0℃以上),因纬度基本相同,所以甲地海拔高,两地冬季平均气温都趋于上升。
6.2013·广东卷图Z76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
图Z76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
6.A [解析]图示省区位于100°E到125°E,且自西向东植被覆盖状况越来越好,故A项内蒙古自治区正确。
7.2013·东北三省四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图Z77)
图Z77
材料二 塞上江南景观组图(图Z78)
图Z78
(1)从河流汛期、含沙量两方面比较图中河流A段、B段水文特征的差异及成因。
(2)图中C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请你用地理学原理加以说明。
(3)说明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C平原盐碱化的过程。
7.[答案] (1)A段:凌汛,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河流有结冰期,易发生凌汛。B段:含沙量大,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2)河网稠密,河汊纵横;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形成了如江南水乡一样的景观。
(3)由于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加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化土地。
[解析]第(1)题,考查黄河水文特征,一是上游凌汛,二是中游含沙量大。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从河网密度、农作物类型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分蒸发使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化。
【2012年】
4.D5 5.N2[2012·北京卷] 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2
4.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的相关知识。由于自然带的界线大多是固定的,因此自然带界线不会出现季节性的变化;由图可知,同一个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海拔上界比北坡低;南坡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多,因此南坡冰雪带下界比较低;南北坡由于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基带差异大。
5.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5.A [解析] 由山麓基带的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结合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山顶有永久冰雪带,山地海拔很高,近8 000米,容易选出答案为A。
5.A2N2 6.N4O1 7.O1[2012·福建卷]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7题。
图3
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5.C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有关知识。根据等值线“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的原则,甲地区地处平原,因此其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故选项C正确。
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6.A [解析] 在东北地区,随纬度升高和地形变化,≥10℃积温降低,其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此地区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南北相差不大;年降水量大体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图中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不符。故A正确。
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7.B [解析] 本题考查3S技术。对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8.F1 9.E1 10.N2 11.D4[2012·重庆卷]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8~11题。
图4
8.图4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D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区位选择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木薯喜高温,因此应种植在纬度较低、地势平坦的高温地区。图中甲、乙两地纬度较高,温度较低,不适宜种植,故A、B项错误;丙处靠近云贵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故C项错误;丁地纬度最低,且靠近沿海,地势平坦,年均温高,适合种植木薯,故D项正确。
9.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结合题意可知,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木薯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原料生产具有可再生性,故B项正确。种植木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故A项错误;发展木薯乙醇,需要从种植区将原料运往原料加工厂,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故C项错误;木薯为农作物,乙醇挥发性强,都不便于长期储存,故D项错误。
10.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10.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势特征判读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图中城市南宁判断,该区域为广西,再结合河流流向判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因此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广西西部靠近云贵高原,地势高;东部靠近广东省,地势较低。故A项正确。
1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11.B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广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故B项正确。一般的河流均有地下水补给,但季风区地下水补给不是主要来源,故A项错误;广西大多数地区为喀斯特地貌,湖泊较少,对河流的补给作用不强,故C项错误;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或纬度较高的地区,故D项错误。
6.N2 7.N2[2012·课标全国卷] 读图,完成6~7题。
图2
6.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6.A 7.C [解析] 本题组主要是对中国的气候、地形区的考查。通过图中经纬度位置、城市、河流、铁路等有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的区域位置。结合影响我国气温分布及变化的因素,地形对两城市的冬季气温影响大。甲、乙两城市纬度相近,但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由于北部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而乙位于黄淮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大。所以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N3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
8.A2D4 9.N3[2012·福建卷] 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8~9题。
图4
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8.C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同一地区太阳辐射相同,因此排除B、D;图中耕地、林地、草地日蒸发量较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蒸发量较小,水体日蒸发量最大,因此造成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选项B正确。
9.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9.A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知,该地草地面积较大,水体面积较小,因此应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故A正确。
7.D4N3[2012·广东卷] 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图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C [解析]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即比较入湖径流量与岀湖径流量的大小,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岀湖径流量时,就会产生蓄积作用。
41.(1)A2B2 (2)N3P4 (3)F3 (4)G1O4 (5)F4I2[2012·广东卷]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图9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和__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__和______处。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 (1)乙 丁 甲 丙
