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展开松江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中历史监测试卷
(满分30分,完卷时间4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为开卷考试,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卷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做在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不能超出答题区域作答。
1.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稻香”,源自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对粮食作物丰收的喜悦,某校学生来到“张氏米行”开展关于“稻香文化”的研学活动。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水稻人工栽培的国家,以下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能够对此证明的是( )
A. B.
C. D.
(2)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苏湖”在下图中的哪一区域。
(3)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开始传入我国,以下哪本著作最有可能对此进行了记载。(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本草纲目》
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文学艺术作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材料一:[唐]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4)问题: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古代农业生产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关系。
2.烽火战争开新局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了主题为“烽火战争开新局”的展览,他们搜集了以下六幅历史上重要战争的历史照片与绘画,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开展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
(1)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影响深刻。完成下列时间轴。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将上述战争与其见证的历史变迁连线。
(3)为了进一步研究图D中战争的真实历史场景,你将选择以下哪则材料( )
A.电影《1917》片段 B.参战士兵的战争日记
C.小说《西线无战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4)有人认为,图E所示的战争是图D的继续,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说明理由。
3.社会世相观变迁
社会世相指社会的面貌、情况。海上名都中学举行“上海社会面貌的变迁”主题学习活动,各小组通过走访、调查,搜集到以下上海近代历史的材料。
小组一搜集到的材料:
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 1902年上海女子学堂 20世纪30年代的外滩
(1)通过搜集这些材料,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哪些视角观察这一时期上海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多选,填写字母)( )
A.交通方式
B.新式教育
C.城市面貌
D.礼仪风俗
E.家庭经济
(2)请你再从新闻出版的视角补充一则能够反映19世纪后期上海社会新面貌的史料_______________。
(3)概括导致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历史因素。
小组二又找到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今日的上海外滩 信息化教学场景 上海地铁线路图
材料二:“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教材《中国历史》第四册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海社会变迁的认识,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1.(1)D
(2)D
(3)B
(4)农业生产为文学艺术作品提供素材,文学艺术作品反映农业生产的状况。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的玉蟾岩遗址,出土了5粒碳化稻谷,时间距今约1.4万-1.8万年,证明了长江流域有着源远流长的水稻栽培史,D项正确;贾湖遗址距今8000多年,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良渚遗址距今约3300年,均与题干“最早”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由此可知,“苏湖”应位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观察地图可知,D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因此,“苏湖”在地图中的D区域,D正确;A位于长江上游,B位于黄河流域,C位于珠江流域,均不符合“苏湖”的地理位置,排除ABC。故选D。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因此,《农政全书》最有可能记载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开始传入我国,B项正确;《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时期,《梦溪笔谈》成书于北宋,均不可能记载明朝的事情,排除AC项;《本草纲目》是药物学巨著,也不可能记载粮食作物的引进,排除D项。故选B项。
(4)开放性试卷,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农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雨中耕作图》的情景:只见画中乌云密布,天降大雨,田里作物茂盛,一位戴着斗笠的农夫连忙肩挑庄稼往回走,另一位农夫则坚持在田里挥鞭赶牛,地头上坐着的应该是一家三口,农夫父子正在捧碗吃饭,而农妇则陪伴着他们……整个画面十分温馨且极有生活气息。据此可知,农业生产为文学艺术作品提供素材,文学艺术作品反映农业生产的状况。
2.(1)B波士顿战役、C鸦片战争、E苏军攻克柏林。
(2)
(3)B
(4)赞同;一战和二战的起因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均是新兴帝国不满于当前世界现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进而与英美法等老牌帝国发生冲突,而且两次世界大战是有延续性的,二战是一战的延续。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B是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的波士顿战役;C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E是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
(2)结合所学可知,图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图B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后,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初步确立;图D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要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尽可能寻找一手资料,参战士兵的战争日记属于一手资料,可信度极高;电影、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可信度较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二手史料,是在一手史料的基础形成的,可信度低于一手史料。
(4)结合所学可知,赞同二战是一战的继续,一战和二战的起因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均是新兴帝国不满于当前世界现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进而与英美法等老牌帝国发生冲突,而且两次世界大战是有延续性的,二战是一战的延续。
3.(1)ABC
(2)1872年创办《申报》或1897年创办商务印书馆
(3)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府的推动;④西方文化的影响。
(4)经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根本推动力。
【详解】
(1)根据材料“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可知,这幅图片从交通方式上反映了上海社会面貌的变化;根据材料“1902年上海女子学堂”可知,这幅图片从新式教育上反映了上海社会面貌的变化;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外滩”可知,这幅图片从城市面貌上反映了上海社会面貌的变化。因此,在题号后面的括号里填写ABC。
(2)根据题干“从新闻出版的视角补充一则能够反映19世纪后期上海社会新面貌的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申报》。《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②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③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进步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④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开放性试卷,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阐述,经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社会面貌;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因此,认识是经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根本推动力。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压迫与反抗,伟人邓小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详解,共8页。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