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542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542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542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广州市越秀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发展阶段性训练
九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4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调和/应和 拮据/不足为据 拘泥/泥潭
B.着落/执着 厌倦/恹恹欲睡 黄晕/晕眩
C.阴晦/教诲 称职/铢两悉称 粗犷/广袤
D.枯槐/愧怍 骨骼/络绎不绝 灌溉/气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热忱 俯仰生姿 拖沓 金戈铁马
B.抉择 草长莺飞 流俗 不醒人事
C.舵手 不屑置辨 亘古 吹毛求疵
D.惦量 不折不饶 选聘 咬牙跺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面对新问题,我们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不能寻章摘句、各取所需。
B.每年金秋八月,桂花盛开,花如米粒大小,但香气咄咄逼人,令人陶醉。
C.这里山峦连绵起伏,坦荡如砥,植被覆盖率达92%,是热门的避暑胜地。
D.谎言就是谎言,充其量只能蒙蔽一时,在事实与真相面前终将不攻自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面对停车难的问题,有关部门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停车现状得到有效提升。
B.智能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想要抓住机遇,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C.雷锋题材影视作品的内容持续更新,使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绽放璀璨的时代光芒。
D.此次科技活动将进一步搭建港珠澳创新合作交流,推动三地在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5.班级举行“学史增信”系列活动之“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主题演讲会。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任务一:请结合下面材料写一段话,在演讲活动前引发同学们关注“新星”记录这一备受国际重视的中国古代科学史料。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近世出土的甲骨文中,留有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新星的记录,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旁。新星是一种爆发变星,它的爆发是因核的合成而发生的。在一颗恒星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可以数次变成新星;而变成超新星,却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是它消亡的时刻。超新星爆发是一种比新星爆发猛烈得多的天文事件,爆发时的亮度高达太阳亮度的百亿倍。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新星”。
(材料出自汪珍如等人文章)
(2) 任务二:请根据小英和大伟的演讲要点拟写一段串场词。(2分)
演讲顺序
演讲要点
演讲
同学
1
中国古代超新星记录解决了现代天文学的难题。经过多位科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验证,认定了1731年用天文望远镜发现的蟹状星云,就是《宋史》上记录的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遗迹,终结了学术界的相关论争。
小英
2
中国古代的星图曾传播至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区,构筑了整个东亚地区共有的独特星象体系,这也是古代科学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之一。
大伟
(3)任务三:同学们都认为,这次主题演讲活动对增强文化自信很有帮助。请结合上述材料,代表同学们向老师报告活动效果。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语言连贯。(3分)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②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④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⑥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2)下面是文佳同学的名句摘抄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名句
批注
出处
① ,
。
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同写塞外壮阔风光。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 ,