(2)旱地 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 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等深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数值不难读出甲、丙深度大于5米,乙、丁深度小于5米。
(2)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难度较小,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答案。
(3)本题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不难读出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业工业基地的布局;影响微电子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技术。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国家政策等。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5)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的时候,必须考虑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工业产生的“三废”等环境问题,F围垦区位于沿海位置,所以还要考虑全球变暖等对该区的影响。
7.N3 8.D4[2012·江苏卷] 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7.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观察能力。2010—2011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故D错。
8.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8.A [解析] 影响季风区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内的降水量,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是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的气候因素和主要因素。
29.(1)O1O4 (2)O1O4I2 (3)I2N3[2012·江苏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图16 图17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
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
的气候原因
__①__
__②__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__③__
__④__
原因
__⑤__
__⑥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29.[答案]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
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小
大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 第(1)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特点。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气候特征要从降水量方面比较;调水耗能的多少与输水线路的地势有关。第(2)题,考查水资源调配的影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入区来说主要是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3)题,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除了跨区域调配外,还要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考虑。
3.A2 4.N3 5.N3[2012·全国卷]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图2
3.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4.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 500亿立方米,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5.B [解析] 影响河流年净输沙量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1983年以来,该支流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该支流的年净径流量呈上升趋势,说明与水量无关,最可能的是该支流流域通过兴建水库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
26.(1)A2 (2)N3O2 (3)D4O2N3 (4)O2N3 (5)O2N3[2012·山东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图5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6.[答案] (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
(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绘制即可。但绘制剖面示意图要注意找准起点、终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数值。
第(2)题,辽河支流西辽河流经广阔的高原沙地,植被覆盖率低,河水含沙量较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因此素有“西沙”之称;辽河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流域内地势较低,植被覆盖率高,加上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使得东侧支流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有“东水”之称。
第(3)题,地下水不再补给辽河应从地下水位和河床高度相对变化思考。不断增多的人口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自然和人为原因相结合,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增多,河床抬高。一低一高使得辽河某些河段,地下水位在河流枯水期仍低于河床高度,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第(4)题,“丁坝”是由堤岸向河流中部伸出的垂直河流的直墙,能够减轻对堤岸冲蚀,减少河床中部泥沙的沉积,提高枯水季节水位,有利于河运。
第(5)题,回答本题可从水资源决定的河流开发方向思考,但要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为思考核心。
N4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
23.N4 24.F1 25.O1 [2012·安徽卷] 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
图7
图8
2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读图7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减少,因此①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力只能减少,因此③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是粮食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2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 机械化
24.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作用。通过遥感,可以监测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等的变化,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状况估计粮食产量,可以调查农作物的分布,GPS可以跟踪产品的流向。
1.N4 2.N4 3.N4[2012·课标全国卷]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1.B 2.A 3.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粮食增长不可能是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我国科技发展快,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粮食在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主要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进程更快。太湖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高,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粮生产比重下降,城郊农业发展迅速,花卉、蔬菜、禽畜等产业发展快。河南省与黑龙江省相比,最主要的原因是黑龙江省人口少,所以粮食商品率高。
37.(1)O4 (2)N4F3 (3)O3N4[2012·浙江卷] 根据图文材料(图7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8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图7 图8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 (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
