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重组卷05——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
展开绝密★启用前
冲刺2023年中考地理精选真题重组卷05
地理(甘肃专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的端午节在6月3日,当日多云,小明到颐和园写生。图1为颐和园示意图,图2为他的绘画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反映当日天气状况的符号是( )
A. B. C. D.
2.小明看到颐和园内( )
A.迎春花开 B.绿柳成荫 C.落叶纷飞 D.冰封湖面
3.根据图2,判断小明写生的地点最可能在图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端午节的节日习俗是( )
A.卷春饼 B.摇元宵
C.包粽子 D.打月饼
【答案】1.D 2.B 3.A 4.C
【解析】1.材料中提到当日多云,D正确。为大雪,A错误。为暴雨,B错误。为雾,C错误。故选D。
2.2022年的端午节在6月3日,为夏季,绿柳成荫,B正确。银春花开为春季,A错误。落叶纷飞为秋季,C错误。冰封湖面为冬季,D错误。故选B。
3.本图为指向标地图,指向标指向正北,佛香阁 位于图1的正北方。由图2写生的绘画作品可知,小明隔着湖与佛香阁相望,且距离佛香阁较近,佛香阁下侧的方行台基的棱正对着小明的视线,反推出小明位于佛香阁的西南方向,可知小明写生的地点最可能在图1中的甲处,A正确。
乙位于佛香阁的正南方,B错误。丙与佛香阁之间隔了一个小岛,阻挡视线,C错误。丁位于佛香阁的东南方向,D错误。故选A。
4.端午节的节日习俗是包粽子,C正确。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并且在漳州一带清明时节也吃春卷,A错误。摇元宵属于元宵节的习俗,B错误。打月饼属于中秋节的习俗,D错误。故选C。
(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②表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②→③时期,连云港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特点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答案】5.B 6.B
【解析】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②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根据公转逆时针方向,③是秋分日、④是冬至日,①是春分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②→③时期,即是夏至日到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且不断从北回归线逐步移动到赤道,连云港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特点是:昼长夜短,且昼渐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2020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峰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登山队到达丁营地时,所处的山体部位是( )
A.山谷 B.山峰 C.山脊 D.陡崖
8.登山队从丁营地出发登峰,行进方向是(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答案】7.C 8.A
【解析】7.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为山峰;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为山脊,也叫分水岭;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为山谷,发育河流;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势较为低洼,是鞍部。读图可知,丁营地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为山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根据图中的指向标,登山队从丁营地出发登峰,行进方向是朝着西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区可能是( )
A.西亚 B.欧洲西部 C.东南亚 D.极地地区
10.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D.
【答案】9.A 10.D
【解析】9.读图,该图是西亚地区的传统民居--碉堡房。西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多建设窗小平顶的碉堡房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读图,A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为雨旱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B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C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D是终年高温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西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2022·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某一地区在2011年,平均每5000人当中,出生了100个婴儿,死亡40人。这个地区2011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
A.10% 4% 6% B.20‰ 8‰ 12‰
C.20% 18% 12% D.20‰ 12‰ 8‰
【答案】B
【详解】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据题意可知: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100÷5000×100%=2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40÷5000×100%=8%;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20%-8%=12%,故本题选B。
(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冷链物流(图左)利用温度控制、保鲜等技术和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确保产品在送达目的地过程中始终保持规定温度。图右为我国冷链物流骨干通道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冷链物流( )
A.所有骨干通道均交会于北京 B.骨干通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
C.主销区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销区覆盖所有省级行政中心
13.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体现我国( )
①地处热带,国土辽阔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③环境多样,物产丰富④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我国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的完善,可以( )
①降低产品运输的能源消耗②带动沿线区域发展
③减少产品变质造成的浪费④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2.B 13.D 14.D
【解析】12.有两条骨干通道均交会于北京,A错误;骨干通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B正确;主销区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C错误;主销区覆盖大部分省级行政中心,少部分没有被覆盖,如西藏自治区的拉萨,D错误。故选B。
13.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体现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利用温度控制、保鲜等技术和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进行运输;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物产丰富,运量大;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提升,生活水平提高,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我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少部分地处热带,没有寒带,①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14.我国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的完善,可以促进物资的流动,带动沿线区域发展;通过冷冻、保鲜,减少产品变质造成的浪费;促进物资流通,丰富物品种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运量的增多,以及冷冻保鲜等技术,都需要耗能,使运输能耗增大,①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重庆市有上万座桥。图为小明的手绘地图“重庆的桥”。读图,完成问题。
15.重庆市桥梁众多的自然原因是( )
A.山区广、河流多 B.人口多、占地广
C.森林密、农田多 D.资金足、科技强
16.现在,桥被赋予更多含义,成为重庆市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重庆市可以通过( )
