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5
辽宁地区专用
辽宁2021年高考开始使用新的试卷结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6题)+非选择题(共3题)。新课改模式下的新高考,仍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适当考察区域发展和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在2023年高考中,关于地球运动的考察预期在加大。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了武汉长江大桥,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它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连接了京汉铁路和武广铁路。1968年,第一座由中国独立自主建造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中国已在长江干流上建成各类长江大桥115座。长江大桥的建设成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是2023年辽宁高考可能涉及到的热点问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1996~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格局及主要大豆出口国出口至中国的市场份额。据此完成下题。
1. 1996~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 )
A.总量持续增加
B.依存度持续升高
C.市场集中度持续处于高水平
D.占世界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2.甲国最有可能是( )
A.英国 B.俄罗斯
C.印度 D.美国
3.我国极少进口豆油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国内市场的需求量
B.提高国内大豆生产能力
C.保护本土大豆加工企业
D.减少国外出口贸易限制
【答案】1.C 2.D 3. C
【解析】1. C
分析1996~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格局示意图可知,黑色柱总体而言增加,但在2018年、2019年下降,故总量持续增加错误。表示依存度的虚线呈波动上升。表示市场集中度的虚线+点线位于图中的最上方,一直处于高水平。表示占世界市场份额的实线在2002、2015等年份下降。
2.D
分析大豆出口国出口至中国的市场份额可知,甲国同巴西、阿根廷成为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国家,且在我国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多。结合我国大豆进口现状可知,甲国为美国。
3.C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进口大豆在国内进行加工,可以保护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发展。
页岩油是指页岩中所含的石油资源。辽宁抚顺地下存在较好的含煤岩系和油页岩,这里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产出页岩油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大庆至抚顺石油管道建成后,当地由油页岩开采改为炼制原油。与煤炭伴生的油页岩在采煤过程中曾被当成废品剥离舍弃。21世纪初,面对“资源危机”的辽宁抚顺某矿业集团围绕油页岩开启了探索转型之路。截至2019年,每年可开采油页岩1 400万吨、生产页岩油45万吨。据此完成下题。
4.抚顺油页岩的开采、废弃、再开采反映了( )
A.运输条件的变化
B.工业基础的变化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原料成本的变化
5.辽宁抚顺某矿业集团面对的“资源危机”主要来自( )
A.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B.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C.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D.消费质量标准提高致成本增加
【答案】4.D 5.C
【解析】4.D
根据材料描述,辽宁抚顺地下存在较好的含煤岩系和油页岩,这里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产出页岩油的地方,说明该地既有煤层也有油页岩。20世纪60年代,大庆至抚顺石油管道建成后,从大庆油田开采并通过管道运输来的石油炼制成本比开采油页岩的成本更低,所以油页岩开采改为炼制原油。此时,与煤炭伴生的油页岩在采煤过程中被当成废品剥离舍弃。但后面随着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大,有限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价格上涨,炼制原油成本上升,所以探索转型,再生产页岩油。生产出来的产品运输到市场的距离和运输条件都没有发生改变。结合材料可知,工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是油页岩开采、废弃、再开采的原因。
5.C
结合材料可知,“资源危机”指的是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短缺。资源贸易市场、经济和运输在现在我国发展背景下基本没有风险;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进步,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增强,成本下降。
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城某地层剖面,T1、T2、T3、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1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2、T3阶地由砂砾组成,T4阶地上覆盖黄土。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不同的因素是( )