(2)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3)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对“海油陆采”的解释,结合图中的信息,不难得出答案。石油资源要靠近陆地,海比较浅,受海浪、潮汐影响小。第(2)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有关知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土地价格、劳动力、市场、环境因素、国家政策等,从图中可知,汕尾市比英德市距深圳更近,且靠海,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都比英德市优越。第(3)题,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行区域对比和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中国农业开发中问题主要有:干旱、寒潮、洪涝等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黄河三角洲城市少,说明黄河三角洲未利用的土地多。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可知,黄河三角洲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所以黄河三角洲光照条件好。同时在农业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
N5中国的四大地理单元
6.N5 7.E2[2012·四川卷] 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6~7题。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7.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青藏高原降水少,不易发生暴雨洪涝和泥石流;台风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青藏高原不易受台风影响,而此地冬春季节容易发生雪灾。
39.(1)N5 (2)F2[2012·四川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图15
(1) 分别归纳图15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材料二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
图16 图17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39.[答案] (1)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区域定位能力及区域特征对农业地域分布的影响。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乙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塔里木盆地因位于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答此类问题一般要从限制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下手,采用逆向思维。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利用其地形的海拔差异发展立体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发展了多种经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冬季滑雪)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安排农闲时间。
N6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32.N6 33.N5[2012·安徽卷]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 32~33题。
图12
32.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32.D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降水的影响因素。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水汽。
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 Ⅱ、 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3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的判定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Ⅱ温度区大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势较低,降水较少,因此气温在三区中最高。
5.C4 6.N6[2012·江苏卷] 图3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
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活动与我国的降水。高压脊和反气旋控制下是晴朗的天气,因此A、C错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影响我国主要在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锋面。根据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也可判断。
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6.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定位等知识点。图示大雨、暴雨地区位于我国珠江流域,因此C正确。
12.N6[2012·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8
(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
(2)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_______。
(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
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
(4)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支持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5)据图8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_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12.[答案] (1)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
(2)森林火灾(病虫害)
(3)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旱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4)支持的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抗旱能力)。
反对的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 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
(5)建筑(服饰;民俗) 地形较闭塞(周边山高谷深;当地水热条件较好)
[解析] 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地形、农业、工程建设、文化等知识。第(1)题,根据河流分布和流向可判断出该地地形特点。第(2)题,干旱林区应防范火灾。第(3)题,农业抗旱从修建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用耐旱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进行回答。第(4)题,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修建水电站利弊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第(5)题,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民族风情不同,其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主要是地形闭塞,与外界交流少。
7.D5N6 8.E1[2012·浙江卷]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图2
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7.D [解析] 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知,从成都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这条线考察,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两个温度带,再结合我国的年降水量的分布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兰州处在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即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上。从而得出答案为D。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A [解析] 影响风电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因素。结合酒泉的所在位置,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用排除法不难得出答案为A。
1.N6 2.K3 3.H2 4.P5[2012·重庆卷]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图1
1.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林海雪原 B.奇山秀水
C.椰风海韵 D.大漠孤烟
1.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根据图中城市名称可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宁夏。林海雪原主要分布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奇山秀水主要分布在南方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故B项错误;椰风海韵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沿海地区,如海南岛等地,故C项错误;大漠孤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D项正确。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特征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宁夏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宁夏城市分布北多南少,北部地区靠近河流与铁路,地势平坦更利于城市布局,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故C项错误;图中沿黄河分布地区,水源充足,利于农业发展,因此城市沿河分布明显,故D项正确。