。
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月夜境界。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好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星云图卷。
李清照《渔家傲》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8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则有去国怀乡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C.必先苦其心志/安陵君其许寡人
D.征于色/未尝稍降辞色
8.把“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从军事方面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B.乙文中六位人物都是能担大任的贤才,他们虽出身贫贱,但都经受了艰苦磨炼,最终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如甲文以“得道”与“失道”对比,乙文以舜、傅说等人与法家拂士对比。
D.甲乙两文都有明确主张。甲文指出“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乙文说明‘逆境苦难造就人才”的道理。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①、虞②、三代③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
【注】①唐: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②虞:传说中舜政权的称号。③三代: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解释下面的加点字。(2分)
①道既通 ②而诸侯东面朝齐
(2)孟子和商鞅、吴起等人的强国主张有何不同?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写出诗中以自然环境烘托诗人内心暗淡苦闷的诗句。(1分)
(2)文佳同学在朗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3分)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材料一:
殷墟所出的十五万片甲骨文,有单字五千多个,其中为各家公认的字只有一千几百个。甲骨文能完整地记录语言,是具有一定体系和有较严密规律的文字。与后来的汉字相比,甲骨文还有其独有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一是一字异形,字的结构不大固定,即一个字既可正写又可反书;偏旁可左右或上下移动;字的笔划或多或少。二是异字同形。三是合文,即把两个或三个字刻(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
以“鹿”字为例(图)。鹿因为常常是商王捕猎的主要对象,所以在甲骨卜辞中出现得非常频繁,但鹿字却没有统一的写法,除了有横书、直书的区别外,头向亦有左右差异,有时身躯仅以简单的曲笔表示,但也可见到完整躯干并饰以斑点的表现法,甚至偶可见到眼晴、脚趾的细部描绘。尽管字形多样,鹿字仍看得出是在描绘头顶有一对犄角的偶蹄动物侧面之形,四只脚也因视觉关系被省略为两只。
(摘编自刘一曼《甲骨文字的特点及主要内容》等)
材料二:
世界上所有的原始绘画文字,都已改为拼音的音将文字了,只有我国文字还保存着比较原始的状态。每一个图画变成了一个方块字,田字像农田,大字像大人,多少还保存一点原来的意思,所以称为意符文字。
其实我国文字,在古代已早就同时用音符了,最初的三种造字方法,自然完全是意符,为象形、指事、会意。可是这三种方法造出的字,只占了十分之一二。以后又想出造“形声”字的方法,声音占一半,图形占一半,把音符与意符合在一起,就大量制造新字,数量要占着十分之八九。
中国文字是注音字而不是拼音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不能离开语言而独立,中国语用一个“单音节”表示一个物名、一个意思,这和欧美各国的语言用复音节是大不相同的。复音节语,不能用一个字代表许多音,而我们能够。因为单音节的关系,同音字多,不但用耳来听,同时也需用眼来看。如“工”“公”“功”和“攻”,所以中国字是“目治”的“意符”,不完全是“耳治”的“音符”。
中国文字有统一的功能——因为中国文字是“目治”,是“意符”,靠着眼睛就可以辨认,所以它可以离开读音。无论古今方言声和韵如何转变,它的含义永远不变,因而能发挥“同文”的功能。我们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且从未断绝的文明,目治的意符文字是居功甚伟的。
(摘编自董作宾、董敏《甲骨文的故事》)
材料三:
形声字的大量产生大约在周秦时代。和象形字不同,形声字的文化信息不是存在在个体汉字的总体取象里,而是集中在它的义符里。形声字的义符反映了它所记录的词意义的类别,是一种比较概括的取象。《说文》小篆反映的是五经的词义,因此,也就反映了周秦时代的文化。在汉字构形上,小篆对形声字的义符进行了规整,义符系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信息。“草木竹禾”是《说文解字》中表示植物的四个大部首。它们所辖字的总数达1195字,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四大部首所从字的数量如下表:
艹
木
竹
禾
正篆
445
421
144
87
重文
31
39
15
13
总计
476
460
159
100
