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4月六校联考地理试卷(Word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冰架是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崩解后的冰架成为冰山。承架有大有小,大的冰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两极地区是冰架最为集中的地区。下图为南极著名冰架埃默里冰架及其周边冰川分布图,冰川冰流是冰架主要的物质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科考站位于费希尔冰川的( )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2. 埃默里冰架的面积大约是( )
A. 7126平方千米 B. 71260平方千米 C. 712600平方千米 D. 7126000平方千米
3. 梅勒冰川冰流的运动方向是(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北向西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东南向西北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南极大陆,沿顺时针方向为向东,科考站大致位于80°S,80°E附近,故图中科考站位于费希尔冰川的东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的经线长≈111千米;1°的纬线长≈111×cosα(α为纬度数),读图根据埃默里冰架所跨的经度4°,纬度大致位于70°S,跨纬度5°,计算其面积≈111×4×111×cos70°×5≈84275.6平方千米,最接近71260平方千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冰川运动方向是从高海拔向低海拔运动。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梅勒冰川冰流的运动方向是向埃默里冰架方向运动,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运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冰架是指陆地冰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崩解后的冰架成为冰山,或者可以说冰山的来源就是冰架崩解。埃默里冰架是南极第三大冰架。南极洲还有罗斯冰架、拉森B冰架等。
法罗群岛(下图)是大西洋北部的火山群岛,由18个小岛和岩礁组成。法罗群岛地形多山,大都是崎岖、多石的低山,有险陡的峭壁以及被深峡谷隔开的平坦山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群岛的气候特征是( )
A. 雾日少 B. 气温年较差大 C. 大风天气多 D. 夏季较长
5. 该群岛地面上最常见的岩石是( )
A. 沉积岩 B. 玄武岩 C. 花岗岩 D. 变质岩
6. 受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影响,该群岛可能发育的典型地貌是( )
A. 喀斯特地貌 B. 流水地貌 C. 风沙地貌 D. 冰川地貌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法罗群岛纬度位置可知,法罗群岛属于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区多云雾、气温年较差小、大风天气多,AB错误,C正确;由于该地所处纬度较高,夏季时间短,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属于火山群岛,因此群岛地面最常见的岩石应该是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AD错误,B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岩,C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四纪气候特点主要是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变化。由于该群岛纬度较高,冰川作用显著,因此其典型地貌应该是冰川地貌,D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石灰岩广布地区,A错误;岛屿面积小,流水作用弱,故流水地貌不是该群岛典型地貌特点,B错误;风沙地貌主要位于干旱气候区,该地降水相对较多,风沙地貌分布少,C错误。故选D。
【点睛】岩浆岩包括: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侵入岩(花岗岩);沉积岩包括: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板岩,石英砂岩等。
当地时间2022年8月4日6时,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28.5°N,81°W),用“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美国天军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的最后一颗导弹预警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入轨的卫星是SBIRS的第六颗,具备扫描和凝视型红外传感器,能够探测全球任何地方发射的弹道导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卫星发射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 )
A. 处于白天 B. 处于黑夜 C. 处于8月4日 D. 处于8月5日
8. 该卫星发射升空时( )
A. 当地草木枯黄 B. 黄河正值汛期 C. 悉尼春意正浓 D. 罗马正值多雨时节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由于当地时间2022年8月4日6时,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28.5°N,81°W)发射卫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每相差15度,相差一小时,此时西经171度地方时为零点,从西经171度向东到180度这段范围内,对应时区从西11区向东到东12区,均处于8月4日,说明卫星发射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处于8月4日,C正确,D错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地球一半地区处于白天,另一半地区处于黑夜,AB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于当地时间2022年8月4日6时,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28.5°N,81°W)发射卫星,所以卫星发射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季,当地草木丰茂,A错误。黄河七八月份为汛期,所以卫星发射升空时,黄河正值汛期,B正确。悉尼9月到11月为春季,所以此时悉尼还没到春天,C错误。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所以此时罗马不是多雨时节,D错误,故选B。
【点睛】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地方时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地理学中所说的地方时通常指的是地方平时。地球表面经度每隔15°,地方时刻相差1小时。
苏干湖盆地是嵌套在柴达木盆地中的一个封闭盆地,北部和南部均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山峰终年积雪。大、小苏干湖是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中心,入湖径流主要为大、小哈尔腾河,两湖相距20千米,但大苏干湖为咸水湖、小苏干湖为淡水湖。近十年来,大苏干湖湖泊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泊东侧。下图示意大、小苏干湖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大、小苏干湖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大苏干湖东部湖岸坡度较西部缓 B. 大苏干湖有出湖径流流出
