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试卷01
    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试卷02
    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试卷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共22页。


    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地球的 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 、D为美洲板块、E为 、F为南极洲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 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图中a是两个大陆板块互相 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
    ②图中b、c是 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 、海岸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 。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①从地质构造上看,A为 ,岩层向上 ,B为向斜,岩层向下 。
    ②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A中心岩层 ,两翼岩层 ,B中心岩层 ,两翼岩层 。
    ③从地形上看,A常形成 ,B常形成 ;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会被侵蚀成 ,B则成为 。(地形倒置)
    【指点迷津】 地形倒置
    注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
    (2)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 ,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 ,形成断层。其中,A部分叫 ,常形成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B部分叫地堑,常形成狭长的 地带,如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特别提醒】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的类型: 式喷发和 式喷发。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 ,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 、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
    【指点迷津】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2)构造地貌是由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概念: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 ,在 变化、水、大气及 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分类: 风化、化学风化和 风化三种类型。
    3.风化壳:是指由岩石 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 分布的疏松表层。
    (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水蚀作用
    (1)下切侵蚀:是指水流垂直地面 的侵蚀,其结果是 河床或沟床。
    (2)溯源侵蚀:是指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 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 方向移动的现象。
    (3)侧向侵蚀:是指受 的作用,弯曲河段的 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成 的河岸。
    2.沉积作用
    (1)概念: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 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
    (2)影响河流搬运能力的因素:河流的 。
    (3)河流沉积的分选性: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 。
    (三)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蚀作用
    (1)吹蚀作用:地表的 或基岩上的 ,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
    (2)磨蚀作用: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 和 ,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 ,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
    2.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 ,称为风积作用。风积作用主要形成各种形态的 。
    【特别提醒】 流水、风力与冰川沉积地貌的差异
    (1)从地表形态看:流水沉积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沉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往往是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典题精研】
    [典例1] [浙江11月选考]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图解思路]
    [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主要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题组精练】
    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 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
    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
    3.[2020·海南卷,21(1)]阅读图文,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
    说出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分)
    关键能力二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典题精研】
    [典例2] [2020·全国卷Ⅲ,7~8]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方法技巧】 判断地质构造的三种方法
    (1)形态法。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利用此方法判断时,可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如下图中乙处)再判断。
    (2)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3)位移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否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二、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向斜,背斜建隧道
    【题组精练】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1~2 题。
    1.图中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 )
    A.a与小北山之间
    B.b与北区火山之间
    C.c与南区火山之间
    D.d与六棱山之间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回答3~5题。
    3.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4.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
    A.T3>T4>T5 B.T4>T3>T5
    C.T3>T5>T4 D.T5>T4>T3
    5.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
    A.向斜谷 B.背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山
    关键能力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典题精研】
    [典例3] [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
    二、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海浪作用显著,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多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3)风力作用:在干旱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易形成沙尘暴;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三、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题组精练】
    [2021·浙江1月卷,17~18]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2.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2020·海南卷,4~5]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
    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
    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
    4.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
    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
    关键能力四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18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❼)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做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常见图示】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
    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
    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受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受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典题精研】
    [典例4]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据此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审题析题] (在“ ”上填关键点)
    (1)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
    ①“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根据地层分布判断地质构造。
    ②“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阶地高低与地壳抬升幅度有关。
    (2)从图中获取解题信息
    [答案]
    【题组精练】
    [2021·全国甲卷,9~11]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3题。
    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2.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3.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
    [2021·河北卷]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第4题。
    4.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必备知识
    一、
    岩浆活动 太阳辐射能 堆积
    二、
    1.(1)岩石圈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2)生长 (3)挤压碰撞 青藏高原 大陆 海沟 东非大裂谷
    2.(1)背斜 拱起 弯曲 老 新 新 老 山岭 谷地 谷地 山岭 (2)破裂 位移 地垒 断块山 凹陷
    3.(1)裂隙 中心 (2)高原 火山锥
    三、
    (一)
    1.岩石 温度 生物
    2.物理 生物
    3.风化产物 不连续
    (二)
    1.(1)向下 加深 (2)冲刷作用 上游 (3)横向环流 凹岸 陡峻
    2.(1)机械沉积 (2)流速 (3)变细
    (三)
    1.(1)松散沙粒 风化产物 (2)撞击 摩擦 旋磨
    2.堆积 沙丘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
    [典例1] 答案:C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两群岛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第2题,图中有三处大洋中脊,为板块的生长边界,还有三处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共包含了六大板块。
    答案:1.D 2.A
    3.解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跃,所以火山、地震频发。
    答案: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
    [典例2] 答案:(1)D (2)C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火山碎屑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据此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据此选C。第2题,据图可知,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层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C选项符合要求。
    答案:1.C 2.C
    3~5.解析:第3题,图示河流东岸,由河流向东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沉积,即运动情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第4题,图示河流向两侧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第5题,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
    答案:3.D 4.A 5.A
    关键能力三
    [典题精研]
    [典例3]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错误。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正确。甲地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C。第2题,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C 2.A
    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 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 D。
    答案:3.A 4.D
    关键能力四
    [典题精研]
    [典例4] 审题析题:大 小 向斜
    答案:C
    [题组精练]
    1~3.解析:第1题,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第2题,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故选A。第3题,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
    答案:1.C 2.A 3.C
    4.解析: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燃料油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A、B、C错。故选D。
    答案:D
    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导学
    1.区域认知:结合相关图文材料,明确六大板块的分布位置,解释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2.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说明一些典型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3.地理实践力:对野外游览所见到的一些地貌形态能合理地解释成因。
    4.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地质构造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能量来源
    表现
    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和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的
    对地表物质的破坏、搬运和 等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坦
    区域
    认知
    图示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六大板块的分布特征及不同板块的边界类型
    综合
    思维
    通过读图并结合所学板块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的对应关系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非洲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
    大西洋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欧亚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
    板块运动
    张裂
    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边界类型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海岭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图示
    区域
    认知
    图示为某地质剖面,读图明确不同岩石的分布位置及图中显示的地质构造的分布特点,体现了区域认知
    综合
    思维
    结合图示及所学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图示地质作用的过程,确定①②③④形成的顺序;图示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推测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区域
    认知
    根据图示玄武岩台地的形态分布状况和文字信息,认识区域变化的特点
    综合
    思维
    综合分析判断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注重考查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关键能力,强调结论与理由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阐释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形成原因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
    侵蚀作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
    沉积
    形成海滩等
    滨海地区
    张家界地貌
    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
    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丹霞地貌
    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雅丹地貌
    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部发育很典型
    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相关试卷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43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同步测试题</a>,文件包含22地表形态的变化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22地表形态的变化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1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1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1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