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快递货物集散中心需要考虑交通便捷的地方以及区域经济中心与市场条件等。图中银川为宁夏省会,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同时省会城市货物运输量大,适宜布局快递货物集散中心。
4.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①中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故不容易发生滑坡,故A项错误;图②为沉积岩,但岩层完整未受破坏,也不易发生滑坡,故B项错误;图③中为沉积岩,且岩层不完整,上层岩层倾向于公路面,若遇暴雨,岩层易滑落错位,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虽然图④岩层不完整,但上层岩层倾斜方向与公路面相反,不易发生滑坡,故D项错误。
【2011年】
[2011·天津卷] 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图6 (单位:百帕)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地理位置知识。寒潮大致自北向南运动,因此位置在北的先到达,其先后顺序为c-b-d-a,答案C正确。
11.据图6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知识。a图中武汉位于冷锋锋后,为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因此A项不正确;b图天津位于冷锋锋后,为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B项正确;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季,此时北京不会出现雷雨天气,C项错误;d图中杭州位于冷锋锋前,此时杭州天气晴朗,气温较高,D项不正确。
[2011·四川卷] 图8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8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1)【答案】 ①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②东南暖(高)、西北寒(低),南北温差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河流流向确定地势高低的能力及根据气温曲线描述气温分布特点的能力。根据图示河流的流向可知,图幅范围内,河流发源于中部,流向东南或西北,说明该区域地势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结合A、B两地地理位置及气温变化图可知,冬季位于东南部的B地气温为20℃,较高;位于西北部的A地气温为-10℃以下,较低;南北温差较大。
(2)【答案】 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者城市间相距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云雾少,有利于飞机航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甲盆地为塔里木盆地,沙漠、戈壁广布,不利于修建公路、铁路等地面交通设施。人口稀少,城市间距离较远,且晴天多,适宜发展航空运输。
(3)【答案】 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粮食交易中心的区位条件。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规模较大,需要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便捷的交通及广阔的消费市场等条件。乙城市为郑州,位于华北平原,距离我国商品粮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较近,粮食丰富。人口稠密,市场广阔。郑州是京广、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便于运输粮食。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较一般城市的资金、仓储、信息条件好,利于粮食交易。
(4)【答案】 丙地形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在丙地形区东南缘形成丰富降水,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以及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其阻挡,使西北内陆降水稀少,丙地东南部因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5)【答案】 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活动。比较种植业的不同时主要分析农业类型、农作物种类、熟制等方面。最南地区由于纬度低,气温高,降水较丰富,适宜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最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降水较少,适宜小麦和棉花生长,农作物一年一熟。
[2011·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2011·全国卷]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运动。根据海拔高度可知三地大气位于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以对流运动为主。上下部大气的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由此可知丙地最稳定。
10.[2011·全国卷] 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运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8时甲地对流最旺盛,甲、乙两地相距约80千米。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正午前后甲地气流将会到达乙地,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11.[2011·全国卷]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根据纵坐标海拔高度可知,该区域海拔在500米以下。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在200~500米。
[2011·北京卷] 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2011·北京卷] 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A 【解析】 一方面,考查地质地貌灾害的多发区域是板块交界处、地形复杂的山区、植被覆盖状况不好的地区;另一方面,考查中国地理中的省区分布、山脉分布知识。看图不难发现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省区是云贵陕,主要考查省区周边分布的主要山脉。解题关键是云南、贵州、陕西三省区周边分布的主要山脉,云贵西部分布有横断山脉,陕西省南部分布有秦岭。
4.[2011·北京卷] 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答案】B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省区分布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如省区分布在地势第几级阶梯、省区内主要的地形地势特征和山脉等。B项的三个省区中,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平均海拔最高,山东省因山东丘陵面积较大,平均海拔其次,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最低。
[2011·北京卷] 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关键词是“中国东部”,图中横坐标给出纬度范围,跨越中国南岭(25°N)、长江流域(30°N)、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对照相应地区出现的天气现象可知此时华北地区40°N附近出现大风、沙尘天气,这是华北典型的春季天气特征。
[2011·北京卷]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涉及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管道运输、绿洲分布等,都是课本中的主干知识,答题时要求学生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来思考问题。
(1)题目的设置不是侧重学生对西北地区环境特征的死记硬背,而是着重考核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此处气候和地貌的形成是典型的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另外塔里木盆地周围山脉的阻挡,也是水汽难以深入的原因。
(2)我国内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另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水量主要受气温波动影响,因此呈现夏季高温补给水量最多,形成夏汛;春季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3)此题要求考生根据运输货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石油、天然气等流体应该选择管道运输,因为管道运输特点明显:连续性好,稳定安全,运量大,成本低。
(4)在塔里木盆地干旱的整体特征背景下,分析绿洲的分布,关键是能够找到补给水源。此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图中绿洲的分布,然后从地理角度把绿洲与地形、河流的关系规范描述出来。
(5)第一问,在干旱的背景下,限制人类活动的主要自然因素就是水源,因此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是具备了相对优越的水源条件,分布在绿洲。第二问,城市规模越大其城市服务范围越大,服务功能越完善。喀什、和田、民丰三个城镇的规模差异可以根据图中三个城镇所在绿洲面积大小、河流流程长短来区分,很明显喀什城市规模最大,民丰位于河流下游,绿洲面积小,城市规模最小。所以城市的服务范围也是喀什最大,民丰最小。
[2011·江苏卷] 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9~20题。
图10