植物类部首比例增多,这是因为中原地带在秦汉时代的生产已经进入农耕为主,人类生活与植物的关系更为密切,汉字的造字取象于植物的数目大量增多,而且利用形声字的表义偏旁来分类。四个部首的划分说明了很多问题:一方面说明古人对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已经分得很清。在草本植物中,自然野生植物从“艹”,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从“禾”。两方面的动词也已经分立了,种禾叫“种”,种树叫“植”。竹,现代归禾本科,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说文》解释作“冬生草也”,可见也是把它看成草本植物。“竹”部首的确立说明,中国南部长江流域的文化已经与黄河中下游文化有所交融。
(摘编自王宁《汉字六论》)
12.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迄今共计出土十五万片,单字有五千多,但被成功识读的不足两千。
B.甲骨文是绘画文字,有一定的体系,以及较严密的规律,能完整记录语言。
C.甲骨文是具有原始性的文字,同一个字没有固定的写法,可直书也可横书。
D.甲骨文最初只有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后来又发展出“形声”字。
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卜辞记录的是商王的狩猎活动,“鹿”字写法众多主要因为鹿是古人的狩猎对象。
B.中国文字没有拼音化,是因为汉语多用单音节词,大量同音字,需要加入意符辅助辨认。
C.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且从未断绝的文明,有赖于“目治”发挥“同文”的功能。
D.形声字的义符是一种概括的取象,每个义符中都蕴含了历代生活与地理文化变迁的信息。
14.下列依据材料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笔画可描绘细部或可抽象为线条,需通过字形的特征来判断是否为同一字。
B.中国文字兼具音意,造字快速方便,比起欧美各国的语言单纯记音文字更有优势。
C.小篆对文字构形进行了规整,避免了甲骨文的弊端,让识读文字不再成为后人难题。
D.《说文》中“竹”部字少于“艹”部,说明当时草本植物已有驯化,但种类少于野生植物。
15.文佳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发现“镓”“铌”“氩”“氨”等许多字虽然看起来很陌生,但却能正确读音,而且一眼就能分辨性质。请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7分)
燕食记(节选)
葛亮
五举总说,自己是个没什么主张的人。把他放在哪里,他便落在了哪里,长在哪里,生了根,发了芽;若是把他拔起来,再落到其他地方。疼是疼一时。慢慢地,也就再生出新根,发了芽,渐渐长出枝叶了。
最初,五举在茶楼做茶壶仔,便是跟在茶博士的屁股后头煲水、做些下栏活。茶博士赵师傅看五举做事沉静、有眼力,又看他身后无靠,便跟老板说情,将五举留在了茶楼住,从此,每日天发白,五举就起身洗地、烧水,抢着粗活干。后来,赵师傅抽空也口传心授,将那斟茶的看家本领倾囊相授,五举就慢慢做到了“企堂”①。五举做企堂尽心劳力,因缘际会,被同钦楼大按的头把交椅荣贻生师傅看上了。
五举跟着荣师傅回到同钦楼,却被带到“小按”聂师傅处做学徒。那年代,点心部分“大按”和“小按”两类。大按主要做月饼、龙凤饼、核桃酥、炸芋虾等唐饼,每到年节,便是展身手的好时候。大按是一间茶楼的门面,大按的主管,便叫作“大按板”。而小按则做虾饺、叉烧包等日常的包点。五举听到自己的去处,心里一丝凉。
在同钦楼,五举照例是每天一大早三点出现在后厨,拖地、刷蒸笼。刷好了聂师傅的,也刷别的师傅的。都刷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日日如此。久了,聂师傅思量这孩子实诚得未免戆居②。别的学徒,“双偷”成性。第一是干活偷懒;第二呢,是瞅空跟师父偷师。可这孩子,低头忙着自己手上的活,师父不叫,竞然都不斜眼看师父一眼。有时,聂师傅故意在他跟前,将包虾饺的速度放慢,五举依然故我。聂师傅心里忽而莫名失落。有一日便说,细路③,你不想跟我学?
五举站起来,恭敬道,想。
聂师傅便说,想?咱这行偷师是俗例,你不知道?五举说,我知道。
聂师傅说,那你不偷,难道想刷一辈子蒸笼?
五举便说,师父若看得上五举,便会教我本事。我若是偷来的,自己用着也不踏实。
聂师傅听了,大为罕异。他想想,说,你且看着。
说完,他当着五举的面,包了六只虾饺,动作飞快利落。
他将虾饺都摆到了五举面前,说,有个不对路的,挑出来。
五举略打量了一下,挑出了一只。
聂师傅问,这只怎个不对路。
五举说,另外五只,师父都包了十二道褶。唯独这只,师父只包了十道,偷工了。聂师傅当下便知,这孩子非但不戆居,聪敏远胜于常人。他心下一阵感动,说,好孩子,记住了。咱们这虾饺,必须包上十二道褶,才算成了。这是师父给你上的第一课。
五举,是同钦楼历史上最快升到“大细路”的学徒。只用了两个月的工夫。
两年后,五举已经升至小按的“中工”。早午茶各种点心,早已不在话下。
这天,荣师傅与聂师傅将五举叫到小房间里。
荣师傅说,五举,我和聂师傅说好了。让你回大按。你愿意回吗?
五举低下眼睛,说,不回。荣师傅把我带来同钦楼,是伯乐的恩情。可是师父栽培了我,教我学手艺。我走了,师父两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两位师傅都愣一愣。继而,荣师傅哈哈大笑,说,聂师傅,你输咗。
五举茫然看着他们。
荣师傅忙道,我和你聂师父,有个君子协定,两年。两年后,你的基本功夯打扎实了,他就要交还给我。可这个老家伙,竟然反悔想要留下你。我们呢,就打了一个赌。若你急于求成,想要回来,他便赢了。我就得再等个一年半载。
聂师傅摆摆手,说,罢了罢了,愿赌服输。你这徒弟,我可算给你教出来了,又试出来了。
五举回到大按,荣师傅自是不肯懈怠,五举也不辜负荣师傅。可是荣师傅教训五举用的法子,多少让人看不透。这唐饼,以“唐”为名,可算是点心里集大成的。最常见的唐饼无非两类,一是酥皮,二是饼皮。前者口感松化酥脆,后者实净而面味浓重。酥皮最考功夫,考验的是手感与耐心。
