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对比阅读,情景默写,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语文B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东航MU5735航班事故发生后,搜救是 甲 (A.首当其冲 B.当务之急),全力以赴搜寻幸存者,尽一切可能救治伤员。在等待过程中,特别需要做好遇难者家属乙 (A.安抚 B.劝慰)和服务工作,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避免出现“次生伤害”。同时,人们越是关注事故,越应该保持理性冷静,既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消费灾难、制造恐慌、① 露隐私。这对各方工作和人们都提出了要求,要尊重规律,最大程度救伤患、找原因、查隐患、保平安;要尊重专业,切忌不凭碎片化信息进行直觉判断,不散布未经确认的信息,更不能妄② 加推测;要尊重真相,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发布消息,及时回应公众疑虑,让权威信息跑在前面。紧张的搜救应该______,科学的调查应该_____,公共的关切应该_____,相信专业处置能够得到信服结论。
(1)为文中①处写出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写出正确的拼音。
①______ ②______
(2)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______ 乙______
(3)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三个短语依次填入文中波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归于严谨 ②归于有序 ③归于理性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美好的情感。
B.“左右流之”“寤寐求之”两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前者指“荇菜”,后者指“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描写的是现实中男子与心爱的女子嬉戏的场景。
D.《关雎》运用一唱三叹的手法,反复吟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3.这首诗以“关关雎鸠”开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B.颈联转入议论,诗人正式向张丞相表白自己心事。
C.尾联巧妙借用典故,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D.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③乎?衔觞④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造:往,到。②穿结:打补丁。③俦:同类,类别。④觞:盛满酒的酒杯。
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缘溪行
(2)渔人甚异之
(3)便要还家
(4)造饮辄尽
7.【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参考【乙】文和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谈一谈。
四、情景默写
10.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诵读古诗,要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感情。《关睢》中“①______,②______”写出男子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蒹葭》中“③______,宛在水中央”含蓄委婉地诉说了主人公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子衿》末句“④______,⑤______”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女子对恋人的思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君离别意,⑥______”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
(2)“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也可状物抒情。读《桃花源记》中“⑦_____,⑧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让我们领略到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读《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⑨______,⑩______”,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中水的清澈。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所作之奇俱如此 奇:_______ (2)明有奇巧人 奇:_______
(3)观者异以为神 为:_______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为:_______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B.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C.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D.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4.《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都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王子君
①“芦苇!”表姐亦男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荡。河岸有坡度几许,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们,连忙喊“小心点小心点!”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
②表姐却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笑脸如花。
③表姐是我姨妈的二女儿。她出生在湖南邵阳,自小和姐姐、母亲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十岁又随祖父母去武汉定居。她的祖父、父亲都是教育家。亦男表姐和我大表姐,都受祖父、父亲影响,投身教育事业,且颇有建树。表姐的一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表姐后来做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治校口碑不错,正直开明、坚忍不拔。
④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靥如花,明艳而优雅。
⑤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喜欢芦苇”?
⑥表姐说:我喜欢芦苇始于少女时代。最早接触它时还是幼年。那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有些哀婉。当时不懂何意,但日子久了我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我打小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水边、沼泽、山坡、盐碱地、湖边……不择地域,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
⑦表姐嘱咐我,再去奥森公园时拍几张芦苇照发给她。
⑧我去了奥森公园。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⑨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隔天,我去看雪后的芦苇。
⑩清洋河边,前两天还有着浓密的枯黄叶片的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惑的斑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
⑪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
⑫“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⑬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
⑭我们每一个独自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一直激励自己不蹉跎、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⑮这一夜,我仿佛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
⑯牵挂着芦苇,第二天下午,我去看它们。
⑰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
⑱眼前的芦苇,是具象植物,又仿佛一个柔软而庞大灵魂的象征。
⑲我看见在春天,万物复荣,自由生长,水面波光耀眼,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得一片绿油油;我看见整个奥森公园的水系,因为许许多多这样的芦苇伴生而欣欣向荣;我也看见祖国万千江河湖海、溪边池边的芦苇,茁壮繁茂,生生不息……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芦苇”为线索,记录了“我”四次在奥森公园见到芦苇的场景。
B.第③段运用插叙,交待了表姐的身份、出生地、年龄、生活经历及职业。
C.作者第二次去看芦苇时,它的花穗已经绽开了,枝叶变成了明亮的黄色。
D.表姐喜欢芦苇,幼年时就开始接触芦苇,她实地接触了不同季节的芦苇。
16.如何理解文章第⑱段中,作者说眼前的芦苇仿佛一个“柔软而庞大灵魂的象征”?
