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01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02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

    1.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龙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称兽面纹,融合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元素,有“驱鬼辟邪”之义。青铜器上的兽面则出现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纹饰神态愈加生动,形状复杂多变,应用更普遍。饕餮纹的流变说明

    A. 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基本奠定 B.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

    C. 中华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D. 中华文明根源于游牧经济

    【答案】C

    2.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A. 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 B. 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C. 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 D. 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

    【答案】D

    3. 据下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是

    记载

    出处

    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孟子》

     

    A. 禅让制得以完善 B.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 家天下局面开启 D.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答案】C

    4. 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A. 强化宗法观念 B. 维护母系权威

    C. 突出分封差别 D. 体现礼乐教化

    【答案】A

    5.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泛的族群。这反映出

    A. 诸侯变法 B. 三家分晋 C. 王室衰微 D. 华夏认同

    【答案】D

    6.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它

    A. 导致了地主阶级的衰落 B. 促进了井田制的形成

    C. 推动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 D.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答案】C

    7. 史学界普遍认为,经过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冲击,血缘宗法制度不复存在。商鞅变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直接否定了血缘宗法制度的措施是(  

    A. 废除井田制 B. 建立军功爵制

    C. 普遍推行县制 D. “燔诗书而明法令”

    【答案】B

    8. 孔子倡导正名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其目的是强调人们(主要是为政者)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孔子倡导“正名”

    A. 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B. 突出强调人的主动性

    C. 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 D. 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

    【答案】A

    9. 墨子认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通‘乌’,哪里)得不禁恶而劝爱”,荀子认为“涂(通‘途’)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他们眼中的“圣人”的共同点是

    A. 尽善尽美 B. 仁政治国 C. 德行高尚 D. 忧国忧民

    【答案】C

    10. 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名动天下,对秦统一全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这从侧面说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A. 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 克服了来自内外的挑战

    C. 较早建立了官僚制 D. 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拥护

    【答案】C

    11. 《汉书》记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

    A. 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 B. 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

    C. 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D. 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

    【答案】A

    12. 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B. 焚烧诗书、严刑酷法

    C. “以更为师”“以法为教” D. 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

    【答案】A

    13. 秦统一后,在讨论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主张分封制且有大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绾却未能敌过独持异议的廷尉李斯,最终确立了郡县制。这说明当时

    A. 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 B. 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 朝臣掌握着决策权力 D. 三公九卿制发生异变

    【答案】A

    14. 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皆……娖娖(小心谨慎之意)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

    A. 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 B. 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C. 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 D. 与“外朝”相互牵制

    【答案】B

    15. 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 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 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

    C. 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 D. 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答案】C

    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 社会动荡与民族混战

    B. 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 民族融合与统一趋势

    D. 五胡内迁与国家分裂

    【答案】C

    17. 东晋,朝廷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为官。这旨在

    A. 理清门阀士族的谱系中 B. 满足士族的政治需要一

    C. 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D. 确立东晋的正统地位

    【答案】B

    18. 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些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领域

    发展的状况

    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C. 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 D. 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

    【答案】A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 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 D. 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答案】B

    20. 东晋刘波在淝水之战五年后上疏说:今政烦(苛)役殷(众),所在凋弊,仓廪空虚,国用倾竭,下民侵削,流亡相属。略计户口,但咸安(371年)已来,十分去三。这能佐证

    A. 社会动荡的本质 B. 人口增加的背景

    C. 分裂割据的影响 D. 财政困难的危害

    【答案】D

    21. 590年,隋朝发布诏令,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之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同样地垦田、纳租课。这一诏令的施行

    A.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 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C.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 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答案】B

    22.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 抵御了匈奴侵扰 B. 有利于巩固统一

    C. 促进了南北交流 D. 削弱了诸侯国势力

    【答案】B

    23.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A. 加强专制皇权

    B.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 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答案】A

    24. 《唐会要》记载,开元三年六月,玄宗下诏,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能够担任中央三省的负责官员。唐玄宗的做法

    A. 提高了地方官员地位 B. 利于增强官员执政能力

    C. 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D. 促进了官僚队伍流动

    【答案】B

    25. 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 推动了民族融合 D. 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

    【答案】B

    2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 )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27. 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B. 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 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 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答案】B

    28. 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新令规定:一夫一妇为一床,交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四丈) 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这表明隋朝的租调制度

    A. 与均田制度相配套 B. 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

    C.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 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本

    【答案】D

    29. 魏晋和隋唐时期赋税制度中的“调”指(  

    A. 征调徭役 B. 征收纺织品 C. 征收粮食 D. 上缴棉布

    【答案】B

    30.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指的是唐朝开始实行的(   

    A. 租调制 B. 均田令 C. 两税法 D. 一条鞭法

    【答案】C

    31. 如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记述

    史实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慧远《沙不敬王者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唐代惠能《坛经》

     