荣师傅便以此训练五举。一块面,揉、擀、折,成了形状了,狠狠地用擀面杖一压,酥皮便成了死面,回到起点。然后重新又是一轮揉、擀、折,再揉、擀、折,不停歇地,让他做上一天。这揉的是面,却也是心志。五举在这夜以继日的锻炼中,人沉稳了,也渐渐挫去了少年人的轻浮气。总而言之,练的是一个“慢”。
再一层,又是要个“快”字。用的法子,是炸芋虾。所谓“芋虾”,叫虾却非虾,是新年时贺年的斋品,讨个丰收吉利,“食完笑虾虾,银纸任你花”。炸芋虾,功夫其实在个“炸”字,要的是眼明手快,动作慢了,油温降下来,无法炸脆;火若太大了,芋虾瞬间变硬变燶④。后来市面上的芋虾,多绕成绣球状,便知是偷懒所致。芋虾的上品,全是心机和时间的结晶。一个大大的芋头,起码花一个小时才能炸毕,极考脚骨力,且酷热难当。平常人,炸完一个便要喝凉茶下火。五举每天炸十个芋头,中间不停歇,整一个月下来,每日焗汗出油,五举小腿上青筋暴出,人更是瘦得销骨脱形……但是,站着站着,就在大按站住了。
(有删改)
【注】①企堂:粤语,指伙计、服务员。②戆居:粤语,形容人呆钝、愚拙。③细路:粤语,指未成年的孩子。④燶:粤语,指焦、糊。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五举的工作几经变动,总能遇上“贵人”,从侧面反映当时人心淳朴。
B.“照例”一词,体现五举在同钦楼后厨做事,一直都是认真踏实、勤快肯干的。
C.两位师傅的赌约,可看出他们不仅看重徒弟的手艺,更注重徒弟的德行操守。
D.荣师傅用炸芋虾锻炼五举的眼力、手力和耐力,培养了他对精品的执着追求。
17.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一块面,揉、擀、折,成了形状了,狠狠地用擀面杖一压,酥皮便成了死面,回到起点。然后重新又是一轮揉、擀、折,再揉、擀、折,不停歇地,让他做上一天。(从修辞角度)
18.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划横线语句的理解。(4分)
1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乡土之美。(6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小创意,大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 (8分)
【名著阅读】
1.任务一:下面是某同学读名著时摘录的“女性人物”阅读积累,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表格。(5分)
书名
人物
摘抄
点评
《儒林外史》
①
人实有些奇……若是说他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他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只一双手指却像讲究勾、搬、冲的。论此时的风气,也未必有车中女子同那红线一流人。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有胆有识,侠义奇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
她是个十八岁的姑娘。乌黑的头发剪得短短的,穿着一件草绿色的新制服,腰里扎着一条窄皮带。谢廖沙从她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她还答应帮助他开展工作。分手的时候,还给了他一大捆宣传品,另外,又特意送给他一本共青团纲领和章程的小册子。
③
④
⑤
她担当了我的母亲和家庭教师的角色,后来成了我的伙伴。打从她离开的那天起,那种已经确立了的使罗沃德有几分像家的感情和联系,都随之消失。
富有爱心,亦师亦友。
2.任务二:有观点认为,文学离不开想象,而文学中的想象又不能脱离现实。请从下面任选一本书,结合书中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3分)
①《西游记》 ②《海底两万里》
越秀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发展阶段性训练九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
1.【语音辨析】(2 分)C
[A.hé/hè,jū/jù,nì/ní B.zhuó,yàn/yān,yùn/yūn C.huì,chèn,guǎng D.huái/kuì,gé/luò,gài/gài]
2.【字形辨析】(2 分)A
[B 不省人事,C.不屑置辩,D 掂量 不折不挠]
3.【词语辨析】(2 分)D
[A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C.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4.【语病辨析】(2 分)C
[A.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
5.【综合性学习】(8 分)
(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学史增信”系列活动之“我看古代科学史料”主题演讲会。大家可知道,中国古代有什么科学史料举世关注?那就是中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史料。下面,请小英同学为我们详细介绍。
[3 分。欢迎语 1 分,修辞手法 1 分,“新星”记录与演讲主题关系 1 分。]
(2)示例:小英的发言,让我们知道中国关于超新星的记录对现代科学的贡献。除此以外,中国古代科学史料还有怎样的重要价值呢?接下来有请大伟同学为我们继续介绍。
[2 分。联系小英和大伟的发言要点,各 1 分。]
(3)示例:老师,这次演讲活动非常成功!因为在活动中,同学认识到中国古代科学史料记录时间长、应用价值高、国际影响大,所以大家感觉到既开拓了眼界,又很振奋,更加坚定和增强了文化自信!