1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赏析加点词)
(2)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赏析句子)
18.文章尾段运用“我看见……我看见……我也看见……”的句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结合课文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表姐为什么“最喜欢芦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是树的手指
朱成玉
①16岁的时候,我就离开了校园,倔强地去社会上闯荡,却屡屡碰壁,像一颗小核桃,被一面墙弹回来,又弹到另一面墙上。那时候,感觉生命为我预支了好多年的雨,整个世界阴雨连绵,看不到一点儿晴天的迹象。
②我热衷于写诗,疯狂地,没日没夜地写,越写越晦暗,渐渐地走入了死胡同。有一天,心血来潮,想给自己写的诗都配上画,我就去报了一个绘画班。
③绘画班的老师是个道骨仙风般的老人,他看出我萎靡的状态,对我说:“去画一画那棵秋天的树吧,一天一幅。”
④我按照老师说的做了。
⑤几天后,老师问我:“眼前的树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吗?”
⑥我说:“是的。”
⑦“不!”老师说,“今天的树比昨天少了一枚叶子,或者,今天的树上停过一只鸟,这都是与昨天不一样的地方。”
⑧“那么,假如有一天叶子都掉光了,你会说它们枯死了吗?”老师继续问道。
⑨“当然不,”我说,“春天的时候,它们依然会重新发芽。”
⑩老师强调:“不论将来,只说眼前,任何一棵树在春天都会被认为是涅槃重生,可若只看眼下,你觉得它是不是枯死的?”
⑪“这个真不好说,全身上下已经没有一丝绿色,叶子掉光了,说它枯死,似乎也可以。”
⑫“可是,还有鸟落在树上,不是吗?鸟也是树的一部分!有鸟在,我们就不能叫它枯树。”
⑬“那么,假如所有的鸟都绕过它,不再落在上面呢?”
⑭“那也不能叫它枯树,因为还有风!风也是树的一部分,风是一棵树最敏感的手指,它可以抓住希望。”
⑮“假如风也睡着了呢?”
⑯“那也无妨,不是还有月亮嘛!人,总有办法,总是会找到一个角度。让月亮落到那树梢上。只要你愿意,那月亮总会落到心里,总会让那个希望不灭。”
⑰老师的这一套理论,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可以用来指引自己的心灵,只是觉得新奇罢了。后来,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爬,总算爬出了那段晦暗时光。可是命途多舛,中年的时候遭遇下岗——这人生的又一道坎儿横亘在眼前,尽管充满悲伤,但不至于慌乱,自己给自己的劝慰就是,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是一副良药,可以把不幸变成万幸。
⑱朋友开导我说:“一条路没有走通,不必懊悔,那或许只是意味着这条路本来就无法通往你要的幸福。另起一行,重新起步,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路。”自黑永远是安慰别人最好的方法,他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家才一本,我家那可是‘藏经阁’啊!”这些宽慰总能让我醍醐灌顶——已然是深渊,又何惧它再往下沉去几个光年。这时候再想到老师的那些话,我便豁然开朗——只要风还在,那树就是活着的。想起这些年的那些事,我心里满满的感动:生死一线的时候,妻子舍命挡刀;抢救室的外面,亲人和朋友们的祈祷;感情危机时,母亲小心翼翼地开导,以及父亲躲在门口焦急地偷听;事业受挫时,朋友一句“大鹅已备好,能饮一杯无”……这不都是围绕在我身边的风吗?若我千疮百孔,那风,就会把我当成竹笛来吹。
⑲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从祖母开始,一直守护着它。那伟岸的躯干,为我们铺设了一地绿荫。在穷苦的日子里,我们总是靠着上面的几颗果子打打牙祭,冲淡一下日子里的苦涩。那是穷人家的树,我们唯一的富有。苦的时候,它缩紧肋骨,也要为我们结出几颗甜来。
⑳我在树下,闻到的不只是树上花的香气、果的甜蜜,还有绵延不止的,祖母和母亲,爱的芬芳。在我看来,这棵树就是家和日子的象征,祖母和母亲,用她们母性的风,扇动着温暖和爱,并把它们缠绕在家的四周,一圈又一圈。不管家多么破旧,日子多么贫困,有风在,活着的滋味就在。我愿成风,也愿为树。我将近五十圈的年轮,足以形成一个漩涡,将我卷入一个叫幸福的巢穴。
(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第2期)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社会上闯荡屡屡碰壁,为此报了一个绘画班寻求慰藉。
B.第⑧自然段提到的“藏经阁”是朋友的自黑,目的是安慰作者。
C.第⑱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对前文内容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D.作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娓娓道来,同时蕴含深刻的哲理。
(2)依据文本,简要概括作者心理变化。(每处不超过4个字)
(3)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后来,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爬,总算爬出了那段晦暗时光。(赏析加点词)