19.[2011·江苏卷] 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答案】 AD 【解析】 根据图10中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数值大小分布可得出,总体上年干旱旬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图中出现高值和低值年干旱旬数等值线闭合圈,表明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0.[2011·江苏卷] 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答案】AD 【解析】 ①地等值线向东北凸出(向高值突出)表明该处降水多,主要是因为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故A正确。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故B错。③地区等值线由低到高分布原因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故C错。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数值大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所以其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
2.[2011·广东卷]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来看,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刷,说明水量可能在增大,或者流速在加大,故选项ABC错误,还有一个可能是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故选项D正确。
[2011·北京卷]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涉及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管道运输、绿洲分布等,都是课本中的主干知识,答题时要求学生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来思考问题。
(1)题目的设置不是侧重学生对西北地区环境特征的死记硬背,而是着重考核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此处气候和地貌的形成是典型的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另外塔里木盆地周围山脉的阻挡,也是水汽难以深入的原因。
(2)我国内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另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水量主要受气温波动影响,因此呈现夏季高温补给水量最多,形成夏汛;春季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3)此题要求考生根据运输货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石油、天然气等流体应该选择管道运输,因为管道运输特点明显:连续性好,稳定安全,运量大,成本低。
(4)在塔里木盆地干旱的整体特征背景下,分析绿洲的分布,关键是能够找到补给水源。此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图中绿洲的分布,然后从地理角度把绿洲与地形、河流的关系规范描述出来。
(5)第一问,在干旱的背景下,限制人类活动的主要自然因素就是水源,因此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是具备了相对优越的水源条件,分布在绿洲。第二问,城市规模越大其城市服务范围越大,服务功能越完善。喀什、和田、民丰三个城镇的规模差异可以根据图中三个城镇所在绿洲面积大小、河流流程长短来区分,很明显喀什城市规模最大,民丰位于河流下游,绿洲面积小,城市规模最小。所以城市的服务范围也是喀什最大,民丰最小。
[2011·重庆卷] 图2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2回答3~5题。
图2
3.[2011·重庆卷] 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A点所示省区迁出率约为6%左右,迁入率约为1%左右,属于净迁出地区,而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成为净迁入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净迁出地区,故应选D项。
4.[2011·重庆卷] 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可知此省区为我国的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寒地区,典型的农作物为青稞,故选D项。
5.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以看出迁入率最大值(18%左右)大于迁出率最大值(6.5%左右),A项错;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通过计算可知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区应该比较少,C项是正确的;由图中数据可以直接排除D项。
[2011·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图2
4.[2011·天津卷] 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知识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湖泊L距矿区较远,不可能为受矿区污染,D项错误;补给湖泊的河流不流经牧区,答案B不正确;林区对河流起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不会污染湖泊,C项错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进入湖泊,造成湖泊污染,答案A正确。
5.[2011·天津卷] 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牧区的因素。该题为活动探究题,从图中可知牧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和城镇附近,主要是受地形和人口分布的影响,答案D正确。
[2011·全国卷]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图10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答案】 (2)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西北地区。 “甲区域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 说明甲区域面积较广;“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说明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2300米”,说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湿润,利于牧草的生长。结合图示可知,甲区域位于祁连山北侧,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该处的河流水量较丰富,适宜牧草生长。(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军马场的区位要考虑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居民等方面。
[2011·广东卷]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图2
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答案】B 【解析】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只有选项B满足条件。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C 【解析】 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山西、内蒙古两省经济水平一般,但是煤炭资源丰富,这两个省有大量的火电和煤炭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故答案为C。
[2011·浙江卷] 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
图12
图13
单位:%
年份
煤炭
电力
油气
纺织
其他
2005
46.1
12.3
11.0
10.9
19.7
2009
60.7
8.1
12.3
2.2
16.7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向斜构造;沉积岩。
(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
【解析】 (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要从区域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去分析,结合图中的经纬线,可以确定该地区主要为黄土高原,位置确定了,答案基本上就出来了。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在图例中已有反映。沙地和旱地的治理措施,结合国土整治中的一些案例中提到的措施就可以得出答案。
(2)据地质剖面示意图,岩层的中间新,两翼老,可以看出甲为向斜构造。由甲是气源地,可以确定该地岩石应该为沉积岩,只有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天然气。
(3)该题较易,直接读表,可以看出该地工业主要以煤炭、电力、油气为主,纺织比例较小,对比分析2005年与2009年的各个工业部门的比例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019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15 中国地理(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9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15 中国地理(解析版),共17页。
2010年-2020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 世界地理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0年-2020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 世界地理 解析版,共86页。
专题18 中国地理——【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8 中国地理——【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8中国地理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8中国地理全国通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