[3 分。总体效果 1 分,结合内容分析 1 分,因果关系句式 1 分。]
6.【名篇名句】(8 分)
(1)①岂不罹凝寒 ②谁言天地宽 ③惟解漫天作雪飞 ④风正一帆悬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蒙络摇缀[4 分。每空 1 分。错、漏、多一个字,此空不得分。]
(2)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4 分。每空 2 分,每句 1 分。]
7. 【文言词语】(2 分)D
[脸色。A.国防/国都,B.选拔/发动,C.代词,他的/祈使语气]
8. 【文言翻译】(4 分)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4 分。“动心”“忍性”“曾益”,各 1 分;“曾益其所不能”句意 1 分。]
9.【文意理解】(2 分)C
(“以舜、傅说等人与法家拂士对比”不正确。)
10.【课外文言】(4 分)
(1)①既:已经。 ②朝:朝拜。[2 分。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①商鞅、吴起等人主张通过攻伐谋略来强国,②孟子主张通过施行仁政来强国。[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翻译: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胺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11.【古诗鉴赏】(4 分)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 分]
(2)示例:①“俱”是全、都的意思,②重读“俱”字,强调庇护的是天下所有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即使只有自己的房子在风雨中也愿意,③突出强调了杜甫为天下士人而牺牲自我、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2.【理解分析】(3 分)A
(原文为“殷墟所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文”,而不是“甲骨文迄今共计出土十五万片”。)
13.【分析综合】(3 分)C
(A.不只是记录狩猎活动;B.意符不一定需要“加入”;D.并不能蕴含不同时代,只能反映某个时代。)
14.【分析综合】(3 分)B
(“更有优势”没有依据。)
15.【分析探究】(4 分)①各元素命名的字大多属于形声字,同时具备音符和意符。②音符表示了字音,所以即使陌生也会读。③同时,为元素造字时,已清楚认识了各元素的性质,如气态元素采用“气”作为意符,金属元素采用“钅”作为意符,因此能一眼分辨元素性质。[4 分。第①②点 1 分,第③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6.【理解分析】(3 分)B
(“照例”不能仅仅反映五举在同钦楼后厨的工作态度。)
17. 【语言赏析】(4 分)
反复,通过重复五举制作酥皮的一整套动作,强调了这一工作能够锻炼人的耐心、沉稳。[4 分。指出修辞手法 1 分,分析修辞手法 1 分,作用与效果 2 分。]
18.【分析鉴赏】(4 分)
①五举从茶壶仔做到企堂,从小按做到大按,就算换了地方,也随遇而安,放到哪里就长在哪里;②五举换了工作职务虽然会有不适应,但是他总都是沉静踏实、勤劳肯干,努力将技艺学到极致,在这行业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4 分,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9.【鉴赏探究】(6 分)
①故事取材于岭南茶楼,描写了茶楼、茶点制作等场景,体现了岭南独特的环境之美。②小说采用粤语的口语化表达,“企堂”“戆居”等词,以及“食完笑虾虾,银纸任你花”等俗语,表达生动,展现了颇具乡土特色的语言之美。③小说描写了岭南茶楼的工作内容和人们的过年习俗,展现了岭南地区的风俗之美;④故事围绕乡土手艺人的技巧传承展开,再现了岭南人对传统技艺和道德情操的坚守之美。⑤小说描写了赵、荣、聂等师傅对徒弟五举的关爱与培养,表现了岭南地区浓郁的人情之美。
[6 分,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1.①沈琼枝 ②丽达·乌斯季诺维奇 ③乐于助人,热情大方 ④《简爱》 ⑤玛丽亚·谭波儿
[每空 1 分。]
2.答案示例
示例一: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文学作品充满魅力。例如《西游记》中悟空可以腾云驾雾,能七十二变,与妖魔鬼怪斗法,让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但是想象和虚构离不开现实,《西游记》中的想象世界,暗含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意味。如比丘国中用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揭露的就是封建统治者残忍暴虐的本性。
示例二:基于科学的合理想象让文学作品充满魅力。例如完成海底两万里旅程的潜艇“鹦鹉螺号”,完全靠电力驱动,电存储在从海水中提取的钠与汞混合制成的电池中,解决了潜艇的续航问题,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可能。但是想象和虚构离不开现实,《海底两万里》中的科学想象,都是根据当时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进行的大胆想象、创造,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和能力。
[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写出想象的魅力 2 分,写出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1 分。]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句子默写,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