②若我千疮百孔,那风,就会把我当成竹笛来吹。(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4)文章末尾为什么要加以叙述老家院子树以及祖母和母亲的故事。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我愿成风,也愿为树”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研究报告,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食品安全风险类型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4%。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圈、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照标问题尤其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风险备受关注。2016年农业部调研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存在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现象。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材料二】
甲醛在食物中的危害
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尽管有人认为甲醛在食物中的防腐效果并不好,在面条中添加甲醛没有意义,但是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比如,2016年陕西榆林一家面店的老板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从网上购买甲醛,生产面条时添加其中,警方及时将面店老板抓获,他供认不讳,最后被判刑一年并作罚款处理。除了直接添加甲醛,食物中的外来甲醛还可能来自甲醛次硫成氢钠,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俗称“吊白块”,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但是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摘编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3期)
【材料三】
食品安全问题调查
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同类型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消费者担心哪些方面食品的安全问题?相关机构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2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转基因产品风险已成为食品安全主要的风险类型。
B.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防腐效果并不好,因此不允许在食物中添加甲醛。
C.材料三图表显示:只有1%的人担心注水肉问题,说明注水肉不再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D.材料三中,消费者对食品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与食品过期变质问题尤为担心。
2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提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
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妈妈要买箱牛奶去看奶奶,标签上的信息包含产品名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净含量等,购买时她应该关注牛奶包装盒标签上的哪些信息,为什么?
请根据材料三图表内容简要说说。
八、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请以“自律”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700字。
要求: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1) 泄 wàng
(2) B A
(3)要尊重专业,切忌凭碎片化信息进行直觉判断。
(4)C
2.C 3.起兴。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引起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4.B 5.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6.(1)顺着、沿着;(2)对……感到惊异;(3)同“邀”,邀请;(4)就 7.C 8.(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环境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3)不为(因)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追求)发财做官。 9.作者虚构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也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社会的向往。
7.C。
8.
