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1(安徽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安徽专用)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898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1(安徽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安徽专用)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898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1(安徽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安徽专用)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898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1(安徽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安徽专用)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8982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1(安徽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安徽专用)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8982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1(安徽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安徽专用)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28982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1(安徽专用)——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安徽专用)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1
(安徽专用)
2023年生物试卷共14题:10(选择题)+4(综合题)根据最新考试信息以及模拟考试可以发现:在试卷难度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难易程度还是按7:2:1。选择题部分考查基础生物知识,难度较低,注重基础知识生物考查;综合题注重考查综合知识的解答,注重和生活知识相结合。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涉及到植物的结构、生物多样性还有遗传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练习,让同学们掌握做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本套试卷具有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要求同学们在大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考查的基本形式是先给出一定的信息,学生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组织,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第14题肯定是实验探究题,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另外的综合题可能是血液循环、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几个系统结合出现题目;遗传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点等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表为科学家研究“水体pH对水生动物存活情况的影响”,其结果如下表(pH表示酸碱度,pH=7表示中性,pH>7表示碱性,PH<7表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pH种类 | 6.5~7.0 | 6.0~6.5 | 4.5~6.0 | 3.0~4.5 |
溪红点鲑 | √ | √ | × | × |
小口黑鲈 | √ | √ | × | × |
黑头呆鱼 | √ | × | × | × |
牛娃胚胎 | √ | √ | √ | × |
小龙虾 | √ | √ | × | × |
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
A.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B.该实验研究能得出水体pH变化对生物存活情况的影响
C.水体pH变化对牛蛙胚胎存活情况的影响最小D.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答案】A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水体pH的变化直接影响生物。
【详解】A.通过表格的数据可知,表格中五种生物都能在pH值为6.5~7.0中存活,而在pH值为3.0~4.5中都不能存活,A符合题意。
B.通过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以及题文的内容可知,本实验是研究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溪红点鲑的存活pH值范围是6.0~7.0;小口黑鲈的存活pH值范围是6.0~7.0;黑头呆鱼的存活pH值范围是6.5~7.0;牛蛙胚胎的存活pH值范围是4.5~7.0;小龙虾的存活pH值范围是6.0~7.0。因此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即水体pH变化对牛蛙胚胎存活情况的影响最小,C不符合题意。
D.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会导致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实验中用到的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微镜可将物像放大200倍
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选用生理盐水和碘液
C.观察时想要使图三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D.切洋葱时,会有刺激性的物质使人流眼泪,这种刺激性的物质来自图四中的4
【答案】A
【分析】图中1线粒体,2叶绿体,3细胞膜,4细胞质,5液泡,6细胞核。
【详解】A.图一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5×40=200(倍),A正确。
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选用清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用碘液染色,B错误。
C.图三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向移动,C错误。
D.切洋葱时,会有刺激性的物质使人流眼泪,这种刺激性的物质来自图四中的5液泡,D错误。
故选A。
3.如图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叶芽(纵切)、种子的结构(纵切)示意图,下列表示各个结构发育关系正确的是( )
A.⑩→⑤→① B.⑨→⑥→② C.⑪→⑦→③ D.⑧→④→②
【答案】B
【分析】根据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菜豆种子由胚和种皮构成,胚又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的结构是①--叶,②--茎,③--侧芽,④--生长点,⑤--幼叶,⑥--芽轴,⑦--芽原基,⑧--胚轴,⑨--胚芽,⑩--胚根,⑪--子叶。
【详解】A.甲图是一段枝条,乙图是枝芽的结构,丙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结构①所指的是叶,由乙图枝芽的⑤幼叶发育而来,种子萌发时,⑨胚芽发育从茎和叶,A错误。
B.甲图的结构②是茎,由乙图中枝芽的⑥--芽轴发育而来,也是由种子中的⑨--胚芽发育而来,B正确。
C.甲图中的③是侧芽,由乙图中⑦--芽原基发育而来,也是由种子中的⑨--胚芽发育而来,C错误。
D.甲图的结构②是茎,由乙图中枝芽的⑥--芽轴发育而来,也是由种子中的⑨--胚芽发育而来,D错误。
故选B。
4.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M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②中葡萄糖含量高于①,则M可为小肠 B.若②中尿素含量高于①,则M可为肾脏
C.若②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①,则M可为肺 D.若②中氧气含量低于①,则M可为大脑
【答案】B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详解】A.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若②中血液的葡萄糖含量高于①,则M可为小肠,A正确。
B.若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水、无机盐、尿素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故②血液中的尿素会减少,B错误。
