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第1页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第2页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共18页。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1. 商场里,妈妈和小东正在乘自动扶梯下楼,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    )

    A. 小东是静止的 B. 小东是向上运动的
    C. 小东是向下运动的 D. 小东的运动状态无法确定
    2. 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    )
    A. 成人拳头的宽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火柴盒的长度 D. 保温瓶的高度
    3. 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 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D. 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4.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5. 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B.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C. 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 2m B. 1.4m C. 0.6m D. 2.6m
    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下列有关折射的光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小李同学用一副老花镜,通过调节镜片与白纸板之间的距离,终于看到了窗外景物成在纸上的清晰的像,他所看到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9. 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    )
    A. 2:3 B. 3:2 C. 1:1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10. 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
    A. 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 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C. 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 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放大的像
    B. 一定是缩小的像
    C. 照相机就应用了这一原理
    D. 如果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则光屏也要远离透镜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12. 如甲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恒定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滑片P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R0的阻值是5Ω B. 电路的最大总功率12.8W
    C. R0的最小功率是1.6W D.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范围是0Ω-35Ω
    13. 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B.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 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甲的体积一定大于乙的体积
    D. 若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则甲的体积一定小于乙的体积
    14. 甲乙两图中,物体长度是______cm;温度计示数是______℃。

    15. 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看到车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运动,小明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填“公交车”或“地面”).若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km,乘车时间为6min,那么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16. 如图所示,将盛有食物的篮子放入盛水的盆中,篮底垫上砖块以免篮子浸入水中.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冰箱了.当纱布被水浸湿后,纱布上的水会发生______ 现象,这一过程会______ 热量,使食物温度降低防止变质.
    17. 最近,一门新的技术体系“雾水工程”(利用一些装置收集空气中的雾水),正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里悄然兴起,如图所示是加拿大公益组织利用雾气收集网为缺水地区人民供水的情景,雾的形成是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_____ 热.


    18. 一个游泳池水深2m,池底受到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Pa;当向游泳池中继续注水时,随着水面的升高池底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取g=10N/kg)
    19. 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______ 作用使饮料沿吸管上升进入嘴里。生活中的拦河大坝做得______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20.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80
    1
    B
    尼龙
    80
    0.5
    C
    尼龙
    55
    1
    D
    镍合金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
    (4)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21. 某电加热器标有“200V 2000W”字样,在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把5kg水从20℃加热到60℃,用时8分钟。已知c水=4.2×103J/(kg⋅℃),求:
    (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此电加热器的热效率为多少?
    2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 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采取的办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 运动。
    (2)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3)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改进方法是______ (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
    23. 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24. 小华同学用图所示的水桶提了质量为15kg的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kg,桶中水深为0.3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10-3m2.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人手受到的压强。


    25. 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
    ②向量筒中倒入V1=50mL的水;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在55mL处;
    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V3=48mL处;
    ⑤小王认为石块体积测量不够准确,石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5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56mL处.
    请解答下面问题:
    (1)该实验原理为______ (用物理符号表示).
    (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50mL处的原因是______ .
    (3)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空白处.
    物理量

    次数
    火山石块的质量m/g

    V1

    V2

    V3

    V4
    火山石块的体积V/cm3
    火山石块的密度ρ/g⋅cm-1
       1

       50
       55
       48
       56


    (4)观察表格设计,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两处不足(相同类型的不足点只写一条)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小东相对于妈妈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东是静止的。
    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答案】A 
    【解析】解:
    A、成年人拳头的宽度在10cm=1dm左右。符合题意;
    B、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0.4dm左右。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约5cm,火柴盒的长度与大拇指长度差不多,在5cm=0.5dm左右。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保温瓶的高度略小于50cm,在40cm=4dm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分子的直径在0.1nm左右,地球的半径在6400km左右。等等。

    3.【答案】C 
    【解析】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其发声仍需要振动,故A错误;
    B、不同人声带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韩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听到韩红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等知识;结合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区分好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4.【答案】C 
    【解析】解:甲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不断熔化,甲没有熔点,是非晶体。
    乙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首先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是乙的凝固点,所以乙是晶体。
    故选:C。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判断甲和乙各属于什么。
    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观察图象,做出判断。
    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的是晶体。温度变化的是非晶体。

    5.【答案】A 
    【解析】解:
    A、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厨房蒸笼旁的“白气”,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6.【答案】C 
    【解析】
    【分析】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针对此类型的题目,要明确谁是反射面,然后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不要被题中“池中水深2m”这个无关的条件所干扰。
    【解答】
    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6m。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没有改变.故A错误;
    B、首先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水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正确;
    C、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C错误;
    D、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图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了.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答案】B 
    【解析】解:老花镜是一个凸透镜。由于是看窗外的景物,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远,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分析,故选B。
    首先要明确老花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然后根据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定他所看到的像的性质。
    在此题中,有两个细节要注意:①老花镜是什么透镜。②窗外景物,隐含着告诉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根据密度公式ρ=mV,由V甲=V乙,m甲m乙=23可得
    ρ甲ρ乙=23,故选项A正确;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甲乙两个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此题比较简单,是密度计算题的基础,因此是一道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解:
    A、“全碳气凝胶”状态和温度不变,密度是不变的,与体积大小无关。此选项错误;
    B、该材料的密度特别小,相同体积的质量非常小,所以不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此选项错误;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D、0.16kg/m3表示的意思是:体积是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此选项正确。
    故选:D。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体积、质量无关;
    ②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③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④在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密度物理意义及新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的掌握,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体现了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11.【答案】BC 
    【解析】解:
    ABC、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已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故A错误,BC正确;
    D、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要减小,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BC。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减小。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12.【答案】ABD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此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大,
    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1.6A,
    由I=UR可得,R0的阻值:
    R0=UI大=8V1.6A=5Ω,故A正确;
    电路的最大总功率:
    P大=UI大=8V×1.6A=12.8W,故B正确;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电流表的示数最小,R0的功率最小,
    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0.2A,此时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UR=7V,
    则R0的最小功率:
    P0小=I小2R0=(0.2A)2×5Ω=0.2W,故C错误;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大=URI小=7V0.2A=35Ω,即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范围是0Ω-35Ω,故D正确。
    故选:ABD。
    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此时电路的功率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的阻值,利用P=UI求出电路的最大功率;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电流表的示数最小,R0的功率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的最小电流和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P=UI=I2R求出R0的最小功率,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13.【答案】AD 
    【解析】解: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所以该图象反映的是质量随体积变化图象,因为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该图象也是密度图象.
    A、在体积相同时,甲和乙的质量不同,则甲和乙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选项A正确;
    B、在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则甲的密度比乙的大,选项B错误;
    C、若V甲=V乙则m甲>m乙,选项C错误;
    D、若m甲=m乙,则V甲

    相关试卷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34页。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