⑴云:说;率: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⑵复:又,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⑶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主旨的分析。答此题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景下产生的;
根据乙文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可知,陶渊明生活十分拮据,这也与他厌恶当时那个黑暗污浊的社会,借隐居山林,靠诗文创作来作为精神寄托的做法有关;
根据《桃花源记》第二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资源丰富,百姓安居乐业;再联系第三段“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桃花源人是为躲避战乱才来到这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的;可见桃花源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反衬出当时那个社会的腐败,民不聊生,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对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根据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10.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溯游从之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同是宦游人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11. (1)奇妙 (2)奇特 (3)认为 (4)做、刻 12.C 13.(1)(他)凿了一个长一寸左右的木人,放在桌上能自己行走,手脚都能自由活动。
(2)即使很聪敏的人也不能辨别它是真是假。 14.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12.C
13.(1)句中的“凿(雕凿)、许(大约)、置(放置)、皆(全,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虽(即使)、黠(聪明)、辨(辨别)”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两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其作品来分析。《核舟记》中的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见其作品小巧精致,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突显其神情姿态;本文中的黄履庄,“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可见其作品更是突出“活”的特点。
15.B.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⑥段的“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可以看出,芦苇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看起来是柔软的;
结合⑫段的“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可以看出,芦苇在大自然的摧残之下,仍然傲然挺立,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因此又有着庞大的灵魂。
17.(1)“直立”的意思是像笔杆一样直地竖着或站着。结合⑫段的“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可以看出,芦苇在大自然的摧残之下,仍然傲然挺立,“直立”形象地写出了芦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写出了我对芦苇形象的赞叹之情。
(2)舞蹈,是通过有节奏的、经过提炼和组织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写芦苇“舞蹈”,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芦苇随风晃动的姿态之美;结合句中的“这个即将万物凋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可以看出,它表达了“我”对眼前所见芦苇的欣赏与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句式赏析。
“我看见……我看见……我也看见……”的句式,构成排比,表达感情浓烈;
再结合“我看见……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得一片绿油油;我看见整个奥森公园的水系,……我也看见祖国万千江河湖海、溪边池边的芦苇,茁壮繁茂,生生不息……”可以看出,“我看见”的范围越来越大,由眼前水域到祖国各地,到处是“茁壮繁茂,生生不息”的芦苇,表达了我对芦苇的强烈喜爱,又赞美了芦苇,深化了文章主题。
19.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结合⑥段的“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可概括出,表姐为诗歌中描绘的与芦苇相关的唯美意境所倾倒;
结合⑥段的“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可概括出,表姐发现芦苇在风中摇曳生姿,极具美感;
结合⑫段的“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和⑰段的“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可概括出,表姐发现芦苇具有生命力强、有韧性、不易被折断吹倒的特点,被其品质所吸引;
结合⑬段的“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可概括出,表姐和芦苇有着相似的经历。
20.(1)A
(2)意志消沉、暗自庆幸、坦然面对、幸福温暖。
(3)“总算”强调过程的艰辛,写出了作者度过那段晦暗时光最终迎接明亮人生时的欣喜与激动。②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越是遭遇困难越是不能沮丧,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4)是插叙,内容上对情节起到了补充作用,使文章意蕴更加深刻,树在作者看来就是艰辛生活的象征,而祖母与母亲就是围绕树的风给艰辛生活带来了温暖与爱。结构上照应前文,结构完整。
(5)作者希望自己可以是带来幸福温暖爱的风,也希望是被幸福温暖爱围绕的树,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与提炼。
由第①段“那时候,感觉生命为我预支了好多年的雨,整个世界阴雨连绵,看不到一点儿晴天的迹象”可知最初作者的心理是:意志消沉;
由⑤到⑯段“我”与老师的对话,再联系第⑰段“老师的这一套理论,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可以用来指引自己的心灵,只是觉得新奇罢了。后来,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爬,总算爬出了那段晦暗时光”中的“总算”可知,度过那段晦暗时光时“我”的心理是:暗自庆幸;
