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生物(考试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一、单项选择题: 共 14题,每题 2 分, 共 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汇胜之书》是西汉晚期一部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著作,书中提到收获的粮食要“曝使极燥”,降低粮食的含水量后才入仓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曝使极燥”后,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大幅度减少,细胞的代谢降低
B. 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不同
C. “曝使极燥”后,种子细胞的结合水全部丧失,新陈代谢停止,不能萌发
D. “曝使极燥”后,种子放入试管中高温烘烤,管壁上的水珠主要是细胞中的结合水
2、图是钾离子通道模式图,它由四个相同的亚基形成了一个倒圆锥体,在宽的一端外部有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B. 此通道蛋白对通过的离子具有选择性
C. 此通道的运输速率受到K+浓度差的影响
D. 此通道蛋白对K+的运输可以双向进行
3、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与氧化型辅酶 (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 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 人体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 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 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4、开发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可实现节能减排。下图为生物燃料生产装置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是( )
A. 光照时,微藻产生ADP和NADP-供给暗反应
B. 图中①为CO2,外源添加可增加产物生成量
C. 图中②为暗反应阶段产生的酒精等有机物质
D. 该体系产油量的高低不受温度和pH等影响
5、下图是东亚飞蝗(雄性2n=23,XO;雌性2n=24,XX)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是1→3→2→4
B. 图1、3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处于图2时的蝗虫细胞染色体DNA有22个或24个
D. 雌性东亚飞蝗体内不会出现图4所示分裂状态
6、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ADAR)是最常见的RNA修饰工具。转录时ADAR的一端与DNA的特定部位结合,另一端催化mRNA特定部位的腺苷基团脱去氨基转变为肌酐,肌酐易被识别为鸟苷。当该修饰作用发生在mRNA编码区时,其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转录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将被添加到已合成mRNA的3'端
B. 与修饰前的mRNA相比,修饰后的mRNA逆转录形成的DNA稳定性更高
C. 若修饰作用发生在终止密码子上,则可能使相应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
D. ADAR对RNA修饰后引发的变异会遗传给下一代
7、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是一种不用基因工程而用杂交方法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经培育而成的的新品种,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导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所有F1个体,构成一个新种群
B. 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子代幼苗,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C. 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
8、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在遗传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变异,然后环境从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适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B. 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提高环境适应性
C.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性生物新类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D. 适应不仅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功能对环境的适应
9、5-羟色胺(5-HT)是一种神经递质。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 数量 | miR-16相对含量 | SERT相对含量 |
对照组 | 10只 | 0.84 | 0.59 |
模型组 | 10只 | 0.65 | 0.99 |
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
A. 抑郁症患者突触后膜的SERT表达量可能升高
B. 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可以获得抑郁症模型鼠
C. miR-16可能与SERT基因的mRNA结合,引起mRNA的降解,抑制SERT 合成
D. 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增加了突触间隙中5-HT的回收
10、棉花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对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果实和叶片中放射性强度占全株的百分比
B. 根据该实验的三组处理结果推测,B组幼果的脱落率最低
C. 若本实验所用激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则该激素可能是赤霉素
D. 若增设D组,用激素处理叶片,则幼铃的放射性可能比B组更低
11、下图表示夏季北温带某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决定湖泊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含氧量
B. 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异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底泥层
C. 某种鱼的幼体生活在表水层滤食浮游动物,成年鱼分布的底泥层取食底栖动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湖泊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能改变
12、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古称“幽菽”或“嗜”。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能生产豆豉,西汉初年,其生产、消费已初具规模。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豉》中也有相关记录。下面是豆豉制作的流程图,装坛放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料→浸泡蒸煮前期发酵调味装坛(后期发酵)
A. 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营养更丰富
B. 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
C. 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白酒和风味料只是调节口味
D. 装坛后日晒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搅拌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
1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桑葚胚阶段胚胎的内部开始出现含有液体的腔
B. 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得
C. 桑葚胚之前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囊胚的细胞逐渐分化
D. 受精卵早期分裂时,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
14、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内容 | 获取数据的方法 |
A. | 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 设置0℃、37℃、100℃三个温度梯度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
B. | 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 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
C.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直接从培养液表面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
D. | 调查某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的种群密度 | 使用标志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 |
A. A B. B C. C D. D
二、多项选择题: 共 5 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5、酶A、酶B与酶C是科学家分别从菠菜叶、酵母菌与大肠杆菌中纯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员分别测量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ATP浓度下,酶A催化产生的最终ADP和Pi量最多
B. ATP浓度相同时,酶促反应速率大小为:酶A>酶B>酶C
C. 各曲线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酶C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D. 当反应速率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1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B. 细胞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B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和细胞因子双信号的直接刺激后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D. 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均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17、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 A、B分别控制红色和蓝色,基因a、b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D、d不控制色素的合成,但D抑制A的表达;当A、B同时表达时,花瓣呈紫色。现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得到F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有9种