C.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所以若②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①,则M可为肺,C正确。
D.组织细胞由于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可见若②中血液的氧气含量低于①,则M可为大脑,D正确。
故选B。
5.如图是人的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关节是由①③两部分组成 B.脱臼是指①从③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C.②具有缓冲震动、减少摩擦的作用 D.⑤内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答案】A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关节囊,⑤关节腔。
【详解】A.关节包括关节面、⑤关节腔、④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③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一层关节软骨,A错误。
B.①关节头从③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脱臼后,关节无法正常活动,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脱臼现象的发生,B正确。
C.关节面表面覆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②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C正确。
D.⑤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D正确。
故选A。
6.某简单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图表示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比例关系。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表中生物甲含有的DDT含量最多 B.表中生物可能构成的食物关系是
C.表中生物乙是最高级消费者 D.丁是分解者
【答案】B
【分析】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一般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汲取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能量,因此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甲85%>乙7%>丙6%>丁2%,而乙丙的数量差不多,因此不是捕食关系,可能是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故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 。
【详解】A.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食物链中丁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表中生物丁含有的DDT含量最多,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甲85%>乙7%>丙6%>丁2%,而乙丙的数量差不多,因此不是捕食关系,可能是处于同一个营养级,表中生物可能构成的食物关系是 ,B正确。
CD.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甲为第一营养级,乙、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丁为第三营养级,因此表中生物丁是最高级消费者,CD错误。
故选B。
7.下图是洋洋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排序图及染色体组成成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洋洋是个男孩 B.洋洋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
C.②是DNA,③是蛋白质 D.③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答案】D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A.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图表示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说明洋洋是个女孩,A错误。
B.此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XX性染色体,B错误。
C.此人细胞内①染色体是由③DNA分子和②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C错误。
D.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D。
8.下列各项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通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 B.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普通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超级鼠
C.从青霉菌中提取青霉素 D.借助三只母羊培育出克隆羊多莉
【答案】B
【分析】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2.研究人员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超级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控制鼠的个体大小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详解】A.通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运用的是杂交技术,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去,结果使出生的转基因鼠比与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该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转基因技术,B正确。
C.从青霉菌中提取青霉素,没有把生物的基因片段进行转移,不属于转基因技术,C错误。
D.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可见,借助三只母羊培育出克隆羊多莉,采用的是克隆技术,D错误。
故选B。
9.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高风险因素。为此,科学家研发了HPV疫苗,以有效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乳头瘤病毒是病原体
B.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卵巢癌等其他疾病
C.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产生的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为抗体
D.宫颈癌高发年龄在45岁左右
【答案】B
【分析】(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2)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详解】A.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叫做抗原,所以人乳头瘤病毒属于抗原,A正确。
B.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等,B错误。
C.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抗体,C正确。
D.如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根据该图信息分析,宫颈癌高发年龄在45岁左右,D正确。
故选B。
10.达尔文发现,大风经常袭击的克格伦岛上,生存的昆虫要么翅很强大,要么翅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有( )
A.这与昆虫是否经常使用翅膀有关 B.该岛上昆虫的中等大小翅为有利变异
C.昆虫在繁殖后代时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 D.这是在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B.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因此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有利变异,中等大小翅的昆虫属于不利变异,A错误;B错误。
C.昆虫的无翅或残翅说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C错误。