C. 小苏干湖北部湖岸地势低于南部 D. 大苏干湖蒸发量小于小苏干湖
10. 大、小哈尔腾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湖泊水和沼泽水 B. 地下水 C. 大气降水 D. 冰雪融水
11. 苏干湖流域有泉水出露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量大,地下水大量汇集溢出 B. 植被稀疏,吸收地下水较少
C. 地下水埋深浅,又受冲沟切割 D.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答案】9. A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海拔数据并结合材料中两湖相距20千米可知,大苏干湖东部海拔低、距湖岸远,大苏干湖西部海拔高、距湖岸近,所以大苏干湖东部湖岸坡度较西部缓,A正确;大苏干湖为咸水湖,没有出湖径流,B错误;根据“大苏干湖为咸水湖、小苏干湖为淡水湖”推断可知,小苏干湖北部湖岸地势高于南部,C错误;在气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苏干湖面积大于小苏干湖,蒸发量大于小苏干湖,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大、小哈尔腾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四周有高山环绕,大气降水少,C错误;读图可知,大、小哈尔腾河流域没有湖泊和沼泽,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山峰终年积雪,所以冰雪融水是大、小哈尔腾河的主要补给水源,D正确;地下水可以补给河流,但不是主要的,B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干湖流域地壳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D正确;苏干湖流域位于西北内陆的盆地中,降水少,A错误;苏干湖流域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弱,下渗少,地下水较少, 地下水埋藏深,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
2022年10月2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10月3日白天,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39℃,其中,江西北部、福建西部局地气温甚至将达40℃。该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又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其中,吉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这是中央气象台高温和寒潮预警首次同时发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地区中,高温与寒潮“同框”最明显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珠江三角洲 C. 东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13. 此次高温与寒潮“同框”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 B. 强冷空气到来时间提前
C. 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 D.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高
14. 10月份福建西部局地气温可达40℃的地方性原因是( )
A. 纬度低 B. 海拔低 C. 地形阻挡 D. 距海近
【答案】12. A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39℃,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8~12℃,其中,吉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高温现象并且受到寒潮影响,所以高温与寒潮同框,最明显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A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受高温影响,受寒潮影响较小,B错误。而东北平原主要受到寒潮的影响,受高温影响较小,C错误。青藏高原几乎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此次高温与寒潮同框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并且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导致出现高温现象,同时强冷空气到来的时间提前出现寒潮,因此高温与寒潮同框,所以ABC不符合题意,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高是能够得知高温与寒潮同框的技术基础,而不是高温与寒潮同框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14题详解】
由于10月份福建西部局地气温可达40℃,说明此次高温出现在局部地区,因此受地方性的因素影响,福建的西部与东部纬度与海拔相近。所以纬度与海拔不是其西部局地气温高温的地方性原因,AB错误。福建东部与西部相比距海更近,所以距海距离不是西部有局地高温的原因,D错误。由于西部地区受地形阻挡,相对较为封闭,因此会产生局地的高温,C正确。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性冻土(半月至数月)和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下图为蒙古高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蒙古高原多年冻土集中分布于( )
A. 高纬度、高海拔的湿润地区 B. 高纬度、低海拔的湿润地区
C. 低纬度、高海拔的干旱地区 D. 低纬度、低海拔的干旱地区
16. 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多年冻土面积减少明显,其中原因之一是植被可以( )
A. 增加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增加大气散热强度
C. 减少土层水分蒸发的热量消耗 D. 增加大气水分含量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蒙古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纬度高于季节性冻土,CD错;由材料可知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海拔较高气温低,湿润地区岩石和土壤中含水量较大,可推测出蒙古高原多年冻土区集中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的湿润地区,A正确、B错。故选A。
【16题详解】
植被不会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错;植被对增加大气散热强度影响较小,B错;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由于植被遮挡太阳照射,会减少土层水分蒸发的热量消耗,不利于多年冻土的形成,导致多年冻土面积减少明显,C正确;植被会增加大气水分含量,但对冻土面积减少影响较小,D错。故选C。