A.“黄金水道”到达拉萨 B.中欧班列前往欧洲
C.高速铁路直通东京 D.国际航空线直抵南极洲
【答案】15.A 16.B
【解析】15.重庆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山水相间的独特地貌,导致重庆市桥梁众多,为避开其河流和山区,A正确;人口多、占地广,资金足、科技强属于社会经济条件,排除BD;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农田不多,排除C;故选A。
16.“黄金水道”是指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无法直达拉萨且不符合对外联系重要枢纽的含义,排除A;重庆市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前往欧洲,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车站驶出,向欧洲驶去,B正确,重庆位于我国中部地区,需要转乘,无直达东京的铁路线,排除C;国际航空线与重庆桥梁的含义无关,排除D;故选B。
(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③为( )
A.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B.亚热带作物带
C.小麦和林牧业区 D.乳畜带
18.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水源丰富 B.劳动力充足 C.市场广阔 D.地形平坦
【答案】17.D 18.C
【解析】17.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可知,图中③为美国的乳畜带,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图中③为美国的乳畜带,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农业带③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从自然条件看,这里地形平坦,但由于位置偏北,纬度较高,气候冷湿,不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宜牧草的生长;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交通便利,且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乳畜产品需求量大,C正确。乳畜带跟水源关系不大,对劳动力需求不多,地形影响不大,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量,ABD错误,故选C。
(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9.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
A.非洲东部 B.南美洲中部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西岸
20.图中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活跃
C.位于大洋边缘,地壳比较稳定 D.位于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答案】19.C 20.A
【解析】19.由图可知,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沿海,C正确。非洲东部、 南美洲中部、 大西洋西岸地震较少,ABD错误。故选C。
20.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每空1分,计34分
21.(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更是重中之重。同学们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石家庄、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和自然条件,完成下表。
| 耕地类型 | 气候 | 地形 |
小麦集中产区 | 以旱地为主 | 冬季②____,夏季高温多雨 | 以④____、高原为主 |
秦岭—淮河 | |||
水稻集中产区 | 以①____为主 |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③____ | 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 |
图为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
(2)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____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____趋势。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应____(单项选择)。
A.严格保护耕地B.大力围湖造田C.退耕还林还草D.控制城市发展
主题二: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
(3)提高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举例说明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至少答出两点)
主题三: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
人们的粮食消费观念和行为关系到粮食安全。餐桌上的食物多来源于粮食作物。
(4)粮食消费可分为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食用米饭、馒头等属于直接消费,食用____等属于间接消费。我们在粮食消费中存在着浪费现象。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谈谈你的具体做法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 寒冷干燥 平原 水田 高温多雨
(2) 上升 下降 A
(3)①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②修建温室大棚,调节温度、湿度;③采用无土栽培;④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4) 肉、蛋、奶等 ①合理用餐;②剩余菜肴要打包;③实施“光盘行动”
【分析】本题以农业为材料,涉及到粮食生产、耕地资源、科学技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小麦集中产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北方地区地形区有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水稻集中产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主要的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
(2)图表中,虚线代表人口数量,可以看出,1949年以来,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近14亿,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实线代表人均耕地面积,可以看出,1949年以来,人均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严格保护耕地,A正确。大力围湖造田会使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环境,但不是保护耕地的措施,C错误。城市可以发展,但是不能乱战耕地,D错误。故选A。
(3)提高粮食产量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如①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②通过温室大棚,调节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突破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③采用无土栽培,节省耕地,绿色环保。④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
(4)粮食消费分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直接消费,就是口粮消费,食用米饭、馒头等;间接消费,是指吃的肉禽蛋奶鱼等动物源食品中所包含的粮食,即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饲料粮。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为了避免“餐桌上的浪费”,我们应该合理用餐、剩余菜肴要打包、实施“光盘行动”等。
22.(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通行的阻碍、河流的源头、风沙的屏障……图左为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简图,图右为军都陉沿线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将其两侧的地形区和地势阶梯填在①—④处。
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陉(xíng),是指狭窄的通道。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被称为“太行八陉”,军都陉是其中最北的一条,古代商道和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均以此为重要依托。
(2)图中军都陉主要沿____(地形部位)延伸,沿线甲地的海拔为____,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____,军都陉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
三十多年来,太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3.1%提升到30%,太行山脉的生态环境效益日益凸显。
(3)简要说明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太行山脉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地势较高,为第二阶梯 地势较低,为第三阶梯