由第⑰段“可是命途多舛,中年的时候遭遇下岗”和“尽管充满悲伤,但不至于慌乱,自己给自己的劝慰就是,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是一副良药,可以把不幸变成万幸”可知,“我”中年遭遇下岗危机时的心理是:坦然面对;
由第⑳段“我在树下,闻到的不只是树上花的香气、果的甜蜜,还有绵延不止的,祖母和母亲,爱的芬芳”和“我愿成风,也愿为树。我将近五十圈的年轮,足以形成一个漩涡,将我卷入一个叫幸福的巢穴”可知,“我”在苹果树下感受到了幸福温暖。
(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根据语句中“总算爬出了那段晦暗时光”,联系第①段“16岁的时候,我就离开了校园,倔强地去社会上闯荡,却屡屡碰壁,像一颗小核桃,被一面墙弹回来,又弹到另一面墙上”可知,“我”度过那段晦暗时光的过程极为不易,“总算”一词从侧面描写出了作者在度过那段晦暗时光时付出的努力与拼搏,也表现出作者终于守得云开,迎来晴天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②联系第⑱段“生死一线的时候,妻子舍命挡刀;抢救室的外面,亲人和朋友们的祈祷;感情危机时,母亲小心翼翼地开导,以及父亲躲在门口焦急地偷听;事业受挫时,朋友一句‘大鹅已备好,能饮一杯无’……”和“这不都是围绕在我身边的风吗?”可知,文中的风指的正是“我”经历的那些挫折与困难;“那风,就会把我当成竹笛来吹”可知,这里把“千疮百孔的我”比作竹笛,把困难比作“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我”经历各种挫折的锤炼,正如“竹笛”被“风”灌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应当愈挫愈勇,愈挫愈强的品质,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勇于拼搏的精神。
(4)本题考查插叙作用分析。
由第⑲段“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苦的时候,它缩紧肋骨,也要为我们结出几颗甜来”和第⑳段“在我看来,这棵树就是家和日子的象征,祖母和母亲,用她们母性的风,扇动着温暖和爱,并把它们缠绕在家的四周,一圈又一圈”可知,这里运用了插叙,交代了老家院子中苹果树为我们铺设绿荫和结果的故事,还有祖母、母亲给“我”的树下回忆,在内容上对情节起到了补充作用,将树与人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文章意蕴更加深刻,树在作者看来就是艰辛生活的象征,而祖母与母亲就是围绕树的风给艰辛生活带来了温暖与爱。结构上照应前文绘画班老师说的树与风的内容,从而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5)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
抓住句子中两个关键词“树”与“风”在文中的象征义,再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即可。联系第⑲段“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从祖母开始,一直守护着它。那伟岸的躯干,为我们铺……苦的时候,它缩紧肋骨,也要为我们结出几颗甜来”可知,老家的苹果树夏天为“我”带来凉爽,收获时节也会为“我”结出几颗甜果来,这棵树给作者带来了幸福和温暖,滋润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树一样给予身边的人爱与温暖;联系第⑳段“闻到的不只是树上花的香气、果的甜蜜,还有绵延不止的,祖母和母亲,爱的芬芳”和“在我看来,这棵树就是家和日子的象征,祖母和母亲,用她们母性的风,扇动着温暖和爱,并把它们缠绕在家的四周,一圈又一圈”可知,作者由这棵树,还联想到了祖母和母亲,她们在作者童年生活中,以“母性之风”,一圈圈扇动着,给作者带来温暖与爱。所以作者也希望自己像祖母和母亲一样,成为带来幸福温暖的风。这是作者乐观向上精神的体现。
21.D 22.示例:根据材料一可提的建议: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加大对违法食品企业的处罚力度;尽早防范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食品安全风险;及早解决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材料二可提的建议:加强对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惩罚力度。 23.①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以知道牛奶有没有过期变质。②关注配料,可以知道牛奶有没有违规使用或滥用添加剂。③关注有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可以知道牛奶是不是假冒食材。④关注产品名称,可以知道牛奶是不是媒体曝光的问题乳制品。
21.D。
22.这道题考查结合材料信息提建议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的“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可提的建议: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根据材料一的“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可提的建议:加大对违法食品企业的处罚力度;根据材料一的“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可提的建议:尽早防范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食品安全风险;根据材料一的“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提的建议:及早解决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问题。
根据材料二的“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可提的建议:加强对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根据材料二的“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可提的建议:加大对不法商贩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甲醛行为的处罚力度。
23.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表可知,消费者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有毒有害物质、食品过期变质问题、违规使用或滥用添加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问题等等。在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内容说明妈妈应该关注牛奶包装盒标签上的哪些信息。标签上的信息包含产品名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净含量等。
①关注产品名称,可以知道牛奶是不是媒体曝光的问题乳制品;②关注配料,可以知道牛奶是否违规使用或滥用添加剂;③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可以知道牛奶是否过期变质;④关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可以知道牛奶是不是假冒食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和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五曲而至文公书院,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