D.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近期,位于巢湖市中垾镇的蔬菜大棚内,生机盎然,水果番茄长势喜人,陆续进入成熟期。水果番茄不仅可以在凉菜或清汤中放入,还可以当水果吃。请你根据所学的植物细胞的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夏季,西红柿表皮破损后易腐烂,这说明表皮属于_________组织。
(2)切开西红柿,会发现有些“筋络”,这些“筋络”属于_________组织。
(3)种下的西红柿种子会萌发长出幼苗,幼苗能够由小长大,说明幼苗中有_________组织。如果要把这种植物的优良特性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中去,你认为应该移植细胞的_________。
(4)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答案】(1)保护
(2)输导
(3)分生 细胞核
(4)D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1)西红柿果实外部的一层皮主要是由保护组织构成,具有保护作用。
(2)番茄果实中的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筋络是输导组织。
(3)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种下西红柿种子会长出西红柿,说明种子中含有分生组织。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如果要把这种植物的优良特性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中去,应该移植细胞的细胞核。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是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因为细胞膜很薄而且无色透明有紧贴在细胞壁上,所以不易观察到。正常情况下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细胞核应在细胞中央,因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中会形成一个大液泡,有时会挤压细胞核,使之移到细胞的一侧,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泡的挤压。
故选D。
12.读图理解:下图是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C代表消化道的 _____ 部分,D代表消化道的 _____部分。
(2)图中 _____曲线表示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 _____曲线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
(3)图中D段内的消化液有胰液、 肠液和肝脏分泌的_________。
【答案】(1)胃 小肠
(2) X Y
(3)胆汁
【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图示中曲线X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曲线;脂肪的消化始于小肠,因此图示中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曲线。
【详解】(1)图示中的横坐标依次表示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
(2)图示中的横坐标依次表示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图中C是胃。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分析图示可知:X曲线代表的淀粉的消化过程,Y曲线代表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
(3)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腺、肠腺等分泌的多种消化液,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还含有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乳化脂肪,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
1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会标(图1)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同学们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2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______。
(2)会标“水滴”中的蝴蝶属于______动物,它的身体有外骨骼。
(3)图2中的F表示的动物名称是______。
(4)图1大会会标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
(5)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请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此而做些什么?______(答出一点,合理即可)。
【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节肢
(3)大熊猫
(4)生物种类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5)从自我做起,从周围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注意保护环境等 (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图2中:E是鱼,F是大熊猫。
【详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见,图2中的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会标“水滴”中的蝴蝶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3)图2中,F大熊猫和人都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所以,图1大会会标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中学生,必须从自我做起,从周围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注意保护环境等。
14.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大花生和小花生袋中分别仔细挑选个头较均匀的5枚花生果实做样品。
第二步:测量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以毫米记,四舍五入,记录整数。
第三步: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请回答:
(1)小强同学在认真研究完小明同学的实验步骤后,认为有两处明显的错误,一是没有_________取样,二是花生的数量过少,容易出现_________。
(2)下表是小强同学正确实验的测量结果,表格X处的数值是_________(四舍五入,记整数)。
品种测量结果 | 大花生 | 小花生 | ||||||
长轴长度(毫米) | 28 | 30 | 32 | 34 | 18 | 22 | 24 | 26 |
样品个数 | 8 | 10 | 8 | 4 | 4 | 8 | 12 | 6 |
平均值(毫米) | X | 23 |
(3)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不同引起的,这种变异称为可遗传变异。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_________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随机 偶然因素
(2)31
(3)基因
(4)基因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要做到随机抽取一定量(建议不要少于30粒)的种子作样本。做实验要有充足的一定量的种子,5粒花生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不能说明一般性。
(2)大花生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为:(28+30+32+34)÷4=31(毫米)。
(3)可遗传的变异指的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指的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基因不同引起的,这种变异称为可遗传变异。
(4)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刷卷01 (徐州)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 (徐州)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徐州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徐州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文件包含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