    A. 冲击了儒学地位 B. 呈现本土化 C. 受到理学的批判 D. 日趋世俗化

    【答案】B

    32. 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

    A. 《胡旋舞》 B. 《禹贡地域图》 C. 《洛神赋图》 D. 《坤舆万国全图》

    【答案】C

    33.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佛教在北方的衰落 B. 北魏政权的分裂

    C. 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 雕刻工匠个人审美观念的差异

    【答案】C

    34. 南朝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他还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这体现出了祖冲之具有(  

    A. 初步的理学思想 B. 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C. 反抗权威的思想 D. 注重调查的研究精神

    【答案】B

    35. 阅读下表“文献记载和各地考古出土的唐代印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印刷地

    印刷者

    种类

    印刷时间

    长安城东市

    刁家

    历书

    晚唐

    李家

    医书

    861年

    成都

    樊赏家

    历书

    882年

    卞家

    佛经

    晚唐

    西川

    过家

    佛书

    晚唐

     

    A. 唐代各地印刷业水平差距小 B. 唐代民间印刷业较为活跃

    C. 佛教成为唐代社会主流思潮 D. 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唐代

    【答案】B

    36. 唐时,新罗与中国交往频繁,它的典章制度,文字和风俗习惯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全面接受唐文化,国内迅速形成学习唐朝的热潮,史称“唐风文化”实质上反映了

    A. 中外交流活跃 B. 唐文化实现了对周边文化的同化

    C. 中华文化的开放性 D. 先进文明对于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答案】D

    37. 宋仁宗时曾规定:“大凡旧岁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新旧相因。”熙宁五年,宋朝政府命令四川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的交子回收。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王安石开始变法 B. 宋朝财政危机严重

    C. 金融理念的进步 D. 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答案】B

    38. 《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A. 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B. 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 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 D. 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答案】D

    39.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史书》中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 调控国家经济开辟政府财源 B. 控制地方财富加强中央集权

    C. 增加军费开支解决边患问题 D. 扩大民间税负支撑财政运转

    【答案】A

    40.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其中“靖康耻”是指

    A. 辽宋订立“澶渊之盟” B. 金军掳走北宋二帝,北宋灭亡

    C. 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 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

    【答案】B

    41.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 耶律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赵构

    【答案】B

    42. 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

    A. 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 B. 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

    C.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 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答案】C

    43. 《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A. 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 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 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答案】B

    44. 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地方控制。这说明猛安谋克

    A. 适应了国家统治的需要 B. 效仿汉族地方管理制度

    C. 推动金朝建立封建制度 D. 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答案】A

    45. 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形,到明代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原来苏州及常州等粮食输出区,反而从湖北、湖南购买米粮,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 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C. 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 D. 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答案】D

    46. 宋代制瓷业突破了青白二色,成功烧制出各色瓷器,器型也千变万化:纹饰则刻、印俱全。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汝州汝窑,禹州钧窖、定州定窑、浙东龙泉县的哥窑、浙西余杭窑以及江西吉窑、福建建窑等,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

    C. 手工业片面追求形式变化 D. 工商食官制度最终的解体

    【答案】A

    47. 两宋时期,越来越多从事专业经济的农户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发展成商业性行业专业户。商业性行业专业户广泛活动于乡村与城郭之间,并根据各自从事的生产经营要素细分为匠户、盐户、坑冶户、船户、机户、园户、糖霜户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C. 标志着户口分类制度的确立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48. 北宋时期商业区已扩展至城郭之外,被称为“草市”。《清明上河图》中,沿汴河分布有许多草市。这一情况表明

    A. 城市有扩大化的趋势 B. 官府对商业的管控逐渐放松

    C. 城市空间布局突破坊市界限 D. 城市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答案】A

    49. 唐代开科举士时,朝廷重臣可以在考试前直接向主考推荐有才艺的举子,称为公荐,宋初废除。宋废公荐旨在

    A. 杜绝权贵干预根除科考舞弊 B. 弱化人为因素健全科举制度

    C. 简化科举程序扩大取士范围 D. 开启寒门入仕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B

    50. 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C

    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锋于曾,封叔武于成,封权处手霍。”

    ——司马迁《管蔡世家》

    材料二  秦朝建立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唐朝中枢行政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该制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的中枢行政制度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答案】(1制度:分封制。评价: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统治;后期容易导致分裂割据,诸侯争霸。   

    2三公九卿和郡县制;表现: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   

    3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深刻影响后世。

    5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盛况?这一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年代地域

    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

    唐朝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

    (公元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

    (公元1187年)

    北方

    965

    493

    459

    679

    南方

    111

    257

    830

    1280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哪一时期?简单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突出表现。

    【答案】(1)时期:南朝。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政治稳定,和平环境;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人民的辛勤劳动。

    (2)时期:两宋(宋朝、北宋、南宋)。表现:户口南多北少;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江浙一带人才集中。

     

     

    相关试卷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60分),《史记》中记载,商鞅“分异令”规定,孔子说,老子认为,人应效法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