(2) 山谷 300米 300米 促进了该地区人员和物资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并且为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修建难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净化空气
【分析】本题以太行山所在地区为材料,涉及到该区域的地形、环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太行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地形区为黄土高原,地势较高,是第二阶梯。太行山以东是河北省,地形区为华北平原,地势较低,是第三阶梯。
(2)由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等高线凸向海拔更高的地方,地形部位为山谷。根据“同一条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原理,可知甲地的海拔高度为3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为6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600-300=300米。军都陉对于古代商道和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都有重要意义,它在古代,促进了该地区的物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并且为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修建难度,完善了交通运输网络,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3)太行山脉森林覆盖率极大提高,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明显,其环境效益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经济效益有:提供木材、提供药材等。
2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不同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地域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不同,认识区域应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图16是不同比例尺的区域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图A所示区域的东北部为____山脉,中部为中部平原,西部为____山脉;地势的大总体特征是____。图A所示区域沿北纬40°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是____(单项选择)。
A. B.
C. D.
(2)图B中,中部平原的总体地势特征为____高____低。该平原为重要的农业区,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完成下框图。
①____②____③____
(3)图C所示区域城市集中分布在____。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该区域城市密集的原因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 阿巴拉契亚
落基山
东西高,中间低 D
(2) 北 南 种植业 平坦 水资源
(3) 沿海地区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快等
【分析】本题以美国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美国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该局部示意图为美国地区地形图,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中部是平原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势呈现东西高,中间低;读图可知,A东西高,但西部应该更高,排除A;B东部为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西部无高大的落基山,呈现西低东高的地势特征,排除B;C东部无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排除C;D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势特征,符合题意,故选D。
(2)读图可知,河流自高向低流,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可知中部平原的总体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流域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附近,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密西西比河流域,水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3)读图可知,C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气候适宜,水陆交通便利,降水量丰富,经济发展较快,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
24.(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单项选择)
A.11月一次年4月B.5-8月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____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____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____;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____。
【答案】(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查场景,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行。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查场景,图片中显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2) B A
(3) 海拔
纬度
(4) ②③ ①④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为材料,涉及到二者的气候与环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查场景,显示了正在极地科考的破冰船,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进。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查场景,青藏地区畜牧业发达,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5-8月,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气候因海拔高而寒冷,5-8月大部分时间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考查,B符合题意。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11月一次年4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查,A符合题意。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常年被冰雪覆盖。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地区的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会逐渐萎缩,“亚洲水塔”水量变化逐渐减少,②③符合青藏地区。南极地区冰川会消融,海冰、冰盖面积减小,进而影响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①④符合南极地区。
真题重组卷04——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4——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4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4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重组卷01——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1——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1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1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甘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组卷05——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 这是一份重组卷05——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文件包含重组卷05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解析版docx、重组卷05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原卷版docx、重组卷05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湖南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