A.岩性组成 B.沉积物覆盖厚度
C.形成年代 D.构造运动幅度
7、从阶地组成物质推断,和T1相比,T2形成时河流( )
A.流量小 B.含沙量高 C.流速快 D.汛期长
8、该地沉积物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表明该地( )
A.气候变干 B.湖泊扩张 C.流水侵蚀加剧 D.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6. D 7. C 8. A
【解析】6.D
考查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剖面图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据图可知,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的岩性组成、形成年代相同,沉积物覆盖厚度基本一样,故A、B、C错误;从两处地层特征可知,该处存在断层,岩体的相对升降差异引起阶地海拔不同,D正确。
7.C
考查河流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由文字材料可知,和T1相比,T2阶地组成物质粒径更大,由于河流搬运物质的大小与流速正相关,因此T2形成时河流流速更快,C正确;河流的流量和含沙量与沉积物的厚度正相关,与粒径关联不大,A、B错误;汛期长短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其变化特征,与沉积物的粒径关联不大,D错误。
8.A
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地质剖面图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湖相沉积地貌反映以流水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湿润;黄土沉积反映以风力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干旱。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可知,当地气候由湿变干,湖泊萎缩,流水侵蚀减弱,故A正确,B、C错误。由剖面图可知,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期间,断层并未发生,地层保持水平,说明地壳运动较弱,D错误。
快递包装莉枝心成分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其原料、生产、利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巨大。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役碳排放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青藏地区数量均小 B.高原山区数量均小
C.内陆地区数量均小 D.发达地区数量均大
10、影响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的首要自然地理因素是( )
A.河流 B.土壤 C.地质 D.气候
11、甲省快递包装箱碳排放总量大,是因为该省( )
①快递过度包装
②物流业较发达
③包装箱的回收率高
④循环使用塑料包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 A 10.D 11. A
【解析】9.A
从图中来看,青海和西藏数量均小,A正确;高原山区、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中均存在碳排放量偏大或偏小的分布特征,B、C、D排除。
10.D
快递包装箱核心成分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而人工林的分布首要受气候条件影响。故选D。
11.A
甲省为广东省,快递包装箱碳排放总量大体现在:快递过度包装、回收率低、非循环使用塑料包装均会导致包装箱使用量大。故①说法正确,③④说法错误。而目前物流业发达客观上会导致包装箱使用总量增大,从而导致碳排放量增大,故②说法正确。A正确。
图为2022年7月14日19:05某同学在武汉绕城高速(约115°E,30°N)拍到的照片,20分钟后当地迎来日落。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围。完成下面小题。
12.武汉当天的昼长约为( )
A.14小时10分B.14小时50分 C.13小时30分 D.13小时50分
13.下一次在该地观察到相同的景观时,地球位置位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2. A 13.C
【解析】12.由材料可知,2022年7月14日19:05某同学在武汉绕城高速(约115°E,30°N)拍到的照片,20分钟后当地迎来日落。即武汉日落时的北京时间为:19:25,武汉的经度为115°E,此时其地方时为19:05,下午时长为7小时5分钟,因此昼长为14小时10分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下一次在该地观察到相同的景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与该日相同的纬度上,7月14日与6月22日差22天,5月30日与6月22日差22天,因此两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基本一致。下一次在该地观察到相同的景观时,应为下一年的5月30日。由图2可知,地球公转轨道上有一个近日点(1月初),还有一个远日点(7月初),结合地球公转方向,5月30日地球位置应位于③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宜宾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组织甘孜州研学活动。小明同学在游记中描述如下:“全程都是清一色的沥青路面,进入甘孜州后我们的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在公路接近山顶处多建有隧道。北京时间12点整我们到达稻城—亚丁景区”。下图示意此次研学活动的行程安排。据此完成13~14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域内突发自然灾害后的两个观测点横截面河床形态和水深示意图,灾害过后一段时间,两观测点水深基本恢复正常。据此完成下题。