B. 若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取F1中红花与紫花植株杂交,F2中蓝花占2/27
C. F1表型为紫:蓝:白:红=3:9:3:1或蓝:白:红=12:3:1,可推测D在A/a或B/b所在的染色体上
D. F1表型为紫:红:蓝:白=9:3:39:13,可推测D不在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
18、下图是某地推广“稻—鳖—鱼—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示意图,最终实现全程化肥、农药零投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农业生态系统
B. 该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
C. 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 该系统内物质自给自足,所以实现化肥、农药零投入
19、下图是研究2,4-D对红色金钱柳悬浮细胞生长与花青素合成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悬浮培养的主要原理是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
B. 培养基应用葡萄糖、无机盐、激素等配制
C. 本实验中2,4-D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D. 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2,4-D会促进花青素的合成
三、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7 分。
20、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弱光等逆境中可能造成产量降低。研究表明,前期经过“荫蔽锻炼”,可以使植物产生“抗逆境记忆”,提高后期的耐受能力。
(1)植物对光做出反应,是通过________对光信号进行感知,受到光照射时,其结构发生变化,该信息最终传到细胞核内,影响_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研究人员将大豆分为三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第一组在实验过程中持续照光(LLLL组),第二组照光后进行弱光逆境处理(LLLS组),第三组进行照光一荫蔽锻炼一照光——弱光逆境(LFLS),检测三组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 叶绿素a含量(mgg-1) | 叶绿素b含量(mg.g-1 ) |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1-s-1) |
LLL | 1.754 | 0.408 | 4.62 |
LLIS | 1.577 | 0.466 | 9.78 |
LFIS | 1.749 | 0.543 | 10.81 |
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_。净光合速率除了可用CO2的吸收量表示外,还可用________表示。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说明荫蔽锻炼使植物产生"逆境记忆"的机理是_________。
(3)解释大豆与玉米复合种植能够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原因________。
21、胰高血糖素(Gn)是一种具有升血糖作用的激素,它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为探究这一机制,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正常人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释放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抑制钾离子外流,使细胞膜电位差逐渐__________进而打开Ca2+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以胞吐方式释放到胞外,此过程__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
(2)科研人员分别在不同糖条件下对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实施Gn干预处理,检测其胰岛素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处理 | 胰岛素释放量(pg/ml) |
1 | 无糖+0ng/L Gn | 80.12 |
2 | 无糖+1000ng/L Gn | 97.98 |
3 | 高糖+0ng/L Gn | 141.35 |
4 | 高糖+1000ng/L Gn | 217.28 |
①本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量受________的影响。
②胰岛B细胞膜.上同时存在高度同源的Gn受体和肠促胰素GLP-1的受体,为验证Gn也可通过激活GLP-1受体发挥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一组________的处理,该组胰岛素分泌量低于第4组,但高于其他组。
(3)进一步研究表明,Gn通过GLP-1受体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一系列胞内信号传导实现的,具体信号通路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Gn与GLP-1受体结合后,通过相关路径,在高糖促进胰岛素释放这一原有通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________________,加强胰岛素分泌。
(4)结合Gn与胰岛素生理作用,尝试从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Gn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 | 种类(种) | 个体数量(头) | 害虫比例(%) | 天敌比例(%) |
A B | 523 568 | 103278 104118 | 36.67 40.86 | 14.10 20.40 |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
23、某种昆虫(XY型)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昆虫眼睛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 亲本 | 子代(F1) | ||
♀ | ♂ | ♀ | ♂ | |
甲 | 翻翅乳白眼 | 翻翅淡色眼 | 翻翅淡色眼:正常翅淡色眼=2:1 | 翻翅乳白眼:正常翅乳白眼=2:1 |
乙 | 翻翅伊红眼 | 正常翅淡色眼 |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1:1:1:1 |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1:1:1:1 |
(1)昆虫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昆虫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2)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昆虫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3)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昆虫与翻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F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昆虫。若再将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昆虫与翻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则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昆虫的概率为_______。
(4)若将乙杂交组合子代(F1)中翻翅淡色眼雌昆虫与甲杂交组合子代(F1)中正常翅乳白眼雄昆虫杂交,产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昆虫翻翅基因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翅基因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6)正常翅基因突变为翻翅基因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翻翅昆虫细胞中获取控制翅形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______(填“I”、“Ⅱ”或“Ⅲ”)。
24、HSV1是单纯疱疹病毒的一种类型,HSV1病毒颗粒的组装主要由包装信号序列(a′)介导。科研人员从HSV1基因组中分离出a′,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质粒pHSL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1),从而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请回答问题:
(1)从HSV1中分离a′时,将人工合成的含特定序列的核酸探针与含有目的序列的酶解片段进行_____,根据阳性信号逐步筛选出尽可能短的a′所在片段。
(2)构建质粒pHSL时,过程②需要用限制酶_____处理质粒pHSV和质粒pSK,处理后的产物经鉴定、纯化后用_____酶连接。
(3)步骤③将质粒pHSL导入大肠杆菌是因为质粒pHSL中含有_____,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复制而获得大量拷贝。
(4)Vero细胞系是从非洲绿猴的肾脏上皮细胞中分离培养出来的。进行Vero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添加了_____等天然成分的基本培养基提供营养。
(5)tsK株是具有感染性的HSV1温度敏感株。在tsK株的辅助下,pHSL能组装成不含完整病毒基因组的颗粒(假病毒),获得含假病毒和tsK株的混合毒株。图2是Vero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中,混合毒株的滴度变化曲线及每代中假病毒所占的比例(柱形图)。据图分析,应选用_____代混合毒株用于后续神经细胞的接种实验,理由是_____。
(6)为验证假病毒能否感染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并表达Laz基因,科研人员将混合毒株与大鼠神经细胞按一定比例在_____℃下混合培养48 h,用含_____(填物质名称)的检测液原位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发现大约20%的细胞变蓝,说明_____。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生物(考试版),共14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甲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甲卷)-生物(考试版),共6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考试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