【点睛】永久冻土的形成条件:1、首先是气温方面,当地年平均气温必须低于零度,否则仅能形成季节性冻土而不能成为永久冻土。2、必须有长期的积累,经研究发现,北极的冻土层厚度通常都达到几百米或者更多,大气低温传导不到那么深的地方,因此形成时间最少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更长。3、通常大量的永久冻土都集中于高纬度,唯一的例外是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带,高纬度与高海拔是永久冻土形成的重要条件。
临哈(临河-哈密)铁路全长1390千米,横穿内蒙古、甘肃、新疆,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全线开通运营。临哈铁路沿线有灌丛沙堆、流动沙丘、砂砾质戈壁、砾质戈壁和剥蚀丘陵等地貌类型,轨道连接处预留的缝隙比一般铁路大,铁路养护难度大。下图为临哈铁路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临哈铁路轨道连接处预留的缝隙比一般铁路大的原因是( )
A. 地势起伏大,铁路路基不平 B. 昼夜温差大,铁轨伸缩性强
C. 减少用材量,节约建设成本 D. 方便风沙通过,防止路基被掩埋
18. 临哈铁路养护难度大,主要原因是( )
A. 沿途站点稀少,物资补给困难 B. 铁路线路较长,沿途人口稀少
C. 修建时间较长,设计标准较低 D. 自然环境恶劣,风沙灾害频发
19. 临哈铁路修建支线与策克口岸相连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铁路客运总量 B. 出口石油
C. 缓解主线运输压力 D. 进口煤炭
【答案】17. B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铁路轨道连接处预留缝隙是为防止夏天铁轨受热体积膨胀,损坏铁路,而临哈铁路轨道沿线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铁轨伸缩性强,所以临哈铁路轨道连接处预留的缝隙比一般铁路大,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哈铁路轨道沿线地势起伏小,铁路路基较为平坦,A错误;减少的用材量较少,节约的建设成本有限,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铁路轨道对风沙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临哈铁路线路较长,沿线多沙丘和戈壁,人口稀少,但不是铁路养护难度大的原因,B错误;临哈铁路修建时间较长,设计标准较高,C错误;沿途站点虽少,但物资补给并不困难,A错误;临哈铁路自然环境恶劣,风沙灾害频发,临哈铁路养护难度大,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哈铁路修建支线是对应策克口岸近百里外的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田,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临哈铁路修建的支线沿线戈壁荒漠较多,人口较少,运输压力小,所以临哈铁路修建支线与策克口岸相连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铁路客运总量和缓解主线运输压力,A、C错误;石油的运输更多采用管道运输,B错误。故选D。
【点睛】修建铁路(公路)的意义:①加强了两个地区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②为两个地区的贸易提供了便利交通条件,完善了交通运输网;③有利于某地的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提供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⑤完善了基础设施。
下图示意我国某东西走向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该山地拥有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带幅最宽的落叶阔叶林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山地最可能是( )
A. 秦岭 B. 大巴山 C. 祁连山 D. 昆仑山
21. 山地桦木林带是分布海拔最高的落叶阔叶林带,可推测其特点是( )
①耐寒 ②喜荫蔽 ③抗风 ④喜干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2. 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带幅较宽的主要原因是( )
A. 垂直地带性差,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小 B. 植被种类丰富,同时具备耐寒耐热品种
C. 山区气温较低,落叶阔叶林耐寒性较强 D. 基带均为落叶阔叶林,向上延伸范围广
【答案】20. A 21. B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带,而南坡“含常绿成分落叶阔叶林”可知,该山地纬度较低,大致处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且山脉为东西走向,应是秦岭,A正确;大巴山、祁连山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BC错误;昆仑山大致呈东西走向,是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基带不是落叶阔叶林带,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桦木林带在山脉的南坡、北坡都有分布,且分布海拔上限为2800米左右。据所学知识可知,随山体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故其特点是耐寒,①正确;海拔高,光照充足,喜光,不喜荫蔽,②错误;海拔高,风力较大,抗风,③正确;森林带水分条件较好,不喜干旱,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带幅较宽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种类丰富,同时具备耐寒耐热品种,B正确;该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较大,A错误; 落叶阔叶林既有低海拔分布的,也有高海拔分布的,既有耐热的,也有耐寒的,C错误;基带均为落叶阔叶林,向上延伸范围广是落叶阔叶林带带幅较宽的表现,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燕沟流域位于延安市以南,流域内梁峁起伏,沟纵横,属于强度水土流失类型区。康家圪崂沟位于燕沟流域上游,水土保持梯田设施分布广泛,达到道城总面积的40%以上(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康家圪崂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旱涝频繁,冬春多大风 B. 气候大陆性显著,冻融作用强
C. 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 D. 不合理的采矿和耕作制度
24. 康家圪崂沟流域大规模建设梯田的影响是( )
A. 11月一次年2月径流量增加 B. 5-9月产沙量增加
C. 梁峁面水土流失加剧 D. 沟壑坡面蒸发量减少
25. 图中甲区域治理水土流失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推广梯田,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B. 修建水库,发展乡村民宿旅游
C. 平整土地,深耕改土提高肥力 D. 封坡育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答案】23. C 24. A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旱涝灾害频繁是水土流失的结果而非原因,A选项错误;水土流失的气候原因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在7、8、9三个月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选项错误;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因此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和搬运,也容易形成滑坡,C选项正确;人类不合理的采矿和耕作制度等人为原因确实会导致水土流失,但是题干要求选择自然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康家圪崂沟流域大规模建设梯田会增加区域内地表径流停留时间,增加下渗量,起到保水的作用,在旱季时增加河流净流量,A正确;建设梯田可以减少土壤流失,5-9月产沙量不会增加,B选项错误;建设梯田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会加剧梁茆面水土流失,C选项错误;建设梯田会增加沟壑坡面面积,增大蒸发面积,增加蒸发量,D选项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甲区域等高线密集,不适宜修建梯田,修建水库,A、B选项错误;在陡坡平整土地会增加水土流失,C选项错误;在陡坡封坡育植,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能力强;
地形:黃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斜坡较多;
土壤: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地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露天开矿: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分布及其变化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俄罗斯国土广袤,但人口减少且分布日益失衡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羁绊,近年来人口更加向莫斯科等大城市集中。下图为2017年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图。
(1)简述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表现。
(2)分析俄罗斯人口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少数大城市的原因。
(3)请为俄罗斯人口均衡化分布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以圣彼得堡——图瓦线为界,西南侧密集,东北侧稀疏;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地区。
(2)欧洲部分为平原,较东部地势低,气候温暖;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欧洲部分农业基础好,农业带有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发展历史早,工业基础好。
(3)在东部地区接纳一定数量的国外劳动力;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吸引国内人口迁移;政策上给予东部地区优惠,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俄罗斯人口的空间不均;以圣彼得堡——图瓦线为界,西南侧密集,东北侧稀疏;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地区;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稀少。
【小问2详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自然资源等是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欧洲部分为平原,较东部地势低,气候温暖。社会经济因素,如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等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该线西南侧欧洲部分农业基础好,农业带有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加上发展历史早,工业基础好,分布区多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便利。
【小问3详解】
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是人口、城市、工农业集中分布的地区,而西伯利亚部分由于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俄罗斯人口均衡化分布需要使得两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缩小。具体来看,在东部地区接纳一定数量的国外劳动力,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吸引国内人口迁移,比如,采取优惠和政策吸引我国部分企业进行开发;政策上给予东部地区优惠,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然橡胶是世界四大紧缺型工业原料之一,在生产地域和产品性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东南亚是世界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区,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占全球的80%以上。2001年缅甸政府制定了30年橡胶种植长期规划;2016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启动,目前中国和缅甸在天然橡胶产业领域取得较好合作成效。缅甸南部的孟邦是缅甸橡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橡胶种植面积占缅甸橡胶总种植面积的1/3以上。下图示意孟邦的地理位置和2001-2019年孟邦橡胶种植造成的土地覆被类型累积面积变化。
(1)评价孟邦发展橡胶种植的自然条件。
(2)说出中缅两国在橡胶产业领域可开展的合作。
(3)分析2001-2019年孟邦橡胶种植造成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地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水热充足;地形多山,排水性好。
(2)中国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农业机械技术先进;缅甸气候适宜、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中国可以投入资金和机械,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缅甸投入土地、劳动力,生产橡胶产品,并大量向中国出口。
(3)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水污染加剧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缅甸孟邦的地理位置和2001-2019年孟邦橡胶种植造成的土地覆被类型累积面积变化图为材料,涉及缅甸的气候、中缅合作和生态环境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孟邦地处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水热充足;孟邦地处中南半岛,地形多山,排水性好,当地土壤肥沃。
【小问2详解】
天然橡胶是世界四大紧缺型工业原料之一,在生产地域和产品性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家,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巨大,而中国热带地区面积小,天然橡胶的进口量大,市场广阔;缅甸气候适宜天然橡胶的生长,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中国可以投入资金、农业机械、管理经验等,并加大对缅甸基础设施的建设,缅甸投入土地、劳动力,两国合作建设轮胎厂等,并大量向中国出口。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2001-2019年孟邦通过将天然林转为橡胶林,耕地转为橡胶林的方式,橡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以下生态环境问题:将天然林转为橡胶林,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天然林,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板结、水污染加剧;天然林被砍伐,导致对气候的调节能力降低等。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地形特征、人类活动方式、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要素,兼顾行政区界,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可以将北京划分为三个生态经济区:Ⅰ平原高度人类活动综合生态经济区,Ⅱ山前浅山区中度人类活动农林生态经济区;Ⅲ中高山区低度人类活动生态保护及生态经济发展区(如图所示)。
(1)简述北京市三个生态经济区的分布特点。
(2)简述目前生态经济区Ⅰ内部存在的城市问题。
(3)说出为促进生态经济区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的东南部的市区,Ⅱ区主要分布在Ⅰ区的外围,Ⅲ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的西北部和西部地区。
(2)由于工农业发达,出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污染问题,人口稠密,出现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城市环境问题。
(3)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南水北调等;针对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问题,可以加强监管,保护耕地。针对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等现象,可以进行产业转移,将部分非首都职能向雄安新区转移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北京市三个生态经济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三个区域的分布特点、城市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Ⅰ平原高度人类活动综合生态经济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的东南部的市区,Ⅱ山前浅山区中度人类活动农林生态经济区主要分布在Ⅰ区的外围,Ⅲ中高山区低度人类活动生态保护及生态经济发展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的西北部和西部地区。
【小问2详解】
Ⅰ山谷平原高度人类活动综合生态经济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强度大,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大,出现的城市问题包括:由于工农业发达,出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污染问题,还出现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城市环境问题。
【小问3详解】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北京市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水资源匮乏,是困扰北京市的另一个大问题。多年的超负荷开采,使得北京的地下水资源难以为继。同时,工农业生产导致地下水污染,使得北京市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资源也日渐减少。二是人文环境问题: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得交通越来越拥挤,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住房也长期紧张。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水污染的治理、修建水库、南水北调等;针对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问题,可以加强监管,保护耕地。针对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等现象,可以进行产业转移,将部分非首都职能向雄安新区转移等。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8日至10月,世界最大豪华邮轮“海洋奇迹号”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和意大利罗马出发,运营为期7晚的西地中海航线(如图),带领游客到访地中海旅游胜地。巴塞罗那背靠的比利牛斯山东起地中海海岸,西至大西洋比斯开湾畔。第四纪冰期,比利牛斯山冰川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仅分布于海拔近3000米的冰斗和悬谷内。
(1)分析“海洋奇迹号”游客在比利牛斯山最东部看到的峡湾地貌的形成原因。
(2)说出比利牛斯山脉北坡与南坡冰川数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分析“海洋奇迹号”选择在夏季航行的原因。
【答案】(1)第四纪冰川广泛发育时,比利牛斯山脉被冰川广泛覆盖,冰川的挖蚀作用,山谷处的物质被冰川挖蚀并带走,形成更深的沟谷,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峡湾。
(2)冰川数量北坡大于南坡,南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明展,晴天多,气温高;北坡属于阴坡,气温低,且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雪)量大,因此川数量北坡大于南坡。
(3)“海洋奇迹号”选择在夏季航行的原因:夏季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副热带高压控制,风浪小,航行颠簸小,航行安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海洋奇迹号”选择在夏季的地中海航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冰川地貌,影响冰川的因素,地中海气候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第四纪冰期,比利牛斯山冰川地貌广布,联系基本知识,欧洲的峡湾,陆地上的湖泊,基本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北美洲的五大湖,加拿大境内大大小小的湖泊,基本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比利牛斯山最东部看到的峡湾地貌是第四纪冰川时,陆地被冰川覆盖,由于冰川的挖蚀作用,山谷处的物质被冰川挖蚀并带走,形成更深的沟谷,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深谷被海水淹没,形成峡湾。
【小问2详解】
集合基础知识,影响冰川的的因素有:温度,降水量。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比利牛斯山脉的走势及地理位置结合影响因素分析,南坡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少,晴天多,而北坡是阴坡,光照少,气温低,利于冰川保存;北坡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雪)多,利于冰川形成,故北坡冰川数量对于南坡。
【小问3详解】
选择在夏季航行,船舶在海洋上航行,又是游轮,可以从天气状况来考虑解答的突破点,地中海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所以选择在夏季,天气好,晴天多,能见度高;夏季高压控制,风浪小,船体几乎无颠簸,航行受风浪影响小安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国加强地缘能权的主要措施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