14.引发该河段两观测点横截面水深骤变的原因是( )
A.上游大坝决口溢洪
B.地震迫使河流改道
C.滑坡土石阻塞河道
D.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
15.此次灾害发生点可能位于( )
A.该河段下游 B.两观测点之间
C.观测点1附近 D.观测点2附近
16.灾害发生时,下游地区最先采取的减灾措施是( )
A.转移沿岸居民 B.清理河道淤泥
C.拦蓄河水防旱 D.开挖渠道引流
【答案】14.C 15.D 16.A
【解析】14.C
据图中比例尺可知,观测点1、观测点2两地距离较近。自然灾害发生后,相对于观测点1,观测点2河面宽度变小,水深明显变浅,说明有物质进入河道,导致河床抬升,可推测该地可能发生滑坡,滑坡体进入河道,使河床抬升,水深变浅。灾害过后滑坡体被流水搬运,河道恢复,水位恢复正常。
15.D
观测点2处河道南侧为凹岸,正常河床深度应比北岸(凸岸)深,但此时观测点2南侧河床抬高很多,水深变浅,说明有物质从南侧进入河道。据图可知观测点2处河道南侧靠近山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观测点1处为正常河床剖面图,且水位较深,说明灾害不在该处发生。
16.A
灾害发生时,滑坡体阻塞河道,易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威胁,最先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确保人员安全,所以要尽快转移沿岸居民,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长江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伟大梦想。
武汉长江大桥上游左岸汉阳边滩具有“汛冲枯淤”的演变规律,枯水期碍航严重,直接威胁大桥和来往船舶的安全。2016年长江中游武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竣工,沿着潜洲脊线修筑了一条长3.3千米的长顺坝,在其左侧配置了4道鱼骨坝。图1为武桥水道航段示意图。图2为长顺坝和鱼骨坝景观(局部)图。
图1
注:深泓线系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
图2
(1)依据图1说出武汉长江大桥选址的理由。(6分)
(2)分析汉阳边滩“枯淤”及“碍航”严重的原因。(8分)
(3)说明长顺坝和鱼骨坝的修建对改善武汉段长江航道的作用。(6分)
【答案】(1)武汉长江大桥选址在龟山、蛇山之间,两岸距离最短,可缩短大桥的长度;利用龟山、蛇山作天然桥头堡,地基扎实牢固;利用两岸的山势增加大桥的净空高度,便于大吨位船舶航行通过。
(2)“枯淤”:枯水期长江流量减小,水流受大桥壅水和汉江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河流挟带泥沙在此淤积。“碍航”:使长江水深变浅,航道变窄,航道弯曲,不利于船只航行。
(3)长顺坝和鱼骨坝起到束水作用,归顺水流,增大了枯水期的水流速度,增强了对汉阳边滩的冲刷,使边滩后退,航线趋直,航道水深增加,改善了通航条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29°26'N,103°26'E),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 099米,与山麓的相对高度接近2 658米。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在峨眉山不同海拔地带垂直自然带内的物种数量。
(1)指出峨眉山的主要植物构成,就此作出合理解释。(8分)
(2)判断峨眉山植物物种数量最多的海拔地带,并说明理由。(6分)
(3)峨眉山山麓地带植物物种数量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答案】(1)以草本、乔木植物为主,草本植物最多。峨眉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大,加上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为草本、高大乔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条件;草本植物生存需求低,对环境适应性强,因此不同海拔地带草本植物分布最多。
(2)1 100~1 899米。理由:该海拔地带光照、热量条件较好;山腰地带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所以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植物物种数量多。
(3)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地形抬升作用小,降水相对较少;地势平缓,开发条件好,人口和聚落分布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植物物种数量减少。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黑颈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每年10月中下旬,黑颈鹤结群飞至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越冬,南木林县湘河下游地区(图1)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场所。黑颈鹤在湘河下游的夜宿地主要分布于河口区域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域,水深不超过30厘米。
(1)分析湘河下游地区成为黑颈鹤重要越冬场所的自然条件。(6分)
(2)说明黑颈鹤夜宿地选择在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的原因。(8分)
【答案】(1)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适宜;多淡水湿地,水深适宜,食物丰富;海拔高,天敌较少。
(2)黑颈鹤不善游泳,浅水区较安全;夜间水域降温幅度小,温度相对适宜;一定水深的河道隔离可有效减少天敌威胁和人类影响(留足夜宿所需的安全空间);(浅水区食物丰富)便于日间